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45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例题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

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

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学生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因此只要求学生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学生观察物体的障碍,教材中不介绍“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概念,只要学生能用连线、标序号等方式将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形状图对应起来即可。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羊玩偶。

课桌:

4人小组拼桌,4名学生分别坐在东、南、西、北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

老师小时候有一个宝贝,我还给宝贝拍照了,同学们想看看吗?

出示第一张照片。

多数学生会猜是一个球。

师:

不对不对,再给大家看看,我从另一个位置拍到的照片。

出示第二张照片。

多数学生都猜是一只兔子。

师:

是的,是一只兔子,但是我的宝贝可不只是一个摆件这么简单。

请看。

出示第三张照片。

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存钱罐。

师:

没错,我的宝贝就是一只兔子存钱罐,我从小就有存钱的习惯,不乱花钱,不浪费,希望同学们能像老师一样,从小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师:

同学们,为什么同一个存钱罐拍到的照片却不一样呢?

生:

因为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

想要看到物体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物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

通过三次呈现的不同照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利用存钱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一)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

今天,老师为每组请来一位小客人小羊,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组长把小羊放在桌子的正中间,面朝黑板摆正。

小羊要协助我们学习新知识,我们除了要感谢小羊,还要尊重小羊,不可以随便碰它,能做到吗?

生:

能!

师:

小羊说你们真懂礼貌。

[设计意图:

学生要能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则需要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

因此,需要给学生一个实物情境进行观察。

实物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要先跟学生约定好规矩。

]

(二)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小组合作观察、交流。

课件出示:

请仔细观察,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师:

现在请同学们头不偏、手不动,目光正对着小羊,仔细观察。

然后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与同组同学交流。

2.学生汇报。

先选一个看到小羊的正面的学生汇报。

生:

我看到的小羊有两只眼睛……

出示小羊正面的照片:

师:

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

(把照片贴在黑板上)是的,这个面的特点就是有两只眼睛。

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

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3.引导学生想象,由立体图过渡到平面图。

师:

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

小羊的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两只弯弯的羊角、蝴蝶结、两只前腿。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正面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

4.举例验证。

师:

同学们睁开眼睛,我们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指着黑板贴的小羊正面图)

生:

冯梓华(教师板书:

在图片下面写上小华)

5.重复体验,加深认识。

再选一个看到小羊后面的学生汇报。

生:

我看到的小羊的尾巴和后面的两条腿……

出示小羊后面的照片:

师:

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

(把照片贴在黑板上)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

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后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后面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

师:

我们还是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指着黑板贴的小羊后面图)

生:

黄语涵(教师板书:

在图片下面写上小涵)

再请一个看到小羊左侧面的学生汇报。

生:

我看到小羊长长的身体、一只眼睛和一只弯弯的羊角……

师:

请问小羊的鼻子是朝着哪一边?

可以用手指比一下吗?

学生用食指指了指左边。

师:

你可以用这个手势

比一比吗?

大拇指就朝向小羊鼻子的方向。

出示小羊左侧面的照片:

师:

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

(把照片贴在黑板上)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

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师:

请同学们看着图片,一起用这个手势

比一比,小羊的鼻子朝哪个方向?

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旁边,你可以看到小羊长长的身体,一只眼睛,鼻子正朝着你大拇指指着的方向。

师:

我们还是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指着黑板贴的小羊左侧面图)

生:

文素婷(教师板书:

在图片下面写上小婷)

与汇报观察左侧面同样的步骤,汇报观察小羊的右侧面。

学生描述时要指出小羊羊角上的蝴蝶结,这也是帮助学生辨别左、右的标志。

6.小结。

师:

为什么同一只小羊,看到的却不一样?

生:

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小羊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

设计按顺序从小羊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来观察,先易后难。

先让学生自己描述在本位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了解观察物的形状特征,出示图片是让学生由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图形,继而想象,加上手势,初步建立表象。

再以班内一组为例,实践验证想象的正确与否。

四次重复同样的观察步骤,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后面看平面图时进行表象的提取作准备。

]

(三)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交换位置观察。

师:

你想换个位置观察看看吗?

