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049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Word下载.docx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诗经秦风蒹葭》。

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

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

采葛》

xx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郑风·

子衿》

你的衣领xx,悠悠xx伤我心。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卫风·

木瓜》

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xx。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淇奥》)

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

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关雎·

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

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

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xx相回报。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荡》)

开始还能有些xx,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鸣》

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B.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

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语出屈原《九章哀郢》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诗人作诗哀悼。

这两句诗便于哀惋中流露了对故国的眷恋,诗中向故乡寻觅栖息之所的飞鸟和即使死去也要把头颅朝向自己洞穴的狐狸,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语出屈原《渔父》。

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异乎寻常的人格,同时也揭示了他因此而遭受摧残的原因.在诗人看来,他身处的世界充其量只是藏物纳垢的渊薮和充满醉汉的场所.诗人与激愤和苍凉中流露了无限的孤独。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语出屈原《离骚》。

"

坠露"

与"

落英"

都是高洁芬芳之物,诗人说以之为食,是就精神素养而言,与字面意义无涉.此句意象玲珑,境界虚空,读之如醍醐灌顶,使人心地一片澄明。

4.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语出屈原《九歌司命》。

此写恋人离别后的惆怅.前句写现实的悲哀,后句更与回味中流露了无限的眷恋.虽然直抒胸臆,不假物象,但却有一唱三叹之妙。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

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7.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屈原《卜居》)

【解读】

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

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

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

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8.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的这句话表达了不为人知的苦闷,同时也表现了君子不与小人同日而语的崇高情怀。

(二)xx时期

C.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古诗十九首之二《xxxx草》

xxxx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xx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三)xx南北朝时期

A.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裏.《观沧海》

2.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

3.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诗》

4.《七步诗》

xx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xx曾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B.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于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C.晋朝的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1.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南北朝民歌:

《xx》、《xx诗》

(四)唐代

8.xx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9.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

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0.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

诗风奔放昂扬。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五)宋代

10.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六)元代

11.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

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

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体裁)分类简表

1、诗

四言古诗:

出观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xx《xx三首》)

七言古诗:

成熟于唐代(xx《闻官军收xxxx》)

杂言古诗:

(xx的《梦游xx留别》)

xx:

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绝句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颧雀楼》)

七言绝句(xx《xx》)

律诗五言律诗(xx《春望》)

七言律诗(xx《xx独步xx》)

排律

2、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3、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套数(散套)(xxxx《xx还乡》)

戏剧(只是供演出的剧本)

杂剧

传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初唐(618—713)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

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

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

确立律体。

初唐前50年,诗坛主盟者多为陈隋旧臣,主流仍是齐梁诗风唐太宗本人虽反对“释实求华”(《帝京篇》序),提倡“词理切直”(《贞观政要·

文史》),也写过一些颇有气势的诗篇,但出于”润色鸿业”的需要,他与群臣游宴唱和,开初唐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风。

真正能在这一时期脱俗的是王绩,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接近阮籍、陶潜,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初唐后50年,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

他们自觉地批判六朝文风,有意识地在拓展诗歌内容、开创新的风格上进行尝试。

“四杰”批判风靡当时的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

上官仪传》)的上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并“思革其弊”(杨炯《王勃集序》)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

刚健清新,启迪盛唐。

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

他的代表作《感遇》38首和《蓟丘览古》7首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在理论和实践上廓情六朝文风,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

但陈子昂的诗歌“复多变少”(然《诗式》),质朴有余,文采不足。

开创有唐一代新文风的任务有待盛唐诗人来完成。

《送xx之任蜀川》(xx)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xx送人》(xx)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xx《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xx《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713—765)

盛害诗人继初唐诗歌革新之后,将建安风骨融入六朝绮丽之中,开创出一代新风:

雄健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这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

盛唐诗歌,具有雄健刚劲的时代特征,已不同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和边塞诗派尤为典型。

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

他们多有边塞从戎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诗描绘边塞苍茫壮阔、奇异瑰丽的景色,抒发他们立功疆场、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洋溢着激扬高亢的时代精神,风格慷慨雄壮。

在七言歌行和绝句的运用上有所创新。

盛唐诗歌不仅有六朝的婉丽,而且情景交融,意象浑成,境界壮阔。

王、孟山水诗派尤为典型。

与六朝的模山范水不同,他们以清丽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重在领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创造意境,并借以抒情寄趣。

形式上,他们多采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盛唐诗人抒发感情,既不掩饰,也不节制,似行云流水,任其自然;

创造意境,浑然一体,无迹可求;

