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01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什么是课程内容.docx

什么是课程内容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最终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我认为确定目标任务首先要基于实际,先了解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确定目标任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具有实效。

目标任务的确立要依据本组教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现状而定。

确立校本培训目标任务要具体,易操作。

要充分体现课标理念。

要让老师们意识到研修的重要性,要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并制定考核方案。

校本研修应该立足本校,从细微处着手。

什么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什么是“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

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

学语文的流程是怎么样呢?

就是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指导运用”的步骤设计教学。

就像上面提到的香港老师的这个课例:

首先领会什么叫画流程图,然后让同学去尝试运用,让学生去独立运用。

教师教什么非常清楚,学生领会了以后就去实践,去实践。

这才是一种“语言学习型”的教学流程。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程内容。

《称赞》目标定在”学习如何得体地称赞别人“,这是在学习语言交际。

《桥》这篇课文教学可以围绕这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

先让同学想,前面如果点出他们是父子关系,行不行?

当然也可以,你读一读,现在这样写了,有什么好?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课文最后揭开悬念,能够增强文章吸引力,有悬念感。

那么这个方法怎么用?

老师另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结果,让学生模仿课文修改,最后揭开谜底,这篇文章该怎么改?

改了以后有什么效果?

这样就把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操练了一下,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

这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

依据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

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

《桥》教材解读

故事发生在一个黎明,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仓惶逃命,而唯一的通道是村子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身为党支部书记的老汉准确地做出判断,早早赶到木桥前“等候”乡亲们。

老汉的沉着坚定和崇高威信,让慌乱不堪的局面一下子镇定下来。

然后,老汉指挥大家过桥,并特别强调“党员排在后边”!

这时,党员中出现了两个不和谐音:

一个高喊“党员也是人”,一个插到了队伍中。

老汉给予了有力回击:

请信念动摇者“退党”,将插队的党员毫不客气地“揪出来”。

最后等到老汉和“插队者”过桥时,两个党员互相推让起来,然而,就在此时,木桥倒塌,二人都被洪水卷走了……故事在结尾时揭示了两人的关系:

他们分别是一个老太太的丈夫和儿子。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七百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

 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

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告诉我们情况越来越危急,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

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第二、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

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

“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少废话,快走。

”这是文中老汉所有的语言,简洁明确,铿锵有力,富有个性,对群众的爱、对少数自私的共产党员的不满,界限分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意味深长,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字的狭小空间里,作者竟也能做到“尺水兴波”,让读者的心一次次被揪起来,从而一步步加深对老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一步步深化。

且看小说的一波三折:

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救命的木桥,“死亡逼近”“100第四、作品巧妙的结尾震撼读者的心灵。

读到故事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老汉和那个小伙子竟然是父子关系!

在儿子插队企图早点过桥时,老汉却是那么冷酷无情!

如果那个小伙子是一个跟老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党员,我们对老汉的行为尚能理解;可那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父亲对儿子如此不通情理,实在让人接受不了!

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难道父亲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吗?

接下来,老汉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活下去,对儿子吼道“少废话,快走”并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他是爱孩子的!

但是,为什么老汉爱孩子却还要把儿子揪出来呢?

那是因为:

在群众和儿子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

那是因为:

他和儿子都是共产党员!

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

小小说的魅力得以更好地彰显。

 文中准确的用词堪称典范,如动词: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一句中这个“揪”字就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老汉情感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

老汉的两次“吼”,内含却不相同,第一次是愤怒地吼,对儿子的表现十分不满;第二次是关心地吼,希望儿子能尽快逃脱洪水的魔掌。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句中的“推”和前面的“揪”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孩子的爱全部浓缩在这一个字之中。

再如四字雅词:

势不可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洪水的迅猛和人们的慌乱。

还有学生要问:

为什么一定要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冲走呢?

——这仍旧是作者表达的需要,两个人的离去,结局是悲壮的,给人的震撼是最巨大的,这就是悲剧的力量!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喜剧的结局,然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喜剧,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有时候就必须面临死亡的考验!

