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310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久负盛名的一座石梁桥。

④解放后,为了便于载重车辆通行,桥面由原来的石板改为

钢筋水泥板。

⑤唐人送别亲友,也多送至灞桥,有“灞桥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又称销魂桥。

⑥修建于汉朝,后几经毁建,如今的灞桥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的。

5.用“|”划分文段的层次,并提取其中的两句话作为分层的理由。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

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本大题共15小题,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关系。

(1分)

7.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2分)

8.假山堆叠的特点是:

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

(3分)

9.池沼的特点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草的目的是:

10.“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11.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这种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②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

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

宋人郭熙说得好:

“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草尚如此

,何况树木呢?

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

③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

九狮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引人遐思。

④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

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是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

“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具体点说:

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之类。

但是运用上却细致而费推敲,小至一树的修剪,片石的移动,都要影响风景的构图。

真是一枝之差,全园败景。

拙政园玉兰堂后的古树枯死,今虽补植,终失旧貌。

至此深深体会到,造园困难,管园亦不易。

一个好的园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园的历史,更应知道园的艺术特征,等于一个优秀的护士对病人作周密细致的了解。

(选自《说园》,有删改)

12.文章开篇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文章从哪几个角度说明了它“富有诗情画意”?

13.②③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4.精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1)用原文回答: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有哪些特点?

(2)作者为什么认为“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

15.自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春访苏州桥

周成轩

柳丝儿拂绿大地的时候,我想起“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诗句,兴致勃勃地来到苏州。

苏州河道纵横城内外,大小古桥点缀其间。

从唐代到清末,苏州桥始终在3

00座以上。

元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游历苏州时赞誉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

苏州成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江南都会”,都是因为有了交通便利的苏州桥。

苏州才子佳人如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形容苏州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来到苏州东南十几里处,就是名字奇特的玳玳河,有名的宝带桥横卧其上,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向我讲述过去的事情。

该桥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但不知在何年桥毁坏了。

现在的这座桥重修于明代正统七年。

怀着虔诚之心,我走上这座72孔的长桥,仿佛走在遥远而迷茫的唐风明雨里,用手触摸27孔与28孔之间的那座3米高的石塔,一种古朴的气息从无言的塔身上传递出

来,走过长长的宝带桥,我频频回首,留恋这条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

 

在众多的苏州桥中,最富诗情画意的当数枫桥了。

枫桥本是苏州常见的一座单孔石桥,可是,桥以诗“贵”,自从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一出,吟咏枫桥的诗歌无数,于是“诗里枫桥独有名”。

坐在桥旁的石栏上,我想象着千年前的那位一袭青衣的孤独诗人,他坐在船上独斟独饮,面对美妙的枫桥夜色,满怀羁旅的客愁。

半夜时分,从不远处寒山寺传来阵阵的钟声,使他灵感顿生,回到船舱里,急就那首传唱千古的名篇。

走过枫桥,我走进心仪已久的寒山寺,站在诗人张继坐像前满怀崇敬。

诗人已去一千多年,可我们并不觉得他走得遥远,他分明就活在那首情味隽永的唐诗余韵里。

一千多年来,多少桥灰飞烟灭,而这座原本很普通的枫桥,因为这首诗,而终于保留下来。

潋滟的春光中,旅人游而忘返,陶醉不已。

除了名桥,在我住的小旅馆附近,还有一座无名小桥。

黄昏时我游桥归来,总见她披了金色的纱衣伫立在水上。

她的名字叫朱雀桥,我想了半天才想起那句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这里并没有“旧时王谢堂前燕”,但她仍然是有故事的,只不过我来不及打探了。

当我流连其他异彩纷呈的苏州桥时不禁喟叹,苏州何止有园林艺术,而且还是造桥的王国。

看那些玉环似的石拱桥,桥身曲线优美柔和,桥下清流可掬。

大大小小的单拱桥,大者高耸如驼峰,气势非凡﹔小者玲珑典雅,古朴盈然。

平添无限姿趣的多孔桥,倒映在水中如一串珠链般的圆环。

还有那曲折回桥,蜿蜒水面,令人回环顾盼,如痴如醉,廊桥带着屋顶,架于两楼之间,朱栏碧槛,宛如仙境……最使人惊绝的是拱形石桥“引静桥”,仅容一人只身通过,造型独特,雕刻精细,可谓鬼斧神工。

苏州桥,让我读出来的是美和历史。

16.文章开头引用诗句有何用意?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分)

(1)从唐代到清末,苏州桥始终在300座以上。

(2)一千多年来,多少桥灰飞烟灭,而这座原本很普通的枫桥,因为这首诗,而终于保留下来。

18.作者为什么“频频回首,留恋这条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

19.作者写“枫桥”,开始说其“最富诗情画意”,而后又说其“原本很普通”,前后是否矛盾?

