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497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docx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六西师大版

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和领悟“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句式,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知道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朗读积累有关虚心、善良、自信等人格品质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在感受和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读背名人名言,养成搜集、运用名人名言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成语的喻义。

喜欢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搜集对联,话说对联,阅读对联,让学生在搜集、交流对联的过程中,了解对联的形式、作用,感受对联语言的和谐、优美,喜欢阅读和积累对联。

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感兴趣的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阅读了解古代诗人巧用妙语结深情的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搜集对联,话说对联,阅读对联,让学生在搜集、交流对联的过程中,了解对联的形式、作用,感受对联语言的和谐、优美,喜欢阅读和积累对联。

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感兴趣的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阅读了解古代诗人巧用妙语结深情的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和领悟“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句式,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知道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2.朗读积累有关虚心、善良、自信等人格品质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在感受和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读背名人名言,养成搜集、运用名人名言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了家。

水罐被小姑娘带回了家。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2.学生分组读两组句子,一组读前两句,一组读后两句。

3.小组交流:

通过读句子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

这两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4.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师引导通过比较,发现新的知识点:

句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5.拓展练习:

小组同学合作试着仿写几个这样的句子。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

7.“把”字句改“被”字句练习。

(1)大灰狼把小羊吃掉了。

(改被字句)

(2)蒙蒙细雨把人们的衣服淋湿了。

(改把字句,被字句)

(3)我们在把标志着胜利的队旗插上了山顶。

(改把字句,被字句)

(4)急促的敲门声把睡梦中的我惊醒了。

(改把字句,被字句)

8.“被”字句改“把”字句练习。

(5)乌鸦从嘴里掉下来的那块肉被狡猾的狐狸吃了。

(改把字句,被字句)

(6)她的皮肤被强烈的太阳照得黝黑发亮。

(改把字句,被字句)

(7)这只蟑螂被小明踩死了。

(改把字句,被字句)

(8)爷爷的花被我不小心弄坏了。

(改把字句,被字句)

二、学习语海拾贝。

1.课件出示: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2)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马克·吐温

(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2.自读名人名句,边读边悟,体会意思。

3.小组读,相互检查,说说名句的大致意思。

并说说读名句的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人名句。

5.教师简介名句作者:

(1)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2)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

原名萨缪尔·兰亨·克里曼斯。

他的创作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多采用民间口语。

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3)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作家。

一生共写剧本五十多部、小说五部和其他著作多种。

著名剧本有《华伦夫人的职业》、《人与超人》、《苹果车》等。

6.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句?

(小组交流,组长整理,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比一比,哪一小组收集的名人名句又多又好。

7.教师可出示一些收集的名人名言,学生朗读积累。

(1)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普列汉诺夫

(2)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3)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生活和美。

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

(4)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

(5)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劳士福古

(6)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培尔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凶猛的洪水把一座堤坝冲垮了。

(2)雨水把小菲的衣服淋湿了。

(3)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4)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5)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2.把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所有的衣服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

(2)小鱼被小男孩用力地扔进大海。

(3)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大树的枯枝被积雪压折了。

(5)太阳被茂密的树林遮得严严实实。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把”字句:

“被”字句:

(2)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把”字句:

“被”字句:

(3)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把”字句:

“被”字句:

(4)晚霞映红了山峰、田野、村庄。

“把”字句:

“被”字句:

(5)哥哥在心里深深地刻下一个坚定的信念。

“把”字句:

“被”字句:

(6)一阵大风吹倒了路边的杨树。

“把”字句:

“被”字句:

4.积累自己了解的与“谦虚”“善良”“自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把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凶猛的洪水把一座堤坝冲垮了。

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2)雨水把小菲的衣服淋湿了。

小菲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

(3)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一项任务被同学们交给我。

(4)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被姐姐送给我。

(5)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孩子的病被陈医生看好了。

2.把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所有的衣服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

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鱼被小男孩用力地扔进大海。

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大树的枯枝被积雪压折了。

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5)太阳被茂密的树林遮得严严实实。

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把”字句:

清洁工人把一堆堆的垃圾清理掉了。

“被”字句:

一堆堆的垃圾被清洁工人清理掉了。

(2)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把”字句:

熊猫有趣的动作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被”字句:

孩子们被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3)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把”字句: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学会了。

“被”字句:

