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438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国土资源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第二部分实施工作安排、步骤及方法 12

1.征收土地、土地收储测绘 12

1.1概念 2

1.2作业依据 2

1.3土地收储测绘 3

1.31储备土地测绘的图幅规格及比例 13

1.32测绘成果要求及成果类型 13

1.4土地征收测绘 4

1.41资料收集 4

1.42测绘内容 4

1.43成果提交 5

2.供地过程中涉及的测绘 15

3.土地登记、地籍调查、执法监管过程中涉及的测绘 15

3.1前期资料收集 5

51

3.2作业方法 6

3.21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 17

3.22权属调查 7

3.3成果整理与资料归档 23

3.4执法监管涉及测绘 23

3.5土地登记测绘 4

3.51土地登记内容 24

3.52土地登记的类型 25

3.53基本作业流程 26

3.54成果提交 6

4.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测绘 26

4.1土地整理 6

4.11工程的前期决策,设计阶段 27

4.12执行技术标准 28

4.13主要技术指标 29

4.14测量等高距和出图等高距 31

4.15现状图的主要测量要素 31

4.16成果提交 4

4.2耕地保护 4

4.3地质灾害治理测绘 34

4.31基本特点 4

4.3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应用 36

第三部分质量保证措施 7

1.生产组织 7

1.1项目管理部的组成 37

1.2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 38

2.项目质量方针和目标 9

3.质量保证措施 0

4.质量控制流程 0

5.质量控制方法 1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与保密 42

1.安全生产组织 2

2.安全生产制度 3

3.保密制度 3

第五部分成果提交 5

第一部分投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

1.项目概况

1.1项目来源

根据####国土资源局国土测绘单位库采购项目招标文件JY320160021文件内容及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技术设计方案。

1.2任务范围及工作量

1.21任务范围

以####1208平方公里辖区为项目工作区。

1.22任务工作量

1.征收土地、土地收储过程中涉及的测绘业务;

2.供地过程中涉及的测绘业务;

3.土地登记、地籍调查、执法监管过程中涉及的测绘业务;

4.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测绘业务。

1.3服务期限及响应时间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年内;

接到业主服务要求,我单位将在半

小时做出有效处理。

1.4项目区地理位置

东经:

103°

26′——103°

47′

北纬:

30°

45′——31°

22′

四川省成都市####。

1.5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是成都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以的####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

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13个镇、5个街道、1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9个城市社区和187个农村社区,城市建成区35.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

全市常住人口约71.63万人,户籍人口约61.88万人。

####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殊荣。

1.51地形地貌

####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

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

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

米,相对高差3900米。

####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

六山一水三分田"

之说。

1.52气候环境

#### 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

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

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

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

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极端最低气压912.2;

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

全年晴天日数

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

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6]

1.53交通状况

航空:

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千米,30分钟可直达国家级航空枢纽、西部第一、中国第四的双流航空港,该港拥有141条国内定期航线和

54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146各:

具备5000万以上年旅客吞

吐能力和150万吨年货邮处置能力。

公路:

213国道(兰州至昆明)横贯市境东西,截至2011年,通车里程近千千米,黑色化、水泥化的高等级和次高等级公路占1/3以上。

纵向通过成灌高速、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三大走廊与成都市相连,纵向依托三横道路体系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更有####-成都-北海、####-成都-重庆-上海两条高速出海通道。

铁路:

成汶铁路直达市区,通过####-成都城际快铁至成都仅需20分

钟,到重庆市仅需90分钟,####火车站距离成都货运中心站青白江

车站60千米,年吞吐能力250万吨。

2.引用标准及规定

我单位将根据所中标项目类别严格按照《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土地登记办法》、《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成都市地籍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案》以及《####国土测绘及地籍调查暂行管理办法》等要求独自进行测绘不得转包分包测绘项目,并对测绘成果承担法律责任。

2.1测绘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以下简称《规范》);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5)《地籍图图式》(CH5002-1994);

2.3宗地编码标准

1)《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3)《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2002);

4)《全国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号);

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发【2012】4号》(川国土资发【2012】22号)。

2.4检查验收标准

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试规程》CH/T9007-2010

4)《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2-2010;

5)经####国土局审批的、适用于本项目的《项目技术设计书》;

3.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3.1数学基础

根据项目具体内容、项目需要及合同要求确定坐标系统。

3.2地形图分幅、图名与编号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按GB/T20257.1–2007 附录C的正方形分幅和编号执行,即图幅采用50cm×

50cm正方形分幅,图名采用图幅内较大居民地、主要自然地理名称或行政事业单位名称,编号采用西南角坐标公里数并保留小数后二位(具体以测图比例尺为准)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如左下角坐标为x=3454000,y=497000时,图号应为3454.00-497.00。

