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149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XX县XX镇XX村XX煤矿土地复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济宁天律XX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所在地

济宁市XX县XX镇

项目所涉及

及行政村镇

XX镇XX村

项目区

经纬坐标

东经116°

32′34″—116°

33′02″;

北纬35°

06′24″—35°

05′56″

项目申报类型

县级项目

项目性质

土地复垦

项目区地貌类型

采煤塌陷地

项目区土地

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985.543亩。

坑塘水面706.40亩,

土地权属情况

农村集体所有,村民承包使用,界址清楚,权属明确。

项目范围

项目区北面到大程村村界,西到巩庄村村界,南至万福河,东面至南林村东界。

项目建设规模985.543亩,总投资628.162万元。

单位面积投资0.6668万元/亩。

预计新增

耕地面积

700.9亩

项目建设期

(年)

一年

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28.162万元。

XX县濒临南四湖,地势低洼,土地平整,土壤肥沃。

由于XX煤矿开采生产造成地面塌陷使本就较低的土地更加低洼积水,形成大面积的坑塘水面,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原本突出的人地矛盾日益加深。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挖掘耕地潜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XX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规定,计划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对XX镇的塌陷地进行复垦,努力扩大有效耕地面积,改变农村面貌,提高人居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尽快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

通过土地复垦和整理,共复垦整理土地985.543亩,新增复垦耕地700.9亩,新增耕地率71.12%。

土地复垦竣工后,项目区内的地貌、水文、土壤肥力、农田环境、农业生产、经济状况将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抗灾能力将大大提高。

项目总投资628.162万元,平均投资0.6668万元/亩。

财务分析

项目区总投资为628.16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966.5392万元,占总投资的87.42%;

其他费用115.946万元,占总投资的10.62%;

不可预见费21.6787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1、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土地生产条件,完善了农村道路、水利设施,方便了群众生产。

使项目区群众有更多土地可种,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从保护耕地角度来看,能够较好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沟路渠得到了浓缩改造,低洼地、灌木林地得到了整理,塌陷地水面得到复垦,复垦为耕地。

通过土地复垦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大减轻了旱涝灾害,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经济效益:

项目整理后,经济效益可观。

新增加耕地面积700.9亩,项目整理后,按照作物种植收益分析(区内以种植莲藕、杞柳、水稻计算);

预测水稻单产600公斤/亩,单价2.0元/公斤,扣除生产成本250元/亩,新增纯收益950元/亩。

预测莲藕单产1500公斤/亩,单价2.4元/公斤,扣除生产成本.1500元/亩,新增纯收益2100元/亩。

预测杞柳单产1000公斤/亩,单价1.4元/公斤,扣除生产成本250元/亩,新增纯收益1150元/亩。

合计新增经济效益4200元/亩,总计增加经济效益401.76万元。

3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本项目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思想正确,规划方案目标明确,预算科学合理,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除考虑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外,还特别注意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

综合各因素分析、论证,认为该项目切实可行。

建议:

一、建议XX煤矿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复垦水平。

二、尽快将该项目立项并纳入县级投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计划。

三、尽快批复,项目立项,着手组织实施,确保竣工,早日见效。

项目区整理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

总面积

农用地

建设用地

耕地

其他农用地

合计

独立工矿用地

居民点用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灌木林地

农田水利用地

241.143

706.4

38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

17.3942

11.5884

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对比表

整理前

整理后

济宁市XX县XX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概况

1.1XX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XX煤矿采煤塌陷地是XX煤矿采空后塌陷而形成的,目前基本上经过三至五年的采煤塌陷后已趋于沉稳,沉陷速度趋缓,基本上处于稳沉阶段,具备综合治理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的条件。

项目区位于

05′56″。

该地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言较好。

但是由于采煤塌后地面下降,交通,水利,农田、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农田高低不平,坡度加大。

