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3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docx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

诸城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城乡统筹、多元投资、强化监管”的原则,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满足城乡居民物质生活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1、商品交易市场迅速增加,大型市场日益壮大。

“十二五”期间,城区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先后规划建设了新天地龙城广场、杨春汽贸城、欧美尔家具博览中心等10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各镇街结合小城镇规划建设,加快驻地集贸市场改造升级,相继建成贾悦农产品批发市场、辛兴商贸城、枳沟商贸城、半岛花卉苗木培育与交易中心等一批市场和商贸园区。

目前,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193个,其中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20个。

2、商场超市建设步伐加快,经营环境快速改善。

结合全市楼宇开发,围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层次水平,市区建设了利群诸城购物广场、百盛大华超市、蓝博湾广场、时尚巴黎、中百大厦、舜邦A座、佳乐家超市等规模大、档次高的商场超市。

苏宁电器、国美电器、青岛利群、潍坊中百等4家“国内零售百强企业”在我市设立了连锁店。

依托农村社区化服务这一平台,208个农村社区全部建起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流通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全市标准化“农家店”发展到410家,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商场超市已达5家。

3、住宿餐饮业蓬勃发展,星级酒店不断增加。

全市基本形成高中低相互补充、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61家,三星级以上酒店6家,国家钻石级酒店5家,中华餐饮名店1家,银叶级绿色饭店1家。

一批高档次的住宿餐饮场馆正在规划建设。

4、物流业加快发展,区域物流功能初步形成。

骨干物流企业不断增多,截至目前物流企业发展到68家,其中国家AA级(良丰)、AAA级(长运)、AAAA级(得利斯)物流企业各1家。

区域性物流中心逐步形成,良丰储运物流公司与省能源集团公司签署协议,设立了诸城煤储基地,标志着我市成为山东半岛重要的煤炭流通节点;中丰粮油物流公司承储中央储备糖9.15万吨,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糖类仓储基地。

积极引进市外大型物流企业,德邦物流已在我市设立“山东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并已开展物流业务。

我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骨干企业不突出,竞争实力不强;市场交易方式落后,辐射带动功能不足;网点布局不够均衡,新区商业网点偏少;市场同质化现象突出,服务特色不鲜明,未能形成错位经营;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转型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市具有发展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诸多挑战因素。

1、国际发展环境

未来5年内,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期,总的趋势是,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趋缓,市场的扩展力较前减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性增加,世界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平衡的因素增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应用,将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国际生产分工结构也将随之进行重大的调整,全球需求结构和主流消费市场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2、国内发展环境

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促使商贸流通的先导性引领作用增强。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依赖出口、投资增长为主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

商贸流通功能将从满足消费转化为引导生产、创造需求、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是消费全面升级推动商贸流通与服务消费深度融合发展。

消费需求正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从购物需求向生活体验需求转变,健康、休闲、文化、娱乐、教育等新兴消费领域需求增强。

商贸流通将加强商品流通与服务消费融合,与信息、金融、物流、旅游、文体等产业联动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激发消费新动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三是互联网经济带动商贸流通全渠道创新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商业的第三次变革,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全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正加速传统商贸和电子商务双向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商业发展。

电子商务将借助实体商店的展示和体验功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快构建便利性、公共性物流配送体系。

3、我市发展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我市位于山东半岛都市群和蓝色经济区,是山东半岛都市群规划中的节点城市,便于接受沿海地区和鲁中地区的经济辐射。

胶新铁路、青兰高速过境,市内6条干线公路四通八达。

毗邻青岛前湾港、董家口港和日照港。

良好的区位优势,易于集聚物流,汇聚人流,凝聚资金流,奠定了建设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的基础。

二是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为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我市已形成汽车、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五大高端产业集群,对批发市场、现代物流发展必将产生强力带动。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区域内消费需求旺盛,为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为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人口持续向城镇、社区中心村聚集,一方面使服务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从而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是日益完善的发展机制,为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的落实,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身商贸流通和物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我市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市级领导包靠项目等措施有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网上审批等改善服务措施,营造了商贸流通和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不利因素

一是缺少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资源分布不合理。

我市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一直没有整体规划,由于缺乏规划调控,产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存在随意设立和重复建设现象。

