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785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非电离辐射:

融化池炉玻璃溶液

7)明火:

火焰冲出炉顶

8)高温物质:

玻璃溶液1300-1700度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爆炸品:

煤气、重油(1分)

2)腐蚀品:

纯碱或氢氧化钠(1分)

3)粉尘:

石英砂或二氧化硅)(1分)

4)压缩气体:

煤气

5)易燃液体:

重油

6)有毒品:

煤气、三氧化二砷

二、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v3.(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坍塌:

炉火烘烤房梁,引发厂房坍塌;

玻璃熔化池炉耐火砖变形,熔化池炉倒塌。

(1分)

(2)火灾:

现场使用煤气和重油。

(3)其他爆炸:

现场使用煤气。

(4)机械伤害:

现场使用成型机等设备。

(5)灼烫:

玻璃熔液达1300至1700℃高温。

(6)高处坠落:

炉高6m,顶部侧面加料作业。

(7)物体打击:

(8)中毒和窒息:

使用煤气,可能发生泄漏。

(9)触电:

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如照明等。

4、(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

(5)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维修玻璃熔化池炉,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7)迁移重油罐。

(8)现场安装煤气泄漏监测报警装置。

(9)在房顶钢梁下加隔热保护。

第二部分:

重大危险源辨识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者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4、危险物质超过临界量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一种危险物质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另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之比的和大于1。

即当单元中的危险物质量满足下式时,可以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

式中:

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储量;

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N—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

第三部分:

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对策措施:

技术、管理的,技术的可以从下面给的点里找,也可以从题里找到错误的修正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两种考法,

一种是给出场景,提出违规违章的行为:

这种考法注意不管问不问正确的做法一定要写正确应该怎么做,比如:

违规违章行为,叉车司机无证操作,一定写明叉车司机应该取得质监局发的操作证,方可上岗。

说明违章,然后说明正确的做法。

这种把题干上的违规违章写完,可以继续写一些管理不到位的内容(从下面给的20种选择对应的)

另一种就是给出一个安全检查,提出对策措施,这种题就是所有错误改正,然后加后面20种管理措施选有针对性的答题。

举例见上一个例题的第四问。

起重事故的预防

v人员:

持证上岗、防护用品、操作规程、十不吊

v设备:

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v管理:

人员培训、操作规程

触电事故的预防

v接零接地

v漏电保护

v绝缘:

加强绝缘、双重绝缘的工具、设施

粉尘的预防:

改革工艺:

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v湿式作业:

原料水碾、湿式拌料

v密闭、抽风、除尘:

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

v个体防护

v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防尘综合管理

可燃气体防爆

v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管道密闭,防止形成混合物,替代可燃气体或者控制用量、负压操作、通风换气、惰性气体操作

v控制点火源:

禁止明火、防止静电聚集、防止摩擦碰撞、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引起火花

v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v消除或者减少爆炸威力:

安装泄压装置、把设备设置在露天或开敞半开敞的建筑物内,厂房具有足够的泄压面积

管理措施:

v组织机构和人员

v责任制

v规章制度

v操作规程

v安全投入

v教育培训

v安全检查

v隐患排查

v劳动防护用品

v承包商管理

v应急预案

v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v特种设备的管理

v安全评价

v职业病危害评价

v相关方管理

v安全生产许可

v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v安全标准化

v安全文化

(二)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职责(13项)

2、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5、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排查隐患

7、出租、发包的,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

对于重大隐患,报安监和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

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治理方案

一般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重大隐患,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方案。

内容如下: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方案,一定不能就写上面六个点,一定有相应的解释。

第四部分:

安全评价

了解评价的分类,一定明确,新改扩的项目必须做预评价和验收评价,预评价是厂房未建时做的,主要是预测性的,决定项目是不是能做;

而验收评价是建成后进行的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一定认真看题,是预评价还是验收评价。

v安全评价是指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方法,辩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

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评价按照实际阶段不同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v安全预评价

定义:

在项目建设前,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v安全验收评价

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v安全现状评价

定义:

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v安全评价的程序

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根据被评价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作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v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内容基本一致)

•目的

•评价依据

•评价对象概况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方法的选择

•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格式统一)

•封面

•资质证书影印件

•著录项

•前言

•目录

•正文

•附件

•附录

第五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考辨识和对策措施,是必考内容,必考方式

职业危害一般不考评价,就考辨识和对策措施,辨识一定不漏项,宁多勿少

1、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1)按来源分类

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a、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b、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c、生物因素。

