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77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普通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病科门诊、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收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3、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做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

诊桌、诊椅、诊查床等应每日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用1000/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5、各诊室有专用流动水洗手设备,并备有手消毒设施。

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6、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垫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听诊器应每天由医师进行清洁或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进行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如有明显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

7、门诊抽血实行标准预防,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

抽血后将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棉签等按感染性废物集中处理,防止随便丢弃。

8、放射科、口腔科要使用一次性杯子。

眼科遮眼板要求一人一板一消毒。

9、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定时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10、对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以及消毒药械进行定期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效果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用后处理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1、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一次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防止污染扩散。

 

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

2、各诊室、治疗室、输液室应每日清扫,定时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诊桌、诊椅、诊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定时清洁(不少于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1000/L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3、所有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环境中保存,各种急诊监护仪台面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后及时消毒清洁。

4、呼吸机管道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终末送环氧已酸灭菌或用2%二醛浸泡10小时。

5、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湿化瓶每周消毒2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6、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浸泡消毒,每2天更换1次。

7、血压计及听诊器每日用75%酒精擦试1次,袖带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被血液、体液污染后随时消毒清洗。

8、碘酒、酒精应密闭存放,每星期更换2次,注明更换日期,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使用后每日更换。

9、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定期更换。

 

妇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诊治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及时洗手或手消毒,毛巾专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治患者必须一人一单一窥器一手套;每个诊桌应摆放快速手消毒液;采集标本须一人一部位一棉签一玻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4、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球纱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剂选择要特别注意毒性和刺激性,把碘伏作为妇科主要消毒剂选用。

5、各种器具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收集,焚烧处理。

6、必须重视职业防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熟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性病等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措施。

 

治疗室、抽血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及洗手标识。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进行每项操作前后必须彻底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

每日清点并检查无菌包(盒)的消毒日期及外包装是否完整。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品,外包装如有破损或超过有效期应禁止使用。

4、无菌干罐开启后应于4小时内更换。

5、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不行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采用小包装。

6、碘伏、酒精应密封、避光保存,每星期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7、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摆放消毒过的物品;下层为污染区,可放置用过的物品和污物。

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抽血室应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污染台面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9、止血带应做到一人一用一带,用后消毒液浸泡消毒。

10、室内每日清洁、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照射时间为1小时,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

11、每周用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上的灰尘,紫外线灯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000小时,强度低于70μW/CM2时应每月进行监测。

12、每日登记紫外线照射时间,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13、对含氯消毒剂使用时每日监测浓度。

每季度对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换药室、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净区(相对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室内每日清洁、定时通风、湿式清扫,操作前30分钟禁止清扫。

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照射时间为1小时,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

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换药操作前后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4、无菌伤口及污染伤口应分室(区)换药。

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5、打开无菌包前,必须严格检查包外注明的有效日期,一旦发现灭菌日期失效,包内指示卡变色不均,包内器械用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立即更换。

一套无菌换药包只能供一人使用。

6、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持无菌钳(镊)。

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镊)不触及容器的边缘。

7、换药后的器械,弯盘、镊子、剪刀等,使用后先用消毒液浸泡。

再刷洗、擦干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8、一切废弃敷料放在密封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9、每周用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上的灰尘,紫外线灯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000小时,强度低于70W/CM2时应每月进行监测。

10、每日登记紫外线照射时间,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11、对含氯消毒剂使用时每日监测浓度。

每季度对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各项规章制度。

2、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工作,按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后应正确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4、患者的安置原则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的病人单间隔离,感染病人产生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5、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使用中必须每天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6、加强各类监护仪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

7、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病人出院、转科或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床垫定期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9、病室应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10、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

11、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12室消毒药剂、洗手液等消耗量应与工作量相符合,感染控制科每季度检查并通报。

13、垃圾应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14、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应严格消毒后排放。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除执行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外,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分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护人员生活办公区域,环境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清新,病房达到Ⅱ类环境要求。

2、每病占地面积为15~18M2;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

每个病区最少设2个单间隔离病房,有条件设正压病房和负压病房各1间。

3、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

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干手设施和手套。

4、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听诊器等,用后及时消毒。

5、医护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6、工作中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包括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防护屏、防护镜等。

8、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易感病人有保护性隔离措施,感染或传染病病人根据传播途径实施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识清楚。

9、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10、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执行严格接触隔离措施,蓝色隔离标识,医务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

11、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12、加强对各种留置管路的临床观察和局部护理,定时局部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

13、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尽量减轻或纠正患者体内微生态失衡,预防内源性感染发生。

14、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穿隔离衣、鞋套、戴帽子、口罩,严格手卫生。

15、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的播散。

16、病人转出、死亡后床单元须终末消毒。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各项规章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规、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3、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工作,建立本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本,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发现传染病人时按要求隔离,病情允许时尽快转往传染病专科或传染病院,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

5、住院病人的安置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对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7、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使用中每天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使用止血带一人一巾,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污染时应消毒。

听诊器在清洁的基础上消毒。

8、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外观有无不洁净,是否在有效期内等。

9、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0、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枕芯、棉褥、棉被、床垫用床单元消毒机每半年至少消毒一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严禁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11、病房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每日定时用空气净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达到Ⅱ类环境卫生标准。

