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963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从谈话、听歌曲入手。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

(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

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师:

口才好文笔好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

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2、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

教后反思:

陶校长的演

2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从课文题目入手,了解作者,初步认识演讲,然后理解何演讲

2、听录音,读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词语

情感与价值

   、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

(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

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

(板书:

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

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

也可同座交流。

(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

(问健康:

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

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

”(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

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

(“否则”:

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

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

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

(“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

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

(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

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

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

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

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

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

出示卡片:

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

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

(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

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

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

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

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

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二)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

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

             第二课时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一、复习

  1、读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 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演讲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

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部分

  2、自读自悟4、5自然段,练习演讲。

  分工学习课文,1——4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

5——8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也可和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读悟收获指导演讲

  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

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1)“问工作”部分

  A、层次:

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B、重点句:

“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

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C、指导演讲重点句。

  

(2)“问道德”部分

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B、举例说明“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

(真诚,不虚伪的人。

)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

(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3)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

   A、各自准备,看词语有感情地演讲。

    词语:

工作好坏很大影响承担责任心办事能力基础重要的学习

    做人的根本即使稳定发展讲究真人

   B、指名演讲,组织评议,任命“小小演讲家”称号。

  4、学习第6自然段。

    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

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教后反思

古诗两首

史育斌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谈话、图片激趣、知道学生反复朗读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

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

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

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

(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

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

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

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

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

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精度诗歌,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课时。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

“芬芳”什么意思?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

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

(2-5)

  谈话: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读生字词。

正音:

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

(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