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032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万以上

的数的近似数》word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5-17页

【教材简析】

教材以三个世界之最为素材,向学生呈现了几组数。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引出对近似数相关知识的学习。

然后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认识到什么是近似数,以及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总结出“四舍五入”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或“亿”做大单位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使学生在认识、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前准备:

上网或查阅报纸、资料,了解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的一些数据信息。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初步感受“近似数”特点。

大家知道老师特别喜欢上网,想知道老师昨天都看了哪些新闻吗?

新闻内容:

(1)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5市9552平方公里。

(2)2004年底,全市共有73112人,其中,市区2584人。

(3)2005年国家投入了约5000万元用于局属学校校舍建设和维修不断改善局属学校的办学条件;

①教师读新闻,学生听。

②你们知道了哪些新闻呢?

逐题问学生,知道的举手表示。

③为什么大家对2005年国家投入了约5000万元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记得很清楚,而其他的知道的人很少呢?

学生交流,得出: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比较容易记住。

(板书: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比较容易记住)

2.感受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

交流搜集的数据

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回去搜集一些比较大的数据,搜集到了吗?

那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指名说交流的数据,教师把有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对有些问题做些恰当的追问)

谈话:

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这些数据的?

生:

报纸、书刊、网络……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近似数

谈话: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数据,观察这些世界之最,说一说这些数据表示什么?

(出示情境图)

学生交流

谈话:

“埃及胡夫金字塔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这是怎么回事?

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数不是准确数。

2.总结近似数的含义

谈话:

再观察这几组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仔细读一读,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数前面都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

小结: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近似数)

3.巩固近似数的认识

谈话:

在你搜集的数据中有近似数吗?

谁愿意说来听听。

小组交流汇报。

谈话: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用近似数表示的事例,谁能举一举?

4.了解近似数的用处

谈话:

生活中的近似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准确数要多得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近似数呢?

小结:

在生活中有些数据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加方便。

5.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谈话:

刚才我们认识了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置疑:

11030大约是多少万?

引导学生体会11030比一万多一些,比2万少得多,所以11030接近一万。

(2)谈话:

那178680000呢?

(板书:

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

谈话:

观察一下,同学们用的方法有什么规律吗?

小组讨论。

得出“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的方法。

(3)巩固:

再试一试,把34108和9582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好吗?

学生动手写。

教师小结: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谈话:

刚才同学们是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的呢?

学生交流汇报。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以“万”“亿”为单位

谈话:

前面我们还学习了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也可以用“万”或“亿”作单位把它表示出来。

出示

283000≈()万1970000000≈()亿(生试做)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能按要求比较迅速地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了,老师这儿搜集了今年的一个数据,你知道这个近似数它的准确数可能是多少吗?

还可能是多少?

那么它最大不超过多少?

最小不小于多少呢?

出示:

从今年开始青岛市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杂费,以减轻农村家庭因子女就学带来的经济负担,全市已约有600000农村学生从中受益。

第2课时

一、自主练习,复习巩固

1.课本第16页自主练习1。

(1)齐读题目要求,培养学生审题的认真态度。

(2)提出问题。

谈话: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到万位,求它的近似数;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说: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到万位,求它的近似数)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或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和结果。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和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

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于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

2.课本第16页自主练习2。

(1)指名读出这三个数。

(2)引导学生说出“四舍五入到亿位”的意义。

(①也就是要保留到亿位;②也就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3)学生独立做。

(4)班内交流(①先同桌交流是怎么做的;②指名汇报答案并说出是怎么做的;③引导学生说出尾数的最高位,也就是千万位上是几,是比“5”小,用“四舍”法,还是比“4”大,用“五入”法;④注意单位“亿吨”)

(5)德育渗透。

(通过简要介绍“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

”来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要有节约精神)

3.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自主练习4。

(2)班内交流。

谈话:

刚才我们做了自主练习1和4,谁来再说一说“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什么意思?

把一个大数目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时,各应看哪一位?

