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81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盖板涵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板涵方案.docx

《盖板涵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盖板涵方案.docx

盖板涵方案

盖板涵、盖板型通道施工技术方案

1.编制依据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益阳市新屋冲至新凤村公路工程TJ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益阳市新屋冲至新凤村公路工程TJ3合同招标文件

益阳市新屋冲至新凤村公路工程TJ3合同招标文件补遗书

交通部颁发《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041/TF50-2011)

交通部颁发《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018-2003

交通部颁发《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交通部颁发《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建设部颁发《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设部颁发《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6-2002

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92004)

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编制《湖南省高速公路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上、下册)

其它相关目录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条件及验收方法等;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多次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取的资料。

本单位现有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及多年来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交通部有关规定。

(2)贯彻执行合同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贯彻执行现行公路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力创本标段工程质量全优。

(3)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4)采用和工程相适应、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于生产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5)根据工程特点,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6)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7)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8)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系统管理相结合,发挥集团优势,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通过建立先进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

2.工程简况

2.1概述

本工程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是湖南省规划“七纵九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建成对完善益阳市路网结构,促进益阳市和洞庭湖区的经济发展,提升益阳市城市品位均有重要意义。

本合同段为湖南省益阳市新屋冲至新凤村公路工程TJ3合同段,起于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早禾村新屋冲(K8+000),顺接“益阳市苏家坝至新屋冲公路”,向西与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交叉,设置团圆互通(由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工程实施),后进入石坝村,经九斗村水库下游,后设英公塘大桥跨越英公塘水库和洛湛铁路,经寨子仑、关圣坝水库上游、船穷山至新市渡镇新凤村,设八斗仑隧道后至本工程终点(K16+300),后接“益阳市新凤村至青山庙公路”,路线全长8.296km。

全线盖板涵及通道如下表:

盖板涵工程

序号

中心桩号

线路交角

孔数与孔径

涵长

盖板厚

填土高

m

m

m

1

K8+345

55

1-2*2.5

71.58

0.4

8.53

2

K10+313

80

1-4*4

62.62

0.75

11.79

3

K10+673

120

1-4*4

69.59

0.75

11.58

4

K12+242

270

1-2*2.5

54.01

0.45

9.81

5

K13+130

280

1-2*2.5

51.21

0.4

8.78

6

15+067

270

1-2*2.5

44.74

0.3

6.86

盖板型通道工程

序号

中心桩号

线路交角(°)

孔数与孔径

涵长(m)

盖板厚(m)

1

K8+276

95

1-6*6.0

37.09

0.5

2

K8+470

90

1-4*4.0

71.93

0.4

3

K8+760

90

2-4*5.0

114.98

0.75

4

K9+315

270

1-4*4.0

52.85

0.4

5

K9+440

245

1-4*5.0

71.79

0.75

6

K9+620

90

1-4*5.0

56.86

0.75

7

K9+974

90

1-4*4.0

36.47

0.4

8

K10+353

90

1-4*4.5

54.22

0.75

9

K10+715

110

1-4*4.0

45.99

0.55

10

K11+340

90

1-4*4.0

57.01

0.75

11

K12+460

270

1-4*4.0

32.68

0.4

12

K12+725

90

1-4*4.0

33.94

0.4

13

K13+026

275

2-6*6.0

37.74

0.6

14

K13+196

75

1-4*4.0

40.38

0.4

15

K13+723

270

1-4*4.0

43.67

0.55

16

K14+080

90

1-4*4.0

26.29

0.4

17

K14+560

270

1-4*4.0

38.15

0.4

18

K14+975

245

1-4*4.0

28.98

0.4

19

K15+200

270

1-4*4.0

42.47

0.4

20

K15+400

270

1-4*4.0

56.91

0.55

21

YK16+200

270

1-4*5.0

52.91

0.4

2.2工程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调查和勘探钻孔揭露情况,本标段盖板涵及盖板通道所处位置的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约0.3-1.8m种植土--0.3-3m厚粉质粘土,下伏为强风化石英砂岩。

