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414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2 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

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第三类材料是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例如“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学习亦然。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

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

新”。

2.找角度。

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

苏轼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因此,多找角度,也就是找出材料的多侧面意义。

为什么要多找角度?

高考作文题一般有“自选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则无所谓“选”;

也就很难保证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准确恰当。

一般来说,可以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人手寻找立意的角度。

3.联实际。

高考作文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

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

在这方面,可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

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

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到结果等等。

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联想要丰富,思路要清晰。

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值得注意的是联系现实一定要准确,不可生拉硬扯。

平时可广泛阅读报纸杂志,从媒体中发掘素材。

4.立论点。

在读懂材料、找出角度、联系现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确立中心论点了。

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

就材料作文来讲,所确立的论点应该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扣材”,是指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在引论部分对材料只字不提,就摆出论点;

或置所给材料于不顾,另选材料,并据此确立论点,这些都是不扣材料的表现,不符合给材料作文的要求。

“准确”,一是指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申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

如前面所述,角度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

从应考的实际来讲,还是扣紧材料的中心意义或者选择最能显示材料中心意义的角度来立意为好。

这也正是命题者所希望的。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判定体裁。

命题作文给定题目后,我们就要根据作文题目中所含有关字词来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种。

如题目中含有谈、评、议、驳斥、启示、有感、想到的等字词,可确定要写的体裁应是议论文;

如含有记、忆等字或题目直接体现记叙要素的是记叙文,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写成散文较好。

2.分析题目。

把握题目含义并展开联想。

2009年湖南卷

“踮起脚尖”的题意,其基本隐喻义有两种:

一是努力向上、发挥主体潜力以接近目标;

一是努力往远处看,树立高远目标。

从其联想(横向联系)意义说,则有多元含义,如踮起脚尖跳芭蕾,是另一种人生境界;

在安静的场合踮起脚尖走过,显示出对他人的一种关怀;

父母或孩童踮起脚尖对亲人的盼望,表达了一种思念或渴望……无论议论还是记叙,虚或者实,本题都可做多向的理解和阐发。

3.理清写作范围。

作文题目中往往对选材有一定的限制。

时间限制如2005年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天津卷“留给明天”;

地点限制如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人称限制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4.明确重点。

如2006年天津卷“愿景”,题目是个新词语,写作的重点应在“景”上。

2005年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则应把重点放在“胜”’上。

以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为例,审题时要注意两点:

①“我”限定了写作的人称只能是第一人称;

②“握住你的手”是重点,通篇重点应突出这一点;

③“想”字强调了“愿望”“希望”“盼望”之类的意思;

④“你”是谁,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等是联想的新颖点,自主发挥的着力点。

总之,命题作文的审题有四要:

要在限制中求准。

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求或材料,都对考生提出了种种限制,考生就应“照章办事”,不能“越雷池一步”。

要在灵活中求新。

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抓住这些方面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要在隐含中求实。

审题不仅要审清材料的字面信息,还要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那些材料背后的隐含内容。

要在反复中求完美。

“反复”主要讲反复读题构思,“磨刀不误砍柴工”。

1.符合材料事实。

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作者臆想出来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

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2.反映事物本质。

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普通写作者易于被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作出客观的描述,且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对于记叙文类文体可采用画龙点睛的方式揭示本质,议论性文章可用论点句展示本质,说明性文章也可采用议论性句子点明。

3.体现时代精神。

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

白居易曾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

《红楼梦》《祝福》等作品的立意无不如此。

三、高考题型

1.(2010课标全国,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今年课标全国卷考材料作文,给出三段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自主命题。

全面解读材料,准确把握寓意,巧妙立意是写作的关键。

第一则材料写一条热带鱼,把它放到小鱼缸里,只能长到三寸大小;

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可能长得更大。

点明了环境的巨大作用,即环境可以造就人。

第二则材料写狼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不断体验,从而顽强生存下来,强调了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第三则材料写的是外在评价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围绕“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三个方面分别立意,分别谈三者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或作用。

也可以把材料看做一个整体,谈人才成长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环境方面、内在动力方面、外在评价方面,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

就写作难度看,整体立意比分别立意难。

[优秀例文]

寻得成才规律

热带鱼被给予足够空间,便得以身宽体长;

狼始终不扔掉好奇和探索,便能顽强地生存;

随机挑出的“最有前途者”被给予更多的希望和信心,便使成绩突飞猛进。

国家的未来靠孩子,孩子的成才有规律。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思想海水一潮高过一潮,中国的小孩子便像热带鱼一样被圈在了水缸里。

学习是缸中水,成长是水中氧,二者“携起手来”,竟让孩子无法成长——连成长的空间和机会都没有,何谈“成长为才”?

