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74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docx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

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

二级学院商贸信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206208704

学生姓名刘婷学号20620870416

指导教师施於人

评阅教师

时间

 

 

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

摘要:

本文从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出发,逐步论述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过程以及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相关的信息。

并且以新兴铸管公司为案例,进一步论证了当今信息化管理对钢铁企业乃至其它行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

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

1绪论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当今钢铁行业产能日益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压力下,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整合、挖潜、现代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以成为企业发展壮大、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应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建设以大型主机为主的集中式信息系统,在80、90年代扩大其应用功能,完善从生产现场到管理决策的纵向集成。

而中国的钢铁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子记账、MIS等应用就尝试摸索信息化应用道路,90年代开始进入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及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直至2000年以来,ERP系统才在我国全面应用与实施。

那么,什么是ERP呢?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

从电子商务运作系统看,ERP是基础工程,没有ERP,供应链管理就失去了支持,整个电子商务的品质就要打折扣。

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管理。

除了ERP以外,MES系统也在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也处于关键性的地位。

MES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的控制与管理、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等生产管理活动都在MES层完成。

虽然MES的应用晚于ERP等软件,但是由于MES本身的特性以及信息化的普及愈来愈为广泛,MES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钢铁企业MES的实施应用也显得尤其重要。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蓬勃发展,生机旺盛,他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可以用“深化”、“认同”、“把握”、“清晰”四个关键字来刻画它,即深化了信息化切入管理的认识,普遍认同了效益量化,把握住了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路径,实施信息化的技术路线逐渐明晰。

2钢铁企业信息化

2.1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概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因此,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而信息化管理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改造落后装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并且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目的以及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最优化的管理,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钢铁企业的“销产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的理想目标。

在当今钢铁行业产能日益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压力下,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整合、挖潜、现代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以成为企业发展壮大、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2.2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2.2.1国外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应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建设以大型主机为主的集中式信息系统,在80、90年代扩大其应用功能,完善从生产现场到管理决策的纵向集成,在核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扩充开发新的应用功能,增加许多分布式信息系统,信息化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不可或缺的支柱。

这一时期,企业投入的资金一般占到企业每年营业额的0.5%—2.5%。

到了9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建设的方向随产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主要表现在加大了电子商务的建设力度,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大到与客户、供应商间的应用,甚至同业间的应用整合,以业务协同为核心的数字化工厂全面支撑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国外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已基本实现了钢铁制造业的信息化,现在正朝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几个公司。

1.韩国浦项制铁信息系统建设

1974年开始建设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1999年,浦项制铁将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开始实施基于面向未来的、高度流畅、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与同年3月开始实施Oracle商务集成解决方案,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决策管理(SEM)、企业资源管理(ERP)、人力资源管理(HR)、项目管理(Project)和财务管理(Finance)等系统模块,于2001年7月上线运行。

在浦项制铁信息系统平台上,集成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2.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信息系统

2000年,在北美分公司实施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管理系统,集成了从供应链到财务的所有数据。

3.美钢联和中国台湾中钢建成了新一代钢铁企业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订单(合同)处理为龙头,以生产销售为主线,以财务为核心,质量监控贯穿全线,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动态同步。

这个系统以销定产、以产定料、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库存,缩短了交货周期,改善了客户服务,降低了成本,显著的改善经营管理。

中钢再加上管控一体化的优势,提高了信息的抗干扰性,优化了资金监控的细度和力度。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的钢铁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子记账、MIS等应用就尝试摸索信息化应用道路,90年代开始进入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及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直至2000年以来,ERP系统才在我国全面应用与实施,特别是钢铁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由积极发展向冷静投资与效益驱动转变。

目前,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大都建成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库存、产销、设备、人力资源管理等已遍布企业各个环节。

但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控制作用,人需我们不断总结、学习成型的经验,快速提高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建设高起点的以信息化支撑位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仍需我们深入研究与快速提高。

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世界大钢铁公司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