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

种植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压缩性高,需清除。

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地层不连续,不宜为盖板涵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石英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好,承载力高,地层连续,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

2.3水文、气象地质

本工程路线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受大气降水补给,总体径流方向是顺冲沟走向,水位埋深差异不大,一般埋深在12m以下。

基岩裂隙水对边坡、路堤及涵洞、通道等构造物的天然基础影响不大。

工程区域位于益阳市赫山区,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温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仲夏多雨易涝、夏末秋初多旱、冬寒期短等特征。

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雨量1200~1700毫M,年蒸发量为1124~1352毫M,年日照时数1378~1776小时。

常年主导风向为南北方向、略偏西北—东南方向,年平均风速1.0~2.2M/秒,累年最大风速18.0M/秒。

累年平均雨凇(冰冻)日数为1.2~2.3天。

2.4地震

本合同段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因此,本路线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一般。

本工程桥梁等构造物按7度设防地震。

2.5主要工程数量

盖板涵及通道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部位

C30砼m3

C20砼m3

C15砼m3

HPB235(kg)

HRB335(kg)

沥青麻絮沉降缝m2

M7.5浆砌片石m3

沥青防水层m2

盖板

2817.1

38052

210460

墩、台身

11813

基础

6599.1

651.08

29617

185660

八字墙身

2240.8

铺砌

808.1

基坑

片石砼垫层

712.2

片石洞内铺砌

288.18

洞身

4638

5109.7

帽石

24.55

墙身基础

784.9

台背

2.6施工条件

外购材料:

工程所需木材、钢材、柴油、沥青、水泥等材料均可从益阳市区购买,距离只有30km,运输方便。

弃土场:

本工程沿线设计已指定K11+580线路左侧100M、K11+750线路左侧100M处2个弃土料场,运输便利。

弃土场总面积为9600m2、可弃土量为91649m3。

砂料场:

资江边有数处大型砂场,储量大,质量好,通过G319、S308、X026及各乡道运输方便。

石料场:

沿线石料场较少,目前仅在龙光桥镇南村发现一处,储量较大,品质好,但开采能力小。

X026县道旁有两处石料场,基本能满足本工程的需求。

运输道路:

由于本工程位于益阳市主城区周边,路网较发达,长常高速公路、G319、S308、X026、X016、资江、石长铁路、洛湛铁路等均可以运输建筑材料。

路线周边的县乡道路较发达,可作为本工程的施工便道。

工程用水及电:

沿线水资源较为丰富,工程用水可从线路附近河流、水库内取用,水源较多,水质清洁、无污染,对建筑材料无侵蚀性,运距近,采运方便。

生活用水可与本地主管部门联系,接通自来水管道或者打水井取水亦可。

全线工程及施工用电,开工前与赫山区电力部门联系协调解决。

根据沿线的电量使用情况准备设置6台变压器。

另外,为了防止停电造成损失,施工现场自备两台功率200kw发电机组,以备急需。

3.施工安排

3.1施工队伍

该涵涵洞由桥涵一队负责施工。

根据施工安排,前期计划投入劳动力20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钢筋工3人,混凝土工5人,模板工8人,综合工人2人。

施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随时从公司调配施工人员补充劳动力,保证目标工期的实现。

盖板涵及盖板通道施工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盖板涵及盖板通道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工程经理:

陈兆波

副经理:

冯志军

总工程:

姜国庆

 

工程技术部

冯凯

安全质量部:

杨志华

预算合同部:

马旭

物资部:

罗保国

财务部:

伍嫩松

设备部:

王伟

实验室:

苏杲琪

综合办公室:

宋健

3.2施工进度计划

3.2.1施工总工期安排

本合同段合同工期为21个月,按2012年4月1日开工计算,工程完工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根据我部的施工部署和总体安排,盖板涵及通道计划于2012年4月25日开工,2012年12月25日完工,计划工期240天。

4.施工方案

涵洞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理基坑。

盖板涵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成型,砼罐车运输混凝土至工地,搭设溜槽浇注基础混凝土。

