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17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 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docx

第2章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

食品包装学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Ø1.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2.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Ø3.包装食品的品质变化及其控制

·学习目标:

Ø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掌

握)

Ø微生物对食品品质变化的影响、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

法(掌握)

 

Ø食品品质:

包括色香味、营养价值、应具有的形

态、重量及应达到的卫生指标。

Ø包装是保证食品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Ø食品从原料加工到消费的整个流通环节是复杂多

变的,受到生物性和化学性的侵染,受到流通过

程中出现的诸如光、氧、水分、温度、微生物等

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Ø包装食品褐变、风味改变、油脂氧化的原理及控制方

法(掌握)

 

包装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质

2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水分或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

 

5

4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的变质作用

Ø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很大,可引发并加速食品中

营养成分的分解,发生食品的腐败变质反应。

 

6

 

1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Ø1.促使食品中油脂的氧化反应而发生氧化性酸败

Ø2.使食品中的色素发生变化而变色

Ø3.引起光敏感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破

坏,并与其他物质发生不良的化学变化

维生素B2在不同pH下人工光照30min后的存留率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蛋白质也可因日光、紫外光照射而变化。

●酪蛋白溶液在荧光物质存在下经日光照射,其中

的色氨酸分解而使其营养价值下降;卵蛋白经紫

外光照射,其黏度虽无变化,但表面张力减小。

Ø5.引起包装材料老化,从而使包装的食品受到污

染。

特别是紫外光线,能够引起塑料和纸的光化

学反应。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7

 

9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4.引起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性

●氨基酸中因光引起分解的是色氨酸,其溶液经日

光暴晒后着色而变褐,经紫外光照射可生成氨基

丙酸、天冬氨酸、经基邻氨基苯甲酸。

●色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等如与荧光

物质、维生素B2、荧光黄素等共存时,经日光暴

晒将引起光分解。

 

8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光照对食品渗透规律的影响

Ø光照能使食品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是因其具有很高

的能量。

Ø光照下食品中对光敏感的成分能迅速吸收并转换光

能,从而激发食品内部发生变质的化学反应。

Ø食品对光能吸收量愈多、转移传递愈深、食品变质愈

快、愈严重。

 

10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根据BeerLamber定律,光照食品的密度向内层渗透

的规律为:

 

Ø食品对光的吸收还与光波波长有关,短波长光(如紫

外光)透入食品的深度较浅,食品所接收的光密度较

少;反之,长波长光(如红外光)透入食品深度较

深。

光谱图

11

12

 

2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包装避光机理和方法

Ø1.避光

要减少或避免光线对食品的影响,主要的防护方法

是:

✓通过包装将光线遮挡、吸收或反射,减少或避免光线

直接照射食品;

✓防止某些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因素,如水分和氧气透过

包装材料,从而起到间接的防护效果。

 

13

 

Ø根据BeerLamber定律,透过包装材料照射到时食品

表面的光密度为:

 

ØI0——食品包装表面的入射光密度

ØxP——包装材料的厚度

ØμP——包装材料的吸光系数

 

15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遮光的方法:

(1)玻璃加色处理

(2)采用涂覆遮光层

✓(3)透明薄膜加入着色剂

 

17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遮光

Ø食品包装时,可根据食品和包装材料的吸光特

性,选择一种对食品敏感的光波具有良好效果

的材料作为该食品的包装材料,可有效避免光

对食品质变的影响。

 

14

 

16

 

18

 

3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水分或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9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食品因氧发生的品质变化程度与食品包装及贮藏环境

中的氧分压有关。

下图为亚油酸相对氧化速率随氧分

压的变化规律:

随氧分压的提高而加快。

食品氧化还与食品与氧的

接触面积有关,右图中曲

线2、4、5分别表示了同一

湿度条件下亚油酸与氧气

接触面积不同而产生的不

同氧化结果:

在氧分压和

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

积越大,氧化速率越高。

亚油酸相对氧化速率与氧分压和接触面积的关系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氧使食品中油脂发生氧化;

Ø氧会使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失去营养价值;

Ø氧可加剧食品的氧化褐变反应;

Ø氧可促使微生物繁殖生长,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

Ø氧气对生鲜果蔬的作用:

可促进生鲜果蔬的呼吸作

用。

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

和一定的技术措施,防止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因氧而造成品

质劣化或腐败变质。

20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水分或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2

 

三、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水分或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般食品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这部分水分是食品

维持其固有性质所必需的。

一些食品中水分含量

 

23

✓水能促使微生物的繁殖,助长油脂的氧化分解,促使

褐变反映和色素氧化;