更有甚者把缸的表皮镀成黑色,让置身社会之外的孩子连关注现实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他们根本无法“成人”,又怎能“成才”?

所以,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具备一点生存本领后,就需要砸破鱼缸,给他们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摸索着游弋。

相信他们吧,只需稍稍地正确引导,他们就有能力游向成才的方向。

之所以需要打破鱼缸,之所以强调发展空间,不就是让孩子们像狼一样正确利用自己的好奇心,靠探索积累经验,靠探索闯荡天地吗?

爱迪生曾言“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伟大的孕育者是探索,是失败,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高枕无忧的生活和状态。

所以,少一点对孩子的保护和心疼,鼓励他们去探索,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坚持做下去,鼓励他们在跌倒之后勇敢地站起来!

还有,给别人信心,给自己信心,给别人希望。

给自己希望。

丑小鸭在鸭群里受尽了鄙视和唾弃,如果它脑里有自杀的念头我相信它无法苟延残喘到蜕变的那天。

相反,如果鸭群里多些宽容和博爱,多鼓励丑小鸭,善意地告诉它明天是未知的,明天有希望呢,丑小鸭就算无法成为白天鹅,也会拥有一颗光明而善良的心,为鸭群出自己的一份力。

人的世界要比鸭群复杂得多,尖锐得多,越来越少的人将心血和希望付诸“不被看好的对象”,但结局往往如刘翔“鸟巢”退赛般戏剧化,广告商重金买来的刘翔形象瞬间打了水漂。

当然,不论是谁,也不论怎样,我们都要相信潜在的或已显露出来的个人能力,相信只要时候一到,“成才”就是必然的结果。

世人无不期盼着中华的未来,世人无不费尽心力谋划着“成才”,只要寻得成才规律,美好的未来便唾手可得。

[点评]本文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文章中融人了作者的真切感悟,首先从作文材料人手,引出文章的观点“寻得成才规律”,进而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且处处照应题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分析深入,认识独特。

文章中对中国小孩学习环境的剖析如“更有甚者把缸的表皮镀成黑色,让置身社会之外的孩子连关注现实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他们根本无法‘成人’,又怎能‘成才’?

”等句子颇为新颖,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2010浙江,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

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

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近年来新出现的命题作文形式——“材料+命题”。

考生对此命题形式并不陌生。

从内容上看,首先,由于材料对“反哺”一词作了解释说明,考生不会犯知识性错误。

其次,材料以“文化反哺”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反哺的实质内涵。

考生对反哺中的角色转换会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

角色转换之间,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和高考作文要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导向是吻合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从而体现出学生的写作能力。

构思立意可从角色转换之间,自己有哪些心理体验,思想深处的得失,进而写出在角色转换之间对自己的人生乃至价值的深刻影响。

注意,作文最忌泛泛空谈,必须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思路分析。

角色转换之间

记得儿时,父母亲总是会细心地教育我如何做人,传授我各种知识。

我也曾一度以为孩子将永远从父母那儿获得知识。

但如今,我却发现我与父母间的角色转换了。

时间是位大人物,他不停地走着,还一边扫除旧物,一边引入新事物。

父母们也发现自己竞跟不上时代了。

于是孩子们开始帮忙,将自己所知道的努力传授给父母。

我记得我第一次教母亲的是电脑吧!

那应该是个炎热的夏天,母亲买来了电脑,然后大家一起围着那个“新宠”转。

我开启了电脑向母亲展示着该如何做。

而后告诉母亲该如何打字。

母亲很开心,她生疏地按着键盘,时不时向屏幕上看看,当她打入第一个字时她开心地一笑,有些兴奋,有些得意。

突然间我心中有一丝感触,曾几何时,我也这样过啊!

当母亲教会我第一个字时,我的兴奋,我的快乐,以及那点子得意和现在的母亲是一样的。

可是时代的变迁却让我和母亲的角色互换了。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母亲真的老了。

原本光洁的面容如今却有了一丝丝细纹,原本乌黑的秀发如今却有了几丝银白,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母亲的青春已经飞逝了。

母亲老了,老得无法自己接受新的事物,她开始询问自己的大女儿,她开始信任、依靠自己的女儿。

她会和女儿一起讨论而后接受女儿的意见,如同幼时女儿听从母亲的意见一样。

时光的变迁让两人的角色得到了互换,虽然这种互换有点特殊,但依旧有着温情。

我与母亲角色在改变,但是改变不了的是那份亲情,是那血肉的温情。

幼时的我无知,所以需要母亲那细心的教导。

而现在,母亲需要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身为她的女儿我自然也该帮助她,如同她曾经帮助我一样。