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被黄道婆学会了。

(4)晚霞映红了山峰、田野、村庄。

“把”字句:

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都映红了。

“被”字句:

山峰、田野、村庄都被晚霞映红了。

(5)哥哥在心里深深地刻下一个坚定的信念。

“把”字句:

哥哥把一个坚定地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被”字句:

一个坚定地信念被哥哥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6)一阵大风吹倒了路边的杨树。

“把”字句:

一阵大风把路边的杨树吹倒了。

“被”字句:

路边的杨树被一阵大风吹倒了。

4.积累自己了解的与“谦虚”“善良”“自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1)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2)决不要陷于骄傲。

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巴甫洛夫

(3)对于心地善良地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纪德

(4)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

——陀思妥耶夫基

(5)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6)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徐特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成语的喻义。

喜欢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2.阅读了解古代诗人巧用妙语结深情的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点击成语。

1.南北朝时的画家张僧繇,有一次,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

画技这么高超的一位画家,为什么不给龙画眼睛呢?

是他忘了吗?

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请同学们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阅读成语故事。

3、师生交流:

(1)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

(张僧繇说:

“画上眼睛,龙就飞走了。

”)

(2)墙壁上的龙,画上眼睛就会飞走了,这样的事,你相信吗?

围观的人是怎么说的?

(说他吹牛,并要他画上眼睛试试。

(3)龙被点上眼睛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张僧繇就给其中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

这时,雷电交加,墙壁破裂,有眼睛的龙腾云飞上了天,没有眼睛的龙仍旧在墙壁上。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被点了眼睛的龙有了生命,腾空而去,看来,这眼睛太重要了。

在文章中这点睛之笔更是重要啊!

5.小结拓展

(1)这就是”画龙点睛”这个成语。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能查查资料,积累更多这样的成语,找一找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意思,并把自己的收获和同学一起分享。

 

二、学习自主阅读园地。

(一)自读短文,学会字词。

1.自由轻声读《妙语结深情》。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反馈信息。

3.指名读短文,师生评议,纠正字音,交流难读的地方。

4.集体交流,理解词语。

(1)喜出望外:

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2)名扬天下:

形容名声极大。

(3)谈何容易:

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

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4)四处奔走:

到处奔波。

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5)恭恭敬敬: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6)欣然答应:

所谓欣,就是开心、高兴。

欣然,就是高兴、满意的样子。

所以欣然同意就是高兴满意的同意。

(7)恍然大悟:

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8)促膝交谈:

促:

靠近;促膝:

膝碰膝,坐得很近。

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

(9)恋恋不舍:

恋恋:

爱慕,留恋。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

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10)挥泪而别:

形容人在分别时不舍的样子,从而表明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再读短文,理解内容。

1.汪伦为什么要请李白到他家做客?

(因为汪伦一直敬仰李白。

希望李白在家里住几天,以便求教。

2.李白有什么爱好?

(李白喜爱四处奔走,游览大好河山;喜欢饮酒吟诗,结交朋友。

3.为了请到李白,根据李白的爱好,汪伦想出了什么样的主意?

(妙语请友)用文中的原句解释表示这个主意的词语。

(先生好游,敞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喜饮,舍邻有万家酒店。

4.李白连声赞道:

“好个汪伦,我竟被他的双关妙语蒙住了。

”到底汪伦用了哪些双关语呢?

(汪伦所说的“十里桃花”原来是指乘舟泛游十里才能见到一株桃花;“万家酒店”原来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5.再读短文。

互相交流自己读后的感想。

6.互相交流:

文章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妙语请友,真心交友,挥泪送友。

(三)拓展练习。

1.默写文末提到的李白的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互相交流自己积累的李白的其他诗句。

(四)推荐阅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包含神话故事的成语。

2.用上“画龙点睛”写几个句子。

3.默写《赠汪伦》。

4.默写自己积累的李白的几首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写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包含神话故事的成语。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2.用上“画龙点睛”写几个句子。

(1)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得好。

(2)只见老师提起笔在小华所画的马加了几笔,顿时整匹马显得精神奕奕,真是画龙点睛啊!