20.“苏州桥,让我读出来的是美和历史”,“美”和“历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试分别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

(5分)

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家乡古建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2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

(至少写出三种)(3分)

(二)名著阅读。

(5分)

23.《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24.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以“桥”为话题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对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重点难记的字的识记,注意平时的积累。

2.C(新—心。

3.C(A.“比较”一词删去后少了限定的程度;

B.“几乎”一词删去后范围扩大了,不符合实际;

D.删去“有记载的”就变成无根据的猜测了。

4.③⑥①④②⑤(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根据语意可知,本题主要是按逻辑顺序写的,所以要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关联排序。

5.相拍合。

|不过。

一层: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

二层:

我之爱桥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划分层次,只要先将所给文段的意思弄明白,然后很容易划分出文段的几个意思,然后就可以进行划分。

6.总分(首句是总写,以下是分写,所以是总分关系。

7.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本题考查说明中心,首句提出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后面几句写其图画美。

8.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或者……身在山间(第二句即假山堆叠的特点。

第三句接着说明假山堆叠的特点。

9.大多引用活水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指出了池沼的特点。

“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说明了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草的目的。

10.“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艺术”和“技术”内涵不同,表达效果不同,不能互换。

11.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作用是眉目清楚,避免重叠、交叉的现象发生(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通读文段,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12.从树木栽植具有画意、园林妙在含蓄、遵循画理造园等角度说明了中国园林“富有诗情画意”。

(做此题时,注意寻找选文后面几段中的重点句。

1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既强调了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要具有画意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自然引出了下文有关树木要有特色的内容;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园林妙在含蓄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

此题说明方法不难总结,关键是回答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举例子的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

14.

(1)特点:

“具有画意”,“重姿态,不讲品种”,“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

(2)原因:

能突出园林的个体特征,并且存活率大,成长得快。

(此题原文中有明确的答案,我们从第②段中加以提炼即可。

15.这句话运用了类比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优秀的园林管理者对园林的重要作用。

(一般赏析语句我们可从结构和内容上赏析。

比如在结构上语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是总结全文的作用等。

从内容上分析,一般要知道这句话或这段内容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句式、说明手法、表现手法,突出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6.写苏州桥多,引起下文;

增强文章的历史底蕴。

(此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诗句的意思入手。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句正说明了苏州的桥多。

二、从引用诗句的作用入手。

文章引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诗意和历史底蕴。)

17.

(1)不能。

“始终”突出说明桥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任何变化。

(2)不能。

“终于”是“最终”的意思,包含着一种肯定,突出说明《枫桥夜泊》对于原本很普通的枫桥的巨大意义。

(说明文中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揣摩具有修饰限制功能的词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去掉修饰、限制的定语或状语与原文比较,用另外词语替换这些修饰、限制性成分来比较。

此题我们即可用此方法来总结答案。)

18.宝带桥蕴涵着历史感,有一种古朴的气息,给人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分析句子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在“我频频回首,留恋这条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句子前面,文章说了“一种古朴的气息从无言的塔身上传递出来”,再结合前面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说了宝带桥有古朴的气息,很有历史感。

我们可以从此点入手分析。)

19.不矛盾。

枫桥在苏州本是一座常见的单孔石桥,只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使其比其他石桥多拥有了一份诗情画意。

(此题需要我们整合文章信息。

在倒数第三段中文章有明确的答案。

“一千多年来,多少桥灰飞烟灭,而这座原本很普通的枫桥,因为这首诗,而终于保留下来”,说明了枫桥原来仅仅是很普通的石桥之一,但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座桥存留了下来,人们对这座桥多了很多关注,寄予了很多期望和感情,因此这座桥也就拥有了一份诗情画意。

20.示例:

写桥的美:

