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57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11、《赶海》

教材分析

  《赶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

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

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文章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

“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

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兴奋与快乐。

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

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

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平静。

既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

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

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段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纠正错音。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恰当的语气读好练习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

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体会的基础。

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结果。

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较浅近,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

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等途径,引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

2、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

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放手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

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

2、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渗透着对“武将”、“俘虏”等词语的理解。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快的心情。

3、经过前面充分的交流和朗读,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

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

[设计意图:

情景表演是学生由:

“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现文本”的一个认知升华的过程,对巩固学生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再次出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设计

                            赶海

    

                   浪花回头     追赶浪花

 

                              趣

                 

                抓螃蟹  捉、捞、捡   捉大虾

 

12、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

”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

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

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

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

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

(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

(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

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

为什么?

(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

你来找找看。

(朗读)

挨挨挤挤: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同桌表演表演。

冒:

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

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

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

(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

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

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

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回忆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学习生字)

一、回忆写作方法

1.生回忆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二、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

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后,学生继续完成小练笔。

三、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四、作业

1.抄写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2.预习第四课。

板书设计:

 

      闻   香

                叶:

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

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1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

3. 能解释指定的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4.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实验目标: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已知,理解这两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能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绘山光水色的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1、 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

庐、瀑。

2、 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 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

(远看)

(2)“庐山”四个山名。

同学们有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老师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       学生初读诗句,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 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三个生字的音。

2、 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 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讨论:

“烟”这里指云雾。

可以观察插图。

山峰上经常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射在云雾上,就呈现出一种美丽的紫红色的光彩,这就是“紫烟”。

由于“紫烟”轻轻飘动,所以诗人说“生紫烟”。

“生”,在这里就是发生,产生的意思。

“生紫烟”就是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

说理由。

小结:

这个“生”之用的特别好!

他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的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也许香炉峰正是由此得名。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2、 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远远看去。

水道,河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大河挂在山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指导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这个“挂”字形象的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说明山势陡峭,水流得又急又快)

  3、读三、四行诗句。

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飞流直下”写水流地飞泻。

“三千尺”,不是一个确数,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形容瀑布极长,挂的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样?

引导想象,进入意境。

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

山是绿的挂在绿色总的瀑布是白色的,山顶紫色的雨雾缭绕,颜色多么绚丽夺目;再加上静止的山峰,飞流的瀑布,正是动静相配,这画面多么神奇!

诗人看呀,看呀,看入了神,嫌这样的描写还不够尽意,又用一个“疑”字展开想象。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是可能是的意思。

“九天”是天的最高一层。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个字用的最好?

(“落”与“挂”一样用的精巧。

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落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阿!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 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通过“生”、“挂”、“飞”、“落”等词的形象描绘,不难看出,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写法和奇特的想象,紧紧抓住山崖的陡峭,瀑布的湍急,云烟的缭绕等特点,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写出了庐山瀑布喷涌而初、倾泻直下的磅礴气势,从而给人以祖国山河壮美的感受。

6、 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学生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颂、热爱之情。

7、 练习背诵

五、      指导书写

“瀑”“疑”要写的左窄右宽。

“瀑”的右下方不是“水”

练习用钢笔描红这首诗的生字。

 

六、      作业

1、 背诵古诗。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附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能有感情地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      复习

1、 背诵《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 板书课题,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

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

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       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那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 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字的读音。

2、 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 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重点抓住“鸣”、“上”两个动词让学生体会两种鸟儿的不同特点。

黄鹂的叫声悦耳动听,它们成双成对地在刚抽嫩芽的柳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白鹭从稻田里、水沼边一个接一个的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上”字准确地描绘出一行白鹭翩然飞上天空是优美从容的姿态。

整个画面黄、翠、白、青,色彩绚丽,鸣、上,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 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

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

(“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出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之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窗户。

教师讲解:

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的四周,使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欣赏这幅特殊的画呢?

(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欣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

(停泊在岸边的船只)东吴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

“万里船”,是说成都与东吴之间路途遥远,是虚指)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 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 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 小结: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 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 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 用钢笔描红,临写。

2、 背诵课文。

3、 抄写词语。

习作4

【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对话。

 2、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难点:

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前准备】学生可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要和周围的人说话、交谈。

(出示图)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小姑娘,你会对你的妈妈说什么?

二、听范文,学习写对话

 1、看一看:

看图说话。

小姑娘在对她的妈妈说什么?

乌鸦在干什么?

 2、听一听:

朗读范文。

 3、议一议。

看了图,听了范文,讨论:

陆孝娟同学是怎样写这件事的?

写人物的话话要注意什么?

组合小组,交流讨论。

 4、看一看,说一说。

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

用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清楚。

写对话时,要正确使用提示语。

 5、评一评。

你觉得陆孝娟同学写的这段对话好在哪儿?

三、练说,想象对话

 1、谈一谈。

请各小组任选一幅插图,展开想象,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交流。

 2、演一演。

大家都说得不错,各小组可上台表演图上人物的对话。

 (虚拟情境:

扮演角色,表演图上内容。

 3、写一写。

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都写下来吧。

别忘了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四、动笔,练写对话

 1、明确要求:

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修改评议。

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2、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3、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

   4、口语交际——练习“约请”。

   5、学写毛笔字笔画“竖弯”和“竖弯钩”。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意思。

  

(2)全班讨论交流:

  ①什么情况下查词典?

  ②怎样查词典?

  (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

  ③词语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

  (3)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查词典理解“流线型”、“大腹便便”和“绅士”三个词语。

  

(2)交流查词典的结果。

  4、课后作业。

  用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学习的新课文。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师生谈话,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清“章、罩、举”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章”。

  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讨论:

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

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③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

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静心习字。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相互读成语。

  ②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

全班齐读。

  ③理解成语的意思:

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3)练习背诵。

  学生再自由读成语。

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与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采用集体和个别背诵相结合的方式)

  2、背诵古诗。

  

(1)审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本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一是朗读,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