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79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津市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商贸载体日趋完善。

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逐年增长,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亿元,批零贸易业11.36亿元;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亿元,同比增长13.7%,批零贸易业12.88亿元,同比增长13.4%;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3亿元,同比增长17.1%,批发贸易业4.49亿元,同比增长16.7%,零售贸易业10.46亿元,同比增长15.7%。

全市现有商贸流通业服务网点2700多个,农工贸市场10个,其中工贸市场4个,农贸市场6个,中型购物超市3个,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的零售网点15个,其中农村6个,隆平高科、丰彩公司在我市各乡镇共设置加盟连锁零售网点41个。

2、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业态较为齐全。

商贸流通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开展营销业务和咨询服务已成时尚。

物流行业依托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多层次物流体系、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渐形成。

以超市、连锁经营店、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商贸流通网络日趋成熟,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3、先导作用逐步增强,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扩大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各类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工农业产品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有力促进了效益农业和块状经济发展,并且有力的推进了我市农工商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引导生产、搞活流通、提升影响、促进发展的作用。

本地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增幅均在15%以上,有效地拉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总量的增长。

(二)发展环境

1、工业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

由于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2.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0.1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2.7亿元,增加到28.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3亿元,增加到7.3亿元;规模企业户数由33家增加到47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

种种数据表明,我市工业的加速进程必将带动服务业的良好发展。

2、商贸流通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我市市场体系已逐步健全,形成了金城银座商业广场、城隍庙步行街等一批专业市场。

商贸流通业发展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6.63亿元,年均增速13%以上。

3、我市经济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及我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我市商贸流通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其地位与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伴随工业新区的开发,中联重科与湖桥战略合作的形成,旧城改造升级,二广高速、窑坡深水港、S302省道的建设,津市商贸流通业正处在新的战略发展时期。

依托嘉山风景区、古大同寺、药山寺、“锦绣兰苑”休闲农庄的建设,将使商贸流通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升。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经营城市、繁荣市场、搞活流通、提升人气”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繁荣市场的作用,以发展现代商业业态为重点,促进商贸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使商贸流通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

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目标为:

1、产业规模。

实现社会商品消费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13%;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9%。

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口比例达到10%。

2、培育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引进1-2家知名连锁超市或品牌专营店,重点扶持2-3家本地服务业代表企业,培育1-2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1个现代物流基地,搭建起物流配送网络和商贸流通信息平台。

3、现代流通业态和行业管理。

经过5年的努力,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建设3个商业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和布局合理的成品油、典当、拍卖、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特种行业经营服务网络。

(三)发展战略

1、促进本土产业发展。

围绕我市食品加工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和食品工业的结合,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开发,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繁荣,改善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推动其向着品牌化、连锁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控制总量,提升档次,体现特色,为丰富我市人民生活和发展地方产业服务。

2、促进农工商联动。

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既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资料,又为工农业产品提供畅通便捷的销售渠道,既促进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又引导多品种、多样化生产。

商贸流通业在为工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得了自身产业结构升级、业态调整和技术进步所必须的产业支撑和保障,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推动城市流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流通方式和业态向农村辐射,城市连锁企业向农村覆盖,尽快形成“开放互通、平等和谐、共同繁荣”的城乡流通新格局,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又有自身商贸特色的中心乡镇,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活,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

三、产业导向和发展重点

(一)产业导向

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对地方传统风味食品、土特产品继续大力探掘、继承、创新、发展,向广大消费者广泛宣传和推荐,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走品牌战略之路。

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商贸流通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市域物流为基础,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重要物流枢纽。

2、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业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培育金城银座商业中心区,提升建设路、城隍庙步行街、人民路西段等购物商业特色街道品位,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培育一批确具实力,有较大接待能力,具有浓厚文化氛围、民俗风情、一流服务水准的名店。

3、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组织结构。

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发展重点

1、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

以解决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乡镇连锁经营网络拓展和延伸。

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建设规划,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中档商场等商贸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引导工业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强农民消费信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开拓。

2、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开展营销业务和咨询服务。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对传统物流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快发展生产商、销售商之外的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综合效益。