“玉环似的石拱桥,桥身曲线优美柔和”,“大者高耸如驼峰,气势非凡”,“小者玲珑典雅,古朴盈然”,“如一串珠链般的圆环”,“朱栏碧槛,宛如仙境”,“雕刻精细,可谓鬼斧神工”,一系列比喻和精美的句子使作者笔下的苏州桥之“美”更加生动。

写桥的“历史”:

“诗里枫桥独有名”,“朱雀桥边野草花”,“旧时王谢堂前燕”,还有文章的第三段写了宝带桥的始建、重修时间,这些诗句的运用和文字的说明都展现了苏州桥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章中答案较为明确,联系文章内容加以提炼即可。

21.美丽家乡古建筑,精彩文化扬四方。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注意语言要简洁,言简意赅,突出特点。

22.实地考察、采访古建筑研究专家、查看家乡地方志、阅读介绍家乡古建筑的文章等。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我们紧扣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3.阿长衍太太(本题是对课文相关名著的考查,注意课下对课文相关名著的阅读。

24.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注意加强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25.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首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可拟的标题很多,比如“水·

桥”“在桥一方”“我心中的那座桥”等,“题好一半文”,写好本文,拟定一个精彩、贴切、新颖的标题同样重要。

其次,要明确命题者的意图,要扣住“桥”来选材和立意,明确你的褒贬意图和主题思想。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要看选材和立意。

在这里,“桥”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是作为自然物存在的起空间沟通作用的桥。

如果我们选择这一类具体的桥作为写作对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该桥的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选择这样写的前提是,我们要对某座桥非常熟悉,包括它的名字、来历、形状、结构、外观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等。

写作之前,自己要有一个观察、搜索资料的过程。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该桥的形态、历史和观桥的感受,写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

这不仅要写出该桥的特征,还要在状物写景中饱含感情,要借物抒情。

当然,如果再由桥联想到人,由赞美桥升华为“桥”所代表的某种精神,会使文章主题深刻而鲜明。

二是无形的抽象的“桥”。

这种桥可以是“沟通之桥”“亲情之桥”“友谊之桥”等。

以这类桥为写作对象时,我们可以借事件表现自己对亲情、友情以及人生的理解,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或感悟。

写作时,要注意突出“桥”在事件中的作用,要注意扣题。

例文:

在桥一方

夜阑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

桥是什么?

它仅仅是一条放大的板凳吗?

我知道这是不安分的心灵在叩问,是爱幻想的大脑在高速旋转。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万物皆相似,在思索了半天后,潺潺的心灵之水送来了答案:

水也是桥。

 

水是思乡之桥,美丽的昭君出嫁时,陪嫁的除了金银珠宝外,最不可缺的就是那香溪溪水,是那条长溪给了她落雁的容貌和如水的柔情与坚毅。

对着远方暗自落泪,远嫁的姑娘再也不能随女伴一起到溪边浣纱,梳洗那如云的长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没有亲似骨肉的香溪和亲如姐妹的女伴,她对着那瓶溪水暗自神伤,在溪水架成的思乡之桥上失神、落泪。

水是友情之桥,那潭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依旧如故吗?

李白与汪伦的友情随之沉积至今,忘不了那依依惜别的友人深情的目光,忘不了那一份仅存心底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默契。

还有什么不快吗?

举杯与朋友畅饮,对影成三人独酌,不再让人神伤,远在天涯断肠人的自饮不再让人心碎,这友情之桥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有人为你祝福、祈祷,潭水依然如故,友情越积越深,一叶素笺为你寄去相思,一封飞鸿让我们永记潭水般深厚的友情。

水是爱情之桥,前生前世黛玉欠下宝玉那几滴泪水化成他们今世的姻缘之桥,演绎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这座桥造就了情侣情缘,让他们如水绕山、山护水般缠绵,藐视着世俗的眼光,走出天国的迷梦,情愿用一生去厮守它的清冷与孤寂。

伫立在这条我们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桥上,感觉它好像一部长长的、牵动心弦的史书,让我思索,让我感悟……

点评:

这篇作文亮点有三:

第一,题目新颖别致。

作者非常巧妙地借用《诗经·

蒹葭》中的“在水一方”,仿写出

“在桥一方”,令人感到一种古典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文章以桥为线索,连缀起昭君出塞、李汪深情、宝黛之爱的一系列故事,线索清晰,联想丰富。

作者知识丰富,感情细腻,构思巧妙,感悟独特。

第三,文章语言精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