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5476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1).doc

第二章声现象总复习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2.过程和方法:

A.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

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C.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D.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E. 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

欢乐?

振奋?

烦躁?

)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

复习重点:

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复习难点:

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一、复习总结:

 

(一)课本知识疏理:

 

1、声音是由于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

必须有        。

     、      、     均可传声,      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

以     的形式传播,叫做。

 

4、声音传播的速度:

(1)在15℃空气中声速是         ;

(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    液体中,液体中声速     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指      ):

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dB。

(2)音调(指      ):

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

决定于发声体的     和     。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     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

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     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

在声源处(防止           )——在传播过程中(阻断           )——在人耳处(防止        )。

 

7、超声波(                的声音)  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

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                的声音)  特点:

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

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

(1)空气传声:

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     、       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2)骨传导:

声源振动→     、      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二)课外知识疏理:

 

1.双耳效应:

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音更具立体声。

 

2.回声:

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    s人耳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   m。

 

二、自我检测:

 

(一)、单选题

1.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点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3.如图所示的芯片大小只有1.5mm,它内置56个超声波发射器和48个接收器,当它导入心脏后,会沿着心脏中的各个主动脉或静脉移动,实时拍摄下心脏内血管的情况,并能精确提供病变位置.下列关于该芯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超声波能成像

B.超声波穿透性强

C.超声波方向性好

D.该芯片发出的超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4.在图所示的波形中,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

5.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

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

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能感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

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

8.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的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推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10.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色

B.响度

C.振幅

D.音调

(二)、多选题

11.(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能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12.(多选)下列乐器中依靠固体振动发声的是()

A.笛子

B.小号

C.小提琴

D.架子鼓

13.(多选)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4.(多选)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 

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三)、填空题

15.马航MH370失联后,美国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金枪鱼”自动水下航行器,到搜索海域全力搜索“黑匣子”.如果定位仪接收到了黑盒子的信息,将根据信号的具体位置会出动“金枪鱼”水下航行器.“金枪鱼”上装有主动声呐,用于海底扫描,找到黑盒子的具体位置然后拍摄水下画面.此实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16.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1)小提琴声_______________;

(2)甩“纸炮”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3)人说话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4)扬声器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5)笛子声_______________.

17.通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仍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中传播.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_________也可以传播声音.

(四)、简答题

18.我们知道: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此时气温约为15℃)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了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19.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1)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写出两点)

(2)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

20.在明媚的春天,蜜蜂和蝴蝶都在花丛飞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蜜蜂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参考答案

一、复习总结:

(一)课本知识梳理

1、物体的振动

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3、波、声波

4、

(1)340m/s,

(2)大于,大于,温度

5、

(1)声音的大小,振幅,远近,0,50,70,90

(2)声音的高低,频率,20Hz~20000Hz

(3)材料、结构,音色

6、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噪声产生,噪声传播,噪声进入人耳

7、高于20000Hz的声音,

8、低于20Hz的声音

9、鼓膜、听小骨,头骨、颌骨

(二)课外知识疏理

2、0.1,17

二、自我检测

1.【答案】A

【解析】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

2.【答案】C

【解析】甲、乙的波形特点是:

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为两列波的形状不同反映了波的音色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答案】D

【解析】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定向性好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上的B超就是应用超声波成像的,所以题中说法不正确的是D.

4.【答案】C

【解析】如图可知,甲、丙的波形相同,所以是同种乐器演奏,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但甲、丙偏离原位置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乙和丁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不是同种乐器演奏.

5.【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

B,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7.【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

8.【答案】B

【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察觉,可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或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通过溅起的水花或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采用的是转换的物理研究方法.

9.【答案】C

【解析】用细线和塑料杯制成的土电话,声音同时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对方听到声音,主要依靠固体(细线)传声,并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10.【答案】D

【解析】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

11.【答案】AB

【解析】A,由教材中“真空铃实验”的过程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A正确;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一段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故D错误.

12.【答案】CD

【解析】各种类型的乐器,发声的部位不同,管乐器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的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弦乐器是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小号属于管乐器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架子鼓分别是琴弦和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属于固体振动发声.

13.【答案】BC

【解析】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D错误.

14.【答案】ABCD

【解析】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利用铁皮发声的特点来检验有无故障.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B超”是利用超声来探测人体内部情况,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实验,核武器爆炸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15.【答案】信息

【解析】声呐海底扫描,找到黑盒子的具体位置然后拍摄水下画面,根据反射回来需要的时间不同,得到海底相关信息,此实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

16.【答案】琴弦;空气;声带;纸盆;空气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成为声源.说明声源的时候要具体到发声的物体或部位.小提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甩“纸炮”是空气的振动、人说话是声带的振动、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纸盆的振动、笛子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17.【答案】空气;固体;液体

【解析】我们通常说话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硬棒可以让贝多芬重新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水中的鱼会被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18.【答案】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规律有: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5000m/s;该金属管是由铝制成的.

(3)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解析】

(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由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2.5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2=t1-△t=2.5s-2.3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5000m/s;

查表知:

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3)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低时,声音传播的越慢;

故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19.【答案】

(1)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解析】

(1)比较表格中的频率范围可以得到:

①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低;②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③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大;④狗可以听到次声波等.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20.【答案】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大于20Hz且小于200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解析】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