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478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docx

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2007-2008学年杭州市学军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句子里有错别字和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对着模(mú)型临摹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思考,之后下笔勾划线条,再根据需要着(zhuó)上色彩形成画稿。

B.有人将明明是怄(ǒu)心沥血所得来的作品,却要告诉人们是信手拈(niān)来的,如“依马万言”那样容易。

C.老家过春节都有粘(niān)贴春联的习俗,一副副春联使得节日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fēn),让人备感温馨。

D.特邀作者撰(zhuàn)写的稿件质量高,给出版社编纂(zuǎn)这套丛书是很大的支持,相信丛书会大受读者欢迎。

2.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根据两个季度的统计,市经贸委要求下属几个部门应适度_____出口与内需的比例,以加快货币回笼与周转,使相关工作协调进展。

②张市长今天视察了青山河上游的几个大型水库,对李局长说这几个水库的_____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下游的三个城市的安危。

③近年来,一些研究我国古代典籍的书籍质量不高,这套丛书评述古代文艺理论的许多说法,条理______,没有让作者搞清楚来龙去脉。

A.调整调剂紊乱B.调节调整凌乱

C.调剂调节凌乱D.调整调节紊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对孩子关爱有加,过分强调他们保护自己,使他们缺乏火中取栗的勇敢精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B.父亲经常教育我读书学习要像弈秋那样专心致志,不要“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三心二意是学不好的。

C.读了这个单元的几篇评论唐代著名诗人的文章,他文思如泉,提起笔来,一发不可收拾,写了5篇评论文章。

D.“你们没有积极性,我们就得挨饿!

”总书记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多少领导干部汗颜,又让多少庸官无地自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喝醉酒的人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常人差,如果让一个醉汉开车回家,无论对路上的行人和驾驶员自己都是很不负责的。

B.据《钱江晚报》报道,经过考古队一个多月的野外发掘后,一处古代水利遗址于近日在余杭南湖被发现,并出土大量器物。

C.西南联大熔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校风于一炉,集三校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于一堂,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

D.《恰同学少年》给我们一种震撼和鼓舞,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让我们又重新欣赏到了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感。

5.下列四副对联,对得不好的一副是()

A.安居乐业家家春满园丰衣足食户户喜盈门

B.上海自来水自来海上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C.万紫千红迎春须纵马 五风十雨顺水好扬帆

D.集八方信息生财有道传四海科技致富无涯

6.下面的古诗文默写,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李密《陈情表》)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而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B.①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潜《归园田居》)

②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C.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

  ②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①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②渐黄昏,清角吹寒,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

艺术眼光就是能够不去思考作品与别的东西是否有相似性,而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

相似性是一个知识的要求。

为什么总看不到作品已经是个东西,而要看成是个影子?

总想对照着某种东西去看,这种坏的眼光甚至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搞得艺术家刻意去寻找一些古怪的观念和变态的心理来表现。

其实表现什么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关键是作品的做法。

艺术家当然应该能够把芝麻粒大的事情和划时代的事情都同样写成艺术作品。

确实有许多人不会看作品,就拿文学作品来说(以文学为例是因为人人都觉得至少能够看懂文学作品),作家在构成一个作品时会使用各种手法,一般人看到的是故事或者情节,以为手法是辅助的,其实手法是一个作品的存在本身,它决定了这个作品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如果我们把故事或情节误以为是“存在”,就会以看实际事物的方式把作家千方百计构造出来的存在还原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存在,这样,作品就不存在了。

假如不管什么样的解读或解构都是合理的阅读,还需要什么样的创作?

反正无论作品怎样构成,它都要被看成别的样子,那么,随便怎么写作都无所谓了。

以一种简单的手法为例,作家有时候打乱自然时间和场面给予重组,现在很可能会有一些人悄悄在心里把它还原为比较“真实的”状态去理解。

更别提那些复杂的手法。

假如一样一样的都还原回去了,剩下的当然不是作品,而只不过是故事了。

别说看作品,许多人甚至连看一棵树都不会看。

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这是娱乐,是社戏,不是艺术。

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

和一般的想法相反,真正的艺术最讨厌自我。

如果不是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能够让作品横行霸道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就差不多有了艺术感觉。

想象我们真的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说一个不同时空概念的世界或者一个由不同物质构成的世界——我们会去批评它吗?

会抱怨它的天空是黄色的、有3个月亮、树都长得跟刺球似的吗?

不会的,不同寻常的感觉让我们忙不过来,那些新的感觉改写了我们的感觉方式。

不管是聪明人还是蠢人,其“基因图”有百分之九十是一样的,即使人与低级生物的基因图也是大部分相似,而却是非常不同的存在。

在科学上它们是相似的,但在生活中在感觉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听到过一段精彩的评论,有人解释为什么不看电视剧时说:

许多电视剧跟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如果把那些无聊的事情再看一遍,岂不是跟受“二茬罪”似的?