12、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

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13、垃圾实行分类入袋制度,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14、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5、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应严格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6、传染病流行季节要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17、病人创面分泌物应及时送检做病原菌培养,以掌握病情动态。

18、工作人员进入烧伤病房,穿戴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及口罩。

 

传染病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工作人员与患者出入通道,二道分开,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确,有醒目标识,三区之间有缓冲间。

还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污染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2、医务人员实行标准预防加额外预防措施,按消毒隔离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出病区时应进行卫生通过。

3、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视,确需探视的,应穿隔离衣、鞋套,戴帽子和口罩,严格手卫生。

4、不同种类的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米。

5、严格隔离,房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

6、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物品的用途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患者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7、物体表面及地面消毒:

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其他物品表面。

8、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9、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使用一次性坐垫。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执行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

2、血液透析室应当环境整洁而安静,合理布局,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分开设置。

按功能严格划分三个区:

限制区(清洁区)、半限制区(半清洁区)、非限制区。

二个通道,即工作人员与患者通道,二道分开。

室内应有非触式流动洗手设备,洗手液及手消液。

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按标准设置复用间。

3、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物品应标明消毒、灭菌有效期限,过期物品重新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工作鞋。

备有外出服、鞋,进出应更衣,换鞋。

5、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血液透析室在透析前、后都应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照射1小时,室内空气每月监测一次。

6、加强血液透析中心的环境管理。

每天2次湿式打扫,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头柜、地面等,随时注意仪器表面的保洁。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仪器、地面等,均经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每月1次大扫除,彻底清洁血液透析室的地面和墙面。

7、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一经污染要立即更换,被呕吐物或血液污染更换后,先浸泡消毒后再清洗。

8、对初次透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发现感染病例及新发的传染病应及时填卡、报告相关部门。

9、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患者应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机不能相互混用。

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诊病人专机透析。

10、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及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11、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2、医生和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洗手,更换手套。

13、透析器材必须专人专用,标记清晰,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原则上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经无害化处理后装入黄色垃圾袋或手器盒内。

14、复用透析器的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15、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

16、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

17、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梅毒及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

18、医务人员要注意自我防护,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规定,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或类似污染的意外事件时,要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病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9、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

20、每天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以,每次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并有记录。

透析机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处理。

21、应当按照厂家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每次消毒、冲洗后要测定消毒液残留量,保证透析机供水安全,并建立消毒和冲洗记录,严格监测。

22、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浓缩液必须获得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使用许可证。

应当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

血液透析机系统监测:

透析液的细菌和热原、酸碱值及消毒液残留值。

1)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细菌水平不得超过2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并记录。

2)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E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并记录。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通道、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分区及通道设置应严格遵循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2、墙壁、天花板、地面表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

连台手术应进行术间消毒以。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

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1张手术台。

4、手术器具及用品应严格一用一灭菌,尽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等物理方法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灭菌。

5、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化学消毒剂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

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7、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消毒制度,每周固定卫生日,进行湿式清洁。

在两次手术之间应清洁手术室。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9、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10、除非手术人员、病人和器械通过进,手术室所有的门都应关闭。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和隔离要求,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应双消毒,标本应按隔离要求处理,术后手术间应严格终末消毒。

12、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选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13、手术前:

进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裤、帽子和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全部遮盖,做好个人卫生。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感染者禁止入内。

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则,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发现手术包内化学监测卡不合格或无化学监测卡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14、手术中:

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禁止违规操作。

15、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16、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手术:

手术科室应提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通知单上注明感染诊断,护士长或专人负责登记,设置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手术间门上应挂隔离标识,巡回护士应设内外各一名,如需要从手术间外拿取物品时,应由手术室外巡回护士传递,此类手术应拒绝参观,手术间用物应尽量准备齐全,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按照《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分类、收集,回收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标识,并有交接记录;术后依照《消毒技术规范》对术间空气、使用的仪器、设备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17、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敷料必须达到无菌,灭菌包的标识必须具有可追溯性。

13、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器械、植入物,必须建立完善的可追溯供货、灭菌、使用情况登记,由消毒供应中统一清洗、消毒、灭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4、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15、手术用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监测方法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施行。

手术室自行洗消处理时,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并有清洗消毒、灭菌记录。

16、洁净手术室监测:

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间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护士长要由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担任,根据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人员。

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各类人员必须进行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要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2、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围裙)及防护鞋。

3、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周围环境不应有污染源。

4、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5、应建立设备检测及使用登记制度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半年对压力表进行检测校验,安全阀每年检测校验。

6、回收污染物品有专用密闭容器,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医疗废物应分类正确,正确使用专用包装袋和锐器盒,医疗废物交接有登记。

7、清洗包括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清洗消毒器清洗。

超声清洗时间宜选择3-5分钟,不宜真超过10分钟,水温应45度。

清洗时应盖好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8、干燥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温度,金属类温度70-90度;塑胶类温度65-75度,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进行辅助或95%乙醇进行处理。

9、器械检查与保养,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锈斑、水垢等残留物质,功能完好,无损坏,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10、纺织品包装材料为非漂白,除四边外不应有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