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349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Word文档格式.docx

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

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

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⑵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

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

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

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

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

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

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

、《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⑴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

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

 ⑵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刘叉、卢仝、马异,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

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

三.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2.指导解题

提问:

由诗的题目,你读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⑴登柳州城楼:

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

⑵寄:

只要设身处地,稍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

3.背景简介(可让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教师补充)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整整过了十年,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五人才得以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千里迢迢赶到长安时,朝廷又受保守派的唆使,改变了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加荒凉的边远的州郡:

柳州(柳宗元)、漳州(韩泰)、汀州(韩晔)、封州(陈谏)和连州(刘禹锡)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四.鉴赏诗歌

 ㈠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㈡重点突破

⑴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

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

具有怎样的特点?

“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⑵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愁: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㈢名句鉴赏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急雨骤的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

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

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自己的情感。

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

五.课时小结

“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把自己的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遭谪贬的无限哀伤之情表达了出来。

六.作业布置

⑴背熟《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⑵诵读《寄李儋元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鉴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2.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节课,一起走进了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领袖——韩愈。

(投影课题)

二.常识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

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

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

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背景简介(可让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教师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即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即现在的广东东部,距当时京都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

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㈡整体感知

⑴哪些诗句是写“左迁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

⑵哪些诗句是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⑶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也表明了尽管招来这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要保持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品格。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两句借景抒情。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

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四.课时小结

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

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

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

笔势纵横,开合动荡。

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

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

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

“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

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

试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

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

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

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

“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⑴背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⑵预习《西塞山怀古》

⑶诵读《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鉴赏。

天上谣

1.能够了解李贺的相关常识。

2.借助注释,理解诗人所写的仙境。

3.初步了解李贺诗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寄托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郭沫若先生曾经在《天上的街市》中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上的街市,作者正是借助地面上没有的这幅美丽的只有天上才有的街市的画面,来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黑暗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这样创作形式的文学家在古代就有,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唐诗人——李贺的天上的世界。

二.常识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富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年少很有才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府试,准备赴京参加礼部参加进士的考试,其父名为李晋,忌贺才名者谓不应进士举)韩愈曾为之作《讳辩》,但最终未能应试。

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在此之后,唐代的内外矛盾充分暴露,李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而又尚有希望的时代。

现实使他不能不面对它、反应它,又刺激它去追求理想,他有才能,有抱负,但其仕途被断送,也就剥夺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因而他的诗歌,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

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充满了忧郁悲愤的悲剧色彩。

现实找不到出路,于是他在诗中自鸣不幸,以神奇的幻想,缤纷艳丽的色彩,扑朔迷离的手法,来刻意的心造仙界、幻境,来表达他的追求与向往,抒发他的苦痛与悲愤,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和慰藉。

有时,天上的仙境只能给他短暂的解脱,而现实的黑暗却像噩梦般纠缠着他,于是,他又用冥界鬼怪、死亡、寒夜等排遣内心的悲痛,因此,被世人称为“诗鬼”,其作品风格为虚幻荒诞、幽峭冷艳,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2.解题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

”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

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

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三.整体感知

1.诗作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类容

3.理清思路

⑴哪些诗句是写天上的生活,哪些是写人间现实?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尾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

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描述了哪几幅图画。

画面一:

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画面二:

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画面三:

神奇的耕牧图景。

画面四:

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2.说说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

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五.课堂延伸

诵读《梦天》,并与《天上谣》相比较,再一次感受李贺梦幻般的宇宙世界。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

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

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

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

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

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

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

“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它原来有一段典故。

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

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

”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齐州”指中国。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

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六.课时小结

这是一首游仙诗。

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

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

“逝将去女,适彼乐士。

”(《诗经·

魏风·

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本专题6首诗

2.课后完成“积累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