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99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授给、给予官职。

“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封:

指帝王将爵

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贾鲁传》

察:

考察后

予推荐,选举。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

吴主传》

仕:

做官。

学而优则仕。

《论语·

子张》

仕宦:

做官,任官职。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仕进:

进身为官。

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

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

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

废掉官职。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罢免。

免官削爵。

〈汉书"

贡禹传〉

夺:

削除。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升官。

升(鲁)台都事。

擢:

在原官上提拔。

擢为后将军。

《汉书"

赵充国传》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

一般指提升。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晋、进:

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成语“加官进爵”

加: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辛弃疾传》

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

柳宗元传》

放:

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窜:

放逐,贬官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

降职。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

装延龄传》)

出宰: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

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汉书·

王尊传》:

“迁东郡太守。

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

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调:

变换官职。

调为陇西都尉。

袁盎传》

转、调、徙:

调动官职。

《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

补充空缺官

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王尊传》

改:

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王济传》

出:

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袁乔传》

行:

代理官职。

太祖行奋武将军。

魏书·

武帝纪》

署:

代理、暂任。

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权:

暂代官职。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

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

韩琦传》

假:

临时的,代理的。

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

项羽本记》)

摄:

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

杜如晦传》)

守: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

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

官员年老。

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

辞去官职。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李通传》)

乞骸骨: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

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

疏广传》)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白居易传》)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1.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

2.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

3.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

4.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患难之交”

5.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6.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

7.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布衣之交”

8.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忘年交”;

9.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忘形交”;

10.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君子交”

尊卑:

一般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在官职方面,有的朝代(或国)尊左,如春秋时的楚国(如屈原任左徒);

有的朝代(或国)尚右,如春秋时的赵国(如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位居廉颇之右)。

在座席上,以左为尊。

朝廷上以朝南为尊;

朝廷以外的席次上,以朝东为尊。

古人乘车,把左边的座位留下给客人坐,表示尊敬,叫做虚左。

《苏武传》

节选自《汉书。

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远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人,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汉书》100篇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

郎:

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丈人:

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奉车:

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保宫:

汉代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

列将:

一般将军的总称。

通侯:

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

(上边内容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下面内容有相关知识拓展)

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

蛮:

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

东部少数民族。

戎:

西部少数民族。

狄:

北部少数民族。

1.诣:

到,去。

2.劝:

①鼓励,奖励;

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

教育感化。

5.按、案:

巡视,巡行;

考察,核实,查明。

6.游:

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

①小步走,跑;

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

,检举,揭发。

9.白:

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11.害:

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

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

指斥,指责,驳斥。

14.让:

①责备,责怪;

②谦让,辞让。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16.矫:

假托,假传。

17.质:

作人质;

抵押。

18.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

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22.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

三辅:

汉代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太学:

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孝廉: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公府: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公车:

汉代的官署名。

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豪右: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上面内容为课本中的书下注释)

第二部分古代文化常识精编

一、科举常识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约一千三百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

童生试(即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

1.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院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2.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

)元。

3.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甲、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甲、二甲、三甲统称进士。

5.及第

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叫及第,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

“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6.状元

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又称殿元、鼎元。

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人。

7.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8.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共有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

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

9.太学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二、称谓常识

1.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

例如: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

求,尔何如?

(《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

夫子何哂由也?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

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

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2.谦称、敬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

④女子自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敬称

①称君王。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②称庙号。

多称已死的皇帝。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海瑞传》)

③称师长。

夫子哂之。

④称朋友、尊长。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涉世家》)

3.“号”称

(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①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②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近内远礼曰炀

③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mǐn)

(2)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都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年龄称谓

(1)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语出《论语·

子路》:

“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孟子·

尽心上》)

(3)齿龀·

龆龀(tiá

ochè

n) 指儿童五六岁换牙时。

有遗男,始龀。

(《愚公移山》)

(4)总角·

垂髫 指幼年儿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5)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6)笄(jī)年 指女子十五岁。

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白居易《对酒示行简》)

(7)束发·

成童 指男子十五岁。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

(8)冠·

加冠·

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9)而立之年 三十岁。

(10)不惑之年 四十岁。

(11)知命·

知天命·

半百·

知非之年 五十岁。

(12)花甲·

花甲子 六十岁。

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

(13)耆(qí

)艾 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荀子·

致士》)

(14)古稀 七十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

(15)耆耋(qí

dié

) 指高寿,老年。

耆指六十岁,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16)耄(mà

o)耋 指高寿,老年。

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17)期(jī)颐 一百岁。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东亭》)

三、官职常识

1.官职分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军事;

刑部,管司法刑狱;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史书、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2.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1)授官

征:

张衡传》)

(《左传·

襄公三年》)

(《宋史·

侯可传》)

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

贾鲁传》)

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传》)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2)升官

在原官基础上提拔。

赵充国传》)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贾谊传》)

提升,提拔。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辛弃疾传》)

(3)降官

(《岳阳楼记》)

(《刘禹锡传》)

驱逐,流放。

(《卜居》)

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

(《〈琵琶行〉并序》)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白居易《自题》)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裴延龄传》)

解除,免去官职。

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

马成传》)

免职。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文帝纪》)

废:

废黜,放逐。

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太后本纪》)

黜:

贬退。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

晋语一》)

(4)调官

一般的官职调动。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袁盎传》)

转:

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王尊传》)

王济传》)

出为河间相。

第三部分基础题巩固练习

(一)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按照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服丧期满后才能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