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902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docx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磁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

一.2010——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分析(近三年)

题号

2011年考查知识

2010年考查知识

2012年考查知识

7

NA及相关计算

化学用语等

卤族元素性质、离子检验

8

C5H11Cl的异构体种数

C3H6Cl2的异构体种数

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9

有机反应类型判断

有机反应类型判断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

10

离子浓度电离常数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C5H12O同分异构体

11

铁镍蓄电池

盖斯定律算电离△H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理论

12

离子方程式

正误判断

原电池原理(判断

离子反应方程式)

有机物分子式推断

(归纳)

13

元素周期律推断

离子方程式正误评价

元素周期律推断

26题14分考查定量

CuSO4•5H2O分解计算,氢氧化铜溶解平衡计算Ksp,热重曲线

框图推断题火法炼铜中涉及的元素推断、电解精

炼铜、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

综合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中和滴定、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

27题

15分

太阳能光解水,合成甲

醇,反应热,电化学,

速率平衡,n-t图像

实验仪器图

SO2的制取和性质

探究实验

元素综合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燃烧热、结合信息书写化学

方程式、盖斯定律、平衡

图像、平衡计算、元素化

合物、化学计算

28题

14分

氢化钙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仪器图

实验数据表格锌和稀硫酸制氢气探究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的因素基本理论、实验综合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物制备、提纯、分离

二、新旧课程考试大纲的比较——考试内容

旧课程

新课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删)

化学用语:

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删)、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删)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溶液:

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及应用;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等概念(删)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晶体类型(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配平(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删)

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的概念(删)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溶液: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增)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核素的含义(增)、化学键的定义(增)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形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增)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增)

电解质溶液:

pH的测定、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的转化;

元素化合物

以“族”为线索组织内容

指明了某些具体物质

以”元素“为线索组织内容

(Na、Al、Fe、Cu、H、C、N、O、Si、S、Cl)

没有指明具体物

有机化学基础

理解、辨别、列举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基本概念,烷烃的命名;

以典型烃类化合物为例,认识有机物的碳架结构,掌握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反应

以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为例,了解官能团的主要性质和反应;

糖类、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鉴别及有机推断

分为必考和选考

必考:

以具体物质为核心(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选考:

以官能团为核心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及主要反应;

了解确定有机物结构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能举例说明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总:

条目更加细化而具体

化学实验

增加: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三、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复习中要把握的总体原则

总:

抓不变应万变

1.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和方法

抓住某一主题内容核心内容的认识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建构知识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进行示范

2.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习题之间的联系

3.教会学生解决一大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解题策略(见后面)

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把握主干知识

①应注意研究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的变化,立足“双基”,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整体联系的认识,加强对物质的变化本质及规律的理解。

②要重视化学学科的“三大基本观念”

——元素观

——微粒观

——分类观

③教学活动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④同步练习的选择可以参照高考命题的整体方向,在问题的载体、对象上进行变换,避免在细节上过于纠缠。

化学的主干知识包括:

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学会识别物质;

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的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规律、伴随这些变化的效应(能量和质量变化),了解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创造新物质。

掌握并利用化学符号系统描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化学1、2的主干知识

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

了解典型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与应用。

学习原子结构常识,认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认识化学键,了解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常识。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转化。

化学反应原理的主干知识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决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知道反应速率的控制;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理解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知道怎样提高反应的转化率;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热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规律,离子反应的本质、规律和描述方法,能从平衡的观点看待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础知识

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及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认识分子的形成、分子空间构型,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常识,四类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的主干知识

有机物的结构分析、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认识有机物化学反应,利用有机反应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和进行有机合成

策略2.把握教材特点,领悟新旧变化,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师在复习指导中应明白,高考试题基本上不会考查教材中的原文、原题,过分追求教材中“实”的内容的记忆,过分追求不同版本教材对某些问题的不同表述孰对孰错,特别是花费时间去补充另一版本的不同内容都是没有意义的。

要提高复习的效率。

必须搞清:

新教材中保留的传统知识点

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

新教材中淡出(或变化)的知识点

例: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中

保留的传统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定量表示方法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含义

●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

●测定某些反应速率的方法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的计算

●转化率的含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

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新教材中淡出(或变化)的知识点: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为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改为CaCO3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NO2N2O4改为KMnO4(H+)和H2C2O4在不同温度(冰水、80℃)时的反应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除了传统的MnO2粉末外,增加了FeCl3溶液、新鲜的动物肝脏

策略3.吃透考试大纲,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许多老师反映: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差”。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过去的教材用元素周期律指导,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进行编排,线索十分明显。

