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07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8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docx

纺织子管技术规范

ICS33.060.20

M37

备案号:

CNCA/CTSXXXX-201X

超高频射频识别设备认证技术规范

CertificationCriteriaforUHF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Device

               TLCXXX-201X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泰尔认证中心发布

目次

前言

本技术规范参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技术规范由泰尔认证中心(TLC)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

泰尔认证中心、中国泰尔实验室。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陈勇,王洪博,郑永亮,胡越男,杨军,凌大兵

超高频射频识别设备认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工作在840~960MHz频段内的超高频射频识别设备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工作在超高频频段的射频识别设备,包括标签和读写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1.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2-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

碰撞

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d:

自由跌落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2423.24-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

测量设备

GB/T18347-2001128条码

GB/T14916-2006识别卡物理特性

GB/T29261.3-2012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

射频识别

YD/T1312.1-2008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

通用要求

YD/T1312.8-2012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8部分:

短距离无线电设备(9kHz至40GHz)

YD/T1644.1-2007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辐射—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第一部分:

靠近耳边使用的手持式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0MHz-3GHz)

YD/T1644.2-2011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第2部分:

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比吸收率(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MHz~6GHz)

YD/T2380-2011人体暴露于RFID设备电磁场的评估方法

信部无[2007]205号《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信部无[2005]423号《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GB_T17626.1-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_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_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_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_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3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射频识别RFID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3.2RFID标签RFIDTag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机制的、能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也成为应答器(tag,transponder,responder),根据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有源)和被动式(无源)两大类。

3.3读写器RFIDReader

一种电子设备,执行从射频标签获取数据和向射频标签写入数据的过程,适当时,执行冲突仲裁、错误控制、信道编码、信道解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和交换源端数据等过程。

RFID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询问器(interrogator)。

4产品分类和频段划分

4.1产品分类

根据功能,RFID设备主要包括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两大类。

RFID标签按照封装后的物理特性分为:

柔性标签:

采用柔软基材(如纸)封装的射频标签;

硬性标签:

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基材(如PVC、金属等)封装的射频标签。

5要求

5.1发射机射频技术要求

UHFRFID设备的射频符合性应符合信部无[2007]205号文件中的有关要求。

5.1.1载波频率容限

载波频率容限是指测量信号的载频频率和它的标称频率数值之间的差值与标称频率数值的比值。

各频段限值见表1。

表1载波频率容限限值

频段

限值

UHF,860~960MHz

≤±20x10-6

5.1.2发射功率(E.R.P)

对于发射功率,时分系统是指发射时隙内所测的被测设备的平均功率,频分系统则指发射机调制打开状态下测得的平均功率。

表2发射功率限值

频段

限值

UHF

840.5MHz~844.5MHz

920.5MHz~924.5MHz

2W

840MHz~845MHz

920MHz~925MHz

100mW

5.1.3杂散发射(>30MHz)

杂散发射是指除去主频信号的±500KHz内的有用信号外的,由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交调以及频率转换等引起的无用辐射效应。

 

表3杂散发射限值

频段

限值

UHF,860~960MHz

天线端口

最大功率工作状态

频率范围

限值(dBm)

测量带宽

30MHz~1GHz

-36

100kHz

1GHz~12.75GHz

-30

1MHz

806MHz~821MHz

825MHz~835MHz

851MHz~866MHz

870MHz~880MHz

885MHz~915MHz

930MHz~960MHz

-52

100kHz

待机状态

1.7GHz~2.2GHz

-47

100kHz

30MHz~1GHz

-57

100kHz

1GHz~12.75GHz

-47

100kHz

机箱端口

最大发射功率

30MHz~1GHz

-36(e.i.r.p)

100kHz

1GHz~12.75GHz

-30(e.i.r.p)

1MHz

待机状态

30MHz~1GHz

-57

100kHz

1GHz~12.75GHz

-47

1MHz

5.1.4传导骚扰(电源端口)

参照GB9254-2008中B类设备的限值要求.