生:

想!

师:

那要先请你记清楚你现在看到的小羊的样子,闭上眼睛,想想你看到的小羊的样子,记住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记忆现在看到的小羊的样子。

师:

好,现在请每个同学和你面对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坐好,再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划比划。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与小组同学交流观察结果。

师:

你现在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刚刚呢?

谁还想说?

师:

同学们观察小羊这么久了,想必已经对小羊的样子很熟悉了,那我们来个比赛,我出照片,你们小组合作,指出拍照片的位置,4个同学都指对了就算赢。

(课件出示4张不同位置拍到的小羊的照片)

2.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刚才有两位位置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3.寻找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

不管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在别的同学的位置上,我们都只能看到小羊的一个面,如果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咱们看到小羊的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刚才我们经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小羊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必须具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验,并通过想象,唤醒自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表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8页,看图想一想,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把名字写在熊猫图片的下面。

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关系。

师:

现在我们都一起想象,我们都站在小明的位置上,能看到熊猫的什么特征?

生:

看到熊猫的脸、肚子。

教师继续让学生描述小亮、小红、小芳分别看到的熊猫的特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从而正确判断不同的图形分别是哪个学生看到的。

]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师: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

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

按顺序的观察。

生: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五、巩固练习。

1.

完成书本p68做一做。

放学回家的路上,这四个同学看到一辆大卡车,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卡车的哪一个面?

请用直线连一连。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可以用排除法。

先选简单的,小青跟我们的方向一样,所以车头向左就是小青看到的,反之,车头向右就是小丽看到的。

2.

完成书本P71第3题。

回到家,三个小朋友一起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三本数学叠在一起观察,也能像课堂那样观察,请你连一连,他们分别看到书本的哪一个面?

3.

完成书本第70页,第2题。

晚饭后,一家人一起品茶。

喝茶的时候,小明观察了茶叶筒。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位位置看到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

完成书本P71第4题。

这节课,每个同学学习都很努力,老师奖励你们去参观美丽的天安门。

打开书本71页,请你们给天安门拍3张照片,你知道,这三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拍到的吗?

想一想,用手比划比划。

为什么这张是在2号位置拍到的?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的表扬。

师:

我们也来认真地观察一遍,各位团友跟我来到1号位置,我们看到天安门的?

生:

前面。

师:

来,一起拍张照片,咔嚓!

各位团友,我们再一起来到2号位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生:

天安门的大门口朝向右边

师:

在3号位置,我们看到的是?

生:

天安门的大门口朝左边。

5.天安门附近有个动物之家,小动物们正围着小房子观察。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图几?

同桌讨论。

6.完成书本第70页第1题。

(机动)

动物之家里,小动物们在给大象拍照,同桌相互说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是紧贴着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几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的经验,读懂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变得清晰、可视化,从而形成表象。

]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那个环节的学习让你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收获、学习的感受,让其情感态度得到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小华

小峰

小婷

小涵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

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

(师自制的教具: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

能。

(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

摆好了吗?

生:

好了。

(小组代表汇报)

师:

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

三角形。

师:

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

(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

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

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

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

(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

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

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

(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

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

有何感受?

5、玩角。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

猜一猜哪个角大?

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

(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

(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层意思:

首先,学生欣赏一组美丽建筑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角在生活中太广泛了,它无时无刻不在装扮我们的生活,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去创造,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有关角的数学知识;其次,设计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

任选一题。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

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平等,民主,和谐,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思考方式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

回顾整堂课,有三个方面的成功之处:

一是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

首先是创设情境,以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语言设疑导入;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敢于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新知;最后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其中第二大环节,从8个方面完成探究新知过程,在导入新课时,能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进而从摆角、认角、找角、折角、摸角、玩角、猜角、创造角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通过直观演示+两纸条实际操作,突破难点,让学生化难为简。

当然,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象有的细节,处理的不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常言道:

“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当今倡导的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这节课上完了,但思绪却没有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反思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

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