零售网点空间布局呈现“内紧外疏”的递减式环状分布,空间结构不平衡。

二是商品专业市场发展滞后,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我市现有汽车、建材、家具等专业市场,多数为销地市场,局限于满足市内消费需求,集散功能差,对生产的组织能力、对商品的价格形成能力相对较弱,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低,辐射带动功能亟待放大。

农副产品专业市场,除龙海水产城和贾悦农产品批发市场外,大多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三是缺少有影响力的商业街,制约行业集聚发展。

受传统商业建设模式的影响,我市网点布局沿街式居多,但由于街道规划建设前期缺少明确的商业功能定位,各商业街业态混杂,网点缺乏主题,没有专业特色,至今没有一条特色鲜明的商业特色街,依托历史文化背景集商旅文于一体彰显我市城市形象的商业街区还是空白。

四是城区便民农贸市场不足,加大城市管理难度。

我市在半岛都市群规划中定位是大城市,一般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地级市农贸市场的人均标准为120—150平方米/千人,国家最低标准为90平方米/千人,而我市城区除龙城市场和明诚市场外,没有成规模、管理规范的便民农贸市场,导致流动摊点“打游击”,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五是物流业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专业化物流水平较低,传统企业物流比较普遍,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慢,系列化、链式服务水平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物流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布局分散化趋势明显,难以发挥规模效用,物流运行效率较低;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内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打造区域性物流和消费中心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跟流通现代化发展潮流,进一步增强商贸服务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商贸流通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强调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落实我市已出台的《关于鼓励科学发展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促进我市商贸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2、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规划我市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布局,搞好项目论证,遏制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同时,根据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步骤地启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防止资源闲置。

3、坚持整合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通过改造、提升,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运作效率。

同时,要优化增量资源,坚持统筹规划,引导社会资本向规划区域集中,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4、坚持重点培育和放开搞活相结合。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引导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向有规模、有效益、有档次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集中,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达到380亿元,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400家。

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200家,交易额达到450亿元,其中过亿元市场达到25家。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总量达到85亿元,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发展到100家,营业额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传统商贸服务业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将我市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完善、业态结构科学、服务功能齐全、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区域性消费中心。

三、“十三五”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和产业发展基础,着重发展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会展业、家政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七大重点板块。

(一)批发零售业

1.批发业。

未来五年,以构建立足半岛地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市场交易体系为目标,调整优化市场布局,创新市场交易方式,提升配套服务功能,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向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我市建成现代化商品采购和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

——诸城龙海水产品市场:

以现有仓储设施为基础,完善检验检疫、电子交易、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功能,整合我市食品冷链资源,辐射周边,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水产品集散地。

——杨春国际商贸城:

以现有杨春国际家俱广场为基础,招商引进五金、机电、建材、装饰材料、名优家俱或家居用品等知名品牌区域代理商或经销商,完善电子信息、仓储物流等服务系统,建设大型家居建材市场。

——新天地龙城广场:

发挥市场交通优势,整合市区现有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批发大户,引导其入驻市场,建设山东半岛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希努尔国际商贸城:

完善内部设施,提升服务功能,重点发展中高档服装、饰品、家纺等经营业态,逐步向服装面辅料专业市场转型。

——鑫城广场:

以超市为旗舰店,引进精品店、专卖店,发展咖啡店、休闲茶馆、娱乐城等,发挥市场商户资源集中的优势,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电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杨春国际汽贸城:

在现有展厅、4s店、物流园区、配件市场的基础上,整合我市汽车零配件资源,打造成省内提供大型汽车销售和配件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园区。

——绿采·诸城农副产品综合物联基地:

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展示交易设施,配套物流和电子商务功能,打造成全省农副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和涉农企业总部集聚区。

同时,顺应我市产业发展趋势,规划发展与我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大型市场,力争建成3-5个过十亿元的专业市场。

2.零售业。

大力发展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零售业态,积极与世界知名消费品牌企业和代理商对接,引进中高端奢侈消费品品牌,探索发展直营店、加盟店。

引导市内大型企业向连锁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增加休闲、体验功能,打造现代化的区域消费中心。

——引进高端产品和服务模式。

引导企业、经营商、代理商加大投资,在商场超市、高层写字楼设立中高端知名品牌专区,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