现在的教材没有按照这样的线索来组织了;又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以前是系统安排在一起的,现在《化学2》安排一些,然后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又进一步学习等等。

因此在复习中都必须打破模块界限,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按专题或典型案例总结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法,系统提升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案例:

铁及相关化合物专题

●元素观

●微粒观

●分类观

⑴依据教材打破模块建立网络

这样反复梳理、回归教材,联系应用,学生就能对教材内容整体把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储存,并能够敏捷地检索和提取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⑵以知识网络关系为呈现方式

按分类思想把这些反应物、生成物分类写出

Fe——FeO——Fe(OH)2——Fe2+

Fe2O3Fe(OH)3Fe3+

Fe3O4

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把网络图辐射出去。

(水解、平衡、氧化还原、电化学)

 

铁的网络图是封闭而独立的,如何建立与其他网络之间的关系,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⑶辐射到其他元素

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画出后,可进一步拓展思维,将网络图辐射到常见的其他元素。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与硫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与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

策略4.抓住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难点,并及时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复习

各内容主题学生难点分析

☐元素化合物:

基础知识薄弱;缺少结构;更缺少思路。

☐有机化学:

信息的获取;结构的拼装。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水溶液体系复杂,涉及多种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平衡体系通常不是直接给出,需要通过对水溶液中的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去寻找;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需要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需要转化。

电化学:

基于“记忆”学习原电池、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特点,经常混淆;缺少动态观,分析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存在困难;缺少系统观(综合考虑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综合考虑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陌生装置(原电池/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存在困难。

化学平衡:

应用平衡移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缺少思路

平衡的移动,比如恒容下充入反应气或者惰气,恒压下充入反应气或惰气,简单的组合可以理解,但不同组合多了就会觉得乱抓不住本质;规律太多了,就等于没有规律了;平衡状态判断变式困难——抓不住各种平衡状态特征的功能;平衡移动结果转换存在困难——抓不住转换的途径;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的判断存在困难(压强?

浓度?

)——抓不住压强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异同。

☐化学实验:

缺少思路,具体表现在

从原理到装置、试剂、现象、结论等系统分析思路

实验任务不同,选择原理及实验中关注的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如:

用于物质制备的反应和用于物质检验的反应的差异;定性实验任务与定量实验任务关注点的差异;缺少体验;缺少基于实验实践的分析和思考。

策略5.研究命题趋势,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学生得分能力

收集热点信息

在具体情景中设计联系中学知识应用的提问点。

精编练习试题

点拨解题思维

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所依据的化学基本知识,构建可供类比的知识模型与桥梁。

仔细审清题意

训练应试技巧

例如:

高考实验题的得分策略

(一)、解题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

2、理清化学原理;

3、表述准确规范

(二)、答题要求

准确、具体、简洁、条理

(必须切中关键词)

(三)、简答策略

(1)关于装置作用和操作目的的简答

例: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的操作目的是:

除去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简答策略:

应从正面具体说明,并从反面强调不用此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

(2)关于原因或理由的简答

例、用高铁酸钠处理水,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的原因是:

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

简答策略:

应以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推理

(3)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的简答

例:

以下是制取硝酸铜的几种方案:

A.Cu+HNO3(浓)B.Cu+HNO3(稀)

C.Cu

CuO

Cu(NO3)2

D.Cu+AgNO3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考虑,大量制取硝酸最宜采用的方法是C,其优点为:

原料硝酸用量少,生产成本低;不产生气体污染物。

简答策略:

应从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等对比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4)关于化学现象的简答

简答策略:

应以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简答出现的颜色、状态、气味、声音、光、热等具体现象,不能直接答出现象反映的结果,从方程式反应变化考虑。

(5)关于化学基本操作的简答

简答策略:

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简答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6)关于物质检验和实验设计方案的简答

简答策略:

应按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来简答

化学用语是高考中回答问题的主要语言:

建议:

1、提高对化学用语的认识,增强学好化学用语的主动性;

2、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提高学好化学用语的能力;化学用语不仅仅是简单、枯燥的符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动的化学意义。

化学用语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结构、性质特点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3、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言传身教、规范书写;督促指导学生有机会就写,借助化学用语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策略6.高考复习中的注意问题

复习课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要有整体规划,要考虑课时、复习线索、内容组织、专题划分等。

(1)关注学生已有基础和状况

要关注学生在复习的前、中、后分别处于什么状况,包括其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水平、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层次等等。

(2)关注学生发展水平的预期

考虑不同阶段对学生复习的不同规划和训练的侧重点。

Ø第一轮复习前期:

知识梳理阶段

呈现问题结构、建立知识与问题的联系、在回忆知识的同时寻找问题原型

以有机复习为例:

有机题通常会考什么?

