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60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docx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

人际关系成长团体训练

一、活动名称:

遇见百分百朋友

二、 活动目标:

1、协助高中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方面的特质。

2、让成员了解自己在人际上的沟通型态。

3、使成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

三、团体性质:

成长团体、固定成员团体、结构团体

四、时间频率与次数:

两周一次,每次40分钟,共六周

五、   理论基础:

(一)基本理论

青春期实为人生发展阶段中的过渡期,不仅要面对生理、心理的骤变,更是要适应以家庭为生活重心,逐渐转移至以课业及同侪为重心的生活型态,大多数的青少年对自己这样的现况是感到矛盾及不知所措的,所以极需要有认同及归属的团体,因此人际关系对他们而言,相对变得非常重要。

要渡过这段期间并不容易且是需要时间的,随这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多,因此在此阶段的要务应该是更积极的协助他们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选择,以发展良好的社交能力。

根据Erikson的心理社会论,在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此次团体成员是属于青春期阶段,青春期阶段的特征是:

1.能界定自己,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自我要能辨识自己与认定自我;2.自我不了解,迷失人生方向,不能承担角色任务即发生混乱。

此时期的发展重点为:

青少年需要获得自我的独特感,并学习获得社会中有意义的角色与地位。

而青少年在此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则是认定对角色混乱,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深刻,知悉个人应扮演的角色,并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将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使个人的生活哲学得以建立,并使人生具有目标与方向,不致于迷失或混淆。

因此,在青少年辅导上,协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少年的认定危机是重要的,而社会文化因素或环境条件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青少年阶段最明显的转变之一,即是同侪的影响力大增,青少年是否能与同侪建立密切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极为重要。

根据瑞斯(Rice,1984)的论点,青少年在社会发展上有着下列六项任务:

1、与人建立关怀、有意义与满意的关系。

2、与不同背景、经验及思想观念的人交朋友,以扩展儿童期的友谊层面。

3、在社会团体中寻找接纳、隶属、认同与地位。

4、将儿童期的同性兴趣与玩伴转向异性的关怀与情谊。

5、学习与异性交往的方法与技巧,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并有益于未来

择偶与婚姻的成功。

6、寻求表现被接受的男性或女性性别角色,并学习适性行为。

由上可知,同伴对青少年而言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有了同伴的友谊为基础,青少年在个人兴趣与活动上就能获得共同分享的对象,当个人遭遇问题也能获得协助解决,或在情绪上得到支持。

整体而言,同伴友谊具有下列的功能:

1、分享共同的兴趣;

2、分享新的人生感受;

3、共同解决生活问题;

4、共享隐私与秘密;

5、相互帮助与扶持;

6、协助解决人际冲突;

7、减低个人身心改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与焦虑;

8、重新界定自己与获得力量;

9、能更顺利的进入成人社会;

10、避免心理上的孤单与寂寞。

因此,同伴情谊对青少年的发展极其必要。

基于以上的理论,同伴情谊对青少年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选定「人际关系」作为主题,希望能帮助青少年先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及人际特质,并探究和他人互动时,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沟通型态,同时也帮助青少年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讯息,有效解决人际问题、增长更好的人际关系,及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           活动设计理论基础:

第一次团体

团体的初期阶段是一个定向和探索的时期,此阶段的任务有确定团体的结构、成员相互熟悉、并探讨成员的期望。

在这个阶段中团体成员们应该要了解团体如何发生作用、确定自己的目标、明白自己的期望并寻找到在团体中的位置。

协助团体成员彼此熟悉有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及信任感的建立,以使团体能得以持续发展。

确定团体的目标可以协助成员在团体中能勇于尝试、冒险,并将在团体经验中所得应用在团体以外的情境。

而让成员知道团体中所进行的讨论与活动的性质,有助于降低成员的紧张度并使活动的进行较为顺利。

让成员分享对于团体的期望可以让团体的领导者了解成员的不同需要,以进一步去澄清团体的目标。

而团体规范则是一个团体运作、秩序维持的准绳。

 第二次团体

自我概念的定义:

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能力、或价值观的感觉、态度及评价。

CarlRogers(罗吉斯)认为在个人的思想和经验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对"我"的看法,即自我概念。

它会影响个人如何去认知周遭的世界,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张春兴,民81)。

青少年对自己的概念如何,会影响其自我抱负与人生观,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及一生的发展。