重点引进韩国、日本知名美容护肤产品,电器电子产品,法国香水、箱包系列,意大利皮具、男装,台湾、香港地区知名皮鞋、腰带、服饰等品牌,满足高层次消费群体需求。

——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支持企业运用APP软件,推动百盛商场、青岛利群购物广场等零售业龙头加快融入互联网+行动,大力推广O2O模式,推动线上预订,线下交易、消费,实现我市居民消费“同城购”。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鼓励仁和五交化公司等零售龙头企业走出去,加大投资力度,到省、市外、各镇街设立分销中心、直营店、加盟店。

加强产品的配送服务,逐渐实现企业由零售龙头向连锁企业、电商企业的转变。

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和特许加盟等形式,规划期内培育10个在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

——打造特色商业街区。

重点筛选培育商业气氛浓厚、商业业态齐全的百盛商场一条街、鑫城购物一条街等,力争打造为经营特色明显、商品种类齐全的商业步行街区。

大力引导品牌餐饮、连锁酒店、休闲洗浴、咖啡厅、快餐店等多业态入驻经营,充分彰显商业魅力,满足消费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消费需求。

——规划建设高档城市商业综合体。

与上海红星美凯龙集团、大连万达集团等企业合作,在城市周边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要素进行组合,提供一站式豪华消费及娱乐,打造成我市居民高档生活消费的极佳场所。

(二)住宿和餐饮业

重视高档次酒店的布局引导,形成层次完善、服务规范、各具特色、充分满足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格局。

发展中高档特色餐饮业,促进我市餐饮业向规范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以餐饮名店为龙头,支持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餐饮业繁荣。

——适度发展高端餐饮业。

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金融手段,吸纳资金,盘活资产;通过股份制改造、并购、合资、联盟等方式,组建大型餐饮集团,实现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发展连锁经营,采取直营或加盟等方式,扩大连锁经营面积,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将餐饮原辅料种养殖业、物流运输业、食品生产加工业、商品零售业、餐饮旅游会展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固定的产业链,实现产加销一条龙。

到2020年底,全市三钻以上酒店达到10家,有1家企业进入全国餐饮企业500强。

——大力发展大众餐饮业。

实施多元化的新模式,着重发展快餐、团餐、火锅、早餐、小吃、休闲餐饮、社区餐饮等中低档餐饮店,适当配置休闲餐饮、茶餐厅、自助餐厅等,满足百姓多元化、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推广电话订餐、网上点餐等营销方式,实现传统餐饮业向电子化方向转变。

加快“放心早餐工程”建设,建立方便居民就餐的网络体系,到2020年末早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达到2个,“放心早餐”营业网点达到100个。

——支持发展特色餐饮业。

提升品牌价值,创建精品、名牌,加快菜品创新,开发特色菜、招牌菜,打造一批名菜、名点、名师。

扶持刘罗锅、孙氏疙瘩汤等企业,打造与我市风俗、旅游、历史文化等特色相结合的餐饮品牌,形成比较优势,走精细化发展路线。

深度挖掘我市餐饮特色,支持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起草诸城辣丝子、密州凤翅、诸城烧烤、东坡回赠肉等特色菜品制作标准,开展特色餐饮推介交流,发扬我市餐饮历史文化。

——创新发展住宿业。

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向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饭店”,推进住宿业节能环保。

引进锦江之星、如家、速八、格林豪泰等国内知名住宿业连锁品牌。

开展饭店优质服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品牌饭店。

积极推进住宿业与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商贸会展业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骨干会展企业,举办国内、国际性大型展会,宣传推介我市,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举办优势产业展会。

充分发挥我市产业优势,联合国家级行业协会,每年组织骨干企业举办中国(诸城)食品博览会、机械、纺织服装等国际性展会,打造与我市主导产业相适应的产销交流平台。

——举办特色产业展会。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采取自办、引进和联办等形式,鼓励支持各大商场超市、商贸城等开展特色化的展览会、促销会,推进会展业市场化。

定期举办全国茶叶茶具展销会、全国水产品博览会、全国炒货干果展销会等展会。

——培育专业会展公司。

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会展公司和社团组织到我市设立展览机构和开展会展业务。

加强对现有会展资源的整合,依托诸城会展中心培育实力雄厚、诚信度高、竞争力强的会展企业,借鉴宁波服博会的成功经验,开展会展认证工作,积极向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方向努力。