写近似数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那谁再给大家说一说?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和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说出“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于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二、走进生活,体会意义

1.课本第18页自主练习5。

(1)学生独立做。

(2)指名汇报答案。

(3)班内交流。

(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在前面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说出是怎样求出每个面积数的近似数)

2.课本第17页自主练习2。

(1)学生独立做。

(2)指名汇报答案。

(①.提醒学生加强对每一个“世界之最”的记忆;

②.在学生汇报答案时,提醒学生读时声音要响亮)

(3)班内交流。

(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求出每一小题的近似数。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动手排一排,看排成的100粒大米长约是多少,然后估计1万粒、10万粒、……1亿粒大米排起来的长度。

2.班内交流。

四、开放练习,拓展思维

1.课本第18页自主练习6。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同位讨论怎样填,然后全班交流。

同学们可能填不全,最后由老师小结:

第一道题,20万多的近似数是21万,说明这个近似数是用“五入“法求得的,那么千位上的数字是5或是比5大的,方框里可填9、8、7、6、5,填9是最接近21万;第二道题,近似数是10万,千位上的数字是5,那万位上的数字应该是9。

第二组则由学生独立来填,做完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的。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

位数的除法》word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83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

出示主题图:

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

1.口答列式:

40÷2=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抓两个要点:

(1)因为20×2=40,所以40÷2=20。

(2)因为40里面有20个2,所以40÷2=20。

3.小结:

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

(板书:

口算)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呈现主题图。

教师:

如果将题目改为“有200名师生。

(出示主题图)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一共要坐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花车费多少元?

2.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师:

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板书:

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2)交流:

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

集体交流——分两个层面。

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这是求200里有多少个40)

第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

①因为40×5=200,所以200÷40=5。

②因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每辆车的租车费为840元”并将问题改为“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你们能列式吗?

(1)解释:

为什么“÷40”?

(这是将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

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

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抓两个要点:

①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

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练一练。

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00÷30=450÷90=640÷40=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来解释,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数来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熟练口算

1.教科书第84页课堂活动,完成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84页练习十七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83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习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2.估算:

79÷459×42183÷6310×194.

提问: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

估算除法)

[点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铺垫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题图:

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时可以行207km。

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

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

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

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

要点:

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

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

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

624÷23≈30(时)624÷23≈31(时)600÷20=30620÷20=31

3.独立尝试练习,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48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估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若有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同桌、同组同学或老师。

(3)集体交流——分两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用除法?

(624里有几个48就要行几时)

第二,你是怎样估算的?

(把624看成600,把48看成50,再口算)624÷48=12(时)600÷50=12

三、小结提升、完成板书

小结: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

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再相除。

(2)从解决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四、练习巩固、熟练估算

1.第84页课堂活动。

(1)180÷90=2(时)为什么这样列式?

路程÷速度=时间。

(2)581÷7=83(千米)又能发现怎样的数量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

(3)762÷75≈10(时)怎样估算的?

2.教科书第85页5~8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4页上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0÷2060÷30560÷4100÷5280÷70学生:

4个20是80,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商4。

2.妈妈在超市里买了5双拖鞋,每双30元,妈妈买拖鞋一共花了多少钱?

如果妈妈有200元,最多可以买几双拖鞋?

[点评:

通过前面练习,为后面的试商作准备。

]

二、学习新知识

1.教师:

你们喜欢哪些动物?

知道他们的成长过程吗?

学生自由谈。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教师:

老虎的成长经历也十分有趣。

你能谈谈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吗?

2.小老虎出生几个月后(每月按30天计算)开始随母虎外出?

教师: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解答算式180÷30=。

教师: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1:

6个30是180,所以180÷30=6。

学生2:

18里有6个3,180里有6个30,所以180÷30=6。

教师:

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口算结果用竖式表示出来,这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算理:

除数是两位数,我们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为什么?

(前两位,因为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可被除数的前两位是18,比除数30小,说明了什么?

(说明18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也就是十位上不够商1)这时就要看前几位?

(前三位,用180除以30)怎样想180里面有几个30呢?

(想几乘以30等于180)那么应该商几?

(应该商6)可6应该写在什么位上?

(个位上,也就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商6以后竖式应该怎么写?

让学生说出每步计算过程和所表示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竖式写完。

注意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要工整、规范。

3.教学例3

(2)问题:

老虎出生后要几个月才开始独立生活?

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720÷30=。

教师:

你能独立计算这个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进行笔算:

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前两位)为什么?

(因为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30不够商1)应该商几?

你是怎么想的?

