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72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库.docx

《《心理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库.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库.docx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

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D.心理咨询与辅导

【答案】D

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D.心理特点

【答案】A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

【答案】A

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

【答案】D

3、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杜威D.华生

【答案】B

第二章注意、感知和记忆

第一节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

【答案】C

2、小明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答案】A

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

【答案】D

4、人们通常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

【答案】D

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范围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

【答案】D

6、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答案】D

7、()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A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

【答案】错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主动的,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注意的分散则是在需要集中注意时,因受无关刺激的干扰等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2、有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案】错

有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而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3、注意的广度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答案】错

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意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4、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答案】错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第一,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而其他几种则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

6、某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应对自如,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意稳定性这一注意品质。

【答案】错

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这一注意品质。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

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哪些?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品质主要包括: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2、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种类主要包括: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3、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案】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有: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不熟练,而其他几种则熟练或相当熟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4、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功能主要有: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

教室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摆上了花草、游鱼,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

(1)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答案要点】

(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游鱼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游鱼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第一,要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①优化教学环境,②注重教师仪表行为,③规范学生行为

第二,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①教师语言技巧,②合理安排板书,③科学安排教学内容,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第二节感知

一、单项选择题

1、白纸黑字、黑板白字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答案】B

2、看同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答案】D

3、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做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答案】C

4、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象

【答案】B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后象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适应

【答案】D

6、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这种现象属于()。

A.对比B.错觉C.补偿D.联觉

【答案】D

7、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答案】B

8、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答案】B

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三种,不包括()。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平衡知觉

【答案】D

10、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顺应B.选择C.提高D.降低

【答案】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性?

【答案】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主要的基本特性有: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组织规律有哪些?

【答案】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主要的组织规律有:

(1)接近规律

(2)相似规律

(3)闭合规律

(4)连续规律

第三节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答案】D

2、闭卷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选择题”答案时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答案】C

3、组块是人们的记忆单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个组块。

A.5B.5±2C.7D.7±2

【答案】D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答案】C

5、“先快后慢”的记忆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弗洛伊德D艾宾浩斯

【答案】D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拨打过之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

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答案】C

7、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答案】C

8、我们明明知道某人的名字,可就是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有人提醒这个人的姓或者名,或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某些事件,我们就能回忆出这个人的姓名。

这种现象支持了遗忘理论中()。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D.动机性遗忘理论

【答案】C

9、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内容比两端的内容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D.动机性遗忘理论

【答案】B

10、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的记忆。

A.不超过1秒钟B.不超过5秒钟C.不超过1分钟D.超过1分钟

【答案】C

11、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类依据是(  )。

A.记忆内容B.记忆编码方式C.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D.记忆凭借物

【答案】B

12、记忆过程的初始环节是()。

A.保持B.再认C.回忆D.识记

【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无限。

【答案】错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有限。

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约为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2、再认和回忆不是一回事。

【答案】对

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

而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3、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答案】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即:

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4、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

【答案】对

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5、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答案】错

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而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6、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答案】错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而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记忆?

从记到忆包括哪几个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记忆是记和忆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识记

(2)保持

(3)再认和回忆

 

2、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3、简要回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答案】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校里,很多同学发现当天学习的公式、课文、单词,如果不及时加以复习,很快就出现遗忘。

为此,同学们都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学习中,同学们还发现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候,并且在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的效果好。

问题:

(1)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2)“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的记忆效果好”,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

如何解释。

(3)“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效果好”,这是什么现象?

【答案要点】

(1)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干扰理论:

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这一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早晨起床后,没有前摄抑制;晚睡前,没有倒摄抑制,所以效果好。

(3)系列位置效应。

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

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第三章思维和想象

第一节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训练学生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集中思维

【答案】B

2、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小明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又问:

“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明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表明小明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思维定势D.垂直迁移

【答案】C

3、根据凭借物划分思维的类别不包括()。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

【答案】D

4、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

A.分析B.综合C.演绎D.推理

【答案】D

5、()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易于以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A.知识经验B.定式C.功能固着D.动机

【答案】B

6、A比B大,C比D小,A比E小,B比D大,F比E大,问谁最大?