表4传导骚扰限值

频率范围(MHz)

限值(dBuV)

准峰值

平均值

0.15~0.50

79

66

0.50~30

73

60

注:

在过渡频率(0.5MHz)处应采用较低限值。

5.2电磁兼容

5.2.1辐射骚扰

辐射骚扰指的是干扰源通过空间耦合对附近工作设备产生的EMI,GB9254中限值如下:

表5辐射骚扰限值

频率范围

准峰值限值/dB(μV/m)@10m

峰值限值/dB(μV/m)@3m

30MHz~230MHz

30

230MHz~1GHz

37

1GHz~3GHz

70

3GHz~6GHz

74

5.2.2静电放电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符合YD/T1312.8的9.1。

性能判据符合YD/T1312.8的6.2B。

5.2.3辐射骚扰抗扰度

辐射骚扰抗扰度符合YD/T1312.8的9.2。

性能判据符合YD/T1312.8的6.2A。

5.2.4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读写器)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符合YD/T1312.8的9.5。

性能判据符合YD/T1312.8的6.2A。

5.2.5工频磁场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符合YD/T1312.8的9.6。

性能判据符合YD/T1312.8的6.2A。

5.3电磁辐射

RFID设备的电磁辐射应符合GB8702中有关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

职业照射:

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6要求

表6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87

0.25

(20)1)

3~30

150/

0.40/

(60/f)1)

30~3000

(28)2)

(0.075)2)

2

3000~15000

(0.5

)2)

(0.0015

)2)

f/1500

15000~30000

(61)2)

(0.16)2)

10

注:

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

2)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公众照射:

在1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7要求。

表7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40

0.1

(40)1)

3~30

67/

0.17/

(12/f)1)

30~3000

(12)2)

(0.032)2)

0.4

3000~15000

(0.22/

)2)

(0.001

)2)

f/7500

15000~30000

(27)2)

(0.073)2)

2

注:

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

2)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5.4物理和电性能

5.4.1读距离

RFID设备的读距离与读写器,标签芯片,标签和读写器天线等多方面有关。

根据工作频段的不同,读距离范围会有所不同,具体限值根据客户产品说明或合同要求而定。

5.4.2写距离

RFID设备的写距离与读写器,标签芯片,标签和读写器天线等多方面有关。

根据工作频段的不同,写距离范围会有所不同,具体限值根据客户产品说明或合同要求而定。

5.4.3耐温湿度

在63kPa~106kPa(海拔4000m及以下)的大气压力下,RFID设备的工作和贮存运输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8的温湿度要求。

表8环境要求

\

条件

电子标签

读写器

温度

工作

-20℃~60℃

-20℃~60℃

贮存运输极限范围

-40℃~85℃

-40℃~85℃

相对湿度

工作

5%~95%

5%~75%

贮存运输极限范围

5%~95%

5%~95%

大气压力

63kPa~106kPa

注:

在极端温度范围外,存贮和运输最长期限仅限于6h。

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造成标签扭曲。

因此,包含标签的包装在被打开之前需要在周围的环境条件下稳定放置30min。

5.4.4标签抗弯曲

电子标签应能承受在使用、搬运、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弯曲应力。

弯曲标签,使标签边的最大偏移与边长的比率为0.23,然后还原,标签不应有折痕,封装不能异常,标签应能正常工作。

读写器此项可忽略。

5.4.5标签抗扭曲

将电子标签进行旋转角度为15°的扭曲后,标签不应有折痕,封装不能异常,标签应能正常工作。

读写器此项可忽略。

5.5协议一致性测试

根据生产商的声明,如果读写器和标签产品符合协议一致性的标准要求,则需要按照其所声明的符合标准,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

6试验方法

6.1射频符合性

6.1.1载波频率容限

测试方法见下,测试结果应满足5.1.1要求。

测试环境:

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频率计数器或频谱仪、衰减器、电缆。

测试方法:

频率计数器或频谱仪

衰减器

发射机

图1载波频率容限测试连接图

a)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连续发射、不加调制的方式下,将发射机天线端通过衰减器与频率计数器连接;

b)开启发射机,分别在高、中、低三个信道上发射,记录频率计数器或频谱仪上显示的载频频率。

c)计算载波频率容限,此值不得超过表1给定的数值。

6.1.2发射功率(E.R.P)

