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
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
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
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
过粗过重,则显压抑。
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
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
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
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
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
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
画山石,要大小相间;
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
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
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
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
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
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
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
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
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
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线条、水墨、造型、构图的种种对立要素和各种要求,但在一幅画中只要运用其中一部分要素,满足某些要求从而达到某一种统一的效果,即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有的画偏重于精细,有的画偏重于简约,有的雄浑,有的清奇,有的恬静,有的飘逸。
为表现某种风格或特点,画家在笔墨运用、造型构图上就有所侧重。
画家们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特色,与这种特色不协调的东西就大胆舍弃。
为了追求这种统一性,画家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
我们有时看到一幅画的细节似乎很粗糙、很随意,可是当观看整幅画时,立时感受到它的确气韵不凡。
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整体美。
和谐与统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有机结合的。
只有和谐,才能真正达到统一;
而统一也不是毫无差别、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运用和造型构图上,可以看到“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B.“统一”的观念常常支配着中国传统画家的创作,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凡的整体美。
D.如同“和”不是完全的同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也不是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
7.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并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
而是通过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
B.在绘画的笔法、线条、用墨上,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和”的思想。
C.画山石大小相间,画鸟一栖一飞,画人物有动有静,这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造型方面的“和”的表现。
D.讲究布局,讲究对称,注重主次衬托,重视虚实对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的“和”的表现。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讲求“和”,但布局上并不要求画得四平八稳,对称上也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完全一样。
B.作画时,画一叶扁舟,而不画水波纹;
画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
这种虚实对照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为显现某种独特风格,中国画家在一幅画中选用笔墨运用的种种对立要素时,会有所侧重,甚至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
D.为追求统一性,突出自己画作的特色,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
“赐尔是子,俾寿且贵。
”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
“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
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
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
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
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
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
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
“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
进据颍川,有城可守。
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
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愿勿疑也。
”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
师还。
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②之妙正当尔耳。
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
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
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u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
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
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
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
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
①侯:
箭靶。
②由基:
即养由基,春秋时神射手。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婴城固守婴:
围绕
B.军次阳翟次:
驻扎
C.张遁举兵应之应:
对付
D.贵好音乐,耽弈棋耽:
沉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每缒而出战毕礼而归之
B.贵乃于地道潜出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固不可以常理论作师说以贻之
D.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B.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C.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D.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
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
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
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D.宇文贵有为政之能。
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5分)
(2)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诉衷情①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④风月,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
②蜡封:
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
③幽并:
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
④平章:
品评。
⑤弹压:
描绘。
(1)简要分析“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的作用。
(4分)
(2)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述而》中的“,”两句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对用不义手段而得到富贵的不认同态度。
(2)古诗词中杜鹃的形象常用来表达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两句就借其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五、(12分)
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
正如一阵东风唤醒了一座山林一样,一首歌曲激起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①。
赣菜的特色是原料大都产于本地。
山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鱼米乃菜之基,没有鄱阳湖的鱼,自然就没有满口余香的东坡醉鱼;
没有好米磨出的粉,自然也就没有鲜香醇美的粉蒸肉。
②。
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
18.阅读《秋冷了月光》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天微凉,
一路斜斜的夕阳,
街道上景色被染黄。
画面很温暖,
开心的模样,
那笑声如一串铃铛。
故事里,
说书人语调很缓慢,
孩子们在台下轻轻唱。
请将“一路斜斜的夕阳,街道上景色被染黄”这句话扩写为一段与整个歌词的意境相符的文字,字数在50~70字之间。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白轮船
[前苏联]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
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
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
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
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
啊,是它!
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
来了,就是它!
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象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
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
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滚的长带。
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
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
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
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
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
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
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
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
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
他希望这样来变鱼:
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
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布满伤痕的鼻子。
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
“再见了,‘睡骆驼’;
再见,‘狼’;
再见,‘马鞍’;
再见,‘坦克’;
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
”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
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他在伊塞克湖里游过了一浪又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
“你好,白轮船,我来了!
”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
”船上的人都感到十分吃惊,一齐跑上来看。
他对当水手的爸爸说:
“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是来找你的。
”“你算什么儿子?
你是半人半鱼!
”“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成人形了。
”“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
”
爸爸撒下鱼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
然后……
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
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
他要告诉爸爸莫蒙爷爷是的爷爷,奥罗兹库尔姨父常常骂他老人家,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爷爷。
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
后来就来了这个奶奶,有时很凶,一发起脾气,简直要吃人。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脖子深。
河那边的森林叫风吹得喀喀嚓嚓、呼呼喇喇直响,呜呜地直叫。
真叫人害怕!