因而土地造成积水绝产或是杂草丛生。

塌陷深度一般为2-3m之间,个别地块大于3米。

该区域原地貌类型本是平原低洼地,经塌陷后成为沼泽和积水地区。

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根据省市政府要求和县政府布置准备,2009年-2010年治理XX煤矿采煤塌陷地并申请XX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为县级开发复垦项目。

整治采煤塌陷地同时整治农田、道路、渠道,恢复生产,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1.2项目简介

⒈⒉⒈项目类型

该项目为重点项目。

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县、镇、村和XX煤矿对土地复垦积极支持,项目区群众对土地复垦有较好认识,政府及煤矿领导认识到应尽复垦义务同时提高土地效益。

二是整理集中连片,边界清晰,无权属纠纷,便于管理。

三是项目净增耕地面积大,预计整理土地985.543亩,其中新增耕地700.9亩,新增耕地率71.12%。

四是效益大,代表性强,同时可带动其他土地整理项目的进行。

⒈⒉⒉项目性质

该项目是以采煤塌陷地地治理为主的“土地复垦”项目。

⒈⒉⒊项目范围

项目区范围东经116°

06′24″——35°

⒈⒉⒋项目规模

1、项目区总面积为985.543亩。

全部为塌陷地,坑塘水面985.543亩。

2、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628.162万元,平均每亩投资0.6668万元。

按新增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每亩投资0.8962万元。

⒈⒉⒌项目工期

项目计划2010年1月开工,2010年12月竣工,用1年时间完成。

⒈⒉⒍项目任务目标

1、对塌陷地坑塘水面进行整理,努力增加耕地,对新增耕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要求田块相对集中,沟渠布局合理便于机械耕作,整理三年后达到当地高产稳产标准田的基本要求

2、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复垦,新增耕地700.9亩,新增耕地率为71.12%。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项目区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济状况等将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对项目区外的生态环境也将有良好的影响。

2、报告编制依据

2.1政策法规依据

2.1.1政策性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

⒉⒈⒉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⒉⒈⒊行政规章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4)《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

(5)《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

⒉⒈⒋地方性法规

(1)《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2)《山东省土地复垦管理办法》(1999年1月18日省政府令第102号)

(3)《山东省省级投资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鲁国土资发〔2002〕170号)

(4)《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5)《济宁市市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济财字[2007]6号)

⒉⒉各种有关规划、计划依据

⒉⒉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⒉⒉⒉《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⒉⒉⒊《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⒉⒉⒋《XX县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⒉⒊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指标

⒉⒊⒈《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⒉⒊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⒉⒊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⒉⒊⒋《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1994)

⒉⒊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⒉⒊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⒉⒋相关资源报告

⒉⒋⒈《XX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

⒉⒋⒉《XX县土地利用详查报告》

⒉⒋⒊《XX县统计年鉴2007》

⒉⒌与项目可行性分析有关的基础资料

⒉⒌⒈XX县水利、农业、林业、建设、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

⒉⒌⒉项目研究人员实施踏勘的有关第一手资料。

⒊项目区概况

⒊⒈自然条件

⒊⒈⒈地理位置

项目区座落在XX县XX镇的西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

总面积985.543亩。

⒊⒈⒉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鲁西南黄河冲扇缘,微地貌类型为低平洼地湖滨平原,地形平坦低洼,土层厚,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3.5-34米。

⒊⒈⒊水文地质

项目区地处鲁西南黄河冲积扇缘,地表为第四纪沉积物,沉积物较厚,地下水埋藏于第四纪松散地层,大致可分为上部潜水、潜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水量丰富,水质好,埋藏浅,最浅处1米左右。

⒊⒈⒋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水热同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4.3小时,太阳辐射平均总量为117.5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为13.7℃,年均降雨量为697.0mm,雨季多集中于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58.9%,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⒊⒈⒌植被

本县植被多为人工栽培作物、林木等及田间杂草。

东部地势较为低洼,多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莲藕、杞柳等;