事实上,多少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无法统计!

现在如此,革命战争时期更是如此!

文中还将老汉比作“一座山”,我觉得颇有深意。

“老汉”和“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

“山”在人们心中,是高大的、坚固的、不可动摇的,而此时,面临可怕的洪水,人们都慌作一团,只有老汉那么镇定,那么冷静,毫无惧色,洪水面前岿然不动,老汉给人的感觉不就像山吗?

当有个别共产党员信念动摇时,甚至自己的亲人违背党的宗旨时,老汉丝毫没有动摇,而是坚决予以“回击”,老汉坚定的信念不正像一座不管什么力量都无法撼动的山吗?

后来,老汉将生的一丝机会都让给了儿子,这沉甸甸的父爱不也如山吗?

老汉牺牲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人民群众心中,这不也像一座永远令人敬仰的高山吗?

只是,读到文章的结尾,我个人还是觉得有些许遗憾:

小伙子这个角色的安排固然有衬托和丰富老汉形象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削弱了老汉的形象呢?

老汉是党员,他儿子也是一名党员。

俗话说:

“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汉是党支部书记,受全村人拥戴,那么他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应该是一名好党员才对,怎么会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比所有党员都差呢?

这是不是在给老汉脸上抹黑呢?

这不能不说是文章的一个遗憾。

老太太来到儿子的坟边,看见村里最老的阿婆蹲在那里,一边烧纸钱一边喃喃说道:

“孩子……你爹冤枉你了……那天你是为了扶我过桥啊……你爹他对不起你……

搭建一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桥梁

——《桥》观课报告

观课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课《桥》

执教教师:

泰安市实验学校·赵兴秋

观课维度: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包括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否自主、合作探究、协同等)

报告撰写:

郑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认真、深入地研究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本磨课组执教教师——泰安市实验学校的赵兴秋老师执教的《桥》一课,较好地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策略对策运用比较高效,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师生互动度都很高,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观课阐述:

一、尊重学生,鼓励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1)巧用自主学习卡,实现以学定教。

赵老师在备课之时就创设、准备了自主学习卡。

在自主学习卡上,有识字、写字内容,也有读文的要求(“自己读课文,多读几遍,做到字通句顺。

”),最后则有一个问题“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既触动你的心灵又产生疑惑的问题呢?

”随着卡片的下发—学生完成—教师收齐进行筛选反馈,赵老师梳理出了学生问得比较多以及很有价值的问题:

1、老汉离桥最近,为什么不先走?

(张雅宁李超然张欣乐……)

2、为什么全村人都拥戴老汉?

(高兴辰张智玮赵晓寒……)

3、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梁书毓牛春岭刘嘉怡……)

4、老汉为什么把党员排在最后?

(谷瑞楠黄炜豪宋志浩……)

5、老汉为什么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赵慧哲陈心怡赵磊……)

6、文中的老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黄彬睿赵天赞宋洪盛……)

7、课文主要写老汉,为什么还有很多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张宪策张一凡张俊清……)

赵老师将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自主质疑,最终梳理、生成为一个问题——文中的老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堂教学就围绕“文中的老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老汉丰富的人物形象。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

以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并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实效性。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有课程专家指出:

“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

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课堂小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学生主体性发挥课堂量表

教学流程

学生

学生环节用时

教师

教师环节用时

主动发言(次)

集体作答(次)

自主学习(次)

小组练习(次)

讲话

板书

一、导入新课

 

 

1

 

2秒

1

 

12秒

二、交流预习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11

3

3

1

5分22秒

8

2

3分29秒

三、探究解决问题,感受人物形象

37

6

3

 

18分51秒

22

7

7分9秒

四、小结回顾,梳理收获

2

4

1

 

2分30秒

5

1

1分57秒

五、作业布置

 

 

 

 

 

1

 

28秒

总计

50

13

8

1

26分45秒

37

10

12分15秒

在量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节课,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

整节课学生表现在课堂上,较专心听课,对所学的功课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以较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教师的行为走向对学生的覆盖广度看,教师安排了十三次集体作答、一次小组练习,全班学生都覆盖到了。

从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时间分配来看,40分钟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用时26分45秒,比例约占到67.5%,而教师的引导语、板书时间为12分15秒,可见学生的主体性较好地体现出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学法策略,培养能力

在“交流预习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环节,赵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练习:

师:

请小组长负责在小组里检查一下这两项内容。

(出示课件自主学习卡前两项)

生:

小组活动

师:

都检查完了。

(师指第一项)字音读准了吗?