测试方法见下,测试结果应满足5.1.2要求。

测试方法一:

测试环境:

全电波暗室或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射频功率计、衰减器、电缆。

测试方法:

射频功率计

衰减器

发射机

图2发射功率测试连接图

a)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连续发射、不加调制的方式下,将发射机天线端通过衰减器与射频功率计连接;

b)开启发射机,分别在高、中、低三个信道上发射,记录射频功率计上显示的功率数值。

c)根据被测设备技术资料中提供的天线增益数值(Gd),计算发射功率(E.R.P),此值不得超过表2给定的数值。

测试方法二(替代法):

测试环境:

微波暗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EMI测试接收机、双脊波导喇叭天线、双锥对数周期天线、前置放大器

全电波暗室、可程控转台可程控天线塔

测试方法:

图3发射功率E.R.P测试连接方框图1

图4发射功率E.R.P测试连接方框图2

a)如框图3所示,被测设备放置于3米法全电波暗室内的测试转台上,转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米。

测试天线相位中心高度与设备中心高度相同。

b)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连续发射、加调制方式下。

c)调整接收天线的高度及极化方向,直到接收机显示的信号功率达到最大读数。

d)在此基础上,旋转转台360度,直到接收到被测设备的发射信号最大为止,记录此时的电平值。

e)如框图4所示,用替代天线取代被测设备,接收天线的状态与第一步的测试相同。

f)调整输入替代天线的信号源的信号大小,使得接收机所测得的信号功率与前面被测设备测试时的功率相等。

g)计算此时信号源读数、电缆损耗以及替代天线的增益(Gd而不是Gi)的和即为被测设备的发射功率(E.R.P.)值。

注:

在半电波暗室亦可用替代法进行测试。

6.1.3杂散发射

以UHF频段为例,测试方法见下,其他频段只需在相应频段内按照相同方法测试即可。

结果应满足5.1.3要求。

在UHF频段,载波频率±1MHz内为免测频段;在MW频段,载波频率±1.5MHz内为免测频段。

天线端口杂散发射测试方法:

测试环境:

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频谱仪、衰减器、高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电缆。

测试方法:

频谱仪

衰减器

发射机

图5杂散发射(天线端口)测试连接方框图1

频谱仪

高通滤波器

衰减器

发射机

图6杂散发射(天线端口)测试连接方框图2

频谱仪

带阻滤波器

衰减器

发射机

图7杂散发射(天线端口)试连接方框图3

a)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选择两个频段的中间信道)、连续发射、加调制的方式下,按照射频识别(RFID)设备杂散发射测试表所述的连接框图连接被测设备和仪表。

b)在频谱分析仪上根据表15的要求设置杂散发射的频段范围、测量带宽和限值要求。

表15天线端口杂散发射测试方框图表

天线端口

最大功率工作状态

频率范围

限值(dBm)

测量带宽

测试框图

30MHz~1GHz

-36

100kHz

方框图1

1GHz~fc-1MHz

-30

1MHz

方框图2

fc+1MHz~12.75GHz

-30

1MHz

方框图2

806MHz~821MHz

825MHz~835MHz

851MHz~866MHz

870MHz~880MHz

885MHz~915MHz

930MHz~960MHz

-52

100kHz

方框图3

待机状态

1.7GHz~2.2GHz

-47

100kHz

方框图2

30MHz~1GHz

-57

100kHz

方框图1

1GHz~fc-1MHz

-47

100kHz

方框图2

fc+1MHz~12.75GHz

-47

100kHz

方框图2

机箱端口(含一体化天线)杂散骚扰测试方法:

测试环境:

微波暗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EMI测试接收机、双脊波导喇叭天线、双锥对数周期天线、前置放大器、全电波暗室、可程控转台、可程控天线塔。

测试方法:

图8杂散骚扰(机箱端口)测试连接方框图1

a)如杂散骚扰(机箱端口)测试连接方框图8所示,被测设备放置于3米法全电波暗室内的测试转台上,转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米。

测试天线与转台的距离为3m,测试天线中心高度与DUT同高;

b)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连续发射调制信号;

c)测试时,360o旋转转动台,找到谐波辐射的最大值;

d)按照表15设置EMI测试接收机的频率范围,测量带宽。

6.1.4传导骚扰(电源端口)