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a、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b、精神性职业紧张。

c、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d、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e、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a、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b、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对策措施,每年必考粉尘控制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措施:

革、水、密、风、护、教、查、管

改革工艺过程,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代替人工

可能的情况下湿式作业

对产尘设备密闭、厂房进行抽风、综合除尘

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和个人卫生设施

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综合管理

高温作业的防护

v改革工艺/隔热/通风降温

v供应清凉饮料/耐热工作服

v

噪声/振动危害的控制

v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v减振或隔振的措施

v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

v限制作业时间

v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

v加强日常健康监护

辐射危害的防护

v外防护三原则:

时间、距离、屏蔽防护

v内照射防护:

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

第六部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

1、

v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v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人员在300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还可以只需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v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2、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要求:

班组级和车间级培训的内容必须掌握

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新从业人员

特种作业

人员

要求

高危行业必须按安监部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其他行业经安监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后方可任职,每年应进行再培训,再培训内容,新

新从业人员:

进行入厂三级教育

调岗或离岗重新上岗人员:

应进行车间级培训。

十大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持证上岗

培训

内容

1.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技术等。

3、相关的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其他先进安全生产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案例。

7.其他培训

3.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方法等。

4.应急管理、编制、处理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培训

1.厂级:

基本知识,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事故应急措施等。

2.车间级:

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

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预防事故职业危害措施;

本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处理;

安全设施设备个人防护用品;

本车间安全规章等。

3.班组级:

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之间的衔接,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控制对策、事故案例。

时间

高危行业:

培训不少于48学时,再培训不少于16学时;

其他行业:

培训不少于32学时,再培训(每年)不少于12学时;

不得少于24学时;

农民工再培训8小时,高危行业和岗位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再培训学时8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必考,只有一种考法,找出场景里的特种设备

找去场所的特种设备:

注意场内机动车,仅在厂区内;

注意不要漏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比如液氨储罐和液氨管道和乙炔气瓶

4、相关方管理

v严格审核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v明确双方责任;

v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

v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作业现场管理

v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有完整的记录。

2、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要求承包方做好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并制定安全措施,经生产经营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

v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单位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

v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批准的开工手续后方可开始施工

v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并按规定给予惩处。

v6、同一工程项目或统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v7、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七部分、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一)确定目标

(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五)教育培训

(六)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七)作业安全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五种危险作业(动火、起重、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作业许可;

作业许可,需要有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

爆破吊装作业有专人现场管理;

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分析控制。

2、作业行为的管理

3、安全警示标志

5、变更管理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十)职业健康

1、工作条件、环境符合要求,设施工具适合

2、作业场所检测,告知,记录

3、急性职业中毒场所,报警装置,预案,急救用品,通道和泄险区

4、防护用品易取用,维护保养。

5、告知(合同、培训宣传)与警示

6、申报

(十一)应急救援

(十二)事故管理

(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第八部分、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案例分析。

应急的响应恢复:

这部分就考应急的响应应该做的事情,主要从以下内容里找:

常出题的方式是,某某泄漏了怎么办,主要就从应急响应的角度来考虑。

4.1接警与通知

4.2指挥与控制

4.3警报与紧急通告

4.4通讯

4.5事态监测与评估

4.6警戒与治安

4.7人员疏散与安置

4.8医疗与卫生

4.9公共关系

4.10应急人员安全

4.11抢险与救援

4.12危险物质控制

恢复

•现场清理、

•解除警戒

第九部分、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案例分析。

主要考出事故以后,对策措施,管理还是从以上的20个管理措施里找,技术措施的从题干里找。

级别:

类别

特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死亡(人)

30以上

10-29

3-9

1-2

重伤(人)

100以上

50-99

10-49

1-9

经济损失(元)

1亿以上

5000万-1亿

1000万-5000万

100万-1000万

事故调查权限

国务院

省级

市级

县级

报告

批复

事故:

级别、类别、性质、责任、成因

v确定事故的类别、起因物、致害物、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v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v确定事故的性质:

责任事故

v事故责任者分析:

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v事故教训、对策措施分析

v事故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直接责任

v直接责任者——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v主要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v领导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5)新、改、扩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事故的

2014年案例的预测:

常规的辨识、对策措施、安全检查、特种设备等一定会考

今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事故的责任主体:

包括单位的员工,包括违章的人员、违章指挥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人;

单位;

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

中介机构

2、粉尘爆炸的危害,辨识和对策措施

3、技术措施编制时,一定是从题干里找。

 

预祝顺利通过考试

2014年9月3日星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