墙身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成型,砼罐车运输混凝土至工地,吊车配合料斗入模。

盖板采用支架法现场浇注,每跨浇注长度为6m,与基础沉降缝对应,吊车配合料斗进行混凝土浇筑。

沉降缝宽度为2cm,中间采用沥青松木板,四周10cm采用沥青麻絮填塞。

4.1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组织所有施工人员、技术员、质检员等相关人员,深入学习施工图纸、招标文件、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等,确保工程施工复核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现场确保完成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全部到位,测量人员已按照设计要求对该涵进行测量放样,施工物资到位。

(2)人员准备

工程负责人:

陈兆波技术负责人:

姜国庆质检负责人:

吕宏民

安全员:

徐长城质检工程师:

韦善志材料部长:

罗保国

桥涵工程师:

杨生仓技术员:

杨瑞祥技术员:

段嘉豪

测量工程师:

李志强质检工程师:

李国庆实验工程师:

苏杲琪

技术工人:

60人普通工人:

40人

4.2施工方法

4.2.1基础开挖

1、基础开挖前,采用全站仪测出涵管的轴线,并放出基础的开挖轮廓线,为保证基础施工时的工作面,基坑开挖时在基坑的四周设置加宽50cm做为施工平台。

对于有地下水的基坑,应在基坑之外挖临时集水井,在基坑周边开挖宽20cm、深20cm的排水管,与集水井接通,抽排地下水。

土质基坑为防止积水软化地基,在基坑开挖到底面设计标高时,经平整夯实后,不能紧接着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在基础底部铺设一层厚5cm的水泥砂浆,保证地基不受雨水浸泡。

2、基坑边坡的坡度视地质情况而定,一般采用1:

0.5~1:

1,弃土应堆至距基坑边缘3M以外,并尽快将基坑开挖的土方运走。

为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3、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挖至接近设计基底标高时,保留0.2M厚的一层,不得用挖掘机挠动,待施工基础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将松散的土体清理干净。

4、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技术及实验部门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测,报检合格立即组织基础施工,减少基础的暴露时间。

5、基础开挖后实验检测基底承载力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上报相应基底处理技术方案,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4.2.2地基检验

基础模板安装前,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内容为:

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采用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基底应无积水、杂物。

4、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详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4.2.3基础施工

基础和台身沿涵长方向,每6M设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通整个基础和墙身。

4.2.3.1模板

1、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使用前先用手提砂轮将模板表面的锈迹处理干净,并用涂刷脱模剂。

2、相邻模板采用U型卡进行连接,在模板内侧每一M加设一道100×100mm的对口方木加固,模板外侧在模板的底部和中上部各加设一道方木支撑,水平间距为0.6m,支撑顶在基坑的侧壁上,方木下设置木垫块。

3、在沉降缝的位置,安装一块与基础横断面尺寸相同的泡沫板,作为沉降缝的隔离材料,泡沫板厚2cm。

4、为防止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模板下部与基底接触的位置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底部沿基础边缘将模板底部埋设5cm。

5、基础钢筋涵身纵向钢筋采用φ8@20cm,横向钢筋采用φ12@100cm,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基础模板,以免由于钢筋工程的返工而引起模板的返工。

6、模板安装前恢复涵管的轴线,定出基础顶面标高。

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的中线和标高,保证模板的中线和标高准确。

4.2.3.2混凝土

1、浇注砼前先对模板的尺寸及中心线、标高进行检查,准确后方可浇注砼。

2、浇注砼时应从一端向另一段分层浇注,分层浇注至基础顶面。

3、砼运输时不允许超过60min,砼进场后对其性能进行检验。

4、砼运输至浇注点发生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加入与砼同水灰比的水泥浆进行搅拌。

5、砼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为50~100mm,振捣时应与模板保证10cm距离,防止撞击模板。

6、砼捣固以砼表面不出现下沉冒出气泡,表面平坦为宜,一处完成后徐徐提起捣棒,移到下一处。

7、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将与台身连接位置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同时按50cm的间距插入两排接茬钢筋,钢筋直径为Φ20。

