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11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必修五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

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

初步解析林冲的性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学习小说。

大家还记得吗?

我们在必修曾学习过哪些小说?

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题,考了不少的外国小说,我们在课外阅读时还得注意这一点。

2、本文导语: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叱咤风云、令后人无限敬仰。

大家能说出水浒的哪些英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了解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辛酸史。

二、作品

1、简介【课件】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自幼聪明好学,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曾中进士。

后来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

张邀请施耐庵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

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隐居白驹,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

书成后,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传》。

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2、《水浒传》的译本【课件】

1872年英国译为《中国人历险记》

1927年德国译为《强盗与士兵》

1934年又译为《梁山泊的强盗》

1922年法国译为《中国骑士传》

1933年美国译为《皆兄弟也》

1956年意大利译为《匪徒》等

互联星空网站:

《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作品简介【课件】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上反抗的道路。

三、知识梳理(略)

四、文本探究

(一)梳理情节

1、师:

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2、基本知识:

【课件】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主要人物:

林冲

典型环境:

风雪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请大家根据本文情节划分段落层次并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1)开端

第二部分: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发展

第三部分: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第四部分:

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4、按地点把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酒店(1~6)

草料场(7~10)

山神庙(11~12)

(二)分析人物性格(讨论交流)

1、分析第一部分: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

(1)师:

此部分中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在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汇报)参考: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

说明林、李亲密关系,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2)师:

林冲被高俅陷害,仍称仇人为高太尉,并对李小二坦言自己是罪囚,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

对诬陷自己的人不气愤、不痛恨,还恭敬地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他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1)开端

第二部分: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发展

第三部分: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第四部分:

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

2、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

难点:

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小说情节,并初步了解林冲这一人物性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一步步忍让的林冲为何最终会选择上梁山。

二、交流鉴赏:

1、分析第二部分: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师: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派陆谦、富安等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进门两个闪字及出去低着头表现了什么?

生:

这两个闪字和低着头用得很形象,说明他们怕暴露身份,躲躲闪闪。

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师: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

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

大惊——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害自己

大怒——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复仇——上街买刀,带在身上,团团寻了一日

性格:

强烈反抗意识

松懈——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就自心下慢(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

性格:

反抗不坚决委曲求全

2、分析第三部分: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

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师: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

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心有疑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听从安排——林冲自来天王堂……

打算安稳过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祈求庇佑——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

性格:

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3、余有叹焉:

【课件】

师:

为什么酒葫芦总是与林冲形影不离?

酒壮懦夫胆,酒消英雄志啊。

酒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妥协的又一个理由和条件。

东京的温柔乡住不成了,住到牢城营的天王堂;天王堂住不成了,住到草料场;草料场住不成了,住到荒郊古庙:

虽然被人家逼到了世界的角落,但只要还有立锥之地,林冲都会苟且,都会妥协。

他让我们心中有一种绝大的反差,绝大的遗憾,绝大的感慨。

在这种反差中,我们为他不平,为他愤怒,为他洒一把同情的泪!

4、分析第四部分: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变是怎样完成的?

先看出门买酒的一段细节描写——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明确:

林冲对这个世界是小心的。

赔着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世界,虽然它如此寒凉(大雪),如此残破(崩坏),如此寂寥,但他不愿冲突。

板书:

(在课本上划出相应的句子作笔记)

将火炭盖了——希望平安,不再出意外。

拿了钥匙,带了钥匙——深信世界的大门会随时为他而开,让他栖身。

反拽上锁了——呵护现有一切,抱残守缺。

(2)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又有一段细节描写——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

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这段细节描写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性格、作用等)

写林冲的责任心。

虽然他此时站在大雪迷漫之中,不知道今晚安身何处,但是,他先想到的是草料场的安全:

搬开、探、摸。

认定安全了,才想怎生安排自己:

卷、挑、拽、锁。

写林冲的软弱和随遇而安

没有怨恨,没有激愤(管营不是说可以弄些盘缠吗),将就着过。

埋下伏笔。

起火是人为。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浸灭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一个细节?

