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19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docx

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二附答案

2019-2020上学期高一语文好教育期中精编卷

(二)附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湖北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

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

宋代立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

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一致的。

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

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官僚体系。

这个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

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

科举制度确立了宋代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造就了他们基本相同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此同一学习范式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导下,宋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读书人世界。

宋代书籍出版的繁荣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

书籍出版促进了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从而促使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也促成了书籍出版结构的全面性,即书籍内容、种类的通俗化、平民化,开发出版平民化书籍,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策划出版不同的书籍,从而全面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具有大众媒介属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因而对书籍出版的推动与促进是社会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雕版印刷术作为人类媒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种在宋代得到普及并形成的一种完善而成型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一种在宋代以前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发明——绝非偶然,而是宋代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

宋代手工业作坊种类繁多,其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均超过了前代。

生产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大为增加。

在宋代手工业生产技术普遍进步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造纸、制墨等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虽然雕版印刷业大致在隋末唐初已经产生,但是真正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手工业门类,应该还是在宋代。

同时,宋代城市的繁荣不仅为书籍出版提供了域市空间,从而使书籍出版中心赖以形成;而且也为书籍消费提供了城市人口集合意义上的需求总量。

同时,城市还为宋代书籍的销售与传播提供了空间交通上的中心地位,以及文化传播上的中心地位。

(选自田建平的《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在书籍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和书籍范式等方面为此后的出版业奠定了基础。

B.宋代文人们为雕版印刷业各领域提供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

C.雕版印刷在宋代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与宋代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D.宋代注重平民化教育、开拓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了科举考试、教育平民化、科学技术等对宋代书籍出版、销售等的影响。

B.文章具体分析了宋代的政治制度,以此论证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繁盛的重要原因。

C.作者认为宋代书籍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是相互促进的。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概括宋代出版业的状况,尾段概括城市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国策,宋代就没有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的出现。

B.科举考试推动出版业发展,说明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

C.宋代读书人有大致相同的学习观等,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的确定。

D.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是因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促成书籍出版的结构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

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

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

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

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

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

”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

“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

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

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

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

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

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因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

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流波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因霸凌:

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themto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

(Walk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

(Protect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

(Tellanadultyou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

(Findasafe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

(Stick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

(Find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校园欺凌案呈现曝光增多、手段恶劣残忍、危害极大的趋势,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B.因老师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不重视,不作为,使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越恶劣。

C.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讲述的故事说明,话语欺凌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危害同样极大。

D.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只是讲大道理,显得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遏止他们的欺凌行为。

5.下列对上述三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

“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6.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

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亲的手

庄因

那夜,我梦见母亲。

母亲立于原野。

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

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

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定焦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

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

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

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

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母亲一样,对子女们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

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

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

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

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

吃完,不许剩下。

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

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

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

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

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

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

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

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

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

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人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

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

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的卖水人。

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

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

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

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

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

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

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

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

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

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

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

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

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

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

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晶的润饰。

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选自《八千里路云和月》)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由梦开端,然后顺势拙笔写母亲的手,感情细腻深挚,文笔朴素自然,全文抒发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B.文章以母亲的手为线索串起往事,将母亲过去几十年的平凡生活一一展现开来,凸显了母亲人格的魅力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C.文中写母亲“揪拧”我之后“坐在床沿气结饮泣”,既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失望,也表现了对孩子教育不成功的痛心。

D.文章结尾一段用“至大完美”点明母亲的手所显示的伟大的母爱和永恒的人格力量,两个“从未”意在表现母亲的朴实自然。

8.文章通过多次写母亲的手,一段段往事历历再现,母亲的形象也渐渐在其中鲜明起来,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6分)

9.文章开头对梦境的描述细腻优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梦境描写的作用。

(6分)

二、(山西省平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勰,字穆父。

生五岁,日诵千言。

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拴主簿。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襄曰:

“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

”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

勰谢曰:

“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

”定官制,勰方居丧。

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

想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四千两。

勰曰:

“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

”吏泣曰:

“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

”勰曰:

“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勰曰: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

”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轼曰:

“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

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

帝曰:

“朕固知之,毋庸避也。

”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

“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

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

”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

“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

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章惇:

时任宰相。

雍:

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B.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C.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D.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对于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使其子孙荫袭官爵,让子孙取得入仕权利,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B.居丧,或称丁忧、守丧、值丧。

是指尊亲死后,在家服丧。

居丧的礼节很多,比如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

C.工部,户部,均为古代六部之一。

工部掌管土木兴建、官员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D.学士,在古代可以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可以指专门负责文学撰述之类的官职名。

唐代的翰林学士即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

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

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

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

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

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

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5分)

(2)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③。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

②兰佩紫:

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③理旧狂:

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并非实景,借长安金掌露水成霜来写汴京已是深秋时节。

次句实写秋空,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B.“人情似故乡”一句,词人在重阳佳节感受到友人的温暖,这让词人想起了故乡,但友人不是故乡亲人,这让他既欣慰又心酸。

C.“兰佩紫,菊簪黄”一句,词人描绘了宴会上簪菊花佩秋兰的美人,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

D.“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既将全词收束,更觉余韵悠然,在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中,表达了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15.这首词与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重阳之作,请分析这两首作品在情感上的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2)《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表达了沉痛之情。

第II卷表达题

三、(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烟火在天空,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

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

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

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

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C.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效。

D.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己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效。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

B.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C.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

D.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稍纵即逝响遏行云不约而同管中窥豹

B.转瞬即逝响彻云霄不谋而合见微知著

C.转瞬即逝响遏行云不谋而合见微知著

D.稍纵即逝响彻云霄不约而同管中窥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非遗就像一个有故事、有内涵的人,再内秀,要想传承下去,也得会“表达”。

①_______,第一个层次是以非遗传承人为主,向外界宣传自己的非遗项目。

只有会“说话”,②_______。

“表达”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更难的层次,则是在作品中更好地体现非遗项目的核心精神。

传承人必须兼具悟性和经验,方有才华寻找到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创作出受欢迎、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可以说,③_______。

 

21.下面是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及增速统计图。

请用简洁的语言,从总体规模及增速两个方面概括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5分)

四、写作(60分)

22.(浙江省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说新语·品鉴》中记载: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

卿何如我(你跟我相比,怎么样)?

殷云:

我与我周旋(和自己打交道)久,宁作我!

”桓公,桓温;殷候即殷浩。

桓温与殷浩是东晋士人中的一时瑜亮,二人既是从小的朋友,又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

殷浩北伐失败后,桓温甚为得意,所以有此一问。

针对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根据以上故事,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语文答案

1.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第一段有“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原文指出奠定基础的有两个方面,不包括“雕版印刷”。

B项,“各领域”错误,原文第二段有“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由此判断至少在雕版、印刷等方面文中没有明确指出文人是否参与。

C项,“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错误,原文第四段有“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这不能说明宋代之前的朝代就没有用雕版印刷书籍并贩卖雕版书籍的。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