2002年,宝钢集团、鞍钢、武钢、首钢、攀钢、太钢、本钢、唐钢、邯钢、马钢、济钢、酒钢、昆钢等十三家重点企业获得国家国债贴息贷款23.3亿元,2003年,凌源、长治、北台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国债贴息贷款。

钢铁企业在国家信息化方针指导下,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探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以下简单介绍几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1.宝钢信息系统的建设

宝钢的信息化建设,在我国钢铁企业中堪称先导。

宝钢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台湾中钢与宝信软件公司会同宝钢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历时5年开发而成,第一阶段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实施了信息化建设的一、二期工程;第二阶段是以财务为中心,实施了三期工程;第三阶段是以客户为中心,实施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生产主线应用功能于1998年3月开发完成并投入正式运行。

建成后的整个宝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出厂发货管理、会计管理、设备管理等6个子系统。

覆盖了从销售订单开始,经过接收用户订单、合同处理、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生产实绩收集、质量控制、发货管理等环节,直至合同结算完成等过程,构成了宝钢产、销、设备维修等企业活动的计算机管理格局。

实现了从合同签订到产品出厂、财务结算、用户服务的计算机全程管理。

2.鞍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ERP)的建设

鞍钢ERP系统项目的筹划始于2001年,当年11月集团公司编制了《鞍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11月,《鞍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原国家经贸委组织的专家论证,同意立项。

2003年10月,鞍钢ERP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6年7月14日,随着ERP系统在2号冷轧生产线顺利上线,鞍钢ERP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全部上线成功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鞍钢ERP项目一期工程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认为,鞍钢ERP系统完成了预期任务,建成了覆盖鞍钢东部扁平材生产流程,贯穿炼钢、连铸、热轧、冷轧、镀锌等生产线的销售、质量、生产、储运、结算5个子系统和8个制造执行(MES)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销一体化系统,系统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可靠,效果显著。

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指出:

“鞍钢ERP项目由鞍钢自主开发,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特别是采用小型机服务器构建三层架构和应用PA—QD体系实现质量设计,是同类企业中应用案例的首创。

2.3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当信息工业浪潮席卷而来,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跨越西方国家的重化工业阶段而直接进入信息化阶段。

但是最近几年汽车、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产销形式如火如荼,带动与汽车、房地产相关的钢材等工业高速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跨越论”不攻而破,现在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论断。

然而自去年夏天以来,各地不断爆发能源荒以及钢铁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不远万里到海外采购铁矿石以应对国内原料供应的不足,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矛盾轰然而现。

这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重化工业,实际上重化工业的发展以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为基础条件的,而中国并没有充足的能源和原材料来支撑重化工业的发展。

于是,有专家重提中国工业应当重点走信息化的发展道路,重化工业占主导的发展趋势并不适合中国实际,政策也应当向信息化工业倾斜,对重化工业发展和投资要有所调整和限制。

大家都知道,企业的进步是靠科技和管理两个轮子来驱动的,而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普遍瓶颈。

温总理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一流”的企业愿景,其中一条就是管理一流。

我们不难看出信息化和“管理一流”的关系就是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在管理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道路,因为现在的信息化项目实质上是管理项目,信息化涵盖了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现在的信息化系统本身也包含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

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本身也是管理创新和企业进步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说二者是一个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一个道路和目标的关系。

除此之外,钢铁工业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资金密集大手笔行为影响着钢铁企业

一般的钢铁企业至少有几十亿、几百亿的资产,每天的资金流量大都以千万元计算,技术改造的建设在几十亿至上百亿元。

如此大的开支使得钢铁企业不得不实施信息化改造。

2、信息化实施队伍综合能力不强

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职工约几万人至几十万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约占人数的15%—30%,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也大都在几十人或近百人,但独立承担并实施信息化的综合能力不强,高层次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明显不足,引进外力,加大了双重成本负担和运行维护风险。