图名在图幅内确实难以找到自然地理名称的,可以不取。

3.3产品模式及规格

3.31主要精度指标

1)三、四等和一级GPS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

有效观测

卫星总数

时段长度采样间隔

(min)

(s)

PDOP

重复

设站率

三、四等和一级GPS静态观测要求

三等

15°

≥4

≥60

10~60

≤6

≥2

四等

≥45

≥1.6

一级

注:

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间长度可缩短1为0min

等级

平均

距离

a(mm) b(1×

10-6)

最弱边相

对中误差

闭合环或

附合线路

观测卫星数

三、四等和一级GPS精度要求

(km)

边数(条)

静态

快速静态

5

10

1/80000 ≤8

≥5

2

1/45000 ≤10

1

1/20000 ≤10

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

2)四等水准的主要技术要求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每站的前后视

视线高度

四等水准观测要求

仪器类型

视距

距差积累差

DS3

≤100

≤3.0

≤10.0 三丝能读数

DS1、DS05

≤150

测段、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

测段、路线的左、

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平原

山区

检测已测测

段高差的差

±

20

K

14K

20L

25L

30 R

四等水准观测限差要求

3.32地形地籍图(DLG)

基本内容:

地形地籍图是由数字线划图数据构成。

数据格式:

数字线划图数据以AutoCAD2004版本DWG格式存放。

1)全野外地籍图精度要求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

点位中误差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

差、界址点至邻近地

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cm)

允许误差(cm)

界址点基本精度要求

7.5

15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

地区分类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25

≦±

20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

坊内部

≦37.5

30

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中规定值放5宽0%

2)地形地籍图高程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0.15m。

b.其他地区地籍图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

c.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中规定值放宽50%

3)地形类别与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4.总体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

宣传发动、业务培训

收集或绘制工作底图

三、四等和一级GPS网控制测量

图上划分行政街坊

加密控制测量

分区确定权属调查种类、范围

地形

发送申请书和指界通知书

地籍

收取并审查权源材料

测量 界

址点

现场核实

权属界线分宗套合图件

测量

调查

权源材料 确定界址

界址边勘丈、现场绘制宗地草图

填写地籍调查表、完善签字盖章

地形地籍图形编辑

调查资料整理与数据输入

数据库建设成果质量检查

成果预验收、验收

第二部分实施工作安排、步骤及方法

1.征收土地、土地收储测绘

1.1概念

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土地收储:

土地收储就是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简称。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顺应“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需要所进行的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应该说,这几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收储及招拍挂,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一种制度的变迁,都需要相关的制度予以相应的完善和匹配。

否则,这个新的制度在推进过程中的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而日渐显现出来。

1.2作业依据

a.《城市测量规范》(CJ58—99)

b.《地形图图式》(GB/7929—1995)

c.《土地勘测定界规程》d.《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e.《建设工程的规划文件/数据》f.史征地/收地/地籍数据文件

1.3土地收储测绘

1.31储备土地测绘的图幅规格及比例

一般按整地块(不分幅)出图,对于地块面积较大的采用矩形分幅(40cm×

50cm)或正方形分幅(50cm×

50cm),图幅覆盖不全的,可加长或加宽(以10cm倍数加长或加宽)。

1.32测绘成果要求及成果类型

1)测绘成果要求

a.土地勘测定界图、土地供应宗地图必须标明坐标参考系。

b.在征用土地报批时,应提供AutoCAD格式的电子版土地勘测定界图和土地勘测定界拐点坐标,土地勘测定界拐点坐标应与电子版勘测定界图一致,用地报批面积应与电子版勘测定界图所量算的面积一致。

c.对于国有土地收储,应标明权属单位主体、界线、拐点坐标及面积。

d.在土地供应时,应提供AutoCAD格式电子版土地供应宗地图和实际供地的界址点坐标(不含代征道路等)。

实际供地的界址点坐标

应与电子版土地供应宗地图一致,土地供应面积应与实际供应的电子版宗地图所量算的面积一致。

e. 以上成果为一般规定,项目最终成果以签订合同要求为准。

2)测绘成果类型

a.征用土地测绘成果b.收购土地测绘成果c.土地供应测绘成果d.专项测绘

1.4土地征收测绘

1.41资料收集

1)地籍数据

2)征地数据

3)收地数据

4)规划数据

5)与此项目相关的批文

1.42测绘内容

1)建筑物(房屋、临时简易屋棚等)

2)构筑物(护坡、围墙、路面等)

3)附着物(树木、草地等)

4)土石方量(土地开发成本)

5)现状图(规划设计等)

