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02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docx

七上历史导学案荅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答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云南元谋县、北京、北京。

170年万、70万—20万年、3万年。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

远古人类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北京人

70-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3万年

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氏族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懂得使用火。

(2)原始人开始使用火,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五、巩固练习:

1.C2.A3.B六、中考链接:

1.C2.A3.A4.A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区域

劳动工具

农作物

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七千年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

水稻

干栏式

半坡居民

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

2.3.特点进步:

生活在大河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探究思考

(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2)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比较。

(3)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2(了解)

(1)房屋建筑样式不同。

成因:

由于浙江地区地势低洼,夏季潮湿温热。

架空结构既可通风降温,又可防潮,还可防猛兽之害,底下还可饲养家畜家禽。

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地处北方,风大,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此种结构既可防寒又可保暖,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

(2)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情况来安排农事。

五、巩固练习1.B2..BD3.D4.C

六、中考链接1.C2.C 3.D 4.D 5.D6.C7.C8.C

第3课华夏之祖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一)任务一

1.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经过不断发展,渐渐形成了华夏族——中华民族的前身。

因此,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了解)3.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二)任务二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2.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禹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原始社会的后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3.各抒己见

(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2)①黄帝②人文初祖

三、拓展延伸

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或答他们的公共品质:

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关心百姓,处处以身作则等。

2.禅让

五、巩固练习1.A2.C3.A

六、中考链接1.A2.A3.D4.D5.A6.B7.A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国家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灭亡时国君

阳城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⑴分封制⑵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⑶目的:

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是社会的进步。

五、巩固练习1.A2.B3.D4.C5.B

六、中考链接1.A2.B3.D4.D5.A6.B7.A8.C9.D10.D11.C

12.材料

(1)内外亲戚;巩固周朝的统治。

(2)没有。

王权衰落,诸侯征战。

(3)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自主学习,自主检测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种类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3.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

农业

“五谷”商周时期已具备;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畜牧业

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建有牲畜圈栏

商业

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

4、

 

四、1.D2.B3.D4.D5.D6.D五、中考链接1.B 2.A 3.C4.B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1)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2)齐国为东方大国,经济富庶;以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扩充疆界。

(3)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争霸2.东,齐国;西,秦国;南,楚国;北,燕国;中间,自北向南依次为:

赵国、魏国、韩国。

五、巩固练习1.A2.B3.B4.A5.B6.C

六、中考链接1.B 2.B 3.A 4.B 5.B6.A

第7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社会革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的出现及商鞅变法的实行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1)春秋时,我国开始铁农具,战国时,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2)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出现牛耕。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生产技术和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于是私田和封建生产方式出现,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期各国积极变法改革。

4.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课本39页最后一段: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受到阻力;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才会有光明前途;改革必须重视法治等。

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得到统治者的的支持;变法者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诚信于民等。

五、巩固练习1.A2.B3.B4.C5.D

六、中考链接1.B2.D3.D4.B 5.A 6.A 

7.

(1)信息: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

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

商鞅变法。

措施:

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倾邻国而雄诸侯”。

(4)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甲骨文(商朝,龟甲、兽骨上,已具备汉字的结构形式)——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简帛文(战国时期)

2.天文:

夏朝、商朝时,就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

历法:

夏历,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制定了24个节气。

医药: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3.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

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二)学以致用1.屈原《离骚》2.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学习他忧国忧民,不畏权贵的战斗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两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我国应该加强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言之有理,意思对即可。

五、巩固练习1.B2.D3.C4.B

六、中考链接1.A2.B3.D4.B5.C6.A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一、.政治主张: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了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教育成就:

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墨家:

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2.儒家:

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学生,让爱心充满班集体;学生要人人诚实,言行一致。

3.道家:

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

4.法家:

建立班规,奖惩分明。

五、巩固练习1.B2.C3.A4.B5.C

六、中考链接1.C2.A3.C4.D5.C6.B7.A

第10课秦王扫六和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2.治国的措施:

(1).政治: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思想:

焚书坑儒。

(3).军事:

北击匈奴;筑长城,御匈奴。

(4).民族关系:

统一岭南、东南地区,兴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1)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顺应民意。

(2)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3)长平之战之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会图示)

作用:

这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4.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5.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五、巩固练1.D2.D3.D4.B

六、中考链接1.B 2.B 3.C 4.C 5.A 6.C 7.D 8.D 9.D 10.C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

2.时间:

公元前209年地点:

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结果——失败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放抗残暴的统治。

3.会。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评价功绩说他是有作为的皇帝,评价过错说它是一个暴君。

5.不一样。

秦灭亡之前属于农民战争,秦亡后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6.启示:

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五、巩固练习1.B2.B3.A4.B

六、中考链接1.A2.B3.C4.C

5.

