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28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案完成Word格式.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下面请第四小组借助自做的多媒体课件为大家讲述这一杀手的危害性。

(二)构建——自身防毒墙

1.我们是毒品的主要目标,大家说说为什么青少年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2.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如何构建严密的防护墙?

(三)警戒——毒品潜侵袭

(四)结束语 

禁毒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幸福的生活绝不能被毒品的破坏。

请谨记:

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

各小组自由发言,表演短剧《校园一角别阴暗》

各小组献计献策——力主可行

课后反思

杜绝毒品 

警钟长鸣

(一)

第2课时

1.让学生知道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

针对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毒品和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行为我们可以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加以打击。

2.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国执法打击的重点对象。

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道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

教育对象(未成年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容易经受不了各种诱惑,所以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课件、录像片《东方110》、法律宣传

(一)回顾历史(展示虎门硝烟幻灯片)

教师介绍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教训,人民饱受磨难,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个个吸毒后精神萎靡,打仗失去战斗力,就像海浪后泛起的泡沫。

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俗称“四号”)、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

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接而导致死亡。

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

反之,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人民坚定信念与之抗衡;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请远离毒品!

警惕毒品的侵蚀!

警钟长鸣!

请看纪实片(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二)小组讨论

1.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对毒品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2.课前准备情景小品表演

3.要求写一片题目为《远离毒品》的宣传小作文

警钟长鸣

(二)

第3课时

(三)播放搜集纪录片———刑警803如何英勇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

1.观看后,请小组代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2.由教师引导用法律武器来制裁犯罪分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非法行为有多种类型。

其中,它严厉规定禁止:

a.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b.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

例如,某家火锅店在其经营的食物当中就因为摆放罂粟壳而遭到法律的追究。

一般来说,《条例》有三种处罚手段:

警告、罚款、拘留。

《刑法》规定:

实施贩毒数量在一定范围将受到刑罚处罚。

见《刑法》中具体说明。

(四)畅想未来(总结)

我国现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但总有一些犯罪分子想目前摆在我们中国人民面前还有许多问题,国内的犯罪数量并未减少,反而逐渐增多。

利用各种手段来加以破坏。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让任何可疑分子有机可趁,依靠相互信任、众志成城一定能阻击各个可疑犯罪渠道。

最终看到一个无污染、人民共享美好和平的世界。

学习《禁毒法》,做拒绝毒品的好公民

第4课时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一、导入:

为了做一个拒绝毒品的好公民,我们就必须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禁毒法》。

《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学习《禁毒法》基本内容

《禁毒法》共有七章七十一条:

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禁毒工作的方针、体制;

第二章为禁毒宣传教育,规定了禁毒宣传教育的义务;

第三章为毒品管制,规定了毒品的全面管制措施;

第四章为戒毒措施,规定了有针对性的戒毒措施;

第五章为禁毒国际合作,规定了统一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

第六章为法律责任,对禁毒国际合作做出了规定;

第七章为附则。

下面我们选取其中部分章节一起学习。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3.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课件、禁毒教育宣传片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

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 毒品的危害;

C 吸毒成瘾的途径;

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三)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

四知道"

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

知道毒品的危害;

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五)、教师总结

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远离毒品 

关爱未来

(一)

第6课时

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知道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理解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4、青少年懂得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

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知道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青少年懂得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一)、毒品的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鸦片:

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

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

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

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

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

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6、可卡因:

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

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

如果大计量。

则可导致死亡。

关爱未来

(二)

第7课时

(二)、毒品的危害(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艾滋病”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3)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三)、毒品的成瘾性

毒品的成瘾性是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并反复的使用毒品,以取得快感,或避免出现痛苦,使吸毒者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和病态状况,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两种。

精神依赖性:

也称心理依赖,这是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效应,毒品使用者处于一种追求使用毒品的强烈欲念下有一种渴求,这种欲念强迫吸毒者不顾一切去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身体依赖性:

又叫生理依赖性,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这时候身体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停止使用毒品后,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以海洛因为例,其戒断症状表现为打呵欠,流泪、流涕,皮肤起鸡皮疙瘩,出汗,瞳孔散大,肌肉、骨、关节疼痛、寒战,体温高,生理上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嚎叫、撞墙,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吸毒就违法 

制贩毒犯罪

(一)

第8课时

1.通过毒品的专题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知道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吸毒,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禁毒防毒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涉毒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涉毒的一般违法与毒品犯罪

与毒品违法犯罪有关的法律法规

导入(情景导入法):

多媒体呈现材料:

中国拒绝毒品。

为了配合联合国禁毒十周年宣传活动,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察法学研究所、北京超界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摄制的大型电视文献专题片《中国拒绝毒品》于6月26日联合国禁毒日到来之际,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播映。

结合专题片《中国拒绝毒品》,由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中国政府的禁毒主张和具体措施。

一、中国政府的禁毒主张和具体措施。

并归纳:

1、中国政府禁毒立场和政策:

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摘自《禁毒法》规定。

2、不断加强禁毒立法。

我国高度重视禁毒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禁毒。

20多年来针对不断蔓延的毒品问题,中国政府加快了禁毒立法的步伐,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禁毒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3、矫治、挽救吸毒人员。

《禁毒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采取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或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相结合的综合戒毒治疗、康复措施,努力教育、挽救吸毒人员。

4、严厉惩治毒品违法犯罪。

开展禁毒斗争,扫除毒品祸害,是中国政府的历史责任。

中国政府将在全国深入持久地开展禁毒斗争。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停。

中国严厉惩治毒品违法犯罪。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制贩毒犯罪

(二)

第9课时

二、关于毒品犯罪

1、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目前毒品犯罪是典型的具有跨国性的国际犯罪。

《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

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2常见的毒品犯罪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多少,都应当追究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从重处罚。

(2)私藏、拾得保存毒品等属于非法持有毒品罪。

(3)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是一种犯罪行为。

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4)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

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典型案例表演:

第四小组学生进行典型案例表演,让学生观看故事情节之后进行猜想与探讨。

(5)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

达到一定的数量,构成犯罪。

教师小结:

让学生真正理解吸毒不会就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终将导致各种其他种类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它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制贩毒犯罪(三)

第10课时

一、对吸毒行为的处罚

(多媒体呈现第二小组收集的相关法律条款)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毒、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

强制戒除后有吸食、注射毒品,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二、课堂小结:

毒品离我们并不远!

在座的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同毒品作斗争、同毒品犯罪作斗争、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三、课外延伸:

思考:

作为初中生,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同学、朋友、邻居或亲戚等是吸毒者,我们仅仅和他们保持距离就可以了吗?

如果不是,该如何办?

六、班长代表全体学生发出禁毒倡议

认识艾滋病

(一)

第11课时

1.正确认识艾滋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4、艾滋病病毒的特性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

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艾滋病病毒的"

外貌"

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

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认识艾滋病

(二)

第12课时

第二课时

5、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6、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简述)

常见症状有:

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7、如何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HIV(+),才可以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8、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

各有多长时间?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

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