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68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题分解5文档格式.docx

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考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

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

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

但没人敢承认。

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

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

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④副丞相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解析】B本则材料选自人教版必修一“学思之窗”,秦始皇对于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原因是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这则故事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事无巨细,皇帝独裁;

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本题选①②③项,第④项“副丞相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材料中无体现。

5.(2011·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解析】A本题涉及理念较新颖,有创新。

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材料中“政体”的概念,B项中宗法制、C项中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D项中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社会制度),都不是政体。

据此A项正确,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秦代以前主要是分封制,秦代以后中央集权制建立并完善起来。

6.(2011·

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在仍然延续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的同时,又在诸侯国内部建立了对地方管理的郡县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7.(2011·

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法国著名学者雷奈·

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8.(2011·

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解析】C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

公元前219年,他出巡山东的峄山(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

”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

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峄山篆碑,正面、左侧面镌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立于峄山书门。

文中论及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分封制,而导致战乱,秦代统一天下终于结束了战乱。

结合所学,秦始皇为防止分封制导致天下纷争,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9、(2011·

山东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

【解析】C“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大意是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以后,为了使天下太平,必定到泰山顶上祭天,到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上祭地(梁父又作梁甫,山名,即梁父山),去答谢天帝之恩,表明作为皇帝“受命于天”,使百姓信服,向天帝报告天下太平,祭祀感谢诸神的功德。

反映了封建帝王通过封禅,告诉百姓作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

10.(2011·

郑州四中高三一调)《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

【解析】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A、B选项只是表面现象而已,C项不能反映出来;

诸侯争霸中的大国兼并小国,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

11、(2011·

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0年央视电视剧《神话》中,主角易小川穿越时空来到秦朝。

下列发生的情节可能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

A.在铁匠那里买了把锋利的灌钢刀来防身

B.被秦始皇任命为九原郡刺史,监察辖区内官员

C.带领秦军,用火炮攻打岭南地区

D.人们把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事迹画成壁画,予以纪念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鉴别历史真伪能力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灌钢法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故A项错误;

刺史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应该排除B;

火炮最早应用在军事上是在唐朝末年故应该排除C。

12.(2011·

山东济宁一中高三第二次质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析】A西周的分封制在后期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出现诸侯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削弱,故“周之失,在于制”。

秦朝实行暴政,导致秦的迅速灭亡。

但秦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正确。

13.(2011·

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

A.封国制B.井田制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国时期的新制度指的应该是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4.(2011·

福建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百代都行秦政制是指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5.(2011·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意思是当时可能出现叛乱,但是不会出现官吏作乱,因为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出现“吏畏于上”,不可能出现“叛吏”。

这些都是郡县制严格管制的体现。

16.(2011·

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国家高度集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以采用,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借鉴了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

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一个有一个的高度,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项错误;

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然有集权趋势,但是过于松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才会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战乱故应该排除D项。

17.(2011·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

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

()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史料考古的研究,注意关键词“秦汉古墓”“秦代竹简”、“《田律》”。

A项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诗经》是春秋时期的;

D项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这样ACD都不符合,故选B。

18.(2011·

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

”(“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

“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鬚鬓xūbì

n)。

这突出表明()

A.秦朝时可以通过出钱来抵耐罪B.秦朝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

C.秦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盗窃行为D.秦统治者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

【解析】D鬚鬓(xūbì

n,指胡须和耳朵旁脸部头发)。

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秦律规定如果侵占破坏田间地界,要被判处“耐”刑,反映了秦律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本题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无直接联系。

19.(2011·

江门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不同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多民族国家,而且开创了影响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汉朝又先后以道家儒家为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0.(2011·

深圳高三第二次测试)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制定选拔官吏制

【解析】C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实行。

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诸侯国争霸割据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吸取此教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答案为C。

21、(2011·

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C.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解析】D本题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正确。

秦统一全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有人称之为“九卿”,据此A项说法正确。

地方制度上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B项说法正确。

三公九卿制度的实施,表明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规定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部门,D项说法正确。

“秦律”根本上讲是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主要内容是保护封建基础,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法制国家”一说完全错误,本题选C项。

22.(2011·

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段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度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D根据所学,秦统一国家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废除原先实现的。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

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本题材料反映的正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本题中这段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有选D项,都有涉及。

23.(2011·

湖南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一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宋元

【解析】B此观点乃出自史家钱穆,他认为自秦统一中国后,秦汉帝国施行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很大。

包括

(1)确立中国版图的大致轮廓;

(2)以华夏观点(例如政治力量所及、礼乐教化与否)重新划分华夷,扩大中华民族的范围;

(3)创建中央集权式的皇帝体制,及帮助皇帝体制顺利运作的官僚系统,为往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体系奠定基础;

(4)秦代统一文字、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深刻影响无数中国人的生活与心理,故答案应为选项B。

24.(2011·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解析】C秦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并随之建立起一套相适应的官僚体系来维系统治。

25.(2011·

徐州综合测试)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解析】C根据材料可以容易理解到是针对分封制的弊端展开论述,秦统一国家后准备废弃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出现。

本题选C项。

A项是秦朝的措施,但与本题无关;

B项需要排除;

D项是元朝的措施。

26.(2011·

聊城高三期中考)“六合之内,皇帝之士;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B从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27.(2011·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D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的晚期。

28.(2011·

信阳高三一调)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解析】B 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皇权的措施。

太尉掌兵权,秦朝太尉虚设,从一个方面表明了皇帝独揽大权。

答案为B。

29.(2011·

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中考)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B.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C.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解析】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封建割据。

封建割据的存在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以及中央政权的削弱等因素有关。

30.(2011·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关于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计算秦郡数量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到资料,其中

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史学家的观点

C.秦代竹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

【解析】CC是第一手材料,可信度最高。

所谓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

31.(2011·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

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

A.嬴政功盖三皇五帝B.皇权不可僭越

C.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D.秦重视商业发展

【解析】B考查中央集权制度中皇帝制的特点——皇权至上。

32.(2011·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下列关于秦朝的电视情景与秦朝官制事实不符的是()

A.太尉甲手持虎符到大将蒙恬处调兵

B.御史大夫乙向皇帝劾奏不法大臣

C.县令丙由秦始皇直接任命到地方赴任

D.游徼丁在乡下管理治安,秩序井然

【解析】A秦朝时虽然中央设三公,但是太尉一职一直空缺,军权直接掌握在皇帝秦始皇手中

33.(2011·

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

A.西周B.秦代C.汉代      D.元代

【解析】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天下,首创皇帝制,所以应选择B。

34.(2011·

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解析】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后世历代封建君王效仿的依据,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5.(2011·

盐城高三摸底考)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解析】B材料选自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前半句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即之前的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考查了郡县制的重要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6.(2011·

济南高三调研)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C根据材料分析,学者评论的是西周分封制和秦郡县制的区别。

秦统一六国后,地域空前辽阔,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据此本题选C项。

37.(2011·

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汉书·

百官公卿表》说“泰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A.相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九卿

【解析】B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还负责掌管律令、图籍,群臣奏章即包含在律令之中。

38.(2011·

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其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