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484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docx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

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总结

为确保路基施工质量,本合同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一段路基L4K3+040~L4K3+140,按照原已申报的“路基红砂岩试验路施工技术方案”于2007年11月01日开始实施了试验路路基红砂岩填筑的施工,其具体实施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施工试验路的目的

为掌握潭衡高速公路第十八合同段路基红砂岩施工按合同要求的各项技术参数,确保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本合同段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及规定要求,在路基红砂岩填筑施工前选择了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路基开挖与填筑的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及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获取各项技术数据,以指导后续路基红砂岩填筑的施工。

二.试验路施工的内容

1、填土试验路的步骤

(1)土工试验确定填料的材料性能

(2)施工测量放样恢复中桩、边桩及坡脚桩

(3)填前沟坑回填、基底平整、压实及检测

(4)红砂岩挖方段爆破

(5)红砂岩预崩解

(6)组织进料进行路基填筑

(7)93区分层填筑实行均布卸料、耙压、平整及压实

(8)人工配合机械整修填挖边坡

(9)总结试验成果

2、确定压实方法选择在不同松铺厚度的填料,各压实机械的组合,碾压遍数,压实层厚度;为达到规定的93%、94%、96%压实度所需要压实机械的最佳组合类型。

3、确定各工序之间的质量自检内容、方式、频率和程序,以及监理验收内容、方法、频率和程序。

4、明确施工记录、原始资料的整理、内容、方法、各种报表的递交时间和程序。

5、检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和劳动力组合的合理性。

6、总结实际经验为本合同段后续路基填土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

1、组织现场工程技术及施工人员、机械操作手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熟悉图纸。

进行了技术交底,做到对工程施工的程序及方法人人心中有数。

2、设立施工告示牌、安全警示牌,明确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质检、试验、安全的各项负责人,使人人明确和担负起自身的职责。

3、施工测量和施工放样:

开工前进行了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

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工作;在路基填筑前,首先在现场进行了施工放样,放出路基边桩、坡脚的具体位置。

4、在路基两侧的红线范围内开挖纵、横向临时排水沟。

5、完成L4K3+040~L4K3+140段的沟坑回填,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签认;试验路是在沟坑回填面上进行,本合同段在填前对原填筑面进行了平整及压实。

四、试验路施工日志

填前沟坑回填压实:

已于11月30日之前完成;

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已于11月30日完成;

填土时间:

自11月30日至12月15日完成试验路第五层红砂岩填筑。

五、试验路施工组织及投入的劳动力和设备

本试验路段施工组织由总工办及下属试验室、测量组、质检组负责各项技术工作。

试验室负责从现场取得各项技术数据,并加以整理,质检部负责试验路段报告提交并经总工审核。

现场机械设备的组织由土石方施工队第四工区负责,并由机料部保障用于试验路段的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本试验路段从11月30日开工,于12月15日完工。

在该路段施工中我们投入的人力及机具设备详见附表一、附表二及附表三。

六、试验路施工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试验目的是通过试验确定达到规范要求时最经济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全部采用机械化,因此我们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施工:

1、测量放样及填前平整和压实

a)施工测量放样:

恢复中线边线测量及测出各点填前标高(资料详见附件一)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b)试验路段是在山坡坡脚荒地,无不良地质条件;本合同段在填前对原填筑进行了平整及压实。

2、爆破与预崩解

a)用作填料的Ⅰ、Ⅱ类红砂岩爆破宜采用小型及松动爆破,炮眼孔距与深度一般不宜大于2m。

b)将红砂岩裸露在大气、阳光和雨水中,在自然因素作用下,促使红砂岩崩解破碎,在没有雨水的情况下,采用洒水车洒水。

3、进料及松铺厚度控制

根据相关合约文件的要求,本合同段松铺厚度控制在35cm~40cm,由于每车填料的松方体积约为5m3,故我们在每层施工时按3.5m×3.5m划好了方格网,在施工时我们严格进行:

网格补土,挂线施工。

4、平整

我们根据事先拟定的施工方法,在施工中采用了如下的施工方法:

推土机粗平、耙压后,羊足碾碾压三遍,再用平地机精平,保证了填料均匀一致的松铺厚度。

5、土石方调配

根据土石方调配平衡合理,运距经济实惠原则和本标段路基土石方总体调配方案,本试验路段的土方从K56+340调入。

6、排水处理

在施工中由于路拱合适,路基未因雨水浸泡而受影响。

7、压实

压实时我们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进行了碾压,施工中做到了先静后振,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先羊足碾碾压,再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碾压,且轮迹重叠不低于50cm。

8、复测放样:

在已平整压实的地面上恢复中桩,检测地面标高,根据路基设计高程,放出每20米的横断面左右侧坡脚桩,在各断面坡脚位置安设填筑分层标杆,来控制松铺厚度。

9、填筑路堤:

a、填筑方法:

由低向高全幅分层填筑

b、每层松铺厚度与压实系数。

按交通部JT033—95规范规定,试验路松厚为35cm~40cm之间,我们实际平整压实后,连续试铺了5层,求取压实系数。

然后对比实验室的压缩率。

分析计算压实系数,以便指导施工,使之达到最佳压实效果。

c、路堤边缘部分应用粘土包边充分压实,按照规范规定沿路堤两侧向外超填50cm,以保证路基边缘强度和稳定。

10、进料摊铺

a、确定松铺厚度,计算每车装载方量,依据松铺厚度计算其摊铺面积并用石灰划出纵横方格网。

b、测定组合运输运量。

即将所有运输车全部装土,丈量计算每车容量。

c、现场设进土专职指挥员2名(交错上班指挥),根据当班当层20米全幅所需填料算出总需要量,指挥员灵活指挥运料车辆的进场,依次均匀倒土直至本层全幅全段堆满为止,并应做到填料不超不欠。

d、摊平。

当层填料进场倒满后,立即用推土机由路基两侧边缘向中间进行平整,平整时应先粗摊、后精平。

11、路堤压实

路堤压实是路基填筑工程的关键工序,不能马马虎虎。

作法及要求如下:

a、开始碾压前检测平整度、松土厚。

凡不能达到标准应立即找补。

b、测试含水量。

根据试验资料的最佳含水量。

为了保证压实效果,经理部试验室在现场随机抽样,用酒精法快速测定该层填料含水量。

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填料太干则应用洒水车分次慢速喷洒,太湿则应凉晒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

c、铺料成形之后,压路机进场由路基边缘向中间辗压,第一遍慢速4km/h静压至中桩,再由边向中心静压,纵向进退式,使路基顶面形成双向路拱。

然后按上述方法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进行碾压。

自第2遍开始均应进行振动辗压(并做好记录)。

每次辗压要求应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充分均匀压实。

路肩部位应先轻后重,加压3—4遍。

d、以此类推,按1:

1.5坡比向上分层填筑压实,两侧边坡安排人工随时整修。

e、填筑层厚度大致为35cm~40cm之间,先用推土机摊铺、耙压,羊足碾碾压数遍,YZ20压路机静压一遍,平地机精平,再用YZ22压路机振压,每振压两遍检测压实度,直至分别达到93%、94%、96%以上。

12、作好现场测量和试验等相关记录,主要记录内容包括:

a、每日机械使用考核记录:

挖掘机、推土机、羊足碾、平地机、组合车队、压路机等主要机械的分类工作小时,每工作台班内各自完成工作量,做到当日工作当日记录整理汇总。

b、工程生产记录:

主要有挖方以及填方压实数量、土石来源桩号。

c、现场质检记录:

由试验室、现场质检负责。

质检内容为:

含水量试验、密实度试验、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平整度等,并总结试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13、数据及整理:

a、土方土工标准试验(详见附件)

b、现场压实度试验(详见附件)

c、测量资料(详见附件)

d、试验路压实曲线(详见附件)

e、计算松铺系数

为了保证路基压实度,我们严格控制好松铺厚度。

在试验路施工过程中,每层填土前,按计划的松铺厚度(35cm~40cm),做好填土高度的指示桩,按指示桩的标高填土整平,测量松铺层顶面标高,压实后再进行标高测量,计算出松铺系数。

测点选择六个断面:

L4K3+040、+060、+080、+100、+120、+140,每个断面三个点,分别为中桩及距中桩左右侧各10m位置,测定松铺及压实厚度。

根据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H得

⑴松铺厚度代表值:

XL松=X松-ta×S/√n(保证率ta采用99%)

分别为:

第一层XL松=35.8第二层XL松=36.1

第三层XL松=36.1第四层XL松=35.7

第五层XL松=35.7

⑵压实厚度代表值:

XL实=X实-ta×S/√n(保证率ta采用99%)分别为:

第一层XL实=25.2第二层XL实=25.2

第三层XL实=25.3第四层XL实=24.9

第五层XL实=25.1

⑶松铺系数为:

r=(35.8+36.1+36.1+35.7+35.7)/(25.2+25.2+25.3+24.9+25.1)=1.427

f、压实度检测

按照红砂岩路基试验路段施工技术方案,选择九点检测压实度,从第二遍开始,每振压一遍检测压实度,直到达到93%为止,检测结果压实遍数及相应压实度资料详见附表。

14、试验路成果总结

a、因工期紧,填筑第五层即开始总结。

按35cm~40cm一层碾压工艺实施后,均已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测认可。

其具体施工工艺操作流程详见“红砂岩试验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依据车斗容量及控制的松铺厚度,设置了3.5m×3.5m的方格网,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均布卸土;按松铺厚度实行了挂线施工,推土机依照挂线摊铺、耙压,羊足碾碾压三遍,压路机静压一遍后,再以平地机进行精平,以保证松铺土方的均匀和压实的平整度;

碾压的方法严格依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之相关规定及要求,以YZ20JC型压路机采用由边至中、先静后振、由弱至强、先慢后快;控制碾压的土方最佳含水量在其±2%以内,轮迹重叠不低于50cm,逐遍碾压直至达到规定要求的压实度。

具体操作规程详见“试验路路基红砂岩填筑施工技术方案”。

b、根据本合同段采用的压实机具及红砂岩填筑施工情况,将松铺厚度定为35cm~40cm之间,93区碾压6遍、94区碾压8遍、96区碾压10遍作为施工粗控指标。

其依据详见附表“压实度汇总分析评价表”,包括按质检频率取样进行的压实度试验相对应的碾压遍数;组合压实的机具包括了推土机、羊足碾、压路机、平地机、洒水车等,其规格及型号详见附表“机具设备投入一览表”。

c、经过检验检测并计算得出红砂岩填筑松铺压实系数为:

1.427;其评定方法为参照路面厚度质量检验评定办法,保证率采用99%。

15、红砂岩试验路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附页框图)

16、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专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和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专业工程师组成的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总体质量控制(详见附件五: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质检组、试验室、测量组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3)检测数据全部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管理,选择最优施工方法。

(4)授权路基施工四工区队长现场统一调配指挥。

(5)严格遵守规范、规程,服从监理工程师现场指示,坚决执行监理指令。

(6)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17、环境保护措施

(1)所有废土全部堆放至指定废土场,并平整堆放:

夜间加班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2)临时排水全部引入不影响周围生活、生产的地方。

施工过程严禁乱堆放。

(3)注意维护施工便道貌,保护农田灌溉水源。

(4)污水、废油统一进行处理,没有任意排放。

(5)注意现场道路洒水,避免扬尘。

1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门安全管理人员。

(2)、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施工机械。

(3)、现场按规定设立了施工标志、标牌。

(4)、成立廉政领导小组,对职工进行精神文明教育,严格规范职工言行。

(5)、妥善处理同周边乡村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007-11-15

 

附表一:

路基填土试验路人员配置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备注

1

黄聪

项目总工程师

技术主管

2

黄聪

项目副经理

现场计划与安排

3

李常安

路基工程师

现场施工主管

4

李常安

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5

阳剑波

试验工程师

试验检测

6

阳兵芳

测量工程师

现场测量

7

李琳

试验员

试验操作

8

彭伟

助理

现场施工

9

王卫民

施工员

现场施工

10

彭建平

安全员

现场安全员

 

附表二:

路基填方试验路段机械设备投入一览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数量(台)

机械状况

1

挖掘机

小松E200B

2

良好

2

推土机

D85、T140

2

良好

3

压路机

YZ22D

2

良好

4

羊足碾

PY18

1

良好

5

自卸汽车

东风(8T)

8

良好

6

平地机

YZ180K

1

良好

7

洒水车

8m3

1

良好

8

空压机

3

良好

9

潜孔钻

1

良好

 

附表三:

主要试验及测量仪器汇总表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及型号

数量(台)

类别

1

全站仪

NikonDTM-3520C

1

测量仪器

2

水准仪

DS2

2

测量仪器

3

钢尺

30m、50m

各1条

测量仪器

4

含水量测试仪

1套

试验仪器

5

检测直尺

3m

2条

试验仪器

 

附表四:

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记录表

第一层

桩号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左10m

中桩

右10m

左10m

中桩

右10m

L4K3+040

35.6

35.7

35.6

25.1

25.3

25.1

L4K3+060

36.2

36

35.8

25.4

25.4

25.3

L4K3+080

35.8

35.5

35.6

25.3

25.1

25.2

L4K3+100

35.8

35.8

36

25.3

25.3

25.4

L4K3+120

35.7

35.8

35.9

25.3

25.3

25.3

L4K3+140

35.5

35.6

35.8

25.1

25.2

25.1

 

第二层

桩号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左10m

中桩

右10m

左10m

中桩

右10m

L4K3+040

36

36.3

36

25.2

25.4

25.2

L4K3+060

36.3

36.5

36.3

25.4

25.5

25.4

L4K3+080

36.2

36.1

36.2

25.3

25.2

25.3

L4K3+100

36

35.8

35.9

25.2

25

25.1

L4K3+120

36.2

35.9

36

25.3

25.1

25.2

L4K3+140

36

36.2

36.2

25.2

25.3

25.3

第三层

桩号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左10m

中桩

右10m

左10m

中桩

右10m

L4K3+040

36

36

36.2

25.2

25.2

25.3

L4K3+060

36

35.7

35.9

25.2

25

25.1

L4K3+080

36.2

36.3

36.2

25.3

25.4

25.3

L4K3+100

36.2

36.2

36.6

25.3

25.4

25.6

L4K3+120

36.6

36.2

36.6

25.6

25.3

25.6

L4K3+140

36.6

35.8

36.2

25.6

25

25.3

 

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记录表

第四层

桩号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左10m

中桩

右10m

左10m

中桩

右10m

L4K3+040

36.3

36.6

36.3

25.4

25.6

25.4

L4K3+060

35.9

36.2

35.8

25.1

25.3

25

L4K3+080

35.5

36.2

35.8

24.8

25.3

25

L4K3+100

35.5

35.9

35

24.8

25.1

24.5

L4K3+120

35.2

35.8

35.8

24.6

25

25

L4K3+140

34.9

35.8

35.2

24.4

25

24.6

 

第五层

桩号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左10m

中桩

右10m

左10m

中桩

右10m

L4K3+040

35.8

35.6

35.5

25.3

25.1

25

L4K3+060

36.2

35.8

35.7

25.2

25.3

25

L4K3+080

35.5

35.8

35.4

25.2

25.1

25.1

L4K3+100

35.8

36.1

35.9

25.1

25.2

25.3

L4K3+120

35.8

35.7

36.1

25.2

25

25.3

L4K3+140

36

35.7

35.4

25.3

25.1

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