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则自我能清楚掌握自我,能接纳、尊重、统整自我,进而能够自我实现;如果是不良的自我概念,则因无法正确掌握自我,因为不知、错知、甚至否定,造成自卑自眨、自谴自责、自怨自尤、自暴自弃。

进一步说,有健康自我概念的人即是心理健康、「自觉」的人。

反之,不良自我概念的影响,因为缺乏自知自觉而无法掌握自己,常使用不适当的自我防卫,其结果不是对自己贬抑、退缩,就是向外攻击、破坏,往往容易触法网、深陷不拔。

自我概念的形成,可以由三方面的体察而来:

1.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以及评语中来了解自己。

2.从自己和他人的相互比较结果来了解自己。

3.从比较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来了解自己。

可以说是照镜子来的,照自己的镜子也照他人的镜子。

因此,本方案的活动设计「window2000」除了透过成员本身的自省以得知自己的特质,亦藉由团体成员本身的回馈与互动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与对其他成员的认识。

 第三次团体

在人际关系中,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缘」很好,很受大家欢迎呢?

可是,却有些人让我们觉得言语乏味、面目可憎、避之唯恐不及呢?

这可能和个人的人格特质、能力、外表吸引力,以及彼此间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每个人所欣赏的特质,也可能不尽相同。

根据Anderson(1968)的研究指出,人们对于某些人格特质,仍有一致性的喜好和厌恶。

他搜集555各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要求大学生进行评量:

如果某些人具备这项特质时,你对此人的喜欢程度,结果如下表。

受高度喜欢的人格特质

介于稍微喜欢与稍微不喜欢的人格特质

最不受喜欢的人格特质

真诚

诚实

善解人意

忠诚

真实

值得信赖

聪明

可靠

有思想

体贴

可信赖

温暖

心地善良

友善

快乐

不自私

幽默

负责任

开朗

信任别人

固执

循规蹈矩

大胆

谨慎

追求完美

易激动

文静

冲动

精力旺盛

害羞

感情丰富

内向

天真

好动

白日梦者

追求物质享受

反叛

孤独

依赖性

态度不佳

不友善

敌意

多嘴多舌

自私

目光短浅

粗鲁

自傲自大

贪婪

不真诚

心地不好

不值得信赖

恶毒

可憎

不真实

虐伪

惨忍

卑劣

欺骗

说谎

 Folkes和Sears(1977)发现,当人们喜欢、赞美,或赞同某些人或某些事时,他们会表现出温暖的样子;相反的,当人们不喜欢、轻视,或批评某些人或事物时,他们的态度就会显得冷淡。

许多研究也都证实了微笑会使人更具魅力,因此,经常笑脸迎人,以专注的眼神看着对方,都让人感到温暖,也较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喜欢聪明、有能力、能干的人,而较不欣赏平凡、庸碌的人,或许因为有能力的人,较能帮助我们,提供较多酬赏。

不过,能力很强或接近完美的人,可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而降低其被喜欢的程度,然而,如果当这些人显露一些瑕疵或遭遇挫败时,会比完美无缺时,更受人欢迎。

Anderson,Willerman和Floyd(1966)的研究,即证明了这种现象,因为小瑕疵使得他们更「人性化」,而非遥不可及,因此,增加了他们被喜爱的程度。

根据Berscheid的研究,证实外表美丽的人,的确较受他人的欢迎,并且在社会互动中,也获得较好的待遇。

为什么外表如此重要呢?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外表吸引力是社会赞许的一种特质,看到美丽的人,会引发我们产生正面的情绪,促使我们想要接近她。

第二个原因,可能因为人们通常具有「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即是和外表较不具吸引力的人相较之下,人们相信外表具吸引力的人,具有较多社会赞许的人格特质,因此,人们较愿意和漂亮的人互动,建立人际关系。

第三个原因,可能因为美丽具有「散逸效果」,即人们认为,让他人看到自己和一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在一起,可以增进自己的公众形象;事实上,研究的确证实:

一个人如果拥有漂亮的情人或朋友,通常也会获得他人较为正向的评价。

也就因为「与有荣焉」的效果,人们较喜欢漂亮的人,也乐于和他们交往。

值得注意的是,外表对于第一印象,的确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第一印象又往往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继续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的意愿,因此,适度的装饰自己,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增进。

人际吸引除了受时空环境和个人特质得影响外,两人之间的态度、价值观、人格特质、需求等的相似性对人际吸引之影响,已经获得Rsoengerg&Turner的研究支持。

因为和我们相似的人,通常较会支持我们的观点,使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更具信心,引发个人正向的情绪。