这一问题的解决运用的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

【答案】B

7、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此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知觉特征

【答案】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床单是用来铺床的,很少想到它还能用来做逃生绳,这说的是原型启发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

【答案】错

这说的是功能固着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2、人类受到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这是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

【答案】错

这是原型启发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2、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答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梅尔在1931年设计了一项摆荡结绳实验。

实验要求被试利用给定的工具(如置于地上不同位置的书、椅子、篮球、钳子等)把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

两根绳子相距很远,被试无法同时将他们抓住。

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因为其余的被试都没有想到可以利用钳子的重量将它当钟摆来使用。

问题:

(1)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到影响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是什么?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都有哪些?

(3)选择其中三个因素,分析它是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

【答案要点】

(1)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问题情境

知觉特点

知识经验

功能固着

定式

原型启发

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3)原型启发促进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妨碍问题解决;定式既可能促进问题解决也可能妨碍问题解决……。

第二节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答案】C

2、童话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形象是通过()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A.粘合B.联想C.夸张D.人格化

【答案】C

3、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是通过()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A.粘合B.联想C.夸张D.人格化

【答案】D

4、“猪八戒”和“美人鱼”的形象是通过()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A.粘合B.联想C.夸张D.人格化

【答案】A

5、梦属于()的极端情况。

A.无意想象B.幻想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答案】A

6、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不包括()。

A.新颖B.独创C.奇特D.聪慧

【答案】D

7、有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分为三类,但不包括()。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

【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属于创造想象。

【答案】错

属于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而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第四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逢喜事精神爽”体现的是心境的()特点。

A缓和性B较持久性C微弱性D弥散性

【答案】D

2、下列关于情绪情感描述错误的是()。

A.情绪情感具有感染功能

B.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发展在先,情绪发展在后

C.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D.情绪具有两极性

【答案】B

3、人在遇到地震时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

A.积极激情B.消极激情C.心境D.应激

【答案】D

4、下列描述符合心境特点的有()。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B.怒发冲冠C.暴跳如雷D.狂喜

【答案】A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A.激情B.感动C.心境D.应激

【答案】C

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答案】B

7、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之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个方面,但不包括()。

A.面部表情B.体态表情C.言语表情D.复合表情

【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答案】错

这是心境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比较微弱的、持久而平静的情绪状态;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答案】错

这是心境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比较微弱的、持久而平静的情绪状态;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题

1、简述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答案】

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5因素结构理论。

这五因素是:

(1)认识自身情绪

(2)妥善管理情绪

(3)自我激励

(4)认识他人情绪

(5)人际关系管理

2、什么是情绪情感,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案】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它在教学中的主要功能有:

(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动机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晓晓的心情日记:

周一,和好朋友闹了一点矛盾,心情低落;周二,学校开运动会,班级团体成绩位列第一名,欣喜若狂;周三,数学成绩提高了,喜悦;周四,不幸的一天,被困在电梯里;周五,路上塞车,气愤;周六,休息了,开心……周日,晓晓在日记上写道“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EQ”

问题:

(1)请问晓晓在这一周里,经历了几种情绪状态?

(2)简述每种情绪状态的主要特点?

(3)EQ是衡量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请简述戈尔曼情绪智力五因素理论。

【答案要点】

(1)心境、激情、应激

(2)激情:

强烈、短暂、爆发;心境:

微弱、持久、弥散;应激:

超负荷、超强

(3)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五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五因素结构理论。

这五个方面是:

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

第二节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

1、“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

A.迁移B.移情C.感知D.思维

【答案】B

2、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撰写的《情绪智力》一书中,使用了“情商”(EQ)一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