(3)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几个小笔事,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4)作文时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默写《赠汪伦》。

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4.默写自己积累的李白的几首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现象——对联的历史以及在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2.赏析对联的妙处,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通过搜集对联,话说对联,阅读对联,让学生在搜集、交流对联的过程中,了解对联的形式、作用,感受对联语言的和谐、优美,喜欢阅读和积累对联。

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4.进一步掌握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中国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的办法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知识、历史、作用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收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赏析。

2.收集有关对联的趣闻和历史故事,准备向同学讲述。

3.收集有关对联的知识,收集对联,积累对联。

【教学过程】

综合性学习:

搜集对联·话说对联

1.展示对联,激趣导入。

(1)课件展示多副对联。

①上联:

庆佳节,千门赞国策;下联:

迎新年,万户颂党恩。

②上联:

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下联:

春暖花开,千山呈荣。

③上联:

鞭炮齐鸣,一元复始;下联:

笙簧迭奏,万象更新。

④上联:

万户千家,齐奔现代化;下联:

五湖四海,共庆胜利年。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谈话导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2.交流资料,了解对联。

(1)最早的对联

五代时蜀主孟昶在桃符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对联。

(2)对联是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3)对联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3.按用途对联的分类。

通用联;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挽联(哀悼死者用);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4.写对联应注意什么问题。

(1)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2)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3)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5.互相交流,欣赏对联。

(1)互相交流搜集的描写自然景色的对联。

①小组交流,整理小组同学普遍喜欢的几幅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③选择全班学生普遍喜欢的对联,互相交流,理解对联的意思。

④课件展示几幅对联,学生阅读积累。

上联:

江山万里如画下联:

神州四时皆春

上联:

冬去山明水秀下联:

春来鸟语花香

上联:

江清碧水石更静下联:

天青绿山江更镜

上联:

江水急奔绿舟过下联:

清泉飞下白水流

(2)互相交流搜集的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①小组交流,整理小组同学普遍喜欢的几幅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③选择全班学生普遍喜欢的对联,互相交流,理解对联的意思。

④课件展示几幅对联,学生阅读积累。

  描写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毁誉于今判伪真

  描写黄鹤楼太白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描写武当山:

紫霄宫

  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

  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冒实境道称北极至尊

  描写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九华山十八罗汉来五台大小二乘三心一静六根圆满四大皆空

  七巧板三四拼图造百画万千一把五颜六色十窍九通双优在手

(3)互相交流搜集的庆祝节日的对联。

①小组交流,整理小组同学普遍喜欢的几幅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③选择全班学生普遍喜欢的对联,互相交流,理解对联的意思。

④课件展示几幅对联,学生阅读积累。

庆中秋

上联:

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

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庆端午节

上联: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

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庆春节

上联:

辞旧岁,爆竹声声人添喜;

下联:

迎新春,红灯闪闪国增辉。

(4)互相交流搜集的各行各业的对联。

①小组交流,整理小组同学普遍喜欢的几幅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③选择全班学生普遍喜欢的对联,互相交流,理解对联的意思。

④课件展示几幅对联,学生阅读积累。

渔业:

渔歌晓迎红日出风帆暮载锦鳞归

邮电业:

千里春风劳驿使三秋芳讯寄邮人

医疗:

提高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

教育:

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交通:

水陆舟车四通八达城乡客货纷至沓来

6.学生自由交流,积累自己喜欢的对联。

7.教师小结:

对联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习作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感兴趣的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

 

习作:

整理或创编故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

通过这单元的学习,我们欣赏了许多的故事,如:

善良的小姑娘与七颗钻石的美丽传说;西门豹智斗巫婆与官绅的感人故事;猪八戒贪吃西瓜的故事。

你能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吗?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互相交流,积累素材,把握技法:

  

1.按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异同划分交流小组。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做到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内容。

3.小组同学回顾本单元内容,把握写作方法,小组长整理记录讨论结果。

4.全班交流,把握技法。

  

(四)小组合作交流怎样创编故事。

1.确定主人公,明确发生的故事。

2.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3.故事要有一定的发生发展的顺序.

4.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5.故事最好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给人以启迪。

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6.故事要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

7.如果自己编故事,还要注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故事情节要合情合理。

(五)明确要求,学生习作: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2.学生选择习作素材,既可整理故事,又可自编故事。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教师提示:

作文内容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故事要有趣;语句要通顺;写完多读几遍,注意修改。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六)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让文章作者读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七)继续修改,认真誊抄:

1.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2.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作文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3.根据小组同学的批注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好的文章认真誊抄在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