✓水分使一些食品发生某些物理变化,如有些食品受潮

而发生结晶,使食品干结硬化或结块,有些食品因吸

水吸湿而失去脆性和香味等。

 

24

 

4

21

 

三、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根据食品中所含水分的比例,一般可将食品分为

三大类,用水分活度Aw表示:

✓Aw>0.85的食品称为湿食品;

✓Aw=0.6~0.85的食品称为中等含水食品;

✓Aw<0.6的食品称为干食品。

 

三、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各种食品的水分活度范

围,表明食品本身抵抗水

分的影响能力的不同。

ØAw值越低,越不易发生由

水带来的生物生化性变

质,但吸水性越强,即对

环境湿度的增大越敏感。

Ø控制包装食品环境湿度是

 

25

保证食品品质的关键。

食品在不同含水量时的Aw值

26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水分或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7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温度升高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大多数酶的适宜温度为30~40℃,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食品在恒定水分条件下,温度每升高10℃,许多

酶促和非酶促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1倍,其腐变反应

速度加快4-6倍。

Ø如果温度过高,酶会变性,会引起食品变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变慢;各种微生物有其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超

过此范围就会停止生长或终止生命,而大部分腐败菌

属于嗜温性微生物。

28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温度并非越低越好

Ø温度的升高还会破坏食品的内部组织结构,严重破坏

其品质。

Ø过度受热会使食品中蛋白质变性,破坏维生素特别是

含水食品中的维生素C,或因失水而改变物性,失去

食品应有的物态和外形。

Ø多数果蔬的温度每上升10℃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2~3倍,加速果蔬变质。

Ø因此,无论是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或者是由酶以

及非酶引起的变质,温度降低,都可以延缓、减弱它们

的作用,从而减缓食品的变质过程。

29

30

 

5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低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低温冻结可对食品内部组织结构和品质产生破坏作

用。

Ø冻结会导致液体食品变质:

如将牛乳冻结,乳浊液

即受到破坏,脂肪分离出来,牛乳变性而凝固。

Ø易受冷损害的食品不需极度冻结,如许多果蔬采收

后其细胞的生命过程要求适当的温度条件,在一般

冷藏温度4℃下保存。

 

31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食品中的主要微生物

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这里仅举出常见的、

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微生物菌属。

1.细菌

Ø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会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变色

而不能食用,其中有些细菌还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肠类弧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肉毒杆

菌、致病大肠杆菌等。

 

33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

(2)沙门氏菌

✓来源:

生食和烹饪不完全的食物。

✓症状:

胃痛、腹泻、流鼻涕、畏寒、发烧,甚至休

克。

✓潜伏期:

一般为12~36h,短者6h,长者48~72h。

✓存活:

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最适pH为7.2~7.4。

在水中可活2~3周,在土壤中可过冬。

✓杀灭:

在100℃水中立即死亡,在80℃水中2min死

亡,60℃水中5min死亡。

盐浓度在9%以上会致死沙

门氏菌。

35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水分或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四、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2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

(1)肉毒杆菌:

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产芽孢——强耐热性,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

✓厌氧生长,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环

境下生长。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有A、B、

C、D、E、F、G七种毒素类型。

✓常见中毒的食品:

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半加工的食

品(如:

熏制、腌制和发酵食品)。

 

34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3)金黄色葡萄球菌

✓症状:

流鼻涕、腹泻、痉挛。

病情重时,由于剧

烈呕吐和腹泻,可引起大量失水而发生外周循环

衰竭和虚脱。

✓烹饪可杀死葡萄球菌,但对其毒素无影响,毒素

耐热、耐低温、抗冷冻。

 

36

 

6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Ø(4)李斯特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在4℃条件下可缓慢生长。

少致死,但有潜在致死能力。

✓症状:

突发性,有流感症状,发烧、头痛、背

痛、有时伴有腹泻。

 

37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9

 

第二节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一、环境因素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水分、温

度、氧气和pH。

1.水分

Ø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大部分细菌在水

分活度0.9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活跃,大部分霉菌在水

分活度0.80以上的环境中繁殖。

Ø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

干燥、添加盐糖等小分子物

质。

41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真菌

Ø食品中常见的真菌属主要为霉菌和酵母。

Ø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常以寄生或腐

生的方式生长在阴暗、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中。

Ø霉菌有发达的菌丝体,其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的

氮和无机盐,因此极易在粮食和各种淀粉类食品中生

长繁殖。

Ø大多数霉菌对人体无害,许多霉菌在酿造或制药工业

在被广泛利用。

 

38

 

五、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Ø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在自然界环境中生活,本身已