8、砼达到终凝后覆盖养护,并派专人进行定点洒水。

4.2.4台身

4.2.4.1模板

1、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模板进场后对模板的尺寸及大面平整度等进行检查,确保准确后方可使用。

2、台身模板加固,相邻模板用U型卡和螺栓进行连接,两侧模板用拉杆固定。

3、堵头模板采用木板,并用在中部和底部1/4处用100×100mm方木加固,上部设置对拉螺杆。

4、为防止模板跑模,按60×60cm的间距设置钢筋拉杆,拉杆的直径为φ16,用钢管结合勾头螺栓进行加固,同时在模板的两侧设置用100×100mm方木支撑进行加固。

支撑间距为60cm,

5、相邻模板间采用双面胶带进行封闭,防止因漏浆造成的蜂窝麻面和露骨现象。

6、在台身的顶部,用5cm的模板铺设施工作业平台,平台跨度尺寸不小于50cm,施工平台四周设防护栏杆。

4.2.4.2混凝土

1、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和,砼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吊车配合料斗进行浇注。

2、混凝土浇筑时以每段墙身为一个单元施工,墙身施工时采用跳槽法。

(考虑现场施工条件)

3、混凝土浇筑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4、砼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为50~100mm,振捣时应与模板保证10cm距离,防止撞击模板。

5、砼捣固以砼表面不出现下沉冒出气泡,表面平坦为宜,一处捣固完成后徐徐提起捣棒,移到下一处。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巡视模板,出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待处理完后方可继续施工。

7、混凝土终凝后开始覆盖洒水养护,设置专人定点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2.5盖板

考虑到盖板预制所需场地较大,运输不便。

且预制盖板达到设计强度所需时间较长,运输及吊装施工工序复杂,而采用现浇整体性较好,因此采用搭设满堂架现浇盖板。

4.2.5.1通用支架施工方案

说明:

本标段盖板涵及通道盖板厚度类型为0.4、0.75、0.45、0.3、0.5、0.55、0.6m,此处按照0.6m厚度盖板检算,安全系数采用1.3,通过检算按照此方案搭设支架可以满足所有盖板涵及通道施工。

1、现浇盖板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搭设支架→调整承托高度→铺设底模→绑扎钢筋→立侧、边模及加固→浇筑混凝土→洒水养护

2、施工步骤及具体措施

(1)搭设支架

①支架材料:

φ48×3.5mm钢管

②支架搭设

支架纵横间距均采用0.6m布置,按要求搭设成60cm×60cm满堂结构,立杆采用φ48×3.5mm钢管,立杆间距0.9×0.9m,每间隔1.2m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与其他杆件连接牢固。

(施工时采取此方案)

5、支架采用钢管脚手架进行搭设,为防止钢管底部对基础混凝土造成破坏,在钢管底部架设底托。

6、为调整模板标高,在钢管顶部安装U型顶托,用以调整模板标高。

7、底模采用10mm厚胶合板,下设10×10cm方木,间距20cm。

8、通用支架检算

(1)荷载

设盖板厚度为60cm,则每平M混凝土数量为0.6m³。

盖板C30砼:

P=0.6×26KN/m³=15.6KN

1、盖板(平均)P1=15.6KPa

2、胶合板:

P2=0.01×19KN/m3=0.19KPa

3、10×10cm方木:

P3=0.48KPa

4、轮扣支架(含U托):

P4=2KPa

5、砼施工倾倒荷载:

P5=4.0Kpa

6、砼施工振捣荷载:

P6=2.0Kpa

7、施工机具人员荷载:

P7=2.5Kpa

8、风载:

(基本风压)P8=0.6KPa

(2)强度和刚度检算

1)竹胶板底模

底模采用10mm厚胶合板,下设10×10cm方木,间距20cm,胶合板所受荷载组合为(安全系数取1.3):

PJ=(P1+P2+P3+P5+P6+P7+P8)×1.3=33.37KPa

胶合板每M横向均布荷载q=33.37KN/m

竹胶合模板的力学指标取下值:

〔σ〕=13MPa,〔τ〕=1.4MPa,E=9000MPa竹胶合模板选用厚度10mm,1M宽胶合板的截面几何力学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胶合板计算跨度取20cm,按简支梁进行计算:

(可)

(可)

(可)

2)胶合板底模下10×10cm方木

方木承受胶合板传递的荷载,间距20cm,下面为横向10×10cm方木做支点,间距90cm,方木所受荷载组合为(安全系数取1.3):

Px=(P1+P2+P3+P5+P6+P7+P8)×1.3=33.37KPa

每根方木所受均布荷载q=33.37×0.20=6.674KN/m

10×10cm方木采用油松,其力学指标取下值:

〔σ〕=13MPa,〔τ〕=1.5MPa,E=10000MPa,截面几何力学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方木长4.0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0.9m

(可)

 

(可以满足要求)

3)支架顶面10×10cm方木横梁

方木承担小方木传递的荷载到轮扣支架,立架间距距0.9×0.9m,每根支架方木所受荷载组合为(安全系数取1.3):

Pd=(P1+P2+P3+P5+P6+P7+P8)×1.3=33.37KPa

每根方木受力视均布荷载q=33.37

〔σ〕=13MPa,〔τ〕=1.5MPa,E=10000MPa,截面几何力学特性计算结果如下:

 

方木长4.0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0.9m

(可)

 

(可以满足)

4)轮扣支架

长度截取2m,立杆间距0.9×0.9m,考虑下面立杆由2排计6根计算,全部立杆所受荷载为:

(安全系数取1.3):

PK=Pd=(P1+P2+P3+P4+P5+P6+P7+P8)×1.3=35.97KPa

则单根立杆受力

N=35.97×2×1.5/6=17.9KN

采用φ48×3.0,回转半径i=15.9mm,钢管的步距为h=1.2m,按两端铰接μ=1,则

L0=kμh=1.155×1×1.2=1.386m

式中L。

:

立杆的计算长度。

对于满堂支架,L。

=kμh式中k:

为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1.155,μ:

压杆长度系数,h:

立杆步距。

长细比:

λ=L0/i=1386/15.9=87.17_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附表3.2查得:

稳定系数φ=0.640

σ=N/(φA)=17985/(0.640×424.1)=66.26MPa≤〔σ〕=205MPa

(满足!

)B0Xl+JIR#_ 

4.2.5.2模板

1、底模采用10mm厚胶合板,下设10×10cm方木,间距20cm,平面要求平整、无破损现象。

2、模板直接铺放在带木上,并与带木加固连接,板与台身之间的缝隙,在安装时贴一层密封胶带,避免水泥浆流失,造成板底蜂窝麻面。

3、模板安装,相邻板面必须平顺,无错台。

侧模采用14mm钢筋拉杆进行加固.模板底部设置起拱度。

(起拱度按设计要求设置)

4、模板加固前,先对板底进行抄平,确定标高无误后再加固模板,避免提前加固导致无法调整标高。

模板加固后对模板接缝进行检查,如发现仍存在缝隙应采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腻子进行填缝处理,防止漏浆。

5、盖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底部模板,拆除模板,先从跨中向两侧松开U托,逐步对称向两侧进行。

针对墙身施工采用的拉杆,拆模时及时拔除,对无法拔除的拉杆需采用砂轮切断并打磨,所有拉杆孔及拉杆切除部位必须采用M7.5级以上砂浆填实,摸平。

4.2.5.3钢筋

1、盖板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平板车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

2、钢筋加工时先在操作平台上将钢筋的弯曲角度标在平台上,确保钢筋半成品的尺寸准确。

3、已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应按不同的编号,分别存放。

运至现场后如不能立即使用的钢筋应采取下垫上盖,下部垫起高度50cm。

4、钢筋绑扎采用22号绑扎铁丝进行纵横向钢筋、箍筋连接形成钢筋骨架,然后逐根绑扎上层筋。

5、绑扎钢筋时,为保证钢筋间距,在纵横向钢筋上将钢筋的间距标示出来,按对应的位置进行绑扎。

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大于35d。

单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