生:

师:

有没有写错的字?

生:

学生在进行小组内互助学习时,小组交流讨论时发言的顺序、小组讨论的组织(小组长的任命,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讨论的实施调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组练习时学生的参与。

赵老师这一点处理的比较好,从观课来看,各小组的进行比较有序,从检查的效果来看,效率也比较高。

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能借助投影、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第三环节中,学生自主质疑后,从学生应答问题的状态来看,多数学生能主动举手,个体表达人次在50次,可见学生参与度相对比较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了好的基础。

师:

那老支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问题)这还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去读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走近老支书,看看他的哪一个动作、哪一个神态、亦或是哪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你的内心,使你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呢?

也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标点符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听明白了吗?

开始吧。

生:

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师:

(相机引导“环境”描写板书:

环境)。

你看这位同学在读这几句话的时候能够联系上文“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句描写环境的句子,就进一步体会到了老汉的冷静、机智。

这个方法很好。

前面还有几处描写环境的句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它。

生:

读课文

 

师:

大家看“咆哮”,课前已经查字典了,什么意思?

生:

……

师:

这只是字典里的解释。

像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看着他的字形来推想,这张着大嘴的洪水像什么?

生:

……

师:

对,猛兽发出的巨大的声音就是咆哮。

这还只是想到了它的声音,洪水咆哮而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生:

谈情景

教师的有机引导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参与性。

三、激励评价,民主教学

课堂上,赵教师能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并进行指导。

教师的语言凝练而富有导向性。

师:

你看一看这三句话,与文中的其他句子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

这句话连续用了三个叹号。

师:

哦,你看他关注到了标点符号,我们知道叹号往往是用来表示说话人内心强烈情感的,三个叹号怎么了?

生:

三个叹号表示了老汉很着急。

师:

这个时候,三个叹号难道表示的仅仅是着急吗?

生:

我感到现在会非常着急。

师:

你说的。

生:

要是都逃不出去怎么办?

师:

把你想的读出来。

生2读:

“桥窄。

在课堂上,赵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谈话精心设计一些激励性语言,对于家下来的话题讨论富有指向性,则有利于形成课堂上活跃的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和谐统一,而这就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观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单一词汇的变化,也不仅是听课位置的变化,而是一种评价理念的转变。

变研究教师的教为研究学生的学,观察的是学生参与的程度,发言的频次。

记录的是学生的参与状况、参与广度,思考的是这种教学的有效程度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落实。

能够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以后好好研究,认真实施!

教师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观课量表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   

观课人:

景在群高洁王爱华

 

观课维度

以学定教,从学情出发(课前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落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1.认读字,读准音

小组认读生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写对生字

2.书写生字,要美观

教师重点指导“祭”的书写

3.词语,会理解

重点理解“咆哮”

4.读课文,做到字通句顺

通过4名同学解读课文,检查课文和生字认读情况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素进行概括方法的指导

6.查阅资料,了解“党员”“党支部书记”含义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党员的看法

7.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汇总、梳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集中指向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

 

 

《桥》观课后学生检测结果统计量表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   

执教教师:

泰安市实验小学赵兴秋

上课时间:

2013年5月9日

检测学生:

泰安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八班10名学生

检测人:

景在群高洁王爱华

认读生字

生字

读错次数

生字

读错次数

  肆

0

0

0

0

正确率

100%

情况描述

认读生字共检测10人,学生都能读准确;正确率100%

二、听写词语“咆哮、放肆、搀扶、祭奠”

