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34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docx

试验二相平面作图

 

《自动控制原理Ⅱ》

实验指导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动化系

2009年

目录

实验一采样控制系统分析2

实验二相平面作图4

实验三用Matlab进行状态空间分析及设计8

 

实验一采样控制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考察连续时间系统的采样控制中,零阶保持器的作用与采样时间间隔Ts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1、典型单位负反馈连续时间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0/(s2+5s),作时域仿真并确定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2、将上述连续系统离散化,成为带零阶保持器的采样系统。

作时域仿真,调整采样间隔时间Ts,观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2、讨论采样间隔时间Ts对系统的影响。

四、Matlab相关命令

连续系统命令:

(大部分s—>z仍可用)

Gs=tf(num,den);zpk(z,p,k);zp2tftf2zpprintsys(Gs)

parallel,series,feedback,cloop

step(sysc),impulse,lsim

pzmap,rlocus,sgridbode,nyguistmargin

模型转换:

连续系统—离散系统

c2d(sysc,ts,’zoh/imp’),d2c

离散系统特有命令:

t=0:

ts:

tend;step(sysd,t)

dstep(numd,dend,[LongNumber]),dimpulse,dlsim

pzmap,rlocus,dgriddbode,dnyguistmargin

其他有关命令:

helpdoc

roots(dend),

residueresiduez部分分式展开

conv(num1,num2)多项式乘法

deconv(numz,denz)多项式除法

zplane离散系统零极点图

figureplot(t,yc,’g’,t,yd,’r’)stem(yd)

 

实验二相平面作图

一、实验目的

1、利用MATLAB完成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图;

2、了解二阶系统相平面图的一般规律;

3、利用相平面图进行系统分析。

二、相平面作图实验方法

1、相关MATLAB命令

plot(t,x),plot(t,x,’:

g’,t,y,’-r’),plot(x,y)

subplot(n,m,i)

2、相平面作图方法

方法一:

逐步求解并作图

例如:

对二阶系统

(1)先求系统的

(2)再根据

判断系统是欠阻尼、临界阻尼还是过阻尼;

(3)然后求出系统的时间响应函数;

(4)再求出其导数。

num=[10];

den=[1210];

t=0:

0.01:

6;

x=1-sqrt(9/10).*exp(-t).*sin(sqrt(11).*t)%时间响应函数

y=sqrt(9/10).*exp(-t).*sin(sqrt(11).*t)-sqrt(9/10).*exp(-t).*sqrt(11).*cos(sqrt(11).*t)%时间响应函数的导数

plot(x,y);grid;

方法二: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STEP求各阶导数

[a,b,c,d]=tf2ss(num,den);sys=ss(a,b,c,d);[y,t,x]=step(sys);

当sys是状态空间模型时,step可以计算得到输出向量y、时间向量t及状态向量x(n个状态,x(:

1)…x(:

n)分别与y、y一阶导数…y的n-1阶导数有关)

例:

二阶系统G(s)=10/(s2+2s+10)输入信号为r(t)=1(t),作该系统的相平面图。

num=[10];

den=[1210];

[a,b,c,d]=tf2ss(num,den);

sys=ss(a,b,c,d);

[y,t,x]=step(sys);

plot(y);holdon;

plot(x(:

1));plot(x(:

2));grid

subplot(2,2,1);plot(t,x(:

2));grid;

subplot(2,2,2);plot(t,x(:

1));grid;

subplot(2,2,3);plot(x(:

2),x(:

1));grid;

subplot(2,2,4);plot(-x(:

2)+0.1,-x(:

1));grid;

方法三:

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

参见ver4p360.mdl及教材p360二阶系统分析

>>holdoff

>>plot(xx,yy);

>>axis([-1010-1010]);%调整坐标

>>grid;%画格

>>title('a=-0.2,b=2,x0=0.1,y0=-0.1');%加标题

>>holdon;%在Simulink文件中改参数运行

>>plot(xx,yy);%holdon后再plot,在原图上增加曲线

 

三、实验内容

对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a)(s+b)]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给出不同的K、a和b参数,使系统处于下列不同平衡点,用MATLAB画出系统误差的相平面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稳定节点;

(2)稳定焦点;

(3)不稳定节点;

(4)不稳定焦点;

(5)中心点;

(6)鞍点。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给定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相平面图;

2、分析不同参数下平衡点的性质及起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实验三用Matlab进行状态空间分析及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MATLAB进行及状态空间分析及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二、主要函数及命令

(一)、状态空间描述及其转换

1.状态空间表达及显示

Øss(A,B,C,D)%显示ABCD构成的状态空间模型

Øsys1=ss(A,B,C,D)%将ABCD状态空间模型赋给结构变量sys1

Ø[A2,B2,C2,D2]=ssdata(sys1)%模型sys1中的矩阵赋给矩阵变量

Øprintsys(A,B,C,D)%显示ABCD构成的状态空间模型

Øsys1%显示结构变量sys1即状态空间模型

2.模型转换

Ø[num,den]=ss2tf(A,B,C,D)Øsys_ss=ss(A,D,C,D)

Ø[A,B,C,D]=tf2ss(num,den)Øsys_tf=tf(num,den)

Øsys_ss2=ss2ss(sys_ss1,T)Ø[A2,B2,C2,D2]=ssdata(ss2)

3.标准形式

Øsys_ss2=canon(sys_ss1,,modal,)%对角线,复数

Øsys_ss3=canon(sys_ss1,,companion,)%A为伴随矩阵

4.最小实观

Ø[Am,Bm,Cm,Dm]=minreal(A,B,C,D)

Øsys_ssm=mineral(sys_ss)Øsys_tfm=minreal(sys_tf)

(二)、求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Ø[W,Ad]=eig(A)Øeig(A)Øeig(sys_ss)Ødet(A)

(三)、状态方程的解及状态转移矩阵

Øexpm(A*t)%t必须已知如:

t=[0:

0.1:

5]

Ø[y,x]=lsim(A,B,C,D,u,t,x0)%例u=0*t,oru=u+1,x0=[0;0;0]

Øplot(x)%另plot(x

(1)),plot(y)等

Østep(sys_ss)

(四)、可控可观性分析

ØQc=ctrb(sys_ss)ØQo=obsv(sys_ss)

ØQc=ctrb(A,B)ØQo=obsv(A,C)

Øn=length(A)Ønc=rank(Qc)

Øno=rank(Qo)Øno=rank(obsv(ss(a,b,c,d)))

Ø[A1,B1,C1,T,K]=ctrbf(A,B,C)Ø[A1,B1,C1,T,K]=obsv(A,B,C)

(五)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极点配置法举例)

Øa=[-2–2.5–0.5;100;010]>>b=[1;0;0]

ØP=[-1,-2,-3]%希望配置的闭环极点

Øk=place(a,b,p)%求状态反馈矩阵

Øaclose=a-b*k%求状态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状态矩阵

Øeig(a)%求开环状态矩阵特征值(开环极点)

Øeig(aclose)%求闭环状态矩阵特征值(闭环环极点)

三、实验及报告内容

1,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如下:

;

;

(1)求其传递函数,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极点;

(2)由上述状态空间模型,求系统的特征值;

(3)求上述系统状态转移矩阵;

(4)求其在x0=[2;1;2],u为单位阶跃输入时x及y的响应;

(5)分析上述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

(6)将上述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其他标准形式;

(7)取T=[124;010;001]对上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变换,分析变换后的系统。

2,分析下列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

(1)

;

(2)

(3)

3,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如下,

(1)判别系统的可控性;

(2)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闭环极点为p=[-1,-10,-12];(3)求出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动态方程;(4)比较反馈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