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843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17松鼠

教学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3.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2.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难点

1.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有8个会认字和11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会写字。

会认字中的“驯、矫、杈、藓”容易读错,重点强调和巩固。

11个会写字中,有的容易读错,如“拾、狭”;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鼠、滑”。

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

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里、放到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本课要求掌握的13个词语,可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理解其意思。

2.阅读理解。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第一步:

提取中心句,找出松鼠的特点,分段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第二步: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第三步: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学习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四步:

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过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表达运用。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能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读题目,查找与松鼠有关的资料,知道松鼠的习性。

(2)搜集作者布封的资料,整理成不超过150字的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没有喜欢小动物的同学呢?

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生自由发言)

2.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视频。

(课件出示:

小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大约1分钟)。

3.这是什么动物?

(生:

松鼠)对了,松鼠。

看了视频后,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畅所欲言)

4.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松鼠》。

(教师板书:

松鼠)

二、认识作者。

1.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搜集的作者的资料,你们认为作者布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生展示预习成果。

出示课件:

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被任命为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1753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著《自然史》,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几遍。

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

会认字:

驯、矫、歇、杈、藓、狭、勉、锥

会写字:

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词语:

松鼠、乖巧、清秀、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驯”不要读成“xún”;“矫”不要读成“jiāo”;“杈”不要读成“chā”;“藓”不要读成“xiān”等。

(3)教师指导写生字:

重点强调如“鼠、滑、梳”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

“鼠”的下边是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滑”的右上边的里边是横折;“梳”的右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

课件出示: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教师相机板书“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

(教师相机板书“外形、性格、行为、生活”)

2.探究说明角度。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是从哪些角度为我们介绍这位朋友的呢?

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出示:

说明角度使用方法表达效果)

3.学生小组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了解它的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

2.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和段落。

二、精品细读,学习作者如何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

(一)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学生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并思考中心句的作用。

2.教师引导:

这句话与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3.交流、展示:

(教师课件出示)

中心句: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

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

(二)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的“漂亮”这一特点的呢?

1.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教师出示松鼠图片的课件,选小组代表发言进行集体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4.同学们最喜欢哪些句子?

为什么?

课件出示: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外形描写)

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打比方)

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作比较)

5.师:

是呀,无论是玲珑的小面孔,还是帽缨形的尾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与可爱,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小松鼠的漂亮可爱呢?

谁来试试?

(读得不错,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6.谁能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几个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外形描写、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来描写松鼠的外形特征。

(三)哪个自然段写松鼠的活动?

从哪些角度写的?

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1.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教师出示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在大树上跳上跳下的视频,30秒左右),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突出了松鼠驯良的特点。

4.男生来读读这一段内容,大家先了解小松鼠活动的范围和时间,然后把下面的空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第2自然段中,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机警)(不骚扰人),突出它(驯良)的性格特点。

(四)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松鼠在活动方面的特点。

1.松鼠的厉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请接着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

学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然后总结:

松鼠在“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表现了它的警觉;储备食物过冬表现了它的聪明;蹦跳的动作表现了它的轻快。

教师点拨:

总之,这段文字说明了松鼠的“乖巧”。

2.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找出句子,点明每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做总结。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作比较)

2.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举例子)

3.课件出示,让学生填空。

第3自然段中,作者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蹦跳动作)(储备食物)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警觉、轻快以及聪明、可爱的特点。

(五)第4自然段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它是怎样搭窝的呢?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生读第4自然段,教师出示松鼠搭窝的视频。

(视频大约3分钟左右)

2.交流:

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教师适时板书:

搭窝选址、建造、居住、窝口乖巧)

3.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

第4自然段中,作者从(选址)、(建造)、(居住)、(窝口)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表现了松鼠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4.模仿这一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一项活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一种,也可以自己制定。

课件出示:

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食

5.展示成果。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写的短文展示出来)

喜鹊筑巢

只见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衔着一根枯枝,落在了那棵大树上,低着头,用它那尖儿长的喙,摆弄着、忙碌着。

(六)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哪些内容?

1.生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2.相互交流。

师:

这一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毛发、爱干净等。

(教师适时板书:

生育、毛发、爱干净)

生:

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欢、喜爱……(教师适时板书:

喜爱)

小结:

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也对松鼠产生了喜爱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课下作业。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讨论)

课件出示:

学会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融入自己的感情。

2.仿照《松鼠》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动物。

(简写一段,字数5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写动物的科学小品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

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三个特点,其中涵盖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情感。

在上课前,我创设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的视频短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短片中的松鼠有的攀爬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跟人打招呼……它们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样。

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松鼠外形的描写,便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激发了学生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看完短片之后,让学生概括地说出对松鼠的印象,考察他们的概括能力。

学习本文的思路清晰。

先整体感知松鼠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每一段都是按照设计问题、读文思考、交流汇报、教师引导、训练巩固的思路来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所介绍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我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语言赏析、仿写片段练习的时间就有些少了,导致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被迫减掉,例如从文中找出让人觉得松鼠讨人喜欢的句子,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再回答,这样应该会更全面。

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

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不但在作者生动的介绍下认识了小松鼠,还体验到了另一种不同语言风格的说明文,学生们内心是充实的、愉悦的。

《松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松鼠》是语文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

《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维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

1、自主识字识词。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

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

(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

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

(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

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

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

(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

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

(板书文章的结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

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说明】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

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

(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

  【设计说明】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

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

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设计说明】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设计说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

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

  提问: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

  【设计说明】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

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松鼠

启示:

  外形——漂亮

  生活习性:

活动

  住

  吃

《松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说明文。

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

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四、说学法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重难点,提升学生们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图片导入

在导入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的关于松鼠的图片,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松鼠形成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和字词的初步把握。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同时,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体会情感

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上,我引导学生从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性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落的阅读和感悟,把握特点,体会作者对松鼠喜爱的情感。

(四)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

所以,我在教完这篇文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并改写《白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作业

1、改写练习

把《白鹭》按照本文的写法改写,这样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

板书设计:

面容---清秀

外形特征身体---矫健

松鼠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胆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

性格特征行动:

储存粮食搭窝(聪明警觉乖巧)

繁殖

生活习性换毛

爱干净

准确生动的语言合理清晰的结构鲜明的事物特征恰当的说明方法

这个板书设计,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

六、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我仅仅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反复地读文本,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灵活的教学环节。

学生一定能在略读课文学习的这片沃土上收获得很多很多……

《松鼠》教学反思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本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一、教学效果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谜面:

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所以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

然后课件显示松鼠的图片:

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既直观地显示了松鼠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主识字,合作共赢。

这节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比较多,所以在自读环节给足了充分读书的时间。

在借助拼音读书时,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

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帮生,让学生们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读自悟,深刻领悟。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

本文写了松鼠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先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再出示相关问题,比如:

“请用几个词语概括松鼠的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欢松鼠”“松鼠怎么活动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他们吃什么呢?

到哪儿去住呢?

”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发现松鼠的特点:

机灵。

从“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让学生走近松鼠的内心,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语言和朗读两方面均有所提升。

4、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读完本文后,引导学生快速自读《鲸》,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鲸的呢?

通过对比阅读来探究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写作上的特色。

你喜欢小松鼠吗?

引导学生谈一谈,激发情感之后再安排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背诵,在充分背诵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将来口语和书面语的交流做好准备。

二、成功之处

虽然生字较多,但学生大部分能准确认读,出错很少。

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和抓关键词语概括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三、不足之处

本文教学时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引导,迁移运用的预设太少。

再有就是整堂课显得有点低沉,缺少激情,也缺少朗朗的读书氛围,语文味不浓厚。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聚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