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的建立.docx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的建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的建立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
的建立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的建立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我们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几十年来,多少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好多富有特色的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但总是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开来,究其原应,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受商品经济观念和高考指挥棒的双重冲击日益严重。
时至今日,我们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缺乏统一而鲜明的认识,“唯分数论”日益抬头对本已十分薄弱的学生思想教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下面总结我校几十年来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个并不成熟的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基本思路:
“立足社会,建设系统,个人规划,文明日记。
”
具体地讲,就是用“系统论”的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各个基层行政区划内,建立由各教育行政、执法、司法、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等部门和各服务行业、各类企业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系统”。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小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就为每一位同学制定为期六年的《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发展规划》并用“班级文明日记”(记录班内每一成员的日常言行)的形式将上述“规划”付诸实施。
第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包括三方面的意思。
1、某一基层行政区划(一般以乡、镇、城市里的区)为一大系统,要求全区域内的各部门、各行业也应建立自己的相关子系统。
2、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
3、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也具有内在的系统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系统性原则的必要性。
1、如果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体系缺乏统一的认识,就会造成社会群众,特别是广大家长思想上的混乱。
目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社会对“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就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2、不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相关行为加以规范,某些单位的做法就有可能会与主流思潮相抵触,这样抵削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功效。
3、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那种支离破碎的教育内容: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应景式的方式在被教育者的头脑中未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印象不足以让他们头脑中形成稳定、明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榜样示范性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的手段不是“说教”,而是执教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如果教育者或者社会上的成人的言行与宣教者的“理论”不相符合,那么教育者的“威信”就会大大降低,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这里的榜样示范性包括两个方面:
1、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部门、行业都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地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
2、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和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言以律己。
第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建立规程”。
这一体系分两大块:
“全社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体系”和“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体系”。
下面分别叙述。
第一大块,“全社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体系”。
这个大体系实质上就是建立“以乡镇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管理委员会。
”
一、机构组成。
某一行政区域(一般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内容相关单位或行业以集体的名义加入该区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管理委员会”,并派代表常年与之联系。
这些会员单位应包括:
该行政区域内的党、政、群、工等行政、事业单位,教育、执法、司法、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和各服务行业、各类企业等。
这个协调管理委员会还应该选拔相当数量的离退休人员,作为该机构的常年办事人员。
他们应该是退休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在该区域内有一定威望的人士。
这个“协调管理委员会”应以该行政区域内的党、政、群、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首脑人士为领导,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有协调全局的权利与能力。
教育、少工委、团委、妇联应形成这个机构的核心。
二、主要职责与任务:
〈一〉构建针对本地区实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后文加以详述)。
〈二〉制定实施各行业、各部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条例》
1、条例的制订:
⑴“条例”的主旨思想:
抵制全社会任何给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的言行。
⑵“条例”的主要内容:
有两方面,其一,规范每一个社会公民(包括单位)的言行,为青少年树立学习的楷模。
其二,规范每一个公民(包括单位)与未成年人的关系,防止他们某些不恰当的言行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⑶“条例”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各会员单位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条例》起草委员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草案》上报“协调管理委员会”。
第二步,“协调管理委员会”组建“条例”审核委员会。
对会员单位上报的《条例草案》〉在全行政区域广泛征求意见,经相关会员单位反复修订后,正式向社会公示。
2、组织社会各界宣传、实施各部门、各行业制定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条例.》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宣传标志物。
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应是前所未有的,力争使“协调管理委员会”所形成的基本理念深入到每个公民(包括单位)心中。
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让未成年人充当宣传“条例”的主力军,优点有三。
其一,广大中小学生联系广泛,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他们成为宣传“条例”的主体,可以极大的提高宣传的效率与效果。
其二,在宣传“条例”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社会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许,因而,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三,在宣传“条例”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同时他们自身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
3、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会员单位(包括个人)贯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条例》的情况作出评估,并把结果向社会公示,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纠正某些会员单位(包括个人)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的言行。
4、依据上述检查评估情况,不断修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条例》,使之更加完善。
第二大快,“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体系”。
它是以学生家长、班队干部、班级文明日记记录员、班内其他同学为经,以校长、分管校长、德育处、大队部、班主任、各科任教师为纬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主体网络体系。
一、建立上述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它要与素质教育改革一起推进。
㈠传统应试教育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弊端。
1、事实上的高等教育“精英教育”使学校严重忽视了德育工作。
2、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严重透支了师生的精力,挤占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阵地,使这一门课程流于形式。
