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94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1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Word文件下载.docx

(D)

(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C)超常与常态儿童(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1.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心理学一注重结果

实验心理学一注重方法

认知心理学一注重理论

2.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第二,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3.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分别是什么?

4.为什么心理学的发展不能以物理学为标准呢?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一、单项选择

1.ABA实验设计属于(A)

A被试内实验设计B被试间实验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

解析:

被试内实验设计就是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

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组内设计。

被试间实验设计又称为是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特点是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ABA实验设计中的A与B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自变量水平,同一组被试首先接受A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然后在接受B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然后再次接受A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也就是说用一组被试接受了两种处理,一种处理进行了一次,一

种处理进行了两次。

所以就是被试内实验设计,又称为是组内设计。

2.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C)

A需要更多的被试B研究效率较低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解析:

被试内实验设计又称为是组内实验设计,需要被试接受多种处理,这样减

少被试的数量,降低被试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研究效率并不低于被试间实验设计,但是由于同一组被试需要接受多种实验处理,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3.—个实验有3组被试,方差分析的组内自由度为27,则该实验的被试总数是(C)

A24B28C30D81

方差分析中,组内自由度等于总人数减去被试组数,所以选择30

4.考察7,8,,9岁三个年龄组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D)

A3种B4种C7种D12种

实验设计属于3*4的实验设计,有两个自变量,自变量的水平分别是3

个和4个,因此共有12个实验处理。

5.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A)

A2*3设计B1*3设计C2*2设计D3*3设计

这个题与上题同理。

6•当实验出现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A)

A双盲法B消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双盲法就是被试和主试都不知道研究的目标。

7.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

消除法又称为排除法,就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的方法。

恒定法是指让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的技术

匹配法是指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8.在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所操纵的是(D)

A刺激特点B环境特点C被试特点D暂时造成的

被试差别

解辿u指示语不能改变刺激特点,不能改变环境特点,不能决定被试特点,只能

对被试造成暂时的差异。

因此选择D

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0到42题。

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和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底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了两组,每组30名,一组既接受靶子词一一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一一底辨别条件的处理;

一组既接受非靶子词一一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一一底辨别条件的处理。

1该实验设计是(C)

A被试间设计B被试内设计C混合设计D拉丁方设计

2该实验的辨别条件属于(B)

A被试间变量B被试内变量C额外变量D无关变量

3该实验存在的交互作用是(A)

A词的类型*词的条件B靶子词*非靶子词

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D词的类型*辨别条件*追随效果

该研究属于2*2实验设计,一个因素是词的类型,该因素有两个水平,靶子词和非靶子词;

一个因素是辨别条件,该因素也有两个水平,高辨别和低辨别。

这个研究是属于混合设计。

词的类型这一因素采用的是被试间设计,因为一组接受的是靶子词,而另外一组接受的是非靶子词。

而辨别条件这一组采用的是被试内设计,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接受了高辨别条件和低辨别条件的处理。

交互作用的概念:

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因此交互作用指的是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10•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

他可能降低的效度是(B)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

解u:

额外变量是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它是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当通过排除法将它的影响控制了之后,实验的结果就无法推广到这种额外变量存在的情景中,即实验的外部效度降低了。

外部效度是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推广性程度,涉及到实验结论的概括力和外推力。

外部效度通常要回答的问题是:

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

在类似情境中能

否验证研究结果?

11.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A)

A消除法B恒定法C随机法D匹配法

恒定法是指让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的技术

12.右表所示为一个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

该研究设计属于(C)

A匹配设计

BABBA设计

C

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

被试

实验处理顺序

①…

1

A

B

D

2

3

4

每个被试都有四种实验处理因此属于被试内设计。

A和D就可以排除了。

在被试内设计中容易产生顺序误差,一般要用到平衡设计技术,ABBA和拉丁方

设计是两种常用的平衡技术。

而ABBA只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用A和B表示),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四次实验处理。

拉丁方设计使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情况,题目中有a,b,c,d四个变量。

13.在某实验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成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对两组均进行一次前测和后侧。

该设计是(D)

A交叉滞后设计B时间序列设计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题目中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属于是对照组设计,同时两组未做匹配处理,是不相等组。

14•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词汇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据此可知实验存在D

A期望效应B练习效应C习惯效应D交互效应

这个实验可以理解为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类型(正常被试和遗忘症被试),一个是信息提取方式(自由回忆和词汇辨认)。

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实验可能会出现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指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道题目中,不同的被试类型在信息提取方试上的一个水平和另一个水平上又不一样的效果,这

就是交互作用,也叫交互效应。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D)

A匹配组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辿:

准实验设计是对额外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并不是进行严格的,全面

的控制。

交叉滞后组设计要求在时间1内对两个变量的关系做出观测和相关分析,

再在时间2做相似测定和分析,当交叉滞后相关有显著的差异的时候,就可以推测A和B之间有因果关系。

匹配组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都是属于真实验设计。

即对各种无关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其中,匹配组设计一一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

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6•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

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C)

A消除法B恒定法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消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

本题中的额外变量是智力,这个因素无法消除,也无法恒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等组匹配,或者是随机化分组,双盲法是消除法的一种。

27.事后回溯设计是属于(B)

A单组前后侧设计B前实验设计C完全随机组设计D随机区组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研究对象已经发生之后,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追溯。

研究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者操纵自变量,只需要观察存在条件或者事实,将这种已经发生的处理或者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者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有对变量进行控制,因此属于前实验设计

18.根据下列研究设计,回答各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X(三种水平,XI,X2,X3)和自变量(两个水平丫1,丫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

第一组:

先做xlyl,在做X1Y2.