带有微生物,这就是微生物的一次污染。

Ø食品原料从自然界采集到加工成食品,最后被人们食

用,整个过程中所经受的微生物污染,称为食品的二

次污染。

Ø食品二次污染过程包括运输、加工、贮存、流通和销

售。

Ø采用科学有效的包装技术和方法避免或减缓这种有害

影响,保证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更有效地

延长食品保质期。

40

 

食品中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

 

42

 

7

Aw范围

Ø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水分活度一般所能

抑制的微生物

Ø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

的食品

1.0~

0.95

Ø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变形杆菌、志贺

氏菌属、克雷伯氏

菌属、芽孢杆

菌.产气荚膜梭状

芽孢杆菌、一些酵

Ø极易腐败变质(新鲜)

食品、罐头水果、蔬

菜、肉、鱼以及牛

乳;熟香肠和面包;

含有约40%(质量分数)

蔗糖或7%氯化钠的食

 

Aw范

 

0.91~

0.87

 

Ø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水分活度一般所能

抑制的微生物

Ø许多酵母(假丝酶

母、球拟酵母、汉

逊酶母)小球菌

 

Ø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的

食品

Ø发酵香肠、松蛋糕、干

的干酪,人造奶油、含

65%(质量分数)蔗糖(饱

和)或15%氯化钠的食

氏酵母)

43

 

45

 

47

44

 

46

 

48

 

8

Aw范

Ø在此范围内的

最低水分活度一

般所能抑制的微

生物

Ø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的食品

0.87

0.80

Ø大多数霉菌(产

生毒素的青霉

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多数酵

母菌属(拜耳酵

母)SPP、德巴利

氏酵母菌

Ø大多数浓缩水果汁,甜炼

乳、巧克力糖浆、槭糖浆和水

果糖浆、面粉、米、含有15

%~17%水分的豆类食品、水

Ø蛋糕、家庭自制火腿,微

晶糖膏、重油蛋糕

Aw范围

Ø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水分活度一般所能

抑制的微生物

沙门氏杆菌属、溶

Ø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的

食品

0.95~

0.91

副血红蛋白弧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

菌、沙雷氏杆菌、

乳酸杆菌属、足球

菌、一些霉菌、酵

母(红酵母、毕赤

Ø一些干酪、腌制肉(火

腿)、一些水果汁浓缩

物;含有55%(质量分

数)蔗糖或12%氯化钠

的食品

Aw范

Ø在此范围内的最

低水分活度一般所

能抑制的微生物

Ø在此水分活度范围

内的食品

0.80~

0.75

Ø大多数嗜盐细

菌、产真菌毒素的

曲霉

Ø果酱、加柑橘皮丝

的果冻、杏仁酥糖、

糖渍水果、一些棉花

Aw范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水

分活度一般所能抑制

的微生物

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的

食品

0.75~

0.65

嗜旱霉菌(谢瓦

曲霉、白曲霉、

Wallemia

Sebi)、二孢酵

含有约10%水分的燕麦

片、颗粒牛轨糖、砂性

软糖、棉花糖、果冻、

糖蜜、粗蔗糖、一些果

干、坚果

Aw范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水分活度一般所能

抑制的微生物

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

的食品

0.65

0.60

耐渗透压酵母(鲁酵

母),少数霉菌(刺

孢曲霉、二孢红曲

霉)

含约15%~20%水分

的果干、一些太妃糖

与焦糖:

蜂蜜

 

49

 

一、环境因素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2.温度

Ø微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10~90℃),根据适

宜繁殖的温度范围微生物可分为:

嗜冷微生物(0℃

以下)、嗜温微生物(0~55℃)和嗜热微生物

(55℃以上)。

Ø食品在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一般

在55℃以下,正处在嗜温性和嗜冷性细菌生长繁殖的

范围,一般在20~30℃时细菌的繁殖最快。

 

51

 

一、环境因素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4.pH

Ø适合微生物生长的pH范围为1~11。

一般食品微

生物得以繁殖的pH范围:

细菌3.5~9.5(最适

pH7左右),霉菌和酵母2~11(最适pH6左

右)。

Ø大多数食品均呈酸性,酸性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

生长,适当控制食品的pH也能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53

 

50

 

一、环境因素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3.氧气

Ø氧气的存在有利于需氧细菌的繁殖,且繁殖速

度与氧分压有关。

 

52

 

二、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变化

1.因包装发生的环境变化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食品经过包装后能防止来自外部微生物的污染,同对

包装内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其中的微生物相也会因

此而变化。

 

54

 