(四)家政服务业。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不断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培育骨干企业。

进一步扶持大中型龙头企业发展,每年新增5家以上,树立品牌形象,壮大行业队伍。

并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合同范本》的要求,实施规范化管理。

——开展连锁经营。

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加盟连锁、探索发展自愿连锁,在目前连锁店的基础上,组织盛华家政公司、阳光大姐家政公司、爱馨居家服务中心等企业完善经营网络,每年发展连锁店10家以上。

——开展人员培训。

依托山东工商职业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加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力度,对城乡有就业需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做到应训尽训,并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持证上岗,提高综合素质。

每年培训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

(五)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根据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的实际,在我市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按临时回收站、收运中转站和集散中心三级设置规划。

——临时回收站。

临时回收站主要负责社区废旧物资回收工作,采取定时上门与定点交售、固定设点与流动收集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回收。

临时回收站包括城市社区临时回收站和镇街农村社区临时回收站,城市社区临时回收站将当日回收的废旧物品转运到市集散中心,镇街农村社区临时回收站将当日回收的废旧物品转运到各镇街设置的收运中转站,回收的废旧物品做到日收日清,保证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城市社区按照每2000户设置一个再生资源临时回收站,共设置50个;农村社区临时回收站实现全覆盖,共设置208个。

——收运中转站。

收运中转站的设置主要分布各镇街,负责收集各农村社区临时回收站的再生资源,集中存放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然后将再生资源转运到市集散中心,使临时回收站的再生资源日收日清,减少环境污染。

每个镇街一般设置2个回收网点,经济较为发达的街镇可设置3个,全市共设置30个。

——集散中心

集散中心负责收集城市社区临时回收站和收运中转站的再生资源回收,集中分类储存,同时对收集的再生资源进行分拣整理打包和加工,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促进再生资源有序流动。

我市设置1个集散中心。

(六)现代物流业

围绕打造立足本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重要物流枢纽这一目标,充分发挥我市特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和雄厚的产业优势,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围绕我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制定引导物流业服务制造业和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整合物流资源,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深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构建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为龙头、公共配送中心为骨干、末端共同配送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配送网络。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壮大物流配送业,培育壮大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商贸物流配送企业。

支持大型专业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加快大中型商贸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提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形成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专业配送中心,提高统一配送比例。

——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系统。

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方式创新,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网络,推广统一配送模式。

积极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系统,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

拓展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市场为主的“万村千乡工程”中相关的分销配送业务。

——鼓励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跨地区整合,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分工协作,壮大企业组织规模和经营规模。

大力推进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扶持得利斯、良丰、长运等物流企业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物流企业的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

——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

1、冷链物流基地。

以大型物流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200万吨级冷链物流基地。

推进龙海水产品冷链二期项目建设,规划仓储物流、精深加工、检验检疫和电子交易结算四大功能区。

加快中盛、康之源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步伐,争取尽快建成投产。

2、汽车及零部件集散中心。

以福田北方物流园为骨干,构建汽车及零部件集散中心。

提升福田北方物流园服务功能,依托福田汽车公司的汽车物联网和山东整车生产基地,引进汽车零部件研发检测和中转配送企业,把我市建成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集散中心。

3、保税物流中心。

以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为基础,加快保税物流发展。

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推进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和杨春冷链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完善出口加工、国际中转、分拨配送、国际采购等主要功能,建立既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又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新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打造辐射周边县市的保税物流中心。

4、临港物流联动区。

建设山东头临港高端产业示范区和辛兴、林家村临港物流园区。

完善园区路网、供水、供电、排污和综合服务等基础设施,健全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集疏运体系。

依托青岛董家口港、青岛前湾港和日照港,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功能。

(七)总部经济

按照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企业总部的工作思路,着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

集中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居住和人文环境,推动全市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加强重点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形成跨国公司在环东北亚、环渤海地区的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制造总部、营销总部和贸易总部。

——国内企业全国总部。

重点引进国内500强、中国连锁100强以及在行业中居于龙头带动地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在我市设立全国总部、山东地区总部。

重点引进中央大企业在我市设立具有总部性质的机构。

——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