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02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纵放繁枝散诞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风光奇丽: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____绣上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总领全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是“诗眼”,__________一词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还写过其他有关长征的诗词,如《_____________》。

8.快乐读书吧。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他随母亲投奔外祖父。

书中人物性格特点鲜明,有__________的外祖父,__________的外祖母,__________的小茨冈,__________的格里高利。

三、语言表达

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反问句:

(2)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个排比句。

这里的山千奇百怪,形态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题

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0.《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______)

11.《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战斗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12.《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道理。

13.《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渔夫夫妇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部分。

宇宙生命之谜(选段)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

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②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③科学家们还发现: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

14.以上第①第②段主要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介绍了宇宙生命之谜。

15.第①段提到“条件”有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6.水星上存在生命吗?

为什么?

片段中哪句话能给出答案?

用“”画出来。

17.第②段中“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中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地写出了火星________的特点。

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

阅读。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

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

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

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

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

“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

“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

”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

“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

”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

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

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

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

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

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

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

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

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

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矫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4.下列对短文中心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生活中能够于细微处见精神。

C.善于关注细节,人间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做一个好人。

25.仿照第⑨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写生活中“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善。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平台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成功,有失败……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威风凛凛”的“凛”读音为lǐn;

“沧海一粟”的“粟”读音为sù

B.“卡片”的“卡读音为kǎ;

“一哄而散”的“哄”读音为hò

ng。

C.“适当”的“当”读音为dà

ng;

“惟妙惟肖”的“肖”读音为xià

o。

D.读音正确。

2.B

本题主要考查解释字词。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A.顾影自怜:

形容孤独失意。

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顾:

转过头看。

B.风靡全班:

指某事或者某人全班的人都知道了,造成的轰动很大,影响很远。

靡:

散乱,顺风倒下。

C.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肖:

相似,像

D.势不可当: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当:

阻挡,抵挡。

3.C

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

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A.硕大无朋:

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形容极大。

使用正确。

B.孤芳自赏:

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

比喻自命清高。

C.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句子中写没有一丝风,因此用“婆娑起舞”不恰当。

D.玲珑奇巧:

形容小而奇巧,精致奇特,现在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4.A

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结合“最早起源于元代”,可以想到接着写的是“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然后写“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接着写“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最后写“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5.比喻对偶夸张排比

6.绿树村边合视死忽如归春潮带雨晚来急笑问客从何处来殷勤解却丁香结万紫千红总是春黑云翻墨未遮山听取蛙声一片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默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

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出自盛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全诗是: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全诗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全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出自唐代陆龟蒙的《丁香》,全诗是: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全诗是: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词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主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万水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菩萨蛮•大柏地

【分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课文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秀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语段选自课文《草原》,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出自毛泽东《七律·

长征》,意思: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8.高尔基阿廖沙脾气暴躁慈祥善良善良乐观忠厚老实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外书的积累。

解答此类题时,需要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的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从“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小茨冈是外祖父外祖母捡来的孤儿。

”等语句可知,脾气暴躁的外祖父,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善良乐观的小茨冈,忠厚老实的格里高利。

9.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怎么能不这样做呢?

有的像老人,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竹笋,有的像大象……

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

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考查了句子的改写。

①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肯定句,去掉否定词。

即:

把“非这样做不可。

”改为“必须这样做。

”示例: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②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加上“怎么能不”,去掉“不可”,句尾加上“呢”,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示例: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怎么能不这样做呢?

(2)考查了排比句,要注意考虑“千奇百怪,形态万千”表现在哪里,写出三组关系相近,形式相同的句子。

10.√

11.√

12.×

13.×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他的词作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就集中体现了他豪迈、充满战斗激情的创作特点。

因此,说法正确。

11.

考查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就是使整篇文章在围绕主题写的同时,运用合理的写作技巧,来展开情节线索,选取典型的事件,塑造鲜活的人物。

做到内容与主题、技法与文章需要的和谐统。

《狼牙山五壮士》,以描写为主要方法,分两个层次凸显了五壮士的英勇行为,彰显人物英雄气概。

第一层次,以每位壮士为“点”描写,分别刻画英雄形象。

第二层次,以班长的英勇行为为主,其他人物为辅,点面结合进行刻画。

文中对“点”的逐一描写,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点面结合,如“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因此,说法正确。

12.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生爱学科、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主旨并没有告诉我们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道理。

13.

考查了写作手法和课文理解。

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说法有误,《穷人》一课主要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他们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14.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5.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16.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

17.不能删去。

因为“一般”的意思是通常,这就说明了“它们的表面温度,在通常情况下都低于-140℃”,此外也有特殊的时候。

这样的表达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18.列数字作比较缺水、缺氧火星不适合生命存在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和“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可知,以上第①第②段主要从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和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两方面介绍了宇宙生命之谜。

15.

从“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可知,第①段提到“条件”有四个: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16.

从“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

”可知,水星上不存在生命。

17.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说出原因。

“一般”一词不能删去。

因为“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句子中的温度是通常的意思,如果没有“一般”两字,与事实不符,给人错误的信息。

所以,加上“一般”强调通常情况,却不排除特殊情况,说明介绍更为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的特点。

所以不能删去。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句子的“1%、96%”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句子将火星和地球相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地写出了火星缺水、缺氧的特点。

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明火星不适合生命存在。

19.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心胸不宽广,气量小。

20.与聊友闲谈,我还没有来得及发出问候,她就下线了。

我去拜访一位前辈,在告辞时,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

我不容儿子辩解就责怪他,等了解真相后感到自己很狭隘。

21.老人对我的尊重和关心让我感到温暖。

22.抓住人物的动作,通过扔、摔两个动词表明当时我因为误解儿子而显得非常气愤。

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

23.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震撼、愧疚。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