加快物流平台建设,依托港口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同步推进综合物流功能的开发。

在城郊交通枢纽节点,重点布局包括“菜蓝子”等内容的各类消费品配送中心和集仓储、运输等为一体的物流企业。

3、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和建设市商业中心和市副商业中心,发展适应不同需求层次的现代购物中心和各类专业网点。

加快特色商业街的规划建设,对传统商贸流通业,重在整合提升,以城乡一体为目标,规划布局连锁、超市、专卖、便民店等新型业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业态的商贸批零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商贸业态、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的融合。

    以社区为依托,加快对现有社区服务体系的整合,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产业化。

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调整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

通过3-5年努力,基本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

4、加快市场开放进度。

鼓励各相同类型商贸流通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在同一市场范围内合股并资进行大面积的整合经营,形成有竞争力的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

采用一定时期内减免房租、税收、管理费等经济激励政策,引导同类型商贸流通业者,搬迁至相同行业规划的市场区域内,形成相对集中的市场效应。

(三)发展布局

市级商业中心:

以丰彩超市、广兴超市、万景家电超市为中心,东至万寿路,西至六一路,南到沿江大道,北以车胤大道为界,构建市级商业中心。

市商业中心的业态以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主,商品以中高档为主。

同时还能为消费者提供餐饮、休闲、娱乐、金融、邮政、通迅、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服务。

市级副商业中心:

以窑坡市场群为核心,辐射湖桥、工业新区,构建市级副商业中心。

整合建设中型综合商场、专业店、专卖店、农贸市场,适当发展餐饮、娱乐设施。

就近为区域内的居民和工业新区企业管理务工人员提供商业服务。

依托窑坡500吨深水港、工业新区的开发和中联重科与湖桥战略合作的机遇,以公路、水运码头为依托,建立交通主枢纽货运站及物流配送中心。

社区商业中心:

实现周边居民步行5-8分钟到达,可基本满足社区居民购物和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提供较为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津市市政府网站,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物流业发展,以信息流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以信息化带动物流运输平台建设,带动物流企业成长。

建设各类专业街区:

1、金城银座精品街,以金城银座、城隍庙步行街为主体向万寿路延伸,整合引导品牌服装、鞋类、礼品、饰品等专卖店和专业店,定位于品牌服饰、鞋类、礼品、饰品。

2、六一路小食品街,以六一路为主轴,整合引导小食品批发和本市土特产品为主,定位于小食品一条街。

3、小百货、日常生活用品批发街,整合引导建设城隍庙至羊湖口小百货、日常生活用品批发街,定位于小百货、日常生活用品批发。

建设引导形成各类专业市场

1、建材、装饰、家居、机电类:

规划以建材城为主体

2、家电、手机、电脑类:

规划以大码头市场及城隍庙步行街为主体

3、蔬菜批发市场:

规划以襄阳街市场为主体

4物资回收市场:

规划以车胤大道东段为主

5、车辆交易市场:

规划以105仓库至职业中专为主体,整合引导摩托车、自行车交易市场的形成。

乡镇商品市场:

各乡镇建设1家农贸市场,以各乡镇土特产品(棉花、蚕桑、柑桔、黄鳝、生猪、藠果等)为主导,形成具有地方土特产品特色的农贸市场,促进不同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

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1家标志性乡级农家店,在人口密集、经济环境较好的村先行建设1家农家店,以点带面在各行政村建设起农家店。

力争农资店、农家店覆盖乡村率达到100%的总体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成立市商贸流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商务、发改、财政、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卫生、人事、劳动、建设、交通、国土、招商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市商务局内。

各乡镇明确一名副职分管商贸工作。

(二)营造经营环境,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保障。

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贸易展销、洽谈会、交易会等,营造市场气氛。

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市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切实简化登记、注册、办证手续和审批程序。

对进入城区的物流配送车辆,公安、交警、交通部门优先发放车辆通行证,为配送车辆在城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进一步放宽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同时要建立政府、银行与企业恳谈会制度,积极为商业银行推介优秀商贸流通企业,争取信贷支持。

市劳动人事部门要多形式地对流通企业法人、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培养新型商贸人才。

(三)广开各种投融资渠道。

商业性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要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对新型业态、新兴产业、市场效益好的商贸流通业要优先予以扶持,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地客商到我市从事商贸流通业。

(四)落实政策扶持。

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政策扶持,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