西部相对地势较高,多以棉花、大蒜为主,其次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

⒊⒈⒍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以淹育型新水稻土为主。

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土壤有机质1.5%,土体内无不良层次,适种作物广。

土壤较为粘重,表层为粘土或重壤。

⒊⒈⒎自然灾害

威胁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雨涝、冰雹、低温和干热风等为主。

根据二十年来降雨量分析,其基本规律为春旱、初夏旱、晚秋又旱;

仲夏或旱或涝,入秋旱偏少、涝则多。

⒊⒉自然资源

⒊⒉⒈光热资源

光照资源丰富。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4.3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3%。

气温≥0℃期间日照时数多达1977.0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85.1%。

本县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7.54千/平方厘米,3—9月份(作物生长期)平均月辐射总量为12.083千卡/平方厘米。

温度稳定通过≥0℃的积温5069℃,80%的保证率为4967.4℃。

而农作物对太阳光能利用率一般较低,以本县目前某些作物的最高产量水平计算,光能利用率仅为1.4%.

⒊⒉⒉水资源

XX县地势低洼,濒临南四湖,水源充足。

境内河道纵横、沟渠如网、坑塘密布、水域广阔,全县水域面积为6653.11公顷。

主要为湖水、河水、地下水、拦蓄客水和自然降水。

全年平均径流量36070.10万立方米,拦蓄量745.96万立方米,回归量26145.96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1229.83万立方米。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97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集中程度较高,80%左右的水资源集中在6-9月份。

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排灌设施,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提高耕地海拔高度减少涝渍灾害为土地复垦整理的重点。

⒊⒉⒊生物资源

本区生物资源主要为农作物和林木。

粮食作物有: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

经济作物有:

棉花、大蒜、杞柳、白莲藕等。

蔬菜作物有:

大白菜、小白菜、大葱、元葱、芹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韭菜、萝卜、菠菜、芥菜、花菜、甘兰、山药、毛芋、黄瓜等。

林木类主要乔木、灌木树种:

刺槐、杂交杨、毛白杨、泡桐、法桐、柽柳、白腊、国槐、苦楝、白榆、臭椿等。

果树类有:

苹果、梨、桃、李、杏、大枣、葡萄等。

⒊⒊社会经济条件

XX县XX镇总面积112313.2亩,人口2.9万人,人均耕地1.75亩,人均收入4262元。

项目区为优质高产良田,道路灌溉设施齐全,收益较好。

农民以出售农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百姓惜土如金,无耕地撂茺现象。

自XX煤矿投产以来耕地塌陷日益严重,使农民耕地减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降低,尽管有一定补偿,农民情绪仍不稳定。

⒊⒋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可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985.543亩,其中,农用地246.647亩,占总面积的25.03%。

在农用地中,耕地213.147亩,占总面积的21.63%;

林地33.5亩,占总面积的3.40%;

农村道路9.39亩,占总面积的0.95%。

农田水利用地8.11亩,占总面积的0.82%。

坑塘水面721.396亩,占总面积的73.20%。

现在已全部塌陷,坑塘水面面积为985.543亩。

⒊⒌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⒊⒌⒈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为高产、稳产、优质粮田,排灌系统等骨干设施齐全,主排供水渠呈网格状密集分布,目前已塌陷损坏,不能正常使用。

⒊⒌⒉交通状况

项目区周边交通条件良好,有乡镇公路穿过。

现已塌陷,不能使用。

⒊⒌⒊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道路、沟渠两旁林网已破坏,大大增加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⒊⒌⒋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邻近村庄,区内主要电力设施已基本改造完成,入户电力线全部完成。

但项目区内电网需重新铺设。

⒊⒌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周边林网已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项目区周边没有污染较重的化工、造纸企业,土壤、水质不存在被污染现象,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较好。

⒋项目分析

⒋⒈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⒋⒈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项目实施后的土地利用方向与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一致,土地整理期限与用途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土地复垦整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存量土地资源,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⒋⒈⒉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本项目已被列入《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本项目的目的是增加耕地,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因此,本项目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

⒋⒈⒊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项目区实施土地整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新修和维修水利配套设施,严格按照水利部门规划,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⒋⒉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土壤有机质1.5%,土体内无不良层次,适种作物广泛。