因此更应加强改造信息化的管理建设

3、惯性管理历史影响

钢铁企业传统管理的惯性大,在成本归集核算、财务管理、采购、销售等业务运行和经营管理方面,有庞大的业务人员队伍和运行机制在维持运行,且形成了一套的体系,流程再造与管理创新有效的结合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思维模式障碍。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当下最紧急且重要的任务,一个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程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以及经营效益。

2.4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所带来的提升

我国钢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果主要体现在钢铁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中发挥里重要的作用。

实施信息化后钢铁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普遍提升:

交货期由月缩短到以周甚至以天计;准时交货率提高10%;加速资金回收100—200天;压缩库存5%—15%;降低采购成本1%—3%;减少用户质量异议50%。

另外,信息化项目建设周期成倍加快,而且投资也能在3—5年间收回。

信息化管理不仅是钢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利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使本企业在技术、生产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投资规模增大

目前,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计算机设备达38400多台,建成的计算机应用统达4200多个。

其中,宝钢和武钢信息化的成功最具示范性。

他们的投资从3000万元到2亿元不等,投资回收期3—5年,投入产出比优良。

我国钢年产量500万吨以上的8家企业全部实施信息化,刚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实施了信息化,占77.6%

2.信息化紧扣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

从主流来看,大多数钢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目标明确,紧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抓关键业务,信息化与流程管理科学化有机结合,以企业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打通订货、生产、质量设计和控制,销售构成的关键路径,整合采购、库存、设备、人事、办公等各个环节,以提高企业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2.5实施信息化管理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客户对产品规格、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国内钢铁企业开始实施ERP和MES,支持先进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模式。

其中,打通产销这条关键路径、强化经营管理和生产控制之间以及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衔接,是通过信息化系统提高钢铁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但是钢铁企业实施全面信息化管理不是凭空想象而成的,它需要付诸一定的经济成本、人力的投资以及技术的支持。

虽然从规模、内容、作业、地位来看,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进一步深化阶段。

这个深化阶段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提升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通过钢铁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促进我国钢铁工业企业管理的创新。

但是在这个发展与创新的阶段,信息化的实施仍然面对着一些问题。

如:

1)6成企业主要领导尚未把信息化当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主要领导介入项目不深。

2)3成企业领导求稳怕乱。

3)半数以上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这些都是我们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只有正面直视、面对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信息化的进程更稳更远。

除此之外,我们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接受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在“十五”及“十一五”初期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节能减排和企业并购给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节能减排对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据调查,钢铁行业在2006年的确没有完成这一目标。

节能减排是国家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在能源消耗、废物排放方面,对周围的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把废水、废气等废物净化处理,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废物的排放,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

据了解,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能源消耗约占钢铁成本的20%~40%,不同的装备水平、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和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中,已逐步建立不同规模的能源管理系统(EMS),在节能降耗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钢铁企业并购对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2005年8月16日,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铁集团;2006年2月28日,唐钢、宣钢、承钢联合重组为新唐钢集团;此外,济钢和莱钢合并,宝钢控股八一钢铁,武钢控股柳钢等。

这些现象表明钢铁企业并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给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带来新的需求,如何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如何利用信息化加强集团化管理,将成为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包括:

软件技术整合、系统数据整合、信息化管理流程整合、信息化条件下形成的操作习惯改变等。

伴随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相信我国钢铁工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信息化人才优势,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会使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2.6对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分析

钢铁企业欲想构建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首先要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评价与分析。

其中包括两点:

1)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标评价体系构成。

2)建立相关性分析模型。

2.6.1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标评价体系构成

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标评价体系是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分析和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分析。

下面就以上两种观点分别就行论述。

一、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分析

主要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本以及信息化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方面测度。

这方面的指标体系构成已基本成熟。

二、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分析

(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就是企业实行信息化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可见的货币价值效益。

(2)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企业实行信息化改造后,获得的货币资本以外的非财务资产:

一是社会资本,它包括基于网络的关系和信任,包括客户与企业的关系、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关系等等。

二是创新资本,即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6.2相关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许多因素,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人员的素质,还包括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以及网上销售、网上采购等系统建设方面的因素。

