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49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枣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30×2=60分)

1.下图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造业产值走势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变化,其中①代表中国,②代表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置是合理的,主要理由是

A、位于东都要地,能确保平安稳固

B、粮食能迅速满足长安、洛阳需要

C、地处交通大动脉的中心地带,便于粮食集散

D、位于盛产粮食的地区,来源很广

3.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4.16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价格革命”在西班牙表现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猛烈,物价上涨最早,也最快,到16世纪末,物价提高了4~5倍。

这一现象

A.弱化了西班牙的王权统治B.导致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

C.使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D.源于其从殖民地获得的巨额财富

5.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

A.在当时为统治者所重视

B.在当时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扭转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一定程度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6.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7.“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8.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其原因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工业革命的进行B.对殖民地的掠夺

C.经济危机的爆发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

9.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10.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到处可见商标为“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该公司创始人恩斯特·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WernervonSiemens,1816-1892)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B.1876年发明电话

C.1866年研制成功发电机D.1866年研制成功电动机

1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许多工业的发明源于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发明

B.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方面的突破首先出现在英国

C.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应运而生

D.机器的应用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

12.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13.《史记·商君列传》指出: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戮力本业,耕田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奴)。

”材料中指出商鞍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奖励耕战C.农工商皆本D.农本政策

14.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

C、改良蒸汽机D、发电机

15.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哪一项进步

A.生产工具的革新B.生产技术的提高

C.分工日益细密D.生产规模的扩大

16.黑奴贸易的影响不包括()

A.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开发

C.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D.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制造繁荣

B.私营手工业技艺水平最高

C.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D.我国自西汉开始被称“丝国”

18.“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1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20.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

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21.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A、成都和苏州B、南京和杭州

C、苏州和杭州D、广州和杭州

22.古代“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

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考证出的夏朝

C.青铜文化十分发达的商朝D.实行封邦建国体制的西周

2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a农民b工人c中产阶级,图合乎英国发展史实的是

2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B.殖民掠夺C.发动鸦片战争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5.如图,请将图中四种交通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

26.以下是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州县与集市统计表。

表中数据说明明清时期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定B.满清沿袭明制以笼络汉人

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之势D.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加强

27.表1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1913年

1920年

1936年

中国民族资本

18

24

59

中国官僚资本

26

25

8

在华外商资本

56

51

33

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

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28.列宁说:

“与个别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导致俄国革命“比较容易”的原因是

①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③工农联盟巩固④“一战”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9.某学校组织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四幅图片在同一橱窗展出。

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专题名称()

30.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

导致“漫画”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B.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评卷人

得分

六、简答题(题型注释共40分)

31.题(9分)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

……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

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

……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分)

材料二(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2)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

为什么?

(3分)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

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

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3分)

32.(12分)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3分)

(3)19世纪中期,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和向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3分)

(4)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3分)

33.(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针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

两种解释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

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

一种解释认为:

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工业革命前18世纪形成的比较完善的自由竞争机制,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所提供的创新平台。

第二种解释认为:

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第二种解释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作是不可能想象的。

评论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4.“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10分)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主要国家经济发展。

根据题干分析,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因此②代表英国。

故选B。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只要学生明确洛阳是隋朝的商业中心,同时洛阳地处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南北商品的集散地,更重要的是洛阳是南方粮食运往北方并转运到各地的集散地,可见,兴洛仓建在洛阳附近是合理的,故正确答案应选择C

3.D

【解析】略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物价上涨,是因为西班牙金银增多,增多的原因是因为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侵略扩张,掠夺而来所以D正确;A应该是弱化’B西班牙并没把掠夺来的钱财转化为资本,而是购买奢侈品花掉了,很快就衰落下去了;所以CD都错误.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对西班牙的影响

5.D

【解析】

试题分析: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这一思想符合工商业发展的社会潮流,D项正确。

中国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中的思想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不可能扭转重农抑商政策、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A、B、C三项错误。

考点: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工商皆本的思潮,主张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工商业,要使它们均衡的发展。

这种思潮为后世的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题干材料认为田地为上,最主要反映出重农抑商导致的现象,故应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你耕田来我织布”体现了男耕女织,A符合题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很少与市场发生联系,因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天灾人祸对小农家庭生产生活的冲击,排除C;“寒窑破”“苦”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排除D。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欧洲海外殖民。

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掀起了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殖民掠夺,带回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出现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现象。

故选B。

A项错误,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以后进行的;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才有了经济危机;D项错误,西班牙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并未进入到生产领域,无法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竞争。

考点: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点评:

新航路开辟以后,加深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联系。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随之进行,欧洲掠去了巨额的财富,在此基础上,对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与此相关的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殖民扩张的过程需要掌握。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日益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所以表达最准确的是C项,BDA不是最准确的。

10.C

【解析】略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基本史实和辨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目以工业革命切入,所设选项着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进程,突破了相关试题的思维模式。

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方面的突破首先出现在美国,因此B项错误,而D项明显错误,工场手工业才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

故选C。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点评:

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最先在英国产生,英国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从而使英国确立了世界工业中心的地位。

在交通领域的最突出的成果是铁路交通和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世纪至19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1851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项正确;17世纪英国是没有工厂制度的,A项“工厂日益普及”说法错误;17世纪英国还没开展工业革命,B项说法错误;C项“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说法错误。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3.A

【解析】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材料中提到“本业、末利”,在封建社会,“本业”指农业,“末”指的是商业,材料中对于努力耕作的人要进行奖励,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改良蒸汽机出现和广泛使用,C项符合史实;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都推动了动力方面的进步,但受制于各种条件,因此排除A、B两项;D项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成就;故选C项。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

15.C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据此再判断与备选项中哪一项吻合。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黑奴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对非洲带来巨大的灾难,延缓了其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B项错误,故选B。

黑奴运动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ACD项正确。

考点:

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

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为荷兰,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

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黑奴贸易成为掠取财富的重要手段。

黑奴贸易对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不同影响需要掌握。

17.B

【解析】略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从材料中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看出:

作者对于商人没经过农夫的劳苦就坐享其成感到不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

A、C虽然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B。

考点: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此题理解难度较大,选项迷惑性大。

材料观点出自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论贵粟疏》,作者晁错。

材料的意思是:

“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牟取利润。

……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农桑的收获。

”如对本材料断章取义,容易误选C。

实际上作者是在批判商人囤积居奇,投机取巧的现象。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相结合,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模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的特点。

AD材料看不出来;C项主要是讲的手工业的政策。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的特点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题时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A、B、C时间上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较快,在苏州杭州等纺织业中心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所以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的发展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从文化的字根来看,文化的起源是跟种植农作物有关。

中国的文化源头始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C、D都比A项的时间靠后,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革命

23.B

【解析】略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夺取殖民地,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经过多年战争尤其是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从法国手里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殖民势力。

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

殖民掠夺

点评:

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

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西欧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

①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落后;②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2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马车最早,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飞机在1903年出现的。

所以选C。

2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阅读表格的能力。

从图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集市的数目都是增多的趋势,说明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所以D正确。

AB表格中看不出来,C表述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集市发展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3-1936年中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