伏笔。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变。

继续写性格。

一个临时栖身地,他都有一种恭敬、一种小心。

据说,女性读者最爱林冲。

原因:

不幸+英武+超强自制力、冷静判断力

林冲的可爱,就在于可靠。

他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靠的下属和同僚。

他一旦选择了某位女子他会为其一生负责;他一旦成为你的朋友,你可对他托付一切,别人可以出卖他而他不会出卖别人;对上司对同僚,他会永远抱一种有距离的尊重,他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对这个集体负责对自己上司负责而不轻易涉及人事上的是是非非。

(4)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荒山古庙。

在这样的地方,林冲有什么表现呢?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有力量。

在这样的狼狈和仓皇里,仍然有条有理从容不迫,耐得住性子,心不烦意不乱,有定性。

——深藏不露的力量。

无反心。

没有过激的言论和举动。

再次强调林冲所拥有的六大件:

花枪、酒葫芦、絮被、毡笠子、白布衫、钥匙。

(5)杀前两个,一点都不罗嗦,杀陆虞候,为什么要罗嗦几句?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

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陆虞候告道:

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且吃我一刀!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这段终极对话,林冲要告诉他:

杀他的不是林冲,是天道!

他违背了基本的为人之道。

山神庙里杀人,是否也含有这意思。

杀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害林冲,恶贯满盈。

(6)结尾一句再次提到林冲的六大件,且看他复仇之后的抉择: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第一,写到了白布衫、搭膊、毡笠子。

这些是穿了,系了,带了。

肯定式写法,这是出行的。

第二,写到了葫芦和被。

这些是丢了不要,否定式写法。

它们象征着安寝和享受,象征着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相处。

第三,写到了枪。

提了枪,肯定式写法。

枪是冲突与决杀,是与这个世界决绝、复仇的东西,现在紧紧握在手里。

从此,花枪上就不再挑着酒葫芦了,挑着什么呢?

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写出了一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而其中的林冲,更是让人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与人性的抗争。

课文的结尾:

……入庙里来……东去。

每当我读到这里时,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镜头:

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拼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

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含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地前行,雪地里一串深深的脚印延伸到远方……

(7)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变化:

【课件】

情节街头遇旧阴谋陷害到草料场雪夜复仇

性格正义感强忍让动摇初步反抗并不坚决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走向反抗之路

由任人宰割的草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

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

(8)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高俅干儿子调戏他老婆)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

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明确:

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

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

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林冲性格变化揭示主题。

板书: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忍)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再忍)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忍无可忍忍)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反)

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

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

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

这就是官逼民反。

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真是——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你能给这副对联拟个横批吗?

(逼上梁山)

(9)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

三、课堂小结:

【课件】

猫儿给围赶得走投无路,也会变成狮子。

——塞万提斯

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和它斗争。

——泰戈尔

林冲性格的变,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

这就是林冲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四、作业设计:

课后第二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直接和间接景物描写及作用

2、理解文中伏笔和照应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文中直接和间接景物描写及作用

难点:

理解文中伏笔和照应部分的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情节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本篇课文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二、分析环境描写

1、知识梳理:

【课件】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例: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开头是警官奥楚蔑洛夫走过的市场:

四下一片寂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作用:

只用寥寥数笔就真实地再现出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

这种社会环境正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逢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

渲染气氛

例:

《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鲁迅的《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作用:

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

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

例:

鲁迅先生的《故乡》,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又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

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

《药》中,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

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写出了华老栓认为儿子的病有药可治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境。

推动情节发展

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深化作品主题

例: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用:

在这里,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这样,就把富人的欢呼和穷人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越紧)

三处描写中,有一个词最有表现力,是哪一个?

鲁迅先生说:

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神韵好得远。

为什么?

明确: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3、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4、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埋下伏笔)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

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5、风雪标题理解(讨论交流)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准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我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标题,很值得体味。

请谈谈你对这一标题的理解。

明确: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的省略。

这句话补全的话,就是对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了。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缀而成的。

这一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场所是

山神庙。

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3)作品的风雪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喻黑暗的社会政治,写出了人物所遭受的险恶境遇。

三、分析细节刻画(伏笔和照应)(备用)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篇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伏笔和照应,文章照应处理有三处,安排的伏笔更是多达11处,整个行文可谓针脚绵密,滴水不漏。

教师引导学生找找,分析它的作用。

1、伏笔(具体语句)

(1)小二曾在东京生活——小二凭口音判断陆谦等人乃东京人氏。

(2)林冲有恩于小二——小二暗中报信。

(3)林冲沧州初遇小二谈及刺配原由:

恶了高太慰——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