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68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docx

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设计

 

大兴五小

杨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

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2、学情分析: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

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推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个关系,推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等。

学具: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24块,相关体积计算的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明明的妈妈过生日,他到蛋糕店发现有两种长方体规格蛋糕,他想送给妈妈,但不知道哪个大。

1厘米厘米

2厘米2厘米

6厘米4厘米

这时明明纳闷起来,究竟哪个蛋糕更大一些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块蛋糕更大一些吗?

谁能帮帮明明拿个主意呢?

学生陈述观点及理由。

师:

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好,要准确地比较两块蛋糕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关于物体的体积计算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看谁听课最认真,能最快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小故事设计引入,有意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回顾有关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知识。

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师: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把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2、3、4个分别拼成长方体,体积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

师生再次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前面学习过)。

2、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

我们知道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所含单位体积数是多少呢?

(出示长方体)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会有学生想到用切开物体的方法等)

师生明确:

有些物体是不能切成小正方体的。

例如,长方体形状的冰箱、洗衣机等,所以,切开方法有时是行不通的。

师:

长方形面积有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计算公式呢?

你们想不想实验、探究一下呀?

设计意图:

老师巧妙提问,很好地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动机和欲望

师: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组长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入表格:

小木块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1)学生操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完成上表。

(3)观察上表独立思考,长方体所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然后再小组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呢?

由学生进行归纳推理。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样写呢?

(V=abh)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平台,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增强实践性,拓宽活动空间,为每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途径。

透彻理解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

现在我们回头研究明明同学刚刚遇到的难题,究竟哪块蛋糕更大一些?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解决,得出结论,体会运用知识的乐趣。

4、出示例题: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

试做过程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对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5、知识的迁移。

师:

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我们来研究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正方体特殊在哪里?

(长、宽、高都相等)

师: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都叫做它的什么?

(棱长)

师:

那么也就是说,长是棱长,宽也是棱长,高也是棱长

师:

那么你能猜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用小正方体摆、验证

由学生归纳得出:

正方形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

如果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如何表示?

(V=a·a·a)

让学生理解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设计意图:

猜想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

对于探索性学习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来推断,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不难。

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6、尝试做练习17页试一试

(2)

(1)学生齐读题目;

(2)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理解掌握a3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1、课本19页的第二题。

2、仔细琢磨,判一判。

(1)x3=x+x+x()

(2)一块铁皮的面积是5立方米。

()

(3)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表面积相等。

() 

3、引用练习:

我给出学校建沙坑的长、宽、高,让学生解决购买沙子的体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或V=a3

 

五|、学习效果评价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2.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米,宽米,厚1米。

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块棱长30cm的正方体冰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趣味数学。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你能借助两种工具:

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吗?

说说你的方法。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从这堂课的设计上来说,我觉得自己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2、导入时,先用故事引入,提出如何比较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3、上课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在应用部分我设计了看图求体积,然后让学生解决书上的两道应用问题,还设计了帮明明解决问题的练习,最后完善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争、辩得出正确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