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完成每项任务需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解决这些具体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支持?

这些信息从何而来?

Ø第一轮复习后期:

问题解决训练阶段

结合重点习题,呈现、对比不同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解题过程,归纳、梳理解题思路,应用、反思(聚焦问题)、针对性训练

四、选考模块复习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

新课程高考卷“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重在考查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考试内容相对教学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因此,复习过程中应切实把握考试说明要求,做到“内容不拓宽、能力不拔高、强化热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典型物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复习实效。

《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说明要求: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

1.建立三条主线基本框架的复习法

●原子结构—构造原理(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分子结构—共价键(σ键和π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解释分子的稳定性、熔沸点、溶解性)

●晶体结构—构成晶体微粒—典型物质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决定晶体性质的因素

2.深刻理解概念和灵活运用概念

《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的概念抽象。

如电子云、能级、基态、激发态、原子轨道、杂化、σ键和π键、氢键、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晶胞。

复习中要准确理解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概念解释一些事实。

如:

第一电离能要注意:

气态、电中性、基态、失去一个电子、气态基态阳离子等关键性字。

例:

解释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12年课标卷37题(5))

3.通过模型、多媒体演示、比喻、制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物质空间结构的认识。

4.构造原理、等电子体、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体结构等概念采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复习

如:

分子极性的判断

分子有无极性决定于:

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电偶极矩是否为0)

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决定于:

键的极性与分子构型

分子构型主要考察:

配位原子是否对称分布(怎么理解对称?

)在中心原子周围使键的极性抵消。

《有机化学反应基础》复习策略

必考范围中提出了“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这一知识块,而选考范围中设置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这两个部分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差异,必考属于基础性要求,仅从典型代表物(生活中的有机物)的角度,要求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

而选考则属于提高性要求,供学生选择完成。

实验区高考有机试题紧扣必考和选考的要求,很好地体现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有机化学反应基础》考试说明要求:

①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同分异构体。

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②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③以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④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⑤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⑥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整合后的高考复习体系

以官能团为核心的网络体系

以一卤代烃为中心的一元代物演变

以二卤代烃为中心的二元代物演变

以苯、苯的同系物演变成各类芳香族物质

a-活泼氢的取代演变各类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学反应基础》的复习方法

1.以零星知识为归纳点——归纳特殊的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呈气态:

碳原子数在四以内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②易溶于水:

低碳的醇、醛、酸

③微溶于水:

苯酚、苯甲酸、C2H5-O-C2H5

④与水分层比水轻;烃、酯(如:

苯、甲苯、C2H5-O-C2H5、CH3COOCH3)

⑤与水分层比水重:

卤代烃(溴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溴苯等)、硝基苯、液态苯酚

⑥有芳香气味:

苯、甲苯、CH3COOC2H5、CH3CH2OH

2.归纳特殊的反应条件----由反应条件确定官能团

反应条件

可能官能团

浓硫酸

①醇的消去(醇羟基)②酯化反应(含有羟基、羧基)

稀硫酸

酯的水解(含有酯基)

NaOH水溶液

①卤代烃的水解②酯的水解

NaOH醇溶液

卤代烃消去(-X)

H2、催化剂

加成(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羰基、苯环)

O2/Cu、加热

醇羟基[-CH2OH、-CH(OH)—]

Cl2(Br2)/Fe

苯环

Cl2(Br2)/光照

烷烃或苯环上烷烃基

3.归纳特殊的有机反应

●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

●加成反应(加H2、加H2O、加X2)

●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消去、醇的消去)

●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酰胺的水解、糖的水解等)

●酯化反应(链酯、环酯、高分子酯)

●加聚反应:

加成聚合(加聚)反应(乙烯加聚、丙烯加聚、乙炔聚合成苯)

●缩聚反应(聚酯类高分子、聚酰胺类、酚醛树脂的合成)

●氧化还原反应:

(醇的氧化、醛的氧化、醛的还原等)

●裂化反应:

(石油的催化裂化等)

4.归纳重要的有机实验

●典型有机物的制取

●典型有机实验操作归类

●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萃取分液法蒸馏分馏法

洗气法(还有渗析、盐析、沉淀法等)

●有机实验现象描述

●重要有机实验的操作要点

5.有机合成的关键

1、碳骨架的构建

2、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引入卤原子的方法、引入羟基的方法、引入羧基的方法

3.官能团的保护如:

酚羟基、醛基、羧基等基团的保护

4.官能团的位置改变

5.推断合成中的结构重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