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26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6.有关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一或两个DNA分子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

C.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控制着相对性状

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变异

7.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证明了上述说法

B.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使其得出的结论更可信

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D.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

8.下列有关遗传学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载体包括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而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②孟徳尔、摩尔根在进行遗传学的研究中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③生物圈中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9.下列与教材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黑藻叶均可用于观察线粒体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均需使用酒精

C.人鼠细胞融合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均使用荧光标记法

D.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

10.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红花与白花、宽叶与窄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且存在某种隐性基因导致花粉致死现象。

将表现型相同的杂合亲本杂交得到

随机授粉得到

,其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性别

红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雌性

雄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为

B.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宽叶♂:

窄叶♂:

宽叶♀:

窄叶♀

D.

红花雌株与红花雄株杂交,后代中红花♂:

白花♂:

红花♀:

白花♀

11.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其中i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e为脱氧核糖核苷酸,h为蛋白质

B.f在i上呈线性排列,f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C.f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若g中(G+C)/(A+T)=0.5,则A占g中总碱基数的比例为1/2

12.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RNA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13.下列叙述中,不能为萨顿的“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提供依据的是()

A.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的,但是在形成配子时都会分开

B.每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都发生自由组合

14.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

B.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二、填空题

15.在全球新冠病毒迅速蔓延之际,一些国家又拉响了蝗灾警报。

2020年肆掠非洲的蝗灾,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罪魁祸首是一种栖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虫——沙漠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现象,推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激素名称)的调节作用,使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2)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的危机。

(5)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染色体为2n=24,约有17000多个基因)细胞作材料,通过显微镜技术研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卵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提出“染色体在基因上”,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的两点依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遗传学相关知识,填写以下空白:

(1)孟德尔历经8年用豌豆进行____________实验,针对实验结果,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科学方法,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

(2)1903年,萨顿运用_________________,得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理由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__关系。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

该模型的要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相连,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4)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实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

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17.在一群果蝇中,发现其眼色有红眼、朱砂眼、白眼三种,请根据下列实验,分析亲本基因型:

亲本

子一代

♀红眼×

♂白眼

雌、雄均表现为红眼:

朱砂眼=1:

1

对此现象有以下几种假设:

(1)假设一:

果蝇眼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判断红眼(A1)朱砂眼(A2)白眼(A3)的显隐关系:

_____________;

亲本中父本和母本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 

(2)假设二: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A基因控制果蝇眼色的色素合成,且A_B_为红眼,A_bb为朱砂眼,aa无色素为白眼。

①若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中父本和母本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 

利用朱砂眼(Aabb)和白眼(aaBb)杂交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其中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中父本和母本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中父本和母本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8.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

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

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红眼(雌)×

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

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

(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

(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

以下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红眼(F1雌) 

×

测交子代 

红眼(雌) 

红眼(雄) 

白眼(雌) 

(说明:

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蝇来自于杂交实验的F1)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B、b。

提示:

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

19.某科研人员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已知控制体色的等位基因是A/a,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是R/r,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P)

子一代(F1)

正交组

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1:

反交组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1:

(1)控制体色的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假如反交组的F1雌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个体,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3)进一步研究发现,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当每对等位基因中均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为野生型果蝇,眼色表现为暗红色。

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

这三个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意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色眼,说明眼色至少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色眼,而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那么___________(填“白色”“朱红色”或“棕色”)眼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20.豁眼鹅(鸟类)是我国著名的白鹅品种,其1日龄雏鹅往往呈现黄色或淡黄色,但少数雏鹅个体绒羽呈现浅褐色,为研究其羽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随机交配实验:

选择白羽豁眼公鹅40只,白羽豁眼母鹅200只,公母1∶5混群饲养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雏鹅羽色。

实验一结果:

子代雏鹅羽色

黄色(只)

浅褐色(只)

160

115

18

49

实验二,杂交实验:

选择白羽豁眼公鹅(雏期为浅褐色绒毛)4只,白羽豁眼母鹅(雏期为黄色绒毛)20只,于个体栏内公母1∶5(每组5只母鹅)饲养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雏鹅羽色。

实验二结果:

81

79

研究表明:

雏鹅羽色黄色由基因S控制,浅褐色由AL控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推测控制豁眼鹅雏鹅羽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判断,雏鹅羽色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中子代雏鹅中雌性羽色出现了黄色和浅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答】

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答案】D

A.基因在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该论述支持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这一观点,A不符合题意;

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该论述支持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这一观点,B不符合题意;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该论述支持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这一观点,C不符合题意;

D.要支持“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观点,前提是得有基因和染色体的存在,而在原核细胞中因为没有染色体,所以无法支持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说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但他没有提出“基因”一词,A错误;

B.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在萨顿的基础上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大肠杆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A正确;

B.基因cb与基因w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不能互换实现基因重组,B错误;

C.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如果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就不会导致基因突变,反之则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

D.朱红眼基因、白眼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D错误。

5.【答案】A

A.a、b、c和Ⅰ、Ⅱ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

C.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是位于DNA上,C错误;

D.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而不是基因的排列顺序,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A.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含1个或2个DNA分子,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因为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B正确;

C.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C错误;

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缺失,D正确。

7.【答案】C

A.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证明了上述说法,A错误;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使其得出的结论更可信,B错误;

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C正确;

D.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还有少量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①正确;

②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以及摩尔根进行的果蝇杂交实验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②正确;

③生物圈中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③错误;

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④错误;

⑤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⑤错误。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9.【答案】A

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以用来观察线粒体,黑藻叶中由于有叶绿体干扰,不可用于观察线粒体,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均需使用酒精,前者用酒精和盐酸混合作为解离液,后者用酒精进行冲洗,B正确;

C.人鼠细胞融合用到了绿色和红色荧光,现代分子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也使用荧光标记法,C正确;

D.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来,单独地研究它们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11.【答案】D

A.据图分析可知:

e为脱氧核糖核苷酸,g为DNA,h为蛋白质,i为染色体,A正确;

B.f基因在i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f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B正确;

C.f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因为DNA双链中C和G的含量相同,T和A的含量相同,g中(G+C)/(A+T)=

,则T和A占了g中总碱基数的2/3,故A占g中总碱基数的比例为1/3,D错误。

12.【答案】C

A.核酸只包括2种,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A错误;

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不包括RNA,B错误;

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Ⅰ是固醇、Ⅱ是胆固醇、Ⅲ是维生素D,固醇除了胆固醇和维生素D以外,还有性激素,C正确;

D.少数酶和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A正确;

B.每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B错误;

C.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正确。

14.【答案】B

【解析】

A.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而花顶生是相同基因,应有3对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图示所有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

C.控制茎高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不一定都能观察到,D错误。

15.【答案】

(1)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

②基因比染色体小 

(1)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由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使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所以会出现发热现象。

(2)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其原因是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的危机。

(5)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通过显微镜技术研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卵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的理由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但是也有人提出“染色体在基因上”,由于 

②基因比染色体小,所以此假说不成立。

16.【答案】

(1)杂交;

假说-演绎

(2)类比推理;

平行

(3)双螺旋;

磷酸和脱氧核糖

(4)同位素标记;

半保留复制

(5)有遗传效应;

碱基排列顺序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针对实验结果,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

(2)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理由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相连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4)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实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17.【答案】

(1)红眼(或A1)对朱砂眼(或A2)、白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