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78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13水是常用的溶剂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3水是常用的溶剂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分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掌握溶解度的定义,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5.理解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意义,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

6.了解水和其它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2.区分溶质、溶剂、溶液;用正确方法取用固体药品;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及跟溶液的浓度的区别和联系;

4.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教学内容

1、课前预习: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

纯净物: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2.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___、__的_叫做溶液。

溶液是由__和__组成的。

一般溶剂必须是,而溶质可以是

3.悬浊液是__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乳浊液是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它们与溶液的区别:

二、课堂学习

1、溶液

(1)溶

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

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

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

a、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d、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

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f、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名称:

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常见误区】

1.认为溶液一定是液态的物质。

根据溶液的概念,清新的空气、有色玻璃等也属于溶液,因为它们都是由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认为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实际上,自然界、实验室里的不少的溶液都是混合溶液,即在溶剂里同时溶解了多种溶质。

如例2。

3.有的同学在分析由于溶质的溶解造成的溶液温度升降的时候,只强调扩散或水合两个过程的其中之一,为我所用,不能全面、客观的进行分析。

如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

度降低,就不能说是由于扩散而吸收了热量,而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少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这才造成了溶液温度的降低。

如例1。

4.认为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应注意:

溶液不一定没有颜色,其类别一定属于混合物。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凡是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例2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虽均一稳定,但未必无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分离出食盐晶体

D.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例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4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

溶质是___,溶剂是__。

(2)生理盐水:

溶质是__,溶剂是___。

(3)碘酒:

溶质是__,溶剂是_

_。

(4)高锰酸钾溶液:

溶质是__,溶剂是__。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B.牛奶C.碘酒D.石灰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

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A.都是浑浊的B.都是均匀的C.都是稳定的D.都是混合物

4.下列属于悬浊液的是()

A.油滴在水中B.泥土跟水混合C.高锰酸钾溶于水中D.牛奶

5.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6.将少量的

(1)菜油

(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形成悬浊液,形成乳浊液,形成溶液。

(填编号)

7.下列与人密切相关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B.“娃哈哈”矿泉水C.黄河水水D.血液

8.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与水B.碘与酒精C.面粉与水D.食盐与水

9.把20克食盐溶液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克,则其溶剂水的质量是()

A.24克B.4克C.20克D.16克

10.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

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  ,这个实验说明了  。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

药匙、纸槽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小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块状:

镊子、药匙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和稀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要指明压强),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注意:

a、明确前提条件: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2)判断方法:

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对大多数物质而言)

注:

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

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例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含100克水的溶液D.含100克该物质的溶液

3.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

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④C.①④D.③④

4.搅拌可加速溶解,实验室里常用来搅拌的仪器是()

A.药匙B.玻璃棒C.温度计D.滴管

5.下列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直立,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向试管口倒入

B.试管倾斜,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从试管口倒入

C.试管直立,把盛有固体药品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D.试管横放,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6.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温度下降()

A.氢氧化钠B.硝酸铵C.生石灰D.氯化钠

7.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是()

A.一定是浓溶液B.降温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D.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8.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这时溶液由变为。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时,应强调和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9.取用固体药品时,当药品是块状时,可用____取用;取少量粉末状或小粒固体试剂时,用干净的___,或用代替。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将溶液适当加热B.将溶液适当冷却C.再加少量溶剂D.再加入该溶质

1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3.某温度下,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A.用滤纸吸去一部分水B.蒸发掉一部分水C.降低溶液的温度D.加入硝酸钠晶体

14.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食盐D.硝酸铵

4、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注意:

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

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S=×100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时S易溶>10g可溶1-10g微溶0.01-1难溶<0.01

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例“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

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

100:

136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线法:

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

度”下降,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A

例:

80

·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B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

C

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

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跟踪练习: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

(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同”或“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那么,图中(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会含有少量的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12.5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4.4g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注意:

单位是体积单位

(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B、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

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

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概念:

热的溶液冷却后,易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

②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低温度),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③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

原理: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过程:

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食盐---氯化钠

母液---多种化工产品

此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的饱和溶液。

例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溶液和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而形成溶液

B.从10g5%的蔗糖溶液取出5mL,该蔗糖溶液浓度为0.5%

C.100g水溶解36g食盐达到饱和状态,即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和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B.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与气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C.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盐分结晶析出

D.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是36g,则100g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4.(2013•福鼎市一模)如图是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t1°C升温到t2℃,甲乙溶解都会析出晶体

5.(2005•资阳区)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40g甲物质溶解到100g、80℃的热水中,形成的溶液属于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是℃,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3)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两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是6.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7.3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8.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课后作业】

1.(福建南安)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2010.绍兴)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3.(10茂名)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4.(10苏州)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5.(10,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0甘肃兰州)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

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8(10河南)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

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

20℃时可析出晶体g

9(10宜昌)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2B是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

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

5、浊液

1、定义: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2、乳化现象

(1)乳化剂:

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2)乳化原理:

乳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