我们那里到了夏天放牧的人偶尔带着羊群和马群在大草甸子上过夜,我跟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学打仗,玩得非常带劲儿,简直不想走了。
要是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
冬天,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
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
连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
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
“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
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
”然后我就蹂着雪,淌过河,到森林里去。
夜晚树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
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
光秃秃的树木冻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
我要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这样害怕。
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
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
他往往要讲很长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
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
……
白轮船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
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
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
但再往下,事情就难了。
因为,如果再往下,轮船就要渐渐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爸爸也要回家。
这可怎么办呢?
跟爸爸走?
爸爸肯带他吗?
……
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
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到水面上。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湖面正闪着耀眼的光芒。
(节选白《白轮船》,有删改)
19.小说以“白轮船”为题有何好处?
20.请简要概括“孩子”的形象特点。
21.试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于法和表达效果。
①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岸,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②连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22.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两种加以分析。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而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不知从何时起,“最”文化开始流行起采。
比如“份炒饭”“最多人在床上吃早餐”,还有“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村官”等。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思考和看法,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品味:
仔细体会,玩味;
品评:
评论高下、优劣。
规律:
事物之间内在的稳定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一般是非人为规定的;
规则:
规律,法则,一般为人为规定的。
装扮:
打扮,规模可大可小;
装点:
装饰点缀,一般规模不大)
2.C(AtiǎoB难以名状D韵律)
3.B(据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的原则,承接上文陈述对象“竹竿”,选用“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更合理;
据表述内容前后照应的原则,“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指的是“竹节长满了白斑”,故用“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更合理)
4.C(A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丰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后面不能带宾语。
B不约而同:
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用作状语。
C呼之欲出:
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D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
5.B(A不合逻辑,删除“和报纸”。
C成分残缺,在“同等待遇”后加“等目标”。
D句式杂糅,应删掉“来实现”)
二、(9分,每小题3分)
6.C(ABD均为部分内容的概括,B的后半句也偏离主旨)
7.B(对其中要素的“适度”运用)
8.D(原文是“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应:
响应)
10.A(连词,表承接。
B介词,从介词,在。
C介词,按连词,表目的。
D连词,和介词,跟)
11.D
12.B(“未曾遭遇过败绩”错误。
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时就曾兵败逃奔邺城)
13.
(1)(尧雄)又认为我们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一定会很容易就能攻破。
(4分。
“谓”“独进”“悉力”“指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宇文贵率领上千士兵背靠城池,摆下军阵,与尧雄交战,他的马被流矢射中,他便持短兵器步行着与敌人战斗。
“背”“中”“陈”“步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
(1)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透露出无比振奋的心情。
(2分)与下阙中的闲居生活形成对比以助抒情。
(2分)
(2)这是作者的激愤(自嘲)之语,“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本是闲人闲事,在作者眼中却成了另一种“功名”,(2分)表达了作者对当局错失收复时机的不满和自己闲居田园、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5.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分,每句1分。
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16.答案示例:
正如一场春雨复苏了整片草地一样,一首诗歌唤起了我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正如一条小溪活跃了一幅山景一样,一篇美文引发了我对艰难险阻的无穷斗志。
(4分。
句式一致2分,比喻手法2分)
17.①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赣菜文化②赣菜的另一特色是原料品种繁多(4分。
每句2分)
18.答案示例:
①一路走来,斜斜的夕阳总是相伴在身旁,青石铺就的小街道上,景色被淡淡的夕阳轻轻镀染上一层浅黄,仿佛记取了岁月的印痕,在岁时光中静静地流淌。
②斜斜的夕阳把街道铺成温柔的金黄,脚下的青石板路也染上了一层晕黄,树木在微风中泛着金光,就连人们轻声细语的问答也是一派暖洋洋的金黄。
(内容2分,意境相符2分)
19.①白轮船是父爱的象征、孩子的希望,以它为题可以凸显孩子对父爱的期盼。
(2分)②白轮船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想象中登上白轮船展开情节。
20.身世坎坷。
孤单寂寞。
渴望亲情。
渴望勇敢。
想象力丰富,感触细腻。
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
其他特点言之成理亦可)
21.①动作描写,通过“蹦”“钻”“游”“擦”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了孩子到伊塞克湖的过程,表现出孩子对登上白轮船、找到爸爸的渴望。
②拟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