(1)焚书坑儒。

(2)秦始皇。

李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3)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4)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5)这种做法不可取。

这种做法虽然对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二、合作探究

1.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重点)同:

加强思想文化上对人们的控制,都不利于学术繁荣。

异: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儒学的发展,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对儒学文化的巨大打击,更毁灭了繁荣的学术局面。

五、巩固练1.D2.C3.B4.A5.B

六、中考链接1.A2.D3.D4.D5.B6.D7.

(1)焚书坑儒。

李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学以致用

1.两段话分别是汉景帝与汉文帝所言。

其中心意思是农业是无下的根本。

2.基于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汉代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汉武帝、东汉明帝时都治理了黄河,再就是改进了农具。

3.五铢钱4.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之后,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被削弱,使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二)各抒己见1.这些规定有些对,有些不对。

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环境保护;而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统治者担心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没有人去种植农业

(三)探究学习1.两汉初期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促进经济的繁荣……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采取疏导的方式,修筑黄河大堤。

五、巩固练习1.D2.B3.C4.D5.B

六、中考链接1.C  2.B  3.C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1)战争关系,和亲关系。

(2)是在昭君出塞以后出现的。

(3)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牲畜奇缺,无法与强大的匈奴对战,所以只能采用和亲的方式。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富兵强,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回河西走廊地区!

2.看图谈感悟

(1)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品质。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为我们的国家尽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2)匈奴从此再不能与西汉抗衡。

五、巩固练习1.C2.B3.C4.B5.B

六、中考链接1.D 2.A 3.C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1)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

(2)公元前138年,向西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还要经过匈奴控制地区,可能被扣押,生死难料。

(4)第一次: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

汉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面对困境,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2.读图学史

(1)长安、西汉、张骞

(2)西亚、丝和丝织品(3)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4)可以开发丝绸之路为旅游路线。

(5)复兴丝绸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至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五、巩固练习1.C2.A3.D4.D

六、中考链接1.D2.A3.A4.C5.A6.B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龟甲兽骨竹简丝帛等。

2.价格昂贵;不便于大规模使用;能。

3.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作原料造纸。

4.意义: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书写绘画包装可以制作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巾等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

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

3.(略)

五、巩固练习1.B2.A3.D4.B5.B6.A

六、中考链接1.B2.D3.D4.B5.B6.B7.A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各抒己见:

1.主要是因为佛教迎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能使统治者更好的统治人们的思想,巩固统治。

例子略

2.不同点: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佛教则是外来教,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修行的目的在于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道教讲究天人合一,佛教寻求大彻大悟。

其更本理念是类似的,都是使得精神上能够拜托对于物质的上的依赖,而更好的领悟自然。

(二)合作互助:

原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文笔简洁,文字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内容:

这部书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影响: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司马迁《史记》

(2)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3)不屈不挠、持之以恒

五、巩固练习1.C2.B3.A4.D5.A6.A7.C

六、中考链接1.B2.C3.A4.D5.B

第18课三国鼎立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优势

(2)唯才是举(3)实行屯田2.骄傲轻敌,不习水战,孙刘联军使用火攻

4.

(1)都是以少胜多

(2)胜方都是指挥得当,败方都是骄傲轻敌(3)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五、巩固练习1.D2.A3.D4.A

六、中考链接1.B2.C3.A4.C5.B6.C7.C8.B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福建广东

2.

(1)自然条件优越

(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4)人民辛勤劳动

3.兴修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推广到江南。

4.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见图

2.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西晋以来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影响: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巩固练习1.D2.C3.D4.C5.B6.B

六、中考链接1.B  2.C 3.A4.A

5.

(1)铁农具、牛耕的发明和推广。

(2)秦朝赋税和徭役沉重,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西汉初年,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主张发展农业生产。

(3)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改进生产工具,重视农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持社会稳定等。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二、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1.胡人汉服汉人胡食中原汉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少数民族学会了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等。

说明了当时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2.

(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采用汉族官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孔子、以孝治国等

(3)立场一:

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鲜卑的发展。

立场二:

他的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消亡。

三、拓展延伸 感悟历史

1.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曹魏西晋前秦北魏

3.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

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五、巩固练习1.B2.D3.C4.A5.B

六、中考链接1.D2.A3.A4.D5.C6.C7.D8.D9.D10.D

11.(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2)孝文帝   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及通婚等。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精神:

注重实践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北方和南方都有一定发展。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南方得到开发。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科技的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又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

(1)参考文献,搜集言语歌谣访问老农,通过实践来验证

(2)继承先人注重实践

2.精神:

注重实践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言之有理即可

五、巩固练习1.D2.B3.A4.C5精神:

注重实践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不拘泥于前人的成就。

六、中考链接1.B2.A3.A4.A5.A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前代书法之大成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绘画出色题材广泛

南北朝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吸收了绘画、雕塑、佛教等艺术形式,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佛教传入后为历代统治者作为麻痹人民思想的工具,削弱了人们的反抗意志。

同时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小说、绘画、石窟艺术、建筑等。

3.

(1)《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王羲之;东晋(3)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