运用语言,质朴无华,情韵深长,因而盛唐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不同于六朝的镂金错采之美。

盛唐诗人在上述总体特征之外,还各有风格。

风格的多样,流派的形成是盛唐诗歌成就斐然的又一重要标志。

“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

”(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盛唐诗歌成就的另一标志是在诗歌形式方面,“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3)不仅如此,几乎在各种体裁方面,他们都能变化创新。

在乐府方面,或用古题写新意(如李白),或咏时事创新题(如杜甫)。

在歌行体方面,破偶为奇,以参差的句式,恣肆的笔调,抒发慷慨跌宕的感情。

(如李白、岑参),在律恃,特别是七律方面,以精严的格律或峭拗的变律、议论朝政,叙述战事,反映民生,抒发襟怀,大大丰富了律诗的表现力(如杜甫)。

在绝句方面,用玲珑的意象、浑成含蓄的寓意,表达悠远的情韵(如王维、李白、王昌龄)。

代表唐朝,乃至我国古典诗歌最高成就的是盛唐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杜甫。

李白的诗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民生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风貌的一面镜子。

而杜甫的诗歌则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

他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语言遒劲,笔法曲折,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

”(元稹《杜君墓系铭序》)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1、xxxx派

①题材:

xxxx、隐逸的生活

②风格:

以平和恬淡、清新自然为主

③体式:

律诗和绝句

④代表诗人:

xx、xx

《过故人xx》(xx)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xx第一诗人——xx

代表作:

《xx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xx派

边塞战争、xx、民族风貌、征夫闺妇

以雄奇浑厚、豪迈奔放为主

③体裁:

歌行体和绝句

xx、高适、xx、王之涣、xx颀、xx

⑤代表作:

《燕歌行》(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浪漫主义诗人——xx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登xxxx》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现实主义诗人——xx

沉郁顿挫

三吏《xx吏》、《xx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

(三)xxxx(766—859)

这是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

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也不逊盛唐。

中唐前期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

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大历十才子”。

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民生的调弊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李益、卢纶的边塞诗能嗣响盛唐。

韦应物、刘长卿的山水诗,高雅闲淡,于王维、孟浩然之外,自成一家。

“大历十才子”多为权门清客,诗多流连光景酬和投献之作。

正如皎然所述:

“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而“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诗式》卷四)他们多工五律,意境淡泊,情致闲适,描写细腻精工。

但雕琢过甚,有句无篇。

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

中唐中期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

与盛唐相比,中唐诗歌有所变化:

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

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

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

艺术方面,他们的乐府歌行,发展了杜甫的叙事技巧。

特别是元白的一些乐府融入了传奇小说的手法,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风格平易纤徐。

张籍王建乐府在精警凝炼上有别于元稹、白居易的委曲详尽。

但他们都务求晓畅坦易,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有李贺、贾岛、姚合等人。

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但都以奇崛险怪为美。

韩(愈)孟(郊)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

韩愈才雄,孟郊思深,都长于古体,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李贺的乐府,作意奇险,幽深秾丽。

贾岛、姚合取法十才子,工于五律,冥思苦吟,抒寒苦之情,状幽僻之景,形成清苦奇僻的诗风。

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恩集后》),风格近于陶渊明,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他的诗抒发幽债哀怨,深得楚骚精髓,则与韦应物不同。

刘禹锡的诗长于咏史吊古,工于七言律绝,雄健苍劲,被誉为“诗豪”。

柳(宗元)刘(禹锡)不入流派,而能标新立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人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三、中唐诗歌

1、奇险诗派

代表诗人:

韩愈、xx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絮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xx》(xx)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新xx派

《行宫》(xx)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赋得古原草送别》(xx)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琵琶行》、《长恨歌》(白)

3、诗豪——xx

《酬xxxx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4、xxxx——xx

《xx》: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诗鬼——xx

《金铜仙人辞汉歌》、《xx》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四)晚唐(860—907)

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

但也有一二例外,这便是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创作。

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们都有过报国济世之志。

才俊志高,却不获伸展。

他们的诗歌或隐或显地陈世事、刺时弊,表达忧国伤时之情。

在对时局失望和仕途失意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追求声色感官的刺激,诗中写男女之情的题材增多。

其中杜牧的古体恃,感怀时事,抒发襟袍,慷慨激昂。

他的律恃,尤其是七律,俊爽不羁,时寓拗峭,以矫圆熟。

咏史绝句,精警、婉曲、隽永。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伪诗感时伤事,沉郁顿挫,但气魄笔力,略逊杜甫一筹,而寓意砌深曲,思绪的绵密、用典的精工,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