7.根据作者的看法,下列属于“坏眼光”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知道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

B.艺术作品内容来源于生活,因而我们要看到它与生活的相似之处。

C.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

D.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某作品表现了某种观念或心理才说它是有意义的。

8.不属于“许多人不会看作品”的原因的一项是()

A.欣赏者看到的是故事或者情节,以为手法是辅助的,它不能决定作品的独特性。

B.欣赏者以看实际事物的方式将作品内容还原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存在。

C.欣赏某部作品不能认为什么样的解读或解构都是合理的,它的存在应该是独特的。

D.把作家有时候打乱自然时间和场面给予重组的内容还原为比较“真实的”状态。

9.结合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对“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树是有生命的东西,如果会欣赏一棵树,就不要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

B.欣赏作品不能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要让作品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

C.作家如果写一棵树,哪怕是把树都写成刺球一样的东西,都应该是自然的合理的。

D.只有抛开原有的艺术感觉,新作品的艺术感觉才能走过来改变原有的艺术感觉。

1,3,5

10.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不管他表现什么,如果一个人能把细小的事情都能写成艺术作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家。

B.作品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是由内容决定的,因而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C.由人和人的“基因图”大部分是相似的可知作品之间也有类似情况,但我们不能忽视作品的独特性。

D.最后一段以欣赏电视剧为例,指出有些人不会欣赏艺术作品,是因为他们总是以自我去解释作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清〕侯方域

执事,仆之父行也。

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

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

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①,而大人送之曰:

“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

汝至,当以为师。

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②拜于床下。

”语不及执事。

及至金陵,仅见方公。

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

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③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旬不倦。

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

“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④乎。

”仆敛容谢之曰:

“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

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

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

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

“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洶洶,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

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

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

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之故,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

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

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

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独惜执事忮⑤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

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戒途,出发,准备上路。

②刺,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

③贳,赊。

④湔(jiān),洗濯。

⑤忮,嫉妒,狠。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事,仆之父行也行,辈

B.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重,重视

C.有王将军过仆甚恭过,拜访

D.终谓仆于长者傲谓,以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①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①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3.下列括号中补充的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至,当以(之)为师

B.仆道之(于)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

C.辱相款(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D.士君子稍知礼义,(士君子)何至甘心作贼!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忆当年父亲嘱咐自己到金陵要拜访的人时没有提到阮光禄,说明父亲并不欣

赏阮光禄的人品德性。

B.从此信中看出,阮光禄善于使用手段拉拢作者,想让作者去同有关人士说情解释,

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

C.当作者明白王将军的意图时,感谢厚待的话语中主要为阮光禄着想,才不得不恳切

表示同阮光禄断绝关系。

D.文章最后一段告诫阮光禄,并写出我与后世议者对光禄的不同态度,提醒阮光禄善

待天下士,不要留下骂名。

第Ⅱ卷(共108分)

1,3,5

四、(17分)

15.(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3分)

②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2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A.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B.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C.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D.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两题。

(6分)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墟落:

村落。

②雉雊(gòu):

野鸡鸣叫。

③式微:

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中反复咏叹:

式微,式微,胡不归?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分)(回答不超过15个字)

(2)诗家评说:

末句是全诗的灵魂,它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

17.下面是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3分)

(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家》《春》《秋》)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

错误:

改正:

(2)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与同情》、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错误:

改正:

(3)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初唐四杰”。

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错误:

改正: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

走过荒原

①诗歌总是使人难忘。

我已经很少阅读诗歌了,然而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与刀,前苏联诗歌中的路,英国诗歌里的夜莺与云雀,却无论如何挥之不去。

②类似的自然还有荒原。

少年时读过的唐诗,诸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远目不堪空际送”这样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详;而T·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那些迟钝的根。

/冬日使我们温暖,它以遗忘的雪/覆盖大地,用干枯的块茎/喂养弱小的生命……”十多年过后,我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③是什么使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

某年某月,当我在北京听到根据日本民歌改编的吉他曲《荒城之恋》时,竟禁不住潸然泪下———既感叹中日文化之间难以言说的千丝万缕,更为飘然逝去的岁月无限感伤。

想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名篇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精妙的语言,广阔的文化语境,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带给我的强烈对比和无限想像———少年时居住在江南小镇,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犷、苍凉和沉寂,无法不怦然心动;读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嚣的上海,荒原的辽阔与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贱的、渺小的生命之坚韧的律动,让我觉得在大都市所有的寻梦和挣扎都是在自寻烦恼———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许是当时潜意识的梦想。

④然而,认真想来,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审美,我所谓的想像和潜意识是否有点矫情?