且和我们的认知系统有关,根据平衡理论的说法,人们会寻求态度和人际关系平衡,即是,如果我们和喜欢的人,具有相似的态度,而和不喜欢的人,态度也会不相同,我们就会产生和谐、平衡的感觉。

此外,也和期待――价值理论有关,所以,外表、社会背景等较为相似的人,也比较容易能够发展成为亲密关系,或结为夫妻。

Winch研究25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之后,发现需求的互补,是婚姻关系能够长久维持的重要因素;而Kerchhoff和Davis的研究也发现,交往18个月以上的男女朋友,需求互补是使他们关系继续维持的主要因素。

因为可以满足彼此的需求,且相异的人,可能正好是自己所仰慕而达不到的类型,所以,形成「相异吸引」的现象。

 第四次团体

在家族治疗中,Satir对沟通型态认为,处于压力之的两人关系,其沟通模式极为以下五种之一(Satir,1972)。

这修沟通的风格藉由身体的姿态、身体语言及口语所表达而出。

「讨好者」(placater)的角色为软弱、迟疑、自我贬抑的;他总是同意、道歉、试图取悦别人。

「指责者」(blamer)的角色是支配的、只会发现别人的错误,并且只会为自己辩护。

「超理智」(super-reasonable)的角色则采取固执的立场,不与他人亲密、冷静而冷酷、随持保持理性控制以避免情绪化。

「打岔者」(irrelevant)试图使他人分心,看起来和任何事都无关的样子。

「一致的沟通者」(congruentcommunicator)是真实真诚表达者,在是当的脉络下传递直接的讯息,并为此负责(而非双重束缚或其它的混淆讯息)。

Satir认为这些角色使处于压力下的人们避免表现出真正的感情,因为缺乏自信,使他们不敢做自己。

讨好者害怕一但他们对父母或配偶表示不同意或独立,便会得到负面的评价;指责者也觉得危险,所以要攻击别人已逃避空虚的感情及不可爱的自己:

超理智的人只有再保持距离时才觉得安全,并依赖他们自己的理性已否认自己也有感情,也会受伤害;打岔的人(通常是家庭的小孩或宠物)只有再可爱或无恶意时才会得到人们的赞赏。

Satir认为,一个温暖、关怀、慈爱的人,有时也直接地表达出恐惧,试着与家庭成员做直接的交谈,鼓励他们再沟通中保持一致,没有限制的畅所欲言,让语言、情感与身体姿势保持和谐一致。

而在Satir的工作坊中,她常常提出两种对比的世界观,「威胁与酬赏」(ThreatandReward)模型与「种子」(seed)模型。

前者假设了一个阶层视的结构,某些人定了一些其它人必须遵循的规则;而这些阶层结构是依据生活中较有权利个体的角色而来的。

在权力高层的人不一定是较恶意的,他们的行为使些人创造出较软弱及低自尊的感受。

在「威胁与酬赏」的模型中,人们被期望服从,不论是依据性别或较低的社会地位。

不服从的代价辨识罪恶感、害怕或拒绝。

憎恨与敌意的感觉是最常见的;对某些人而言,也有绝望的感觉。

在「种子」模型中,个人而非角色决定了认同;每个人天生就具备了可能实现的潜能。

虽然角色与地位的差距可能存在(父母-子女,医生-病人),他们将关系界定在脉络之中,而不是依据脉络之外、永久固定的地位或角色。

在「种子」模型中,改变被视为持续的生命历程与成长的机会;Satir认为,只要给孩子是当的滋养(就像种子一般),他就可以发展成健全的成人。

 

而在伯恩所创始的沟通分析理论中,亦有探讨一个人的沟通型态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伯恩提出人格当中存在着一部分的自我状态,根据彼此之间的互动情形,可深入了解个体的行为,并深入分析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状态,主要包括心理地位、自我状态及沟通方式。

1、心理地位(lifeposition)

伯恩认为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四种基本的心理地位于人际沟通关系中:

(1)我没问题---你没问题(Iamok,youareok.)

(2)我没问题---你有问题(Iamok,youarenotok.)

(3)我有问题---你没问题(Iamnotok,youareok.)

(4)我有问题---你有问题(Iamnotok,youarenotok.)