我们通过建立相关性分析模型,就可以分析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最优因素(或称准优特征)、次优特征……以便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力度和建设强度,使信息系统建设得到优化。

例如对我国某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后,得到附表。

通过以上的表格分析,说明了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网上销售率是信息化建设的次优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上销售快捷、高效、全天候、零距离的优势日益显现。

另外,网上销售功能的完善,可以促使钢铁企业建立快速的供应链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客户的满意服务,还可以提高对潜在客户的挖掘。

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重视销售方面的建设。

除此之外,网上采购率和信息化投入是相关性较差的两个因素,但是通过网上采购,可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化的采购,使得交易成本下降。

供应商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原料的采购品种、采购动向;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企业的招标和询报价采购,扩大了采购的公正性和有序性。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也要提高对原材料采购系统建设的关注度。

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既包括硬件的投入,又包括软件的投入。

这都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

2.7如何构建钢铁企业信息化

近几年,国内钢铁、有色等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

PCS(过程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平台化的结构设计为这些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平台不仅能够标准化二次开发,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2.7.1构建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

鉴于钢铁企业具有企业规模大、管理难度大以及成本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自己的特性,他们需要的是IT厂商为其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钢铁企业构建企业信息化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信息化?

不同的钢铁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但是他们都希望借助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其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目前还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孤岛严重问题。

而信息化的主要核心力量的大型IT厂商却对此抱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惠普有限公司制造行业企业客户部的总经理钱金麟认为,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不应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应该有一个很强的目的性,比如说解决钢铁企业本身在成本、质量、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钢铁企业需要的是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生产、销售到成本以及财务等方面都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

而IBM企业集成服务全球服务部经理王继华则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角度讲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是有规律的,应该先确定应用,再进行软件包的开发,而后才是硬件设备的搭建。

然而,国内的企业往往走与之相反的路子,这就使系统建设起来后可能存在应用方面的问题,信息化往往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明确应用问题。

”IBM很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从分考虑到钢铁企业的个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二次开发过程,所以,IBM不但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对解决方案做不同的调解,还可以协助他们一起来开发,以适应钢铁企业的个性化要求。

我们单单只明确要建设什么样的信息化这个问题是不够的,信息化的建设还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在构建信息化系统中,我们还需要什么?

钢铁企业存在诸多特点,单纯从信息化本身人手显然还不能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全部问题。

为了把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面,IT厂商正在自己所涉足的领域里为这个钢铁信息长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目前,大型钢铁企业都会有多家分厂,而且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城市,这给企业内部监控带来了很多不便。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实时了解各个分厂的情况该怎么做呢?

在当前情况下,钢铁企业的基本网络建设已经完成,现在尚处在应用选择的阶段,而合适的视频会议系统是一个不错且必要的选择。

如果选用了配合网络设计的高质量视频系统,管理者就会实时了解到各处的情况,甚至连细微之处都能了如指掌。

虽然通过网络进行监控可以为钢铁企业带来了便利,但信息一旦进入网络,安全问题就不能忽视。

网络的开放性、糟糕的设计,错误的安全配置,黑客的攻击病毒的威胁等因素都会使企业信息处在不安全的状态。

因此就有人觉得为保证信息和资源在存储、传输和存取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钢铁企业还需要一个忠实的卫士守门。

2.7.2如何构建钢铁企业信息化

国内外知名的供应商往往具备其独特的应用平台,平台的设计目的在于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又或作为专有技术与某些产品的软、硬件相绑定。

也有的供应商更强调功能模块的独立运作,从而摒弃了平台的概念。

下面以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例。

该平台以“数据模型”设计为基础,能够有效协助开发人员实现过程控制及MES的标准化开发。

为了便于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平台设计选择了使用较广的Oracle数据库为载体。

Oracle数据库对于数据访问、数据维护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应用这一载体设计出的平台,在实现过程控制与MES时也继承了这种优势。

平台设计面向的对象是各类数据结构,由于没有绑定具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