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03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docx

河北省新河中学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doc

河北省新河中学2012-2013年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2题。

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申公巫臣问曰:

“王何为有忧也?

”庄王曰:

“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

”申公巫臣曰:

“古之知道者曰先生,其楚王之谓也!

”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

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

“吾知其所以亡矣。

”御者曰:

“何哉?

”昭公曰: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

吾君,丽者也。

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

吾君,圣者也。

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此其后生者也。

昔郭君出郭②,谓其御者曰:

“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

曰:

“吾饥,欲食。

”御者进干脯粱糗。

曰:

“何备也?

”御者曰:

“臣储之。

”曰:

“奚储之?

”御者曰:

“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曰:

“子知吾且亡乎?

”御者曰:

“然。

”曰:

“何以不谏也?

”御者曰:

“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郭君作色而怒曰:

“吾所以亡者诚何哉?

”御转其辞曰:

“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曰:

“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

”御曰:

“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

”伏轼而叹曰:

“嗟乎!

夫贤人如此苦乎?

”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③,疏行而去。

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 ①先生:

犹言“先觉”“先醒”也。

②郭:

古代小国。

③块:

土块。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

恰当,适合

B.宋人迎而复之复:

使……复位

C.曰:

“何备也?

”备:

准备

D.御自易以块易:

替换

解析 备:

完备,周全。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译文:

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

(2)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译文:

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

(3)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译文:

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

参考译文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

过去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问道:

“您为什么脸上有忧愁的神色呢?

”楚庄王回答说:

“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

”申公巫臣说:

“古人所说的事先觉醒的人,就是楚王您啊!

”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受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

这就是那种事先觉醒的人。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

“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

”车夫问他:

“什么原因呢?

”昭公说:

“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

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

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这样说:

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

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逃亡于外。

”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

(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

这是那种事后醒悟的人。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

“我渴了,想喝水。

”车夫进献清酒给他。

他又说:

“我饿了,想吃东西。

”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

他问车夫:

“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

”车夫说:

“这是我平时储备的。

”他又问:

“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

”车夫说:

“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

”郭君说:

“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

”车夫说:

“是的。

”郭君说:

“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

”车夫回答说:

“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

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告您。

”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

“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

“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

”郭君又问:

“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

”车夫回答说:

“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

“唉!

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

”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

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

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

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3~5题。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素简贵,不私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

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

注 ①不吝情:

真率自然。

②晏如:

安然。

③来:

语气助词。

④羲皇:

古帝伏羲。

⑤徽:

系琴弦的绳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夏日虚闲     虚闲:

空闲无事

B.亲旧知其如此旧:

老朋友

C.为乡邻之所贵贵:

敬重

D.弦徽不具具:

详细

解析 全:

具备。

4.对下面三句话中加点的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性不解音 (3)解印去县

A.三个“解”字的意思完全相同。

B.三个“解”字的意思各不相同。

C.前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D.后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解析 

(1)解释。

(2)通晓。

(3)解下。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译文:

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关键词:

甚解、会意)

(2)素简贵,不私上官。

译文:

向来简朴自爱,不在暗中巴结上司。

(关键词:

素、贵、私)

(3)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译文:

我不能为了区区俸禄而向他弯腰行礼,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关键词:

折腰、拳拳、事)

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

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为乡里邻居所看重。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说: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

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

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

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

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

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这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

“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

”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

向来简朴自爱,不在私下巴结长官。

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夏月空闲的时候,就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凉爽吹来,自称为伏羲一样的人。

本性不通晓音乐,而准备了一张琴,琴弦和琴绳都不具备,每当朋友聚会,就抚琴和唱,说:

“只图懂得弹琴的乐趣,何必去管琴声的好坏呢!

”在宋元嘉中死,当时六十二岁,他所有文集在当时很流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7题。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太公任往吊之,曰:

“子几死乎?

”曰:

“然。

”“子恶死乎?

”曰:

“然。

”任曰:

“予尝言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

‘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

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

“善哉!

”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大公任往吊之吊:

慰问

B.直木先伐伐:

砍伐

C.辞其交游交游:

交往

D.鸟兽不恶恶:

厌恶

解析 交游:

动词作名词,朋友故交。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译文:

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关键词:

饰、知、惊、愚、明、揭)

(2)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译文:

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

(3)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译文:

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

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参考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

“你快要饿死了吧?

”孔子说:

“是的。

”太公任又问:

“你讨厌死吗?

”孔子回答:

“是的。

”太公任说:

“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

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

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

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

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

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

‘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

’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

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养晦,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

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

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

“说得实在好啊!

”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

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

“嗟乎!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昂。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

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

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

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绳之绳:

捆绑

解析绳:

纠正,制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

B.

C.

D.

解析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身份。

B项①副词,表两事顺承,于是,才;②副词,仅仅,只。

C项假设连词,即使。

D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②连词,表并列,又。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B )

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④上怒,起入禁中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⑥

解析①介绍冯唐的至孝、官职,④是文帝的情况。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

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

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藏着强烈的爱憎之情。

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解析这篇传文主要采用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译文:

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

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关键词:

奈何、辱、间处)

(2)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译文:

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的规章条令呢?

(关键词:

家人、安,状语后置句)

(3)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译文:

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

(关键词:

赦、以为)

参考译文

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

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

“唉!

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

”冯唐说:

“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

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

”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

“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

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谢罪说:

“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昂。

文帝正以匈奴入侵为忧,于是才再问冯唐说:

“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

“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做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

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

这并非无稽之谈。

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

君主把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抵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

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

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

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为秦兵所虏杀。

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

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

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

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的规章条令呢?

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

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是不懂得任用的。

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

”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

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

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

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秘笈

1.教材迁移推断

高考时碰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应首先联想学过的教材中的典型句子。

2.上下文义推断

依据上下文意贯通的原则可以推断词义。

例如第3题中的D项,“具”虽有“详细”之意,如“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但“弦徽不具”理解为“琴弦和琴绳都不详细”就讲不通了,所以D项错误。

3.语法结构推断

文言文非常注重句子的形式的锤炼,某些篇目甚至为骈体文或辞赋类文章,更是结构整齐,讲究对仗。

同一位置上的词语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据此可以推知词义。

4.辨析词性推断

不同的词性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据此可以推断词义。

如第6题中的C项,“交游”,应译为“朋友故交”。

作“辞”的宾语,属于动词作名词。

5.句子成分推断

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

据此可以推知词义。

如杜甫《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中的“信”处在动词“知”之前,作状语,可以推断它解释为副词“确实”。

6.代入检验推断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