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664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

(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5、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7、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8、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9、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10、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或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1)吃东西

(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

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

(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4、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

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

5、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6、树叶生长方式:

(对生)、(互生)、(轮生).

7、植物的共同特征:

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8、给下列植物分类:

1.苦瓜2.桦树3.椰子树4.苹果树5.菊花6.玉米7.仙人掌8.蒲公英9.荷花10.水稻

(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

①木本植物:

234②草本植物:

15678910

(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

①水生植物:

9②陆生植物:

1234567810

(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

①一年生植物:

16810②多年生植物:

234579

9、蚂蚁的形态特征: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蚁后、工蚁、雄蚁、兵蚁.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11、鱼的形态特征:

体表有鳞.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

鱼的生活习性: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12、动物的共同特征:

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

13、给下列动物分类:

1.家鸽2.海鸥3.螳螂4.斑马5.乌龟6.非洲象7.娃娃鱼8.蛇9.大熊猫10.蜻蜓11.蛙

(1)按运动方式分:

①天上飞:

1210②水里游:

5711③陆上走爬跑:

34689

14、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

(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

(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

(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15、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

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

外形、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

16、动物和人的相同点:

都是动物、呼吸、水分、繁殖、死亡、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

动物和人的不同点:

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

1、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3、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8、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9、水的基本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是一种液体.

10、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11、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2、水有(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

13、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下去.

14、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5、水的神奇之处:

(1)毛细现象(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

(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

(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

(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

(5)溶解现象:

(溶解:

糖、盐、高锰酸钾、味精……不溶解:

面粉、沙子、泥土、豆油……)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搅拌)、(切碎)、(加热).

17、水在地球上的常见分布(江河湖海、冰川、暗河等).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占97%;只有极少量的(淡水)3%. 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19、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20、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1、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

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2、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

23、节约用水的方法:

(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

(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24、第47界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珍惜(每一滴水).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

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

3、人造材料:

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

4、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5、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6、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7、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8、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9、纸的生产过程:

剥去树皮——切成小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压成纸张

10、纸的用途:

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

11、常见的纺织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

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

物品

结实程度

吸水性

燃烧后气味

燃烧后灰烬

材料

棉布

较结实

散发焦肉气味

灰烬飞;颜色发白散

天然纤维

尼龙

结实

散发刺激气味

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人工合成纤维

15、金属的性质:

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比较坚硬)等.

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17、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

18、金属的用途:

制作厨房用具、制作电线、制作奖牌、制作常见工具等.

19、塑料的优点:

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易破碎、隔热、牢固结实、价格便宜……

20、塑料的最大缺点:

不易分解;造成环境污染.

21、塑料对环境的不好影响:

(1)占用土地.

(2)威胁海洋生物.(3)影响市容.

22、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

23、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第五单元: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问题从哪里来:

(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2)对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学小制作时提出问题.

3、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4、(亚里士多德)认为:

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

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6、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7、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实验(教师阅读了解)

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

实验题目:

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

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

认识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

金属具有导热性

实验方法:

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

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方法:

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

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

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

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

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

金属具有导电性.总结以上三项实验;

我们的结论是:

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题目: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器材:

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如木板、或是挖掉侧面的塑料瓶等)

实验目的:

知道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借助漂浮物这三种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一:

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

把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是沉在水里的.捞出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再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浮上来了.

实验结论:

在不改变物体重量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尽量增大它的体积;就会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就会浮上来.

实验二:

用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

把土豆放入装水的大烧杯中;看到土豆沉在水底.捞出土豆;向水中加入两药匙盐(视土豆大小;决定加盐的匙数)用搅拌棒搅拌后;再放入土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土豆浮起来了(土豆如果不能浮起;就向水中慢慢加盐、搅拌;直至土豆浮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

向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三:

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

把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它在水中是下沉的状况后;将其放到漂浮的泡沫板上;这时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借助泡沫板受到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如果现场提供的物体较大、泡沫板较小可以把几块泡沫板固定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

水中下沉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上来.

不过要注意的是:

漂浮物受到的水的浮力;一定要大于漂浮物自身的重量加上下沉物体的重量;否则就会因超重使两个物体一块沉入水底.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

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

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

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

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

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

(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 

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1)利用风力:

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

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

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

如浆果、刺果等. 

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 

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 

14、花的构造有: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

保护未开的花.花瓣:

吸引昆虫.雄蕊:

制造花粉.雌蕊:

接受花粉. 

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 

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 

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

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

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 

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 

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 

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蜂蜜、牛奶、水、油). 

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水、油、牛奶、蜂蜜). 

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

(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 

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

(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 

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

(晴)、(阴)、(多云)、(雨)、(风)、(雪)等. 

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

(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 4℃读作(4摄氏度 )       12℃读作(12摄氏度 )   35℃读作(35摄氏度 )   

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 

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 

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

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 

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