(想几乘30的积最接近72又比72小,2乘30得60,并且比72小)那么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余数12表示12个什么?

(12个10)为什么?

(因为72个十减去60个十,还剩12个十)12个十也就是120,被除数个位的0直接落下来写在12的后面表示120,接着怎么想?

(商4,因为4个30正好是120)那4写在什么位上?

(个位上,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归纳小结:

教师:

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能谈谈列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

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课堂小结教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习了什么知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5页上的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商大了要改小的试商方法,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但是把图中的车改为自行车,小猴在自行车上问:

“还要几时才能到达”。

教师: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解答算式612÷9,并说出列这个算式的理由是图中是求612km里面包含多少个9km。

教师:

会计算吗?

请同学们计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

学生算出612÷9=68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

我是这样算的,先用61个10除9,在十位上商6余7个10;再把这7个10和个位上2合起来以后再除以9,商8。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

就是说同学们是分两步来思考的,第一步想的什么?

学生:

想61个10除以9怎样算。

教师:

第二步呢?

学生:

想72个1除以9怎样算。

教师:

这节课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研究新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再一次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将自行车改为书上的汽车,两个对话框改为书上的对话框,其他的都与书上的图相同,只是“距野生动物园612km”改为“距野生动物园61km”。

教师:

看看图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观察后说出:

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是看61km中包含着多少个34km。

教师:

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61÷34?

指导学生说出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做。

教师:

怎样估算?

学生:

把61看作60,34看作30,这样可以知道大约要2个时到达海滨浴场。

教师:

同学们能用学过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真不错。

但是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整十数来估算?

引导学生说出都看作整十数便于估计商大约是多少。

教师:

对!

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整十数可以很快地估计出商是多少。

现在我们思考怎样笔算61÷34,会把这个横式写成竖式吗?

学生写出竖式后,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

重点讨论商在哪一位?

商是多少?

余数是多少?

为什么要这样算?

教师:

谁来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指导学生说出:

按原来学习的笔算方法,要看61里面有多少个34,把61看作60,34看作30来估计,60里面有2个30,所以在个位上商2,但是用商2和除数34相乘,得68,这个数比61大,这个地方遇到困难了。

教师:

用商2和除数34相乘,得68,这个数比61大,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

说明61里面没有2个34,所以商2大了。

教师:

应该怎么办?

学生:

改成商1。

教师:

请同学们改商后算出结果。

学生算出结果是61÷34=1……27,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

老师有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会商大了呢?

引导学生明白这是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的缘故。

教师:

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

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整十数来估计商,如果估计的商大了或小了,还要改商。

教师:

请同学们用掌握的知识计算下面各题。

56÷2489÷3276÷25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不做任何修改)。

教师:

看看这幅图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后发现:

汽车行驶的速度没有变,小猴的问题没有变,到野生动物园的距离变远了。

教师:

这次要计算他们乘汽车到野生动物园需要的时间,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612÷34,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教师:

612÷34和61÷34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

612÷34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61÷34是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师: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又怎么计算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

教师:

根据我们前面获得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计算612÷34呢?

同学们可以结合第1道题(指板书)思考从哪一位算起,结合第2道题(指板书)思考怎样试商。

学生结合前两道题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1:

我觉得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样,应该从高位除起,由于除数是两位数,至少要前两位才能够除,所以要先考虑61个十除以34的问题。

学生2:

和第2道题一样,计算61个十除以34时,要把61看着60、34看作30来试商,因为60里面有2个30,可以试商2,发现商大了以后,再改商1。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

接下来仍然请同学们结合第1题思考接下来应该怎样除?

结合第2题思考怎样试商?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汇报。

学生1:

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样,这里要把十位上商后的余数27个十,和个位上2合起来,再用得到的272去除以34。

学生2:

计算272除以34时,把272看作270,把34看作30,得到试商9,用9乘34后发现商大了,最后该商8刚好合适。

教师板书

教师:

这样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多少?

学生:

小猴他们还要18时才能到达野生动物园。

三、练习巩固

1教师:

同学们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下面请大家独立完?

798÷42,511÷19。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总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

引导学生总结:

首先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然后进行试商,如果试商大了要改小,最后再用前面的试商方法除个位。

教师:

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略。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88页上的例5,课堂活动第及练习十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小了要改大的调商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