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3826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

③动手区:

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4、家长园地:

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可以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六、中、大班主要教育活动方案活动一:

屈原的故事(语言)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

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

(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

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

童谣《拍手歌》

  (语言)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

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

(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

为什么叫《拍手歌》?

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

(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如:

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

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

观看赛龙舟(社会)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四:

美丽的龙舟(艺术)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

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

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

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①龙舟上缺少什么?

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

用什么方法?

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

  (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

龙舟竞赛(健康)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划龙舟动作,两两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2、积极参加竞赛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皮筋龙舟”若干。

  1、模仿赛龙舟的动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戏:

  《划龙舟》。

  

(1)讨论两两合作划龙舟的方法。

两人一组怎样能把龙舟划得又快又好?

  

(2)自由结伴尝试合作划龙舟。

  (3)划龙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

  3、听音乐做全身放松动作。

  活动六:

我爱吃粽子(科学)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活动七:

端午节亲子活动(综合)活动目标:

  1、通过唱唱、跳跳、讲讲、尝尝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过端午节的快乐。

  1、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带、表演材料等。

  2、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活动。

  3、各种端午美食(粽子、绿豆糕、鸭蛋等)。

  1、开展家长、幼儿互动式智力竞赛,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端午节是哪一天?

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2、幼儿节目表演。

  3、家长、幼儿的亲子游戏(如:

包粽子比赛等)。

  4、端午节美食自助餐活动。

  七、端午节相关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

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

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

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

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教学资料。

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楚国。

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

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

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

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

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

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

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

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端午节快要到了,为迎接节日的到来,幼儿园都会组织庆祝活动,如何策划一场别出心裁的端午节活动呢?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端午节独特的风俗习惯及其意义。

  2、与家人一起制作香袋、观看粽子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1、制作粽子和香袋的各种材料。

  2、PPT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入话题:

  1、五月五日是什么节?

五月五日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过端午节?

农历是什么意思?

  2、屈原是谁?

屈原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3、观看PPT,了解粽子、艾草、龙舟等。

  

(二)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香袋、纸制三角综。

  (三)观看部分家长表演包粽子,并与家人一起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这次端午节活动中,孩子们对把粽子抛到河里,纪念屈原,赛龙舟等都很好奇。

  活动刚开始,幼儿和家长都迫不及待的开始装香料,做香囊,每一

  个香囊都倾注了孩子家长的无穷用心。

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几位家长制作粽子后,孩子们在剥粽子的时候发现:

各种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线扎捆起来的、有的则不是用线,是直接用粽叶穿过去的。

但是孩子们都想知道这粽叶软软的怎么可以穿进去的?

是怎么穿的?

  当粽子被切成一块一块开始品尝时,他们品尝各种各样的粽子。

孩子们都很开心,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从活动中了解了这个活动的由来,以及我们民间对于活动的重视,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一、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二、与妈妈一起包粽子(主持人):

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

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主持人):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

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

__同学朗诵。

  第二:

小组朗诵。

  第三:

女生齐诵。

  第四:

男女朗诵。

  第五:

家长和学生齐诵(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

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

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

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

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

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

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吃粽子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

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

最好吃的粽子;

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1)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附:

习俗的传说。

  1)挂艾草、菖蒲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2)喝雄黄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

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3)吃粽子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4)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

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5)划龙船竞赛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举办划龙船比赛,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

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

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6)佩香袋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诗歌内容祭屈原明知忠言惹祸根,报国岂可避死生?

  世人莫笑诗人愚,佞臣昏君最可恨!

  端午节诗词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竞渡曲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