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930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类》教案.doc

《《鱼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鱼类》教案.doc

第六节鱼类

一、教学设计思想

《鱼类》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鱼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并通过和鱼类的比较,得出鱼类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实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水产资源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本节课关于鲫鱼各种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

1.简述鱼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3尝试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活动。

4.体会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鱼类特征。

难点是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与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媒体

鱼缸、鲫鱼(或其它常见的活鱼)、细线、木条、清水和冷白开水、一些水产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课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

也可以首先调查哪位学生家里养着鱼,请他们描述一下鱼的生活,进而引入对鱼的生活进行探究的主题。

回忆鱼的生活有关的资料,引发探究的兴趣。

探究竟

本节的“探究竟”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以观察为主,后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作用。

因此,可安排学生在“探究竟”的过程中,组内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一)首先组织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观察鱼类的外形,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并体会鱼的鳞片与体表的粘滑特点,安排学生讨论鱼类在外形和结构特点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观察鱼的外形,认识鱼的各部分结构。

(二)组织学生观察鱼的“吞水”活动,安排学生思考“鲫鱼吞水的意义。

”。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鲫鱼吞水活动与呼吸的关系,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鲫鱼在冷开水中的呼吸实验”(实验方法:

1.两只鱼缸中分别注入清水和冷开水。

2.取两条大小相近的鲫鱼,分别放入两只鱼缸中。

3.观察两条鲫鱼的表现。

预期结果:

清水缸中的鱼正常生活,冷开水鱼缸中的鱼吞水速度逐渐加快且躁动不安,最后吞水动作逐渐变慢而死亡。

这是因为冷开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造成的。

本实验也可作为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结果推断。

完成鲫鱼“吞水”的观察,认识鱼类是靠鳃进行呼吸的。

(三)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的鱼类的标本、实物和图片等。

并组织学生列举本地存在的鱼类,完成鱼类的特征总结。

(四)教师组织学生完成“鱼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

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鱼鳍的作用进行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讨论确定出比较一致的假设即“鳍与鱼的运动和平衡有关”,并鼓励学生在课下针对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且给予一定的帮助。

认识鱼类以外的其它水产动物,并观察它们的外形。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设计探究实验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设计出一套实验方案。

并按照本组的设计完成实验,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对照实验”的应用。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认识鱼鳍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析各组实验设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结果的准确和详细程度。

交流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本部分知识在“探究竟”过程中已经基本讨论过了,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进行整理即可。

(参考:

①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②躯干部和尾部覆盖着鳞片,其表面生有一层黏滑液体,游泳时可减少水的阻力;③躯干部和尾部都有鳍。

肌肉和鳍配合,使鱼能轻便地在水中游动;④用鳃呼吸。

当水不断从口流人口腔,经过鳃并由鳃孔排出的时候,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而水里溶解的氧气渗入鳃中的毛细血管。

这样就保证了鱼体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综合“探究竟”中得到的结论,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请学生判断“章鱼”、“鱿鱼”,这些名称里带有“鱼”字的动物,是否是鱼?

提问:

实验结束后,我们应怎样处理鲫鱼?

引出“课外实践”活动,建议每小组饲养1至2条观赏鱼。

归纳并说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思考回答。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周后展示交流心得。

师生总结、构建鱼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示:

年年有余(鱼)的年画,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指导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我国常见鱼类、本地区常见鱼类。

由“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引出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鱼类资源

现状的资料。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

展示:

我国在保护渔业资源上的做法,引导学生谈感想。

观看。

联系生活,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个小组分别对我国多种多样的淡水鱼、海水鱼、

观赏鱼进行展示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我国鱼类资源现状的认识。

认识保护鱼类资源的迫切性,了解合理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的具体做法。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学知识。

思考并总结。

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第六节鱼类

一、鱼类的外形和结构

二、常见鱼类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