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115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chì()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了解到他xiǎn()为人知的贡献,jū()躬尽瘁的精神。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

动画片《三个和尚》让一场大火使三个和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救火,只见小和尚忙得

(1),瘦和尚累得

(2),胖和尚喘得(3)。

A.直不起腰B.接不上气C.收不住脚

3.下面文学常识选项搭配错误的一项()(2分)

A.《卖油翁》—欧阳修—北宋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现代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D.《孙权劝学》——司马迁——北宋

4.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

“深林人不知,

(1)”是宁静淡泊的心境;“草树知春不久归,

(2)”是争芳斗艳的春意;“(3),寒光照铁衣”是冷峻艰辛的战场。

思乡怀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4)”是李白听笛声荡漾起的满腹乡思;“愿驰千里足,(5)”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6),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思情。

5.下列加点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亦以此自矜B.徐以杓酌油沥之

C.自以为大有所益D.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名著题。

(3分)

[文段一]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

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文段二]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

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

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文段三]“为什么不去卖了它们,再买上一辆车呢?

”想到这,他几乎要跳起来了。

(1)文段中的“他”是 ① (填人物名)。

(1分)

(2)阅读三段文字,联系整部作品,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

(2分)

A.“他的希望更大了”说的是“他”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拉车挣更多的钱,好回老家买地造房子,过上安稳的日子。

B.“他”的车没了,是因为他为了挣钱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最后劳累到生病了,为了看病,“他”只得把车卖了。

C.“它们”指的是骆驼,“他”从军营地逃走的时候带走了三匹骆驼,后来把它们牵到城里卖了钱,买了第二辆车。

D.“他”从农村来北京,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潦倒、麻木、自私、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7.综合性学习。

(3分)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可以说,只要是炎黄子孙,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七年级

(1)班开展“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古代文人墨客面对黄河都有万丈豪情,留下了许多描写黄河的古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1分)

(2)假如你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想做一则突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母亲河的广告,你该怎样拟写这条广告词?

(2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一)(7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8.选文第⑴⑵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分)

9.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1)

(2)(3)

10.“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填一成语)(1分)

11.“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二)父亲的自行车(10分)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

“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

”“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

”我对父亲说。

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

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

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

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

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

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

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

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

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昧的食品。

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

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

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

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

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

“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

“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

”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

“好像有。

”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

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

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

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

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

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

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

我很不明白。

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

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馨;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

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

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

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

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

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

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2.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

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4分)

(1)平日里:

(2)节日里:

(3)生病时:

(4)上学时:

13.赏析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

(2分)

14.第⑥段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5.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

指永州。

溽(rù)暑:

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

醉如酒:

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②隐几:

凭倚着几案。

北牖(yǒu):

北窗。

③日午:

中午。

④茶臼(jiù):

指捣茶用的石臼。

16.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2分)

17.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二)《孙权劝学》(8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见往事耳()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但当涉猎()④肃遂拜蒙母()

19.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0.比较我们学过的卖油翁与本文的吕蒙,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2分)

(三)三上(8分)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③,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④,卧则读小说⑤,上厕则阅小辞⑥。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⑦亦言:

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⑨尔。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释:

①钱思公:

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

西京洛阳。

③僚属:

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④经史:

经书和史书。

⑤小说:

杂记类书籍。

⑥小辞:

指短小的诗词。

⑦谢希深:

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⑧宋公垂:

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⑨属思:

构思。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⑴钱思公虽生长富贵()⑵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⑶言平生惟好读书()⑷讽诵之声琅然()

22.翻译下面句子。

(2分)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23.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的道理。

(2分)

四、写作(40分)

24.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伴我行”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

①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内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语文(答题卷)

(全卷满分100分)

书写要规范、清楚,卷面要保持整洁。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4分)

2.(3分)

(1)

(2)(3)

3.(2分)()

4.(6分)

(1)

(2)

(3)(4)

(5)(6)

5.(2分)()

6.(3分)①②

7.(3分)

(1)

(2)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一)(7分)

8.(1分)

9.(3分)

(1)

(2)(3)

10.(1分)

11.(2分)

(二)(10分)

12(4分)

(1)平日里:

(2)节日里:

(3)生病时:

(4)上学时:

13.(2分)

14.(2分)

15.(2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16.(2分);。

17.(2分)

(二)(8分)

18.(4分)⑴()⑵()⑶()⑷()

19.(2分)

20.(2分)

(三)(8分)

21.(4分)⑴()⑵()⑶()⑷()

22.(2分)

23.(2分)

四、写作(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