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62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docx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学前心理学必背问题

注意1、本部分内容是最重要的内容,并非全部问题

2、部分答案只有要点,扩展部分看书本

3、选择题部分比较零碎,务必将课本多看几遍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谈谈你的理解

(l)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学前心理学的内容是什么?

 (l)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是?

P5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P5

(1)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3)同时,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他总是受到遗传,环境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五.学前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六.学前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的最一般规律。

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

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知识,反过来?

A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七.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P7-8

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了解:

  (l)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包括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和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变为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学前心理学可以具体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变化、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等。

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

这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宿命论;了解人的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进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

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九、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P10-17

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优点:

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3、缺点:

如果过分强调儿童处于日常的自然状态,不去控制刺激变量,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则观察可能得不到所要求的资料

4、注意的问题

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该反复多次进行

实验法

定义:

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

      优点:

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不足:

幼儿在实验室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态,导致实验结果有局限性,特别是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应注意的方面;

     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

     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要用直接兴趣去激发其努力完成实验任务的动机;

     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预热时间,使幼儿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从怕生、不愿意参加实验,或过度兴奋等不正常心理状态,转入自然状态。

对不易进行实验的幼儿,实验者必须掌握一些技巧,诱导其接受实验;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有时需要具体的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任务;

     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实验记录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要准确地记录幼儿的原话,不要用成人语言代替儿童的语言。

    

(2)自然实验法

    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控制的即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灭常活动中,创设游戏或学习活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

     自然实验法的缺点是:

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此外,一般来说,自然活动条件不如实验室那样有各种仪器设备,因而对实验自变量的控制和记录条件不及实验室实验。

测验法

1、定义:

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2、优点:

比较简便

3、缺点:

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只做量的分析,缺乏质的研究;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儿童

4、注意

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

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不仅要掌握测验技术,还要掌握对学前儿童工作的技巧,以取得幼小儿童的合作,使其在测验中表现出真实水平

切不可仅凭一次测验的结果判断某个儿童的发展水平

 

调查访问法

1、定义:

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优点:

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

3、缺点:

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可能出于记忆不确切,也可能是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问卷法

1、定义:

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作书面回答

2、优点: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3、缺点:

儿童心理情况复杂,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

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1、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题目的各种心理活动

2、作品分析法:

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年龄特征的必要性P18-20(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往往和年龄相联系。

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

而时间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二、简述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P2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1)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

2)儿童的脑的发育是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的。

在头脑中建立神经联系是有一定次序的

3)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

4)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1)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2)儿童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也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

3)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也会有所变化。

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三、简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P23

(1)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儿童心理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有清醒认识,并作明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及有关的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

(2)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

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

    

儿童心理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

    

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可变性,给掌握科学划分阶段的标准带来困难。

四、转折期和危机期的关系P25-26

(一)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必定出现

(二)危机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三)假如出现危机期,那么一定出现在转折期内

五、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l)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

    (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

六.1-3岁(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39-44

(l)学会直立行走;

  

(2)学习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七、3-4岁(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44-47

(3一4岁)在幼儿园称小班,其特点突出表现在:

 

(1)最初步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

(3)情绪作用大。

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爱模仿。

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主要学习方式。

八、4-5岁(中班)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44-54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已组织游戏。

九、5-6(大班)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50-54

(l)好问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已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

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

   (4)个性初具雏形。

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

十、说说现行我国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

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其中可分为:

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期(6、7岁-18岁)

十一、新生儿期的心理特征(0-1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

抓握反射,

吧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步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发射的基础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A,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

B,无条件反射只是本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C,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A,B,C是条件反射产生的意义)

十二、1-6个月(半岁)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十三、6-12(半岁到周岁)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十四、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关系?

p31

(1)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发射的基础

(2)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

(3)无条件反射只是本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4)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

十五、试述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发生的关系?

儿童出生时已有多种无条件反射。

但无条件反射对适应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机制。

无条件反射只是本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因此,成人冲孩子出生起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概念)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

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二、简述注意的特点。

(简述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使所指向的对象被反映得最完整、最清晰,而对其余的事物则往往印象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反映。

指向性不同,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页不同,注意指向哪个对象,哪个对象在人脑中就变得清晰,鲜明;反之,则变得模糊,暗淡,注意的指向性使人有选择地反映某些事物,从而获得有关事物的清晰印象。

注意的集中性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选择的对象上,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注意的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紧张度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三.试述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P57-58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注意的功能及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

(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1).注意与知觉的发展。

凡是注意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

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和坚持性。

幼儿只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

注意力差的学生,不但智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

(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注意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等品质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四.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注意对象的变化。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

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

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

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

(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

(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的性质和对象不断变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2岁以后开始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

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

 

五、简述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l)新生儿期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现。

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也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2)选择性注意的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已经萌芽。

视觉搜索运动轨迹的实验,也证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萌芽

六、l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是:

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也称视觉偏好。

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从注意局部轮廓到较全面的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七、l~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认识密不可分;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

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八、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

(简述有意注意的表现?

)P69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九、.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

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十、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的规律或特点组织活动p70-75论述

(一)注意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一方面依赖生理成熟;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及兴趣情绪有关。

2.教育意义:

(1)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2)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

(3)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

(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

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决于注意对象的特点及本人的知识经验。

2.教育意义:

(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短时间内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

(2)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

(3)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围。

 (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越好。

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状态有关,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2.教育意义:

(1)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2)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

(3)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样。

 (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意志力等有关。

2.教育意义:

(1)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

(2)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注意力和精力;

(3)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

(l)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4)幼儿的记忆、情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

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答: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1、儿童最初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2、知觉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着孩子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1、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概念相联系

2、幼儿的知觉活动已经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

三、简述从知觉的概括性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着孩子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四、简述视觉敏度发展的机制。

   (l)晶状体的变化调节;

(2)中枢神经系统对视感觉的信号加以辨认;

(3)视觉系统突触组织的发展是辨别能力发展的基础

(4)控制眼动的能力

(5)经验的参与,即视知觉。

五、视觉敏度测定的方法P82-83

(一)用一般的E字母检查表,或者专为儿童设计的图形视力表

(二)简单观测法(简答用简单观测法来发现儿童的视力缺陷?

1、突然的用手或者其他物体放在孩子眼前,如果不引起眨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

2、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