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49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docx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

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同名9467)

枣庄市市中区兴亮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枣庄市市中区兴亮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

枣庄市市中区兴亮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1.3项目负责人:

王建全

1.4建设性质:

续建

1.5建设地点:

西王庄乡横沟村

1.6建设规模:

100座大棚标准化改造、15亩批发市场改造及新建40亩连栋温室。

1.7总投资:

建设总投资570万元,其中:

大棚建设投230万元,水利设施配套投资200万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50万元,连栋温室建设投资4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

申请国家扶贫资金200万元。

1.8效益估算:

工程建设完成当年可见成效,标准化改造大棚100座,新建蔬菜加工、批发市场15亩,连动温室40亩。

年均创收2000万元,每年为项目区人均收入增加1200元。

的总体要求,采取“统一生产布局,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等五项措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基地农户建设的大棚建于70年代,设施简陋,设备落后,特别是枣庄旺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成,新技术、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带动了自由采摘、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原有的农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成为制约基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合作社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改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50座,配套标准化生产设备,完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形成年产750万公斤绿色蔬菜,销售精品蔬菜500万公斤”的横沟标准化有机蔬菜基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设施农业建设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所在,也是广大农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在顺应政策导向上所做出的重大举措。

合作社进行设施农业建设立足于当地生产实际,积极做好落后农业生产设施升级改造,符社员的共同心愿;此项工程代表了广大社员的根本利益,是一项能够极大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向健康、稳定、小康方向迈进的得民心工程。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1、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区位于206国道市中区与峄城区交界处,东临大沙河,西靠206国道和裴山,南接峄城区中桥村,是枣庄市城郊型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2、自然条件优越: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3.9℃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以下,其它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其中7月气温高达27℃。

光照时间年均2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

年平均降水860毫升,65%的降水集中在7月初至9月初。

气候条件适宜保护地蔬菜生产。

3、群众基础较好:

项目区群众长期从事保护地蔬菜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

全村330人,耕地面积500亩,全部用于温室番茄生产,人均纯收入10060元,其中80%来源于温室大棚蔬菜生产。

4、市场发育成熟

横沟村保护地蔬菜生产历史悠久,种植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较好,与部分大中城市客商建立了比较稳固的购销关系,市场销路畅通。

近两年,实施枣庄市蔬菜标准园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精品番茄生产技术,统一收购产品,采用“旺达”牌包装销售,逐渐被高端市场接受,市场前景广阔。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西王庄乡横沟村蔬菜基地是市中区保护地蔬菜生产集中产区,历史悠久,在带动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搞好现代横沟村有机蔬菜基地改造,对推动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重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是政府一把手工程。

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市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不同程度的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生产管理模式落后,耕作方式粗放,土地产出率低,机械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滞后,缺乏品牌,流通不畅,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情况,从而导致蔬菜商品率低,比较效益下降,农村经济放缓。

随着枣庄旺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成,随着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横沟村蔬菜基地改造势在必行。

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高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技术创新有效手段。

项目实施其目的是在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及组织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以及探索农业发展内在运行机制奠定基础,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的需要

依照市场的供求关系,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探索一条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市场信息、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根本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新路子,探索科技和农业结合、市场与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形成高新科技创新平台,是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因此,枣庄旺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将为探索以高科技投入、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创造有效的模式。

四是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需要

枣庄旺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它所采用的高科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全新的运作方式和组织形式将对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经营模式产生极大影响和示范作用,必将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和农业产业的成长壮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农村土地使用权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五是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枣庄旺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设计和运行,将体现高起点、高效益的基本原则,实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基本目的。

在园区内不仅要选择具有突出优势的农业高新项目,而且还要选配和组装与蔬菜产前、产后相关项目以及现代农产品加工营销项目。

这就有利于形成市场、技术、资源一体化的载体优势,有效带动农业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

成为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保障农民的利益,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建设枣庄旺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十分必要,对全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横沟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对口扶贫单位的大力帮扶下,依靠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全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在当前农业发展大力倡导“品牌化”和“规模化”的新形势下,横沟村一户一家的蔬菜种植已很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适应。

如不及早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单纯依赖分散的小规模种植业是难以实现小康社会的。

只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农民组织起来,集中连片,把全乡设施农业做大做强,在“创品牌”和“上规模”上狠下功夫,才能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3.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建设设施农业生产、销售,是贯彻落实和田地区“六个三十万”富民工程和“两个加速,一个突破”发展战略的体现,是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3)设施农业建设已在我乡开展了40年,农民已经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只是小片经营,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只有将该产业集中化、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才能使我乡的农牧民得到更大的收益,

