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62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复习材料题doc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

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

净化社会风气;

安定政治秩序;

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和对后世的影响,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史料阅读、整理和解析能力,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

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进行回答。

第1问可结合所学来回答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第2问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分析材料可了解到顾炎武十分重视风俗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而当时风俗颓败。

社会教化功能一问可概括材料信息来回答。

第3问指出顾炎武对儒学的取舍及原因,需对材料三进行分析、解析,顾炎武在材料三中认为舍弃孔孟思想而遵从宋明的理学是不理解儒学的根本所在。

第4问回答顾炎武在学风和时代责任感两方面对时人及后世的影响,本题设问较为巧妙,紧密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要求考生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较好掌握。

11.(2008年上海高考16题)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王夫之:

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1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1)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2)地方权势过大;

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难度:

C

考查点:

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考查的政治制度内容从周秦——明清——近现代,时间跨度很大,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回答第⑴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

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第⑶题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涉及知识点:

13.(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

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⑴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

提出“童心说”;

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⑵相同原因: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

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2)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

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3)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

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4)解答本题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1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

,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

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

君臣平等。

(2)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

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

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

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康德的启蒙思想

(1)题“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应该回顾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张有哪些,再从材料里寻找相关的信息点进行作答。

“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君与臣,共曳木之人”可以归纳出儒家的民本等思想。

(2)题第一小问从关键句“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则失于……尺度。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

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为未来掌权的资产阶级构建政治蓝图。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回顾相关知识点进行评价作答。

第(3)题,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审题时抓住“两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这个界定,在答题技巧上注意可以先分开讲对中国的影响,再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对中国的共同影响。

这样作答比较全面、具体。

(1)政策优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康德的启蒙思想

46.(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28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

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

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

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

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

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可是创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疑难杂症,对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温室小花朵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1)进步之处:

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

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

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2)背景: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壮大;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民权服从国权;

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

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

(4)思想文化传承、发展;

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

思想文化国际性、交流性。

(2分)(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

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

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而手工艺制品是一种价格适中,不仅能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能体会一下我国传统工艺的文化。

无论是送给朋友还是亲人都能让人体会到一份浓厚的情谊。

它的价值是不用金钱去估价而是用你一颗真诚而又温暖的心去体会的。

更能让学生家长所接受。

程朱理学

考查宋明理学。

第一问考查理学的进步意义,从材料一反映的理学兴起的背景、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等解答即可。

第二问考查李贽思想的社会背景,把握明末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解答即可。

第三问考查理学在日本的影响,可从理学的积极意义以及材料三中的伦理道德方面、政治思想方面等即可。

第四问的认识是开放性试题,从思想文化的传承性、多样性以及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方面即可。

、DIY手工艺市场现状分析涉及知识点:

47.(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2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

董仲舒传》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

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4

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培养动手能力□学一门手艺□打发时间□兴趣爱好□

(1)仁;

克己复礼。

(2)出发点:

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1分)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见解:

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

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

(4)内涵:

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方法:

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

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

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二)DIY手工艺品的“热卖化”考查点:

附件

(一):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图1-2大学生购买手工艺品可接受价位分布解析:

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一问是简单识记题,从材料主旨也可得出结论。

第二问从材料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

第三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

第四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理想解答。

第五问的认识是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