项目区总面积985.543亩,区内完全塌陷坑塘水面所占面积较大,利用率低。

因此,土地整理潜力大,难度小,见效快。

通过对区塌陷地坑塘水面进行整理,努力增加耕地,对新增耕地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要求沟渠布局合理,培肥计划切实可行,整理三年后达到当地高产稳产田的基本标准。

新增耕地700.9亩;

新增耕地率为71.12%,土地利用率达到100%。

⒋⒊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土地整理以对区内塌陷地坑塘水面的整理为主,整理后的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合理配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⒋⒋项目区土地限制因素分析

⒋⒋⒈地形条件

项目区周边为优质良田,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较浅,为典型的湖滨洼地。

部分地区有积水,出现冷侵田。

施工面积大,工程量大,给施工带来诸多不利条件。

⒋⒋⒉土壤条件

项目区为鲁西南黄泛冲积扇缘,土层自西向东分别为潮土、盐化潮土、盐化潮土型幼年水稻土,潮湿型幼年水稻土,潜育型幼年水稻土。

多为河流沉积在河地的淤泥,土壤厚,有后劲,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生产潜力。

⒋⒋⒊水资源灌排条件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提水灌溉受来水量影响且费用高。

排水需强排,受南四湖影响地下水位较高,易受涝渍灾害,易种植水稻和莲藕等耐涝渍作物。

⒋⒋⒋气候条件

项目区位于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降水量集中且分布不均,易涝、多冰雹和干旱天气。

⒋⒋⒌区位条件

项目区位于XX县XX镇,农业经济较好,土地利用集约度高,但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⒋⒋⒍资金投入

项目区为高产农田,通过土地整理能大面积增加耕地,给百姓带来诸多实惠,农民积极性高涨,但由于本项目规模大,单靠一村一户来整理,形不成规模,效益低下。

因此,资金投入并及时到位是项目实施的最大制约因素。

⒋⒌公众参与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对此,我们在制订整理规划方案的同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实施该项目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群众对土地整理的认识较高,一致认为项目区的实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的增收,有利于当地财政状况的改善,对全面实施该项目十分拥护。

⒌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⒌⒈规划原则

本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⒌⒈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⒌⒈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⒌⒈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⒌⒈⒋因地制宜的原则

⒌⒈⒌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用性的原则等。

⒌⒉规划依据

⒌⒉⒈总体及专项规划

(1)《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XX县土地开发复垦规划》

(3)《XX镇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

(4)《XX县水利区划》

⒌⒉⒉行业标准

(1)《土地开发复垦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复垦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⒌⒉⒊有关部门技术要求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1994)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

(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1998)

⒌⒊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

⒌⒊⒈项目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合理布局的标准。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目前规划不合理,利用效益不高的沟、路、渠进行改造,对区内塌陷地坑塘水面进行挖深填浅,减少非耕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合理调整区内的道路布局,修筑桥涵等农田水利设施,建成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使用集中投资的方式,达到长期的效益。

⒌⒊⒉项目区总体布置

1)田块规划

在土地复垦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工程和灌排工程布局田块。

标准田块的长度×

宽度定为200~300米×

300~400米不等,呈长方形,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种植管理,满足灌溉排水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

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

(1)灌溉:

充分利用区内现有排灌站,能正常发挥效益,涝时向河中排水,旱时由河向渠灌水。

通过农渠、毛渠进行农田灌溉。

(2)排水:

20年一遇降雨量按160毫米计算,要求在2日内排完,据此设计农沟横截面为梯形,上口宽2.5米,边坡比为1:

1。

项目区内斗沟、农沟相互贯通,降低地下水位,汇集地表水。

共设10条农沟。

3)道路工程规划

在规划方案中,考虑到大型农耕机械的进出以及项目区内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原有干道、支道、田间道,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完善,田间道和生产路纵横交织形成方格农田。

安排规划生产路10条。

⒌⒋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项目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⒌⒋⒈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的实施基础,目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