因为实际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个项目来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机会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过荒原的,可是,总是因为怕错过一些所谓的商机而最终未能成行。

扪心自问,即使经过诗歌无尽的洗礼,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

我的诗情画意是否仅仅耽于想像之中?

而诸如荒原这样的景致,如果仅仅在想像中被人记起,如果记忆后仅仅是抒情、观赏或者把玩的对象,这是不是人类和自然的悲哀?

可以没有荒原吗?

⑤这使我想起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

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榄树》为滥觞,流浪的歌吟便充斥于华语歌坛,仿佛整个华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乡。

时至今日,歌坛对于流浪的缠绵之情依然经久不散。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那些词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样羁旅天涯、浪迹世界的感受?

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过是在城市呆烦了之后,因为休闲以及一些商业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乡村逍遥地作了一番“伪流浪”。

⑥荒原的情形与此并没有两样。

荒原的确是粗犷的,但粗犷的另一面可能是严酷;荒原是苍凉的,但苍凉的背后隐藏着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宁静;荒原上生命在坚韧地律动,然而却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爱情或许激烈奔放,但那爱情却绝对包涵着无奈。

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间烟火?

所以,高适、岑参们的“边塞诗”究其实是远戍边地的无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观火,估计也没有抒写荒原的闲情;至于像我这一类修炼不到家的凡人俗子,无病呻吟是常有的事。

因此,荒原经常是停留于艺术的虚幻和人们的想像中,走过荒原大多是一种形式,一种见证。

有多少人抛弃了尘世的欢乐向荒原迁徙?

所以,荒原似乎总是亘古不变,荒原似乎就这样一直在地老天荒。

⑦但是,追求平等与福祉应该是人类无法舍弃的权利和义务,我们有什么理由听任荒原一直荒芜下去?

仅仅为了审美的满足,而后抱着某种优越感去俯视荒原上的同类,这是不是太不公平?

由此,就分外觉得福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贵:

研究贫困的荒原,走进寂寥的荒原,然后去想办法改造荒原。

这样,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谓的艺术因之失去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却难道不是人类与自然一大真正的进步?

所以,我渴望走过已经不再是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乡一样山清水秀,也期待诗歌再现的荒原一片绿色。

⑧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写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笼罩在战火之中,坎大哈和扎兰季在悲伤地哭泣。

或许,我所有期待终归只是一种妄想,荒原,将可能永远无法逃脱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18.

(1)第三段中“强烈对比”,从审美角度说,是指□□美和□□美的鲜明对比。

(各填两个字)(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2分)

19.

(1)为什么要写“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第⑤段)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分)

(2)文章说,荒原和表现荒原的作品能给人“审美的满足”,其美感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分)

20.第①段中说到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少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柳、荷花、月亮等等,常有较为固定的意义。

请你再另举四个意象,并各用一句话对其意义作简要说明。

(4分)

21.根据文意,下列判断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是作者始终不渝的真挚愿望,也是他喜爱荒原作品的一个原因。

B.第⑥段中的“隔岸观火”,在这里指远离了荒原,用全新的视角思考荒原,才能真切地反映那里的严酷、凄苦和生命的孱弱而艰难以及爱情的无奈。

C.文末“也期待诗歌再现的荒原一片绿色”,寄托了作者打破艺术窠臼,期待创新之作的美好愿望。

D.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人们研究荒原,走进荒原,改造荒原,使荒原不再荒芜。

E.本文谈的是诗歌中的意象问题,重点分析了中外著名的荒原作品令人青睐的原因及其审美价值之所在。

F.作者反对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去描写人类的原始和落后状态。

六、(13分)

22.从下面每组句子中各选出一个句子填入下面横线上,使与上下文衔接恰当。

(只填序号)(2分)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都是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缝中照进池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23.下面一则广告中存在着标点、用词和表达方面的错误,请你指出并修改。

(4分)

①我厂引进全套意大利先进生产线,②生产的蓝天牌螺纹粉、通心粉、蚬壳粉(出口时为华夏牌),③制作精良,选料上乘,④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各种营养成分,⑤产品名闻海内外。

⑥为答谢广大消费者的厚爱,⑦即日起凡购货满三百元以上者,⑧本厂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a(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

b(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下面是《与世界联网》的部分歌词,试依据语境,展开合理想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4分)

想用泰山的朝霞装裱富士山的仲夏,

想用海南岛的椰风抚摩西伯利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与世界联网,西方有如神的油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世界联网,让童心飘过百幕大。

(2)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脉动。

请你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

例如:

大暑——热烈的极致,蝉歌如雨。

要求意蕴恰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每则不要超过20个字。

(3分)

(1)

(2)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说的是各种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前提下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

古人这种认识启示我们去思考古今中外各种相关的问题,自然万物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之间的……

请以“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个字。

④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