(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新鲜蔬菜、瓜果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反季节蔬菜、瓜果的生产、加工迫在眉睫,我乡建设生产销售一体化,将为项目区农牧民增收带来新亮点。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布局

4.1基地确定原则

①立地条件好,能集中连片,有一定灌溉条件。

②行政村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项目实施。

③干部、群众素质高,积极要求参与基地建设。

④项目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较为方便。

4.2建设规模

标准化改造大棚100座,新建蔬菜批发市场12亩及连栋温室大棚40亩。

4.3建设内容

①标准化改造大棚100座,新建蔬菜批发市场12亩及连栋温室大棚40亩。

②配套水利设施

共需要200万元。

③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指导、新品种引进、农牧民培训、病虫害防治等共需要资金50万元。

第五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设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需资金570万元。

其中:

大棚建设投入230万元,水利设施配套投资200万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50万元,市场建设投资4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

5.1标准化改造大棚100座,计需投资230万元。

(1)棚架改造:

每个棚0.8万元,计需投资80万元.

(2)棉被:

每棚需60个,每个250元,计需投资150万元。

(3)其它费用:

铁锹、剪刀等生产辅助工具,由农民在投工中自行解决,故不计金额。

5.2水利设施:

计需费用200万元。

5.3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需投资50万元。

5.4新建市场12亩:

计需投资40万元。

5.5其他管理费用:

50万元。

5.6资金筹措

设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计需投资57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棚架改造、市场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及项目管理等费用。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项目组织管理

为保证项目如期完成,乡政府成立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正、副组长,以各村蹲点领导和设施农业办公室、农技站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各方面力量,从宏观上调控项目建设。

同时成立技术施工组,负责项目建设的规划、技术指导,工程管理,科技推广培训。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农村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担任。

6.2项目运行管理

该项目由乡党委、政府组织,建成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基地,乡党委、政府负责从棚架改造、市场建设,由乡水站负责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乡农技站和林业站组成技术服务队,并配备必要的技术服务工具,建成专门的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免费为农民提供具体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乡农村经济发展办公室在要求农民科学种植的基础上,随时向果农提供有关技术、管理与反季节瓜果、蔬菜有关的信息服务等。

要求农牧民按要求管理,通过契约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6.3项目技术保障

(1)品种

该项目区将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种植蔬菜、瓜果的品种。

(2)整地:

全面推广使用保水剂,生根粉,根宝本醮根技术,全面提高造林质量。

用生土筑埂,熟土混肥回填,分层踏实。

(3)种植:

将根据市场需求,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作物的种植要求进行种植。

(4)田间管理:

定期不定期对任务进行田间管理,主要措施有松土、除草、浇水、防寒、防治病虫害。

第七章可行性分析

7.1市场分析

“十一五”期间,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到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0元,这正是人们消费结构包括食物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加入WTO,消费结构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快,一些营养、方便、休闲、无公害食品有较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7.2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前期投资包括种棚架改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指导、市场建设等费用,预计项目前期投资约2000万元。

该项目投产建成后,当年可见效益,目前市场蔬菜价格计算,扣除各种生产理费用,每座棚年纯收入2万元,1000座棚将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农民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蔬菜批发市场建成后,将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服务,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农牧民生产成本,方便个体经营者收购运输。

7.3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农民劳动力资源,通过政府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化生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和田地区“六个三十万”富民工程,以及地委扩大会“两个加速,一个突破”发展战略做出示范,引导广大农民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推行的农业结构整政策,推动当地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

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不但为本乡的农业品交易、加工、储存提供了平台,还为周边乡镇农牧民进行农业品交易提供了平台。

7.4生物学物特性分析

项目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海拔1408.3米左右,无霜期208天,年降雨量48.6mm,年均气温11.6℃,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

第八章结论

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核桃种植优势,依靠政府引导和农民参与,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加速项目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有利于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对促进项目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当地政府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也符合当地农民的传统和习惯。

特别是在项目区从零星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立万亩核桃基地,实现科学化管理,对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典型意义,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综合上述分析,无论自然环境、产业政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均有利于项目建设,并预期能迅速取得成效。

 

枣庄市市中区兴亮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枣庄市市中区兴亮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一三年七月十六日

 

第一章概论……………………………………………….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项目区基本情况…………………….1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布局…….6

第五章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7

第六章项目保障措施……………………………………8

第七章项目可行性分析…………………………………9

第八章结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