书写出错人数

书写姿势不规范人数

书写不整洁人数

笔顺不正确人数

3

1

0

0

情况描述

抽测10人,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名同学书“搀”出错,两人书写“奠”出错,正确率为96.25%

三、检查朗读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

项目

次数

人均

描述

错字

0

0

没有出现读错字现象

漏字

0

0

没有出现漏字现象

添字

0

0

没有添字现象

停连不当

0

0

没有出现停连不当现象 

重复

0

0

没有出现重复现象

有感情

10

10

共抽测10人,都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感情朗读。

四、检查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情况描述

抽测10人,除了有一名同学概括语句不简练,说的不够全面,其他学生都能简明扼要的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问题“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

情况描述

检测的10个同学都能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

老支书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等等。

 

 

《桥》观课报告

撰写人景在群

我和王爱华、高洁老师重点观测教师如何从学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发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作用,实现以学定教。

在观课中我们从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详细观测和记录。

赵老师在这节课中做到了:

一、学为基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赵老师课前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卡,精心设计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及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发现困惑疑难问题。

教师从学情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准确找到学习的起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上,赵老师根据小组互查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情况,对会意字“祭”字进行了重点指导;针对小说文体向学生渗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作为本课探究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基础上确定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既结合了文本编者的意图,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以生为本,缜密设计教学环节

赵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以下教学环节:

1.交流预习内容、确定教学重点2.探究解决问题,感受人物形象3.小结回顾,梳理收获。

在每个环节中,赵老师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在学习生字环节,赵老师将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卡采用小组合作检查的方式,并且把检查生字和接读课文巧妙结合在一起,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以此为起点,进行了两次概括训练,在第一个学生说得不完整的时候,老师进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概括小小说的主要内容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等要素,语言简练、把内容概括完整。

最后再让学生完整的重述一遍,再一次体会概括的要求,虽然指导的是两个学生,但是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整个指导过程扎实有效。

赵教师追求的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更着眼于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对高年段阅读教学指出: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结合自主学习卡学生疑惑的问题,赵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归纳、梳理、提炼出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共性问题。

围绕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紧扣描写老汉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词语自主品读课文,进行探究活动,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赵老师在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有深度。

三、着眼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后,我们检测了生字认读、词语听写、重点句子的朗读、主要内容的概括、人物形象的把握,检测结果如下:

1.生字认读

教学后检测的生字词,都是易错生字词,学生认读正确率达到100%,学生对生词读音掌握非常扎实。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赵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语、指名接读课文等方式,着力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2.词语听写

在重点听写的四个词语中,只有一人写错“搀”,两人写错“奠”,这说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识记、练写生字是有效的,赵老师根据学情在课堂上指导的不容易写美观的“祭”字正确率100%,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经过赵老师的指导学生书写水平得到了提高。

不过,在检测中发现个别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建议赵老师关注学生书写姿势。

3.检查朗读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

抽测10名同学读句子,没有出现错字、添字、漏字、停顿不当、重复,10名同学都能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这也体现出课前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做到字通句顺要求是必要的。

为课堂领会语言的含义、体味关键词句的精妙、感情朗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4.检查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抽测10人,除了有一名同学概括语句不简练,说的不够全面,其他学生都能简明扼要的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问题“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

检测的10个同学都能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

老支书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等等。

总之,从检测结果看,赵教师依据学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学有所得。

 

《桥》观课报告

—观课维度:

是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否体现“高效”

                                                      撰写人:

马冠南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因此,一节课的质量高低,最终要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来检验。

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不能偏离目标而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把教学目标呈献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给学生指引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

赵兴秋老师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自学生字新词,能将不容易写好的“揪、祭”等字写得正确、美观,并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等方法理解“咆哮、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祭奠”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

3、抓住关键词句,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推想词句的意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

领悟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烘托作用。

赵老师这节课目标制定明确、简洁。

其中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是基本,在朗读中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

第三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字词,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领悟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烘托作用。

这个目标践行了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要求。

一、   自学高效,书写指导及时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