于是,我会将各色新奇的东西给母亲看。

于是,我会耐心地将各色东西教给母亲。

而母亲也一点点地接受着。

“乌鸟私情”,是“反哺”的时候了。

父母之恩,我们无以为报,但至少请做好一个“反哺”的角色。

我们要明白,这种角色转换之间有的是那份永恒的亲情。

[点评]考生能正确理解试题中的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要求,紧扣“反哺”这一主题进行作文,立意深刻,构思新颖。

文章写母女之间随着岁月的推移在角色上发生了变化:

曾经是母亲手把手教我认字,而如今是我手把手教倦于接受新事物的母亲用电脑;

曾经是母亲教女儿如何为人处辜,而如今母亲却开始信任地听取女儿的各种意见。

接着作者说,母女之间的角色是变化了,但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亲情。

这是文章中精彩而生动的一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此外,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读此文能让人心生感动,深入思考。

该文确为一篇考场佳作。

方法技巧回眸

一、高考作文应对方略

1.题目再简单,审题也谨严。

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不少考生写成“我的故事”,一字之别,相差万里。

不值的深刻影响。

何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因为我们许多考生没有去梳理分析,只是凭经验与直觉去审题。

而感觉多是靠不住的,因为感觉到的东西多只是一个轮廓、一个模糊的影子。

该怎样才不致偏题呢?

一要找出题里的关键元素,分清主次;

二要凸显元素的意义;

三是表达过程中要随时自省;

四是表达过程中尽量随时提到话题。

2.理清八百言,判断是关键。

一篇800字的高考作文,关键就是要有三到五个清楚明了的判断,几个判断既见作者思想,也容易撑起文章明晰的结构。

明确的判断都没有,那文章必是含混散乱的,阅卷者读来必如坠云雾之中,不知所云。

如何从材料中形成清晰的判断呢?

一是脑中存贮的判断。

脑中应该构建一个包括文化、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的价值体系,基本的价值体系不清楚,自然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来形成判断。

比如,如果你脑中已有史怀哲“尊重生命伦理”的判断,那你就可以借鉴过来说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生命坚韧、生命充满苦难等一些判断。

二是要常用思考处理生活及阅读的材料。

不用思考去参与生活、参与阅读,心必枯槁枯槁似已灰之木的心灵还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判断呢?

万物皆蕴涵人生世相的道理,看到生活细节,便展开思考,形成判断,积少成多,养成思考的习惯,大脑自然就丰富起来,见门前一只蜘蛛织网,织了破,破了织,无休无止,难道我们能木然以对?

见一只悬在丝上的小虫,离树枝一丈有余,它竟然扭着身子一点一点地缠卷上去,终于回到树枝叶片间,你就没有感动?

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醒来发现花未眠,于是引发了对艺术与自然的思索,可见作家与常人的区别主要在于作家的心思是随时醒着的。

三是懂得抽象提升之法。

判断形成于材料,如何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提升出判断呢?

不过是要用更高一级的概念去把握罢了。

例如,以“情调”为话题,如果你想到“在绿柳成阴的湖畔静听蝉的呜叫”是有情调的,你就可以用“环境”一词来概括提升“绿柳成阴的湖畔”,于是形成判断:

情调需要营造一个环境,甚至情调就是一种氛围,因为在垃圾堆旁可能是听不出情调的。

同理,你还可把“绿柳成阴的湖畔”提升为“自然”,那就又可以形

成判断:

回归自然就是一种有情调的生活方式。

3.建立素材库,更新素材库。

历年高分作文体现出来的第一特征都是材料充实、厚重、新颖。

也就是说,高分作文多有信息量大、信息见新的特征。

比如2009年河北省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让特长开拓新天地》就是如此,其中涉及的人物就有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荷兰画家凡·

高、法国思想家卢梭、《小妇人》作者奥尔科特、为荆轲击筑的高渐离、哲学家苏格拉底、做个才子真绝代的南唐后主李煜,以及柯莱利、宫泽贤治等,磅礴而新

颖的信息早已震惊了阅卷者,哪有不得高分的?

而事实上,这只是一篇结构异常简单的议论文,只是对比正反论证,既不见复杂的论证体系,也不见深邃独到的思想,语言的才华也没到直逼人眼的程度。

阅卷者都是文科出身,他们还是比较偏爱那种积淀丰厚的文章。

鉴于写历史文化、拿古代“杰出青年”如李白之类的事儿的文章至今已觉不新鲜。

因此,2011年考生有必要在个人所在时代、所在地域、所得经历三个方面准备一些材料,因为这些方向上的东西才可能有个性、有生活性。

4.减缩训练点,做好常式文。

高考作文训练为何见效低?