而在这四种模式中,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希望能达成第一项(我没问题---你也没问题)的沟通状态。

2、自我状态(egostate)

所谓「自我状态」是「一种思想和感觉的系统,此一系统直接与相对的一组行顾型态有关。

」伯恩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分别称为「父母」(Parent)、「成人」(Adult)、「儿童」(Child)。

「父母」的自我状态主要是个体小时模仿自其父母的行为。

父母的行动、说话、教训等方式就像录像机一样,录在脑子里而影响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其经常以偏执、批评和抚慰等行为对外表现,对内则以训示的方法影响内在的「儿童」。

在言语上的表现是:

「不可以」、「照我这样做」、给我听清楚」、「我吃过的盐巴比你吃过的米还多」等命令式或抚育性的语气。

「成人」的自我状态是一个有组织、有理解力的自我状态,能根据事实与客观的标准,把外界的资料转化成知识,加以评估,然后表现最适切、最令人满意的行为。

如「为什么?

」、「什么时候?

」、「比较上来说」等理智的话。

「儿童」的自我状态分为自然儿童、学者儿童和适应儿童三种。

自然儿童是天真而不造作的,有如个人童年的行为;学者儿童是透过直觉的思考而适当的反应;适应儿童表现的是顺从、退缩或不服气的执拗。

3、沟通方式

根据伯恩的观点,沟通是某一个人自我状态的刺激以及另一个人自我状态的反应。

沟通的型式主要有三种:

(1)互补式:

指某人的刺激行为(s)和对方的反应行(r)互相平行。

此种沟通

是开放的,每个反应也是在预期中,因此双方能不断地相沟通。

(2)交错式:

指对某人的刺激行为做出非预料中的反应。

沟通的路线形成交叉,

这种情况下个体经验到痛苦的人际关系,因此可能退缩、逃避对方

式转换沟通方式,而双方的沟通可能即因此中止。

(3)暧昧式:

个体表面说一件事,骨子里却意味着另一种意思。

此种沟通牵涉两

个以上的自我状态,一种是表面的(社会可以接受的),一种是隐

藏的;表面的沟通是按照社会预期的方式进行,而隐藏的沟通则通

常以行为语言表达。

第五次团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许多情绪喜、怒、哀、乐,更因为这些经历,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活力,但是,也因为情绪使我们的生理产生变化,也伴随出现一些非语言行为,然而,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些人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有些人描述情绪的方式,却令人感到迷惑。

情绪表达可以促进互动,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情绪分享是自我揭露的一种方式,而情感的自我揭露,可以是彼此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也可以增进对自己的认识。

自我揭露的程度愈深、愈广,彼此的认识越深入,双方的关系也会愈密切。

因此,当我们能够向他人表达我们种种的情绪,无论正向或负向的,双方关系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为什么却有一些人无法适切的表达,第一个原因是社会不鼓励我们表达情绪,特别是负向的情绪,并且教导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随着社会化的过程,人们就更加不会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缺乏表达情绪的能力,因为社会要求我们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错过了表达情绪的机会,再加上缺乏足够的字汇,就无法适切地说明自己真正的情绪,因而阻碍了情绪的表达。

第三个原因是害怕自我揭露,人们不敢向他人表达情绪,是因为害怕别人了解我们内在的情绪或情感之后,会伤害、拒绝或取笑我们,因而,隐藏情绪,并三缄其口。

第五个原因是害怕无法控制情绪,害怕克制不自己的情绪,而在他人的面前出丑,所以,不敢表达情绪。

然而,Adler和Towne提供了一些表达情绪的原则和建议:

(1)认清自己情绪;(2)为自己的情绪负责;(3)选择最佳时间和场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4)及早处理情绪,切勿收集情绪点卷;(5)清楚而具体的分享你的情绪;(6)其它处理情绪情绪的方法,如唱歌、写作等。

 

第六次团体

对分离这一事实有些感伤和焦虑是团体在结束阶段常见的特征,而这阶段的任务就包括处理对分离和结束团体的情绪,评价团体的影响作用,把所学推广到日常生活情境去等;而领导者在这阶段的任务包括协助团体成员处理面对结束可能会有的情绪,加强团体成员已经做出的改变,提供机会让成员表达和处理在团体中未解决的问题,让成员互相提供有建设性意义的回馈等(Corey,1995)。

在第六次团体的设计中,暖身活动的回顾就是带成员准备进入结束的状态,让成员可以有彼此回馈的机会,同时在回馈中强化对自己的印象,最后结束部分,除了缓和成员的心情之外,并且让成员有机会评估团体对他的影响,而有助于成员完成团体最后阶段的统整任务。

一、           单元设计大纲

 