测试方法见下,测试结果应满足5.1.4要求。

测试环境:

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人工电源网络、EMI接收机。

测试方法:

图9传导骚扰(电源端口)测试连接图

a)被测设备放置于0.8米高的非导电桌面上,在标称的工作电压下处于最大输出功率工作状态;

b)被测设备电源线的电源端口与人工电源网络相连。

c)记录测量所测的数值,此值不得超过表5给定的数值,详细的测试配置参照GB9254进行。

6.2电磁兼容

6.2.1辐射骚扰

测试方法见下,测试结果应满足5.2.1要求。

测试环境:

半电波暗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EMI测试接收机、双脊波导喇叭天线、双锥对数周期天线、前置放大器、全电波暗室、可程控转台、可程控天线塔。

测试方法:

a)测试在半电波暗室进行,接收天线为双锥对数周期天线(1GHz以下),双脊波导喇叭天线(1GHz以上);

b)将EUT置于离地80cm高的非导电转台上,与接收天线距离为3m;

c)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连续发射调制信号;

d)360°旋转转台,步进为90°,从1m到4m调节接收天线的高度,步进为1m。

将接收机设置为峰值检测模式进行预测试以找到最大接场强的位置;

e)在d的基础上,将接收机设置为准峰值检测模式,在全频段范围内进行扫描;输出最后结果;

f)测试在两个极化方向下进行。

图10辐射骚扰测试连接图

6.2.2静电放电抗扰度

测试方法按照GB/T17626.2进行:

测试环境:

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静电放电发生器、

严酷程度:

对于接触放电,EUT应能通过2kV和4kV的试验等级;

对于空气放电,EUT应能通过2kV、4kV和8kV试验等级。

测试方框图:

图11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连接图

6.2.3辐射骚扰抗扰度

测试方法按照GB/T17626.3进行:

测试环境:

全电波暗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信号发生器、前置放大器、仿真器、接收天线

测试方法:

图12辐射骚扰抗扰度测试连接图

a)试验应在80MHz~2GHz频率范围内进行;

b)试验等级如下:

表16辐射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

频率范围MHz

试验等级V/m

80-800

3

800-960

10

960-1400

3

1400-2000

10

c)在80MHz~1GHz频段内,频率扫描步长不大于前一频率的1%;在1GHz~2GHz频段内,频率扫描步长不大于前一频率的0.5%;

d)如果收信机在离散频率点的响应是窄带相应,那么此相应忽略。

6.2.4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读写器)

测试方法按照GB_T17626.6进行,采用电流钳注入法。

测试环境:

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信号发生器、前置放大器、功率计、衰减器严酷度:

a)试验信号由1kHz的音频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

b)在150kHz~80MHz频段内,频率增加的步长不大于前一频率的1%;

c)试验电平为3Vrms;

d)如果收信机在离散频率点的响应是窄带相应,那么此相应忽略。

测试方框图:

图13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读写器)测试连接图

6.2.5工频磁场抗扰度

测试方法按照GB_T17626.8进行。

测试环境:

屏蔽室,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工频磁场模拟发生器

严酷度:

试验等级为3A/m

测试方框图:

6.3电磁辐射

UHFRFID读写器与天线都会对电磁辐射特性有影响。

测试时选取天线中心正前方特定水平距离处对天线辐射进行测量。

采用电磁辐射非选频测量系统进行宽带测量。

使用宽带辐射测量仪进行测试可以确定测试地点整个测试频段上总的电磁辐射。

根据测试结果,划定满足限值要求的电磁辐射安全范围。

也可在制造商要求的特定位置点,测量电磁辐射水平是否满足限值要求。

测试时,使用控制软件使被测读写器天线处于最大功率发射状态。

6.4物理性能试验

6.4.1读距离测试

测试方法见下,测试结果应满足5.4.1要求。

测试环境:

微波暗室、屏蔽室或空旷室外作为测试场地,温度:

+10℃~+35℃,相对湿度40%~60%。

测试设备:

主控机+测试软件、天线、读写器、标签。

测试方法:

a)测试天线和标签架高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