原因自然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训练点太多、太杂、太散,从而导致所有训练难以落实。

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减缩目标。

比如,语言训练,我们可以集中训练比喻、拟人,甚至就练比喻。

其实用会比喻,文采就已不错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用得最多最集中也最出彩的就是比喻。

同样,就文体选择,我们也应该集中精力训练一种文体——议论文,且训练基本的常式议论文。

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去落实,也能很快看到效果。

近几年高三作文教学,我一直使用专项目标训练法,即每次作文只训练一个目标,一般从标点的规范书写练起,然后下次作文训练命题、审题、立意……效果不错。

二、满分作文“八有”技法

1.有一点小生活。

“小生活”就是要在文章中去写属于学生一族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图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去展现一个原原本本、活蹦乱跳、童心未泯、当代风味、可亲可爱的“你”。

这些“芝麻”虽小,但香气扑鼻;

带点青涩,但可信可近;

有些“另类”,但妙趣横生。

阅卷老师要看的就是“十八岁的天空”下这朵生活的小浪花。

2.有一点小感情。

“小感情”是对“假感情”的反拨,它抒发的是“自然流露的感情”,而不是“做作的煽情”;

是对“大感情”的反拨,它抒发的是“我的切身的感情”,而不是“我们的大而化之的感情”;

它是对“空感情”的反拨,它抒发的是“跳动着心灵颤音的感情”,而不是“口号式的感情”。

3.有一点小发现。

鉴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事物的看法一般不太可能高屋建瓴、石破天惊,但如果他们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小发现,同样可以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大家看秃子看到的都是光头,而你却看到了头上的几缕青丝,这就是“小发现”,这就是别开生面。

4.有一点小哲理。

“大道理”往往给人以空洞、隔膜、乏味之感,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带着情感余温、带着生活感悟的“小哲理”,往往因为其真诚、真挚、真切而给人以“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它不大,就是日常所见;

它不远,就是日常所及;

它不深,就是日常所感。

5.有一点小描写。

记叙类文章要想打动阅卷者,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

因为“叙述”搭建的仅仅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才是“血肉”。

“小描写”,它并不要求成篇成段,只要求“时有风骚”,它可以是一句对话,一个动作,一丝心动,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凸显出人物的神韵,传达出文章的旨趣。

6.有一点小化用。

“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理性层次,但有时也给人“掉书袋”之嫌,而那些已被人引用过千万遍的“名人名言”更是让人大倒胃口。

为此,你大可不必去“嚼别人嚼过的甘蔗”,你完全可以在这些“名人名言”里加入一点你的“情思”,而这些流淌着你的血液的“凡人名言”就会顷刻间变成一道“风味小吃”,让阅卷者满口生津,这就是“小化用”的魅力所在。

7.有一点小技巧。

在文章的主旨确定、写作的素材选定之后,如何使既有的素材更好地表现主旨,有时需要使用一点“小技巧”。

它可以是:

行文上的小布局——让文章有点眉目,情节上的小调整——让文章有点想头,论证上的小安排——让文章有点层次,呈现上的小手法——让文章有点味道。

8.有一点小才气。

何谓“小才气”,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带点小聪明、小机智、小文气、小风格,它不一定很大,也不一定很鲜明,只要它有那么一点样子,有那么一点意思,有那么一点味道,有那么一点感觉,就会让阅卷者颔首一笑,称道:

“狡猾狡猾,也亏这小家伙想得出来。

易错警示

高考阅卷中,我们感受到考生的写作才情,看到了素质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今后的考生注意。

一、信马由缰,偏离题旨

得分较低的作文暴露出的首要问题是审题不准,偏题。

老师阅卷时先看审题立意,如果偏题,得分往往在36分以下,如果再加上文笔不好,最多得10来分甚至零分。

例如2010全国卷Ⅱ的一篇作文:

与诗人对话

我无法抵制诗歌的魅力。

诗歌有的如茶清淡苦涩,有的如酒醇香浓烈,有的如汤药浸满苦涩。

有的让我震憾(撼)激动,有的让我伤感落泪,有的让我清爽开阔。

走进诗歌,我便走进了与诗人的对话之中。

千古传唱的诗之所以能超越时间,是因为它有情感,(使我)读到了诗人的情感。

我读“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读它,在与李白对话,诉说你的豪放,漫谈仗剑去国。

我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听到你在告诉我文人应该高洁。

我用我的感动告诉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