第二组:

先做Y2X2,后做X2Y1第三组:

先做X3Y1,后做X3Y2

1此实验设计为(D)

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区间设计D混合设计

2其中的组间变量是(A)

AXBYCX和丫都是DX和丫都不是

3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则被试总人数可能是(C)

A10B20C30D40

4不宜米用该实验设计的情形时(B)

AX为智力水平B丫为智力水平CX为图片类型DY为图

片类型

实验分成了三组,其中自变量X在每一组中是同一水平,说明自变量X

是组间设计。

丫有两种水平,在在每一组全部被试中都分别进行了处理,说明自变量丫是组内设计。

所以这个实验室是混合设计。

实验分成了三组,各组人数都相等,只有30是3的倍数。

智力水平是被试变量是稳定不变的,只能作为组间变量。

19.在研究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验处理的效果。

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A)

A历史因素B成熟因素C统计回归效应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

的交互作用

题目中的四个因素都是内部效度的因素。

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成熟因素是指: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是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会发生变化。

统计回归是指:

实验处理前选择在某一方面具有极端分数的被试(或高或低),实验处理后的好的一组会退步,差的一组会进步,从而导致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分的趋势。

研究变量与被试的特点的交互作世―也会影响在内部效度。

20.采用拉丁方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消除法B恒定法C抵消法D随机控制法

拉丁方设计是指每一种条件在横行的顺序中只出现一次,在纵列中也只出

现一次。

如在n=4的方阵中,在4行和4列都有1,2,3,4四个数字。

每一行代表的是一个被试的n中实验处理,这样n中被试n种实验处理就构成了拉丁方。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平衡抵消实验顺序带来的影响。

当n是偶数的时候,构造一个拉丁方就可以解决实验顺序机会相等的问题,当n时奇数是,需要构造两个相反的拉丁方解决实验顺序机会相等的问题。

2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下表为考察一个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

其中,几何体

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为100分。

问题难度

训练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95

97

[难

30

60

1下面选项中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是(B)

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嵌套设计D事后回溯设计

2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A)

A交互作用B易化作用C抑制作用D强化作用

3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D)

A霍桑效应B安慰剂效应C地板效应D天花板效应

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问题难度,一个是训练方法,每个变量都各有两个水平。

也就是说,在该实验中,每次训练结束要进行一次测验,问题有两种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被试内设计的话,最不容易产生和不易消除的误差是前一次实验处理对后一次实验处理的影响,所以应该采用被试间设计,因为

被试间设计是不同组的被试分别进行各自的实验处理。

天花板效应指:

被试轻易获得高分。

22.在一个2X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D)

A.6B.12C.18D.24

2*2的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处理是4个,每种处理6名被试,因此选择24

23.—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解析:

理解这几个变量。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

24.在2X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2个B.3个C.5个D.6个

第一个因素有2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有三个水平。

25.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

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

被试在实验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来对待实验,用自认为能满足目的的方式来对待实验,这就是要求特征,最典型的效应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26.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

学年结束后,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

这个现象称为(A)

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反应定势D.肯定偏向

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27.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

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作是

(C)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D.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A和B前后都进行了情绪测试,因此i,排除了A与B.

28.国外某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表明:

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越快,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1该实验设计是一个(A)

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

B.

2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C)

A.霍桑效应B.实验者效应C练习效应D.安慰剂效应

3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

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B)

A.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

B.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C.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29.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D)

A.统计结论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

30.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A)

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

31.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以下三题。

b1

b2

b3

a1

S1

S2

S3

S4

a2

S5

S6

S7

S8

1这种设计是(D)

A.ABBA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

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D)

A.3B.4C.5D.6

32•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

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B)

A.消除法B.恒定法C随机法D.随机法

33.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C)

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34.根据下表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答题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实验处理

①•这种设计属于

(D)

A.被试间设计

B.混合设计

C.ABBA设计

D被试内设计

②•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

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

③.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C)

A.8人B.10人C.12人D.14人

35.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A)

A1个B3个C6个D9个

36•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C)

A费吸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

D韦伯、

37.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B)

A联想技术B随机化技术C抵消技术D平衡技术

38•研究者现测试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分组方法称之为(A)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有(AC)

A对照组设计B拉丁方设计C完全随机设计DABBA设计

从被试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被试内要求接受所有

自变量的处理。

对照组设计即实验中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这属于被试间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采用采用随机的方法给被试分组,每组被试采用不同的实验处理,属于被试间设计。

拉丁方设计和ABBA

设计中同一组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属于被试内设计。

2.有人想检验课堂教学中屏幕上呈现的四种类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没有发现这四种搭配类型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可能的解释是(ABCD)

A.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本来就与学习效果无关

B.所挑选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的四种搭配类型之间差异过小

C•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不准确

D.授课教师的差异削弱了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类型的影响效果

3.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平衡技术有(BD)

A.匹配法B.拉丁方设计C双盲法D.ABBA法

4.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ABCD)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C统计回归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5..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50个单词。

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B.D)

A.结果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额外变量

三、实验心理学复习题简答题

1.某研究者假设:

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

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他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

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

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

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

(1)存在问题一一无法区分是任务难度还是有无海马导致的实验结果。

任何白

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是比学习简单迷宫多,所以实验结果可能与是否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尽管设计体现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

(2)完善的方案2*2因素设计:

一个因素是有,无海马,另一个因素是迷

宫的难度。

迷宫的难度

简单

复杂

海马

完好

5只白鼠

切除

2.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观测1观测2观测3观测4实验处理观测5观测6观测7观测8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该设计的类型。

(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