3、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思想相对比较脆弱。
①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思想上比较保守,不敢创新,不敢闯荡。
②在应试教育下,孩子们与社会接触很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他们头脑中只能留下较为淡漠的痕迹。
他们终日奔波与学校和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个性很大程度上被压抑。
他们一但走上工作岗位,身上的束缚骤然消失,便很容易在社会大潮中迷失方向。
③在应试教育下,他们的意志力较薄弱,承受社会压力、挫折和失败的能力相对较差。
在其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极易产生不理智的言行,给自己他人的身心留下应有的创伤。
㈡应正确的理解素质教育。
这里的“素质”应该指个体公民在成人以后获得得发展、取得成功所需的各个方面最基本的贮备。
它应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学识和能力等几方面。
用西方学者的话说,“素质教育”就是使情商和智商获得均衡发展的教育。
所谓的“情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思想等几个方面成熟的指数,它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水平。
国外某权威研究机构得出结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情商占70%,智商仅仅占到30%。
二、建立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分系统”应遵循实践性原则。
㈠学生利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种观念、一种习惯在未成年头脑中最终定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靠几次讲解或采取强制措施一蹴而就,其间会有无数次反复。
这种情况下,对他们日常言行进行全程监控、监督,不断纠正其不恰当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㈡各类课外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三、建立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系统”的操作规程。
㈠建立以德育处为组织协调者,以班主任、少先队大队部为核心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协调管理委员会”。
它是学校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的核心。
上述“协调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构建全新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①原则:
α、思想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里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
在这个大胆探索的时代,新观念、新思潮不断引入代表时代特征的新鲜元素,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b、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时空统一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下,新观念、新思潮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反映,与改革开放之前的思想教育体系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其哲学基础都是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核心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事实上,我们现阶段几乎所有的思想观念都是从马列主义哲学那里找到其源头。
我们在构建全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时,应该努力用我们的社会主义哲学来阐述那些代表时代特征的思想范畴。
只有这样,我们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才能体验到马列主义哲学基础之下。
也只有从马列主义那里去寻找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源头,才能统一我们的思想,才能向学生灌输一个有灵魂、清晰、明确的思想道德体系。
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③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词语:
信念毅力文明责任亲和力
所谓的“信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
“毅力”是指一个人在做事或坚持某种信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耐久力,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
“文明”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
“责任”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及与之相关的个体公民的责任(比如对父母、配偶、子女的责任),它是保证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
“亲和力”指个体公民融入社会,获得社会帮助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最主要的能力。
2、组织一年级班主任、其它科任教师及学生家长制订《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
①解题:
这个发展规划以上面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和部颁教材《品德与社会》(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为蓝本,结合学生个体思想实际,制定出每个一年级新生在每学年、每学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六学年十二学期)所达到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或所应形成的行为习惯)。
②编制程序:
先由班主任、学生家长邀请学生的幼儿园教师为每一位新生编写《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初稿。
然后分别在年级组、全校层面上经过多次讨论、修订,最后定稿。
3、组织实施《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
①首先,将编制好的规划进行公示,并组织一年级新生反复学习(主要是熟悉有关一年级的条文,以后每到开学初,都应组织同学学习相关年级的条文)。
接着将这个“规划”一式三份打印好,班主任、学生、家长各一份。
②实行“班级文明日记制度”。
由每个班级轮流担任的“班级文明记录员”将班内每个学生每天的言行记录在案,形成“班级文明日记”班主任根据以上“文明日记”再综合其它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对每个同学执行“发展规划”的情况加以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后续善后措施。
(后面将要详细叙述)
4、制定《文明之星评选条例》。
①条例制定依据;上述《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
②“文明之星”评选依据:
前述“班级文明日记”及下述“思想动态反馈校正机制”提供的信息。
③“文明之星”评选办法:
α采取积分制,每月评分一次,每学期来颁奖。
b奖励分为两级六等。
大、中、小红花为班级奖励等次,金、银、铜奖为校级“文明之星”等次。
c实行奖励等级递进制。
即用一定数量的较低等级的奖励可以换取比它高一级的奖励。
㈡建立学生思想动态反馈校正机制。
1、这一机制的任务就是督导、验收、评估、修订《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定期向德育处、大队部、各班主任、各家长提供口头或书面的评估报告。
2、这一机制的机构组成及相关关系。
①核心信息反馈机构:
“班级文明记录员”。
②常设学生思想信息通报会议(定期召开):
开学之初由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学校工作会议,每月一次的由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处主任参加的全校德育工作通报会,由年级组各所属教师参加的德育工作协调会,由班主任及班内各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参加的班级学生思想动态通气会。
大队部日常检查情况通报会,学校常规管理检查情况通报会。
班队会、家长会。
③其它学生思想信息反馈机制:
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家访(包括与家长电话联系)、对相关突发事例的应对、完成上级下达的临时性的相关任务、调查问卷等。
3、学生思想动态反馈校正机制的运行。
上述各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向德育处、大队部、各班主任口头或书面通报学生思想动态的相关情况。
①德育处、大队部据此评出“文明之星”各级别的奖项。
②班主任整理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归纳、综合对学生个体一段时间执行《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的情况进行评估,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家长或本人),并把相关信息记入《小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成长档案》里。
③班主任根据上述成果,及时为相关同学修订《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
④运用这个学生思想动态反馈校正机制为某些思想道德问题较突出的同学进行“会诊”,为其开出“校正思想道德偏差”的良方。
⑤制定《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方案》,并认真执行。
α活动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教育六年发展规划》。
b活动方式。
校内活动:
通过小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对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文体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发展他们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信念。
校外活动:
学校相关主题的对外宣教工作。
比如:
在“五•五普法周”里,发动小学生走上街头,深入千家万户宣传、解释法律知识。
参加社会上相关的活动。
比如,学生自己组织的校外活动小组(爱鸟小队、学雷锋小组、社会文字规范行动小组等),当义务清洁工、义务小交警等。
在这些活动中,未成年人与社会有了较为广泛的接触,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学校向他们反复宣教的各种观念、各种行为习惯的重大意义,从而能较好地吸收、巩固、消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果。
这就是我们设想建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大系统”的初步框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