团体次数

团体名称

单元目标

主要活动

第一次

团体

TOUCH

大脚ㄚ

1、澄清团体的目标及进行的方式,

协助团体成员说出对团体的期

望。

2、促进成员彼此间的熟悉度。

3、订定团体规范。

1、认识你真好

2、一步一脚印

3、订定团规

4、飞鸽传书

第二次

团体

Window

2000

1、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特质与别人

对自己的看法。

2、增进成员间的凝聚力。

1.     汽球高高飞

2.     window2000

3.     扣人心弦

4.     心电感应

第三次

团体

各说各话

1、让成员了解「我讯息」与「同理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加强成员对团体的信任。

1、同心协力

2、模棱两可

3、总结

第四次

团体

沟通你我他

1、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沟通型态。

2、使成员了解沟通是双向而非单向。

1.     心情温度计

2.     三人行

3.     总结

第五次

团体

沟通无障碍

1、协助成员在人际关系中能适当表

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1、挤眉弄眼

2、打破瓶颈

3、总结

第六次

团体

Memory

1、统整团体经验及处理成员之未完

成情绪或事件。

2、成员相互祝福及回馈,结束团体。

3、评估团体成果。

1、点点滴滴

2、典藏自己

3、写回馈单

十二、分次单元设计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

TOUCH大脚ㄚ

活动地点:

附工图书錧5楼

所需时间:

40分钟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的目标及进行的方式,协助团体成员说出对团体的期望。

2、促进成员彼此间的熟悉度。

       3、订定团体规范。

活动名称

活动流程

注意事项

所需时间

认识你真好

 

  

一步一脚印

 

 

 

 

 

 

 

 

 

订定团规

 

 

 

 

飞鸽传书

1.Leader自我介绍,并介绍团体的名称、性质、进行的方式及参与团体可能的收获。

2.Leader向成员说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进行此团体的目标。

 

1.   Leader发下一张A4的工作单,请成员在纸上写出题目的内容,题目:

(1)姓名

(2)团体中的花名

(3)崇拜的人或偶像,因为…

2.   待成员全部填写完毕,请成员两两一组互相访问,最后再回到团体介绍对方。

 

1.   Leader向成员说明何谓团体规范及其重要性,如保密、不攻击别人发言等…请成员脑力激荡说出属于自己团体的约定。

2.   将团体规范写在海报纸上,征求全体成员同意后,请成员在海报纸上签名,并提醒成员遵守。

 

1.发给成员每人一张信纸,请成员在纸上写下:

(1)第一次参与团体的心情

(2)对团体的期待

(3)想对自己说的话

2.将信纸写好后放入信封中,说一句对今天团体的感受,并将信封投入邮筒中。

3.Leader总结此次团体,并祝福大家能在团体中得到收获。

 

 

  

 

A4纸10张

 

  

 

针对团体中男女比例的不均做处理(5:

2)。

 

加强两个活动间的联结性。

 

海报纸一张

彩色笔

 

 信纸10张

信封10个

邮筒一个

10’

 

 

 

10’

 

 

 

 

 

 

 

 10’

 

 

 

 

 10’

 

 

 

第二次团体

单元名称:

WINDOW2000

活动地点:

附工图书錧5楼

所需时间:

40分钟

单元目标:

1、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特质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增进成员间的凝聚力。

活动名称

活动流程

注意事项

所需时间

汽球高高飞

 

 

 

window2000

 

 

 

 

 

 

 

 

 

 

 

 

 

 

扣人心弦

 

  

心电感应

1.Lr先和成员打招呼,询问大家今天参加团体的心情,接着请成员围成一个圈圈,Lr会在其中分别丢入几个汽球,请成员共同合作不能让汔球掉下来,过程中不能用手接。

1.Lr向成员说明今天活动内容及方式,并进而引导成员思考:

别人眼中的「自己」有些是自己知道的,但是有些可能是自己都不知道的,引出接下来的活动-『Window2000』。

2.每人发下一张A4白纸及一枝笔。

请每个成员在纸上画出一个有四个格子的窗户形状,并标明A.B.C.D.(由leader先做示范)。

请每个人在指定的格子中写出:

(A)我觉得我的优点是……。

(B)我觉得自己的缺点是……。

(C)别人觉得我的优点有…..。

(D)别人觉得我的缺点是…..。

3.请成员填写AB格,写完后折起来不给别人看到。

4.成员分坐成内外圈,内外圈的人互相填CD格,时间到后外圈再往右移一位,继续填写。

5.两两对照后画出重复的地方,并请成员分享其感受与想法。

Leader说明透过别人的回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