9

Aw范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水分活度一般所能

抑制的微生物

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的

食品

0.3

微生物不增殖

含3%~5%水分的曲奇

饼,脆饼干,面包硬皮

0.2

微生物不增殖

含2%~3%水分的全脂

奶粉、含约5%水分的

脱水蔬菜、含约5%水

分的玉米片、家庭自制

的曲奇饼、脆饼干

Aw范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水分活度一般所能

抑制的微生物

在此水分活度范围内的

食品

0.5

微生物不增殖

含约12%水分的酱、含

约10%水分的调味料

0.4

微生物不增殖

含约5%水分的全蛋粉

 

二、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变化

Ø以肉为例,生鲜肉经包装后其内部环境的O2和

CO2的构成比例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因食品上微

生物及肉组织细胞的呼吸而使O2减少、CO2增

加,包装内环境的气相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食品

中的微生物相,即需氧性细菌比例下降,厌氧性

细菌比例上升。

 

二、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变化

 

55

2.包装食品可能引起的微生物二次污染

Ø微生物对包装食品的污染,可分为被包装食品本身的

污染和包装材料污染两方面。

Ø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工艺环节,如果消毒不

严或杀菌不彻底,均有二次污染的可能。

Ø包装材料较易发生真菌污染,特别是纸制包装品和塑

料包装材料,在包装容器制品的制造和贮运期间,会

受到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直接污染和器具的沾污。

 

56

 

二、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变化

霉菌对食品的污染

连接:

雀巢奶粉污染事件

Ø2005年11月22日,瑞士雀巢食品集团在欧洲四国——

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及意大利召回一批婴儿牛奶,

原因是雀巢集团几天前对在意大利销售的一批婴儿牛

奶做抽样检查时发现,这批牛奶包装材料的印刷上含

有一种名为异丙基噻吨酮(ITX)的化学物质,这种

化学物质已经渗入牛奶中。

 

57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一)包装食品的加热杀菌

Ø绝大多数微生物在20~4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迅

速,高温可以达到杀菌效果,因而大部分包装食品

都要进行加热杀菌后才能流通和销售。

Ø加热杀菌方法可分为湿热杀菌和干热杀菌法。

Ø湿热杀菌:

是利用热水和蒸汽直接加热包装食品以

达到杀菌目的,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杀菌方法;

Ø干热杀菌:

是利用热风、红外线、微波等加热食品

以达到杀菌目的。

 

59

 

58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1.微生物的耐热性

(1)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方法

✓D值:

在所指定的温度下,杀死90%微生物所需的时

间(min)。

✓F值:

在一定温度下,杀灭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要的

时间。

✓Z值:

在加热致死时间曲线中,加热时间缩短90%,

所需升高的温度,或者说杀菌时间变化10倍,相应的

温度变化值。

 

60

 

10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部分微生物在湿热下的耐热性

 

61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2.pH对加热杀菌的影响

ØpH对加热杀菌有很大的影响,当食品含酸量高时,

杀菌强度可降低。

如番茄汁或橙汁,就不需要高度加

热,因为酸可提高热杀菌能力。

不同pH下破坏食品中肉毒杆菌孢子的杀菌温度和时间

 

63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4.加热杀菌方法

Ø低温杀菌法(巴氏杀菌):

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

物进行部分杀菌的加热方法。

通常使用100℃以下的

温度。

Ø由于低温杀菌后,食品中的菌残存较多,为延长货架

期,再使用冷藏、发酵、加入添加剂、脱氧等加工技

术。

该法主要适用于pH4.5以下的酸性食品及采用较

强加热处理会明显导致品质降低的食品。

 

65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2)影响微生物耐热的因素

Ø食品成分:

✓高浓度糖液对细菌孢子有保护作用;

✓淀粉和蛋白质也有保护微生物的作用;

✓油脂对微生物及其孢子的保护作用较大,除了直接保

护作用外,还能阻止湿热渗透;

✓水分是一种有效的传热介质,它能渗入微生物细胞和

孢子中,因而一定温度条件下湿热比干热更具有致死

性。

 

62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3.加热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

Ø加热杀菌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即温度越高,破坏微

生物所需的时间越短。

虽然温度和时间是破坏微生物

所需要的,但在破坏微生物作用上,同样有效的不同

温度-时间组合对食品的损害作用远远不同。

Ø在杀菌温度-时间组合中,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至关

重要,但对损害食品色泽、风味、质地、营养价值等

更重要的因素是时间长短,而不是温度。

 

64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Ø高温短时杀菌:

主要是指食品经100℃以上,130℃以

下的杀菌处理。

Ø主要应用于pH>4.5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

可以在杀灭

有害致病菌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食品成分和质量的损

害。

 

66

 

11

 

三、包装食品的微生物控制

Ø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将物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经

热交换器加热至135~150℃保持几秒钟,以达到商业

无菌水平,然后迅速冷却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