1.43成果提交

1)项目区面积统计表

2)界址点(埋桩点)成果表

3)以及合同要求的其他成果资料

2.供地过程中涉及的测绘

由于涉及供地测绘项目流程相对简单,具体作业流程以供地合同及规划设计为依据实施作业。

一般情况将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供地范围线

(2)供地界址点成果

(3)供地面积

(4)所供地范围内及周边的地籍调查

3.土地登记、地籍调查、执法监管过程中涉及的测绘

3.1前期资料收集

3.11项目区范围内控制点的收集

3.12坐标系统的确定

3.13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资料

本项目可以收集的资料涉及本次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项目的多个方面,成图年代和数学基础多样,因此必须对收集的基础数据进行科学严密的验证、确保对基础数据的利用正确、恰当。

对甲方提供的首级控制可作为本项目图根控制起算和参数转换。

对甲方提供的各种地籍档案登记资料,将作为本次地籍权属调查

的重要权属来源资料加以利用。

对收集的多种测绘成果图件、GIS数据库,在验证其成果完整性的基础上,利用基础控制资料即同时具有54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成都市地方坐标系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等级控制点成果资料,进行坐标系的变换解算,将不同坐标系下的图件成果通过坐标转换进行有效利用。

####全域地籍数据库划分的地籍区、地籍子区,可作为本项目街道、街坊划分的参考框架。

在城镇地籍调查中,要充分利用全域地籍数据库中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耕保地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地产测绘成果资料,确保本次权属调查准确高效。

3.2作业方法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一般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现状实测)、权属调查、地籍数据建库、成果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各项总结报告编写五个部分。

(最终以签订合同为准)

3.21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

3.211控制测量

根据项目合同约定,整个项目基础控制网成果由####国土资源局提供,项目作业单位在甲方提供的首级基础控制网成果的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00点,复杂地区可适当加大图根控制点密度,以满足地籍要素野外采集为标准。

3.212现状实测

在符合要求的####基础控制网成果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点,按1:

500比例尺(以合同要求为准)精度要求全野外数字化实测宗地现状。

3.22权属调查

3.221资料收集与权属调查底图的制作

收集####国土二调数据库、2013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图、初始登记地籍图、全域地籍数据库划定等相关数据,根据合同划定的调查范围,进行全野外地形、地籍要素采集,根据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情况,编绘符合精度要求的地籍调查工作底图。

3.222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划分

在地籍图形数据统一坐标系统和数据集成处理后,按照国土资源部《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结合行政区划和典型现状地物划分

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作为宗地统一编码的基本单元。

3.223土地权属调查

在划定地籍区地籍子区的最新地形图(权属调查工作底图)的基础上,充分收集、查阅已有初始登记地籍图和已有初始登记档案资料、征地供地档案资料、变更登记、他项权利登记等已有档案资料,以此为基础,按实际使用情况,查清各乡镇、园区内每一宗地的权属界线,通过逐宗地现场指界、调查,查清每一宗所有权的权利人名称、权属性质及来源、座落、宗地四至、土地用途等情况;

依据权属来源相关资料,根据指界人指定的界址点,设置界标、确认界址线类型及位置、丈量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编制宗地代码,填写地籍调查表,并对土地权源的合法性进行初步的审查;

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开发宗地统一编码应用程序进行宗地统一编码,编码方式采用五层19位,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

宗地统一编码以地籍区为基本单位进行,利用编码程序一次性完成一个地籍子区中所有宗地的编码,并形成新旧编码对照表。

3.224地籍测量

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按《地籍调查规程》要求的精度实测界址点及附属物,地籍测量方法采用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个别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采用图解法。

界址点原则上采用解析法数字化全野外测量,个别特别困难地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测量。

宗地采用1:

500实测,其中地形地物部分按《1:

500、1:

1000、1:

2000数字地形测量

规范》(DGJ08-1986-2000)中对1:

500部分的精度要求进行,界址

点、界址线精度按照《地籍调查规程》中1:

500地籍测绘精度要求进行,地物点、界址点相对临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在±

5㎝以内,界址线边长误差在±

10㎝以内。

地籍图成图比例尺1:

500,地籍图上需要表示的内容包括:

地籍号(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地类号、座落(城区内宗地的座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巷道名)以及门牌号组成)、单位名称、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图廓线、坐标网格以及控制点、面积等。

在地籍图生成以后,应对图件上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要求存放在不同图层中。

在检查合格后的地籍图中编辑宗地图,方法是利用专业软件,将宗地界址线严密封闭,同时对应录入户主名称、宗地号、地类代码等属性,由软件自动生成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及宗地面积。

宗地图的图框、内容、线型、符号、字体应与规定的一致,比例尺以能反映宗地形态、相邻关系、界址点、线的相关位置、各类注记为宜,一般为50的整倍数。

宗地图应界址点位明确,界址线走向清楚,宗地面积、界址边长准确,四至关系及相关位置明了,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清晰易读。

宗地内界址点较多时,可适当取舍编号,但点位要保留